读《三国演义》有感

时间:2023-11-06 09:10: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国演义》有感12篇【荐】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朝廷腐败,百姓民不聊生,引出了一代代英雄豪杰,使之演变成三足鼎立的形势。最后逃不过“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命运,三国并入于晋的`故事。

  这些人物中,有着谋略奇才,有着骁勇善战之将,也有着奸诈小人。其中我最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一次,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命他几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便联合鲁肃,带几十条小船擂鼓呐喊乘水路前去曹营。当时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命弓手向船只射箭。诸葛亮早已在船两边插上了稻草人,于是乱箭全部射在了稻草人身上。当风向转,雾散时,孔明满载而归,顺便告诉了曹操真相,使曹操怒火中烧。回去之后,让周瑜自愧不如。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知天文,料得江上必定大雾漫天;他知地理,知道风何时被大雾吹散;他知人心,知道周瑜心胸狭隘想置他于死地,知道鲁肃忠厚老实会帮他离虎口,知道曹操谨慎多疑,会“赐”于他万箭。

  《三国演义》中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喜欢战争的同学可以去看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这一回;喜欢谋略的同学可以去看《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首立功》这一回……从中我学到了诸葛亮的大智慧等一些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希望你们也能看看这本书,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三国演义》主题曲飘进我的耳朵时,我被它荡气回肠的旋律深深吸引,于是我利用暑假看了这本书。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天下之间发生的故事,在这段时间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

  在书中我最欣赏的是诸葛亮,诸葛亮又称伏龙,从“草船借箭”与火烧新野“等可以知道他是足智多谋的。他的智慧塑造了他的淡定,“谈笑间,羽扇轻挥,强橹灰飞湮灭”。我长大了也想成为一名军事家。我要好好学习,因为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靠不断地学习积累而成的。

  在书中我还喜欢刘备,其实许多人都觉得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实际因为他有很强的管理才能,不然赵云、黄忠这些猛将怎么会忠于他?不然诸葛亮这样有胆略,才智的人怎会竭力辅助他?并还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我们从“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这句话里看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和拥有高尚的品质,这句话也是我今后的行为标准。

  我最厌恶的是吕布,其实吕布的武功是《三国》中最强的',“三雄战吕布”中就可证明。但他不仅没有干出一番大事,也没名留青史,还背上了“三姓小儿”的骂名。这都是他一次又一次背信,失信所造成的。吕布给我一个深刻的教训:不能失信于人。

  看过《三国演义》后,我想到了“乱世出英雄”这名话,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法制社会里也需要英雄,但更需要许许多多诚信,守法有能力的人。大家和我一起努力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古人描写《三国演义》的一段题记。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人物有好多。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诸葛亮和关羽。我佩服诸葛亮的聪明。在曹操进攻新野前,诸葛亮安排士兵们埋伏在东西北门,赵云带领一队埋伏在南门。

  后来一些士兵和曹操的士兵打,他们假装打不过,把他们引进了新野城。曹操的军队进城后,又喝水,又烧饭。这时,埋伏在东西北门的士兵们把硫磺等容易着火的东西全部扔下来,火势一下子就蔓延开来了。曹操的士兵们一开始并不在意,可后来东西北门都着火了,他们吓得乱成一团,纷纷逃往南门。

  赵云带着队伍全部杀出来,曹操的.士兵几乎全死了。诸葛亮真厉害,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没伤几个士兵就把曹操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关羽呢?在打仗时,中了毒剑,在刮骨疗毒中,边跟马良下棋,边谈笑着,在把手伸到华佗面前,让他医治,全无惧色。让我懂得了:无论是伟人还是小人物,只要有极强的意志,他便可以做出点事业来。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今年我读一年级了,已经陆续的认识了许多汉字,妈妈主张我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在书城里,我挑选了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是儿童版本的,有拼音,还有精美的插图。全书以白话文的形式根据儿童的阅读水平和思维特点,将原著中最主要、最精彩的.故事情节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看的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那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全书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之初,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的斗争,以刘备领导的蜀汉兴亡为主线,后又归统于西晋的故事,整篇读来,全书悲壮深沉,令人难忘!

  “桃园三结义”这是著名的历史篇章了,我读来感受颇深,三个英雄人物,因相同的志向,结为生死兄弟,刘备为大哥、关羽是二弟、张飞是三弟,从此忠肝义胆,共创蜀国大业!当然蜀国的兴起少不了诸葛亮这个旷世奇才,刘皇叔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把他请下山来,后来又遇到前来相投的英勇善战的赵云赵子龙,这样刘备身边是文武双全、人才济济了,能够从容的应付阴险狡诈的曹魏和虎视眈眈的孙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三国终于归晋,但小说中塑造的历史人物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一个个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故事也留在了我们心中。

  看完这本书,虽然被里面的英勇场面所打动,但想想,还是现在的我们更幸福,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过着安定的生活,没有战争带来的动乱。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好好生活和学习!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我读过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我很喜欢这本书,其中的人物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本书讲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本书中有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威风鼎鼎的关羽、勇猛无畏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心胸狭窄的周瑜等等。书中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如《火烧赤壁》、《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诸葛亮三气周瑜》、《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等等。

  刘备是一个靠卖草鞋过日子的人,一天,他看见了招兵榜文,便和也想投军的张飞和关羽结成了生死兄弟。

  过了很长时间后,刘备成了主公,统治着蜀国。有一次,关羽死了,刘备想给关羽报仇,结果张飞也被人害死了。刘备在极度伤心的.情况下生了重病,不过多久,刘备也病死了,蜀国就交给后主刘禅了,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请求派兵前去讨伐其他地方。诸葛亮遇到了司马懿,司马懿很谨慎,诸葛亮为此生了重病。正在诸葛亮用增加寿命的法术的最后一天的时候,本命灯熄了,不过多久,诸葛亮就在五丈原去世了。

  诸葛亮的死亡,代表着蜀国的灭亡魏蜀吴三个大国,都被司马懿大败,最后,西晋统一了三国。

  这本书告诉我,一个国家中,只要有小人,这个国家将会灭亡,而诸葛亮就是啄木鸟,专门清除国家中的害虫。所以,我不能做小人,我要做诸葛亮一样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我听到这首诗,便不禁想到我最爱的书籍《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我都很喜欢,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号称“卧龙”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是蜀汉的丞相,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退敌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故事还是“火烧赤壁”,这个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曹操要伐吴,攻打吴国必须过江,但是曹操跟他的士兵全都是北方人,他们的士兵会晕船,这样会让他们失去战斗力,胜率会下降,这时,庞统献计:把大小船搭配起来,船头船尾用铁环连锁,走上去就像在陆地上行走了。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士兵们没有晕船。决战的时候,黄盖受不了周瑜的气,来降曹操,他带着粮草船直奔曹营,曹操当时神清气爽,可谁知这些船猛然起火,大火顺着风势,如箭般朝着连环船冲去,就这样,曹操的几十万大军被烧得片甲不留,死伤不计其数。原来,这都是诸葛亮的连环计,先派庞统使曹军将战船全部扣在一起,这个是累敌之计,然后让黄盖诈降,发起火攻,两计连环,使曹军一败涂地,诸葛亮神机妙算,真乃神人也!

  《三国演义》让我大开眼界,勇猛的`赵云;宽厚仁爱的刘备;刘、关、张三兄弟的情深都值得我去学习,我们应该像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7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烽火连天的世界里,却引发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罗贯中笔下的著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内容丰富,成语众多,虽然看起来比较麻烦,但是能让我们正真领会作者的艺术才华。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被评为 “治世之能人,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以及才华横溢的诸葛亮。

  曹操是一位纵横捭阖的政治家。曹操参与的大小战役有许多,如破黄巾、斩刘辟、黄邵、攻下邳、绞吕布。特别是官、官渡之战,曹操以 “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的情况战胜“众十余万”的袁绍。他的胜利是侥幸吗?不,绝不是!这说明了曹操过人的'军事才能。有人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卑鄙。但我不这样认为,曹操处在一个群雄角逐的时代,英雄们四处割据,四处扩张,在这样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年代,“挟天子以令诸侯”正说明了曹操有高超的政治手段。

  我想,若无诸葛亮,刘备就不可能建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深不可测。他考虑周到,而且不讲私情,他最喜欢用火攻。想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巧借东风、写出师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才华。就连他死了的时候也机关算尽。正是因为如此,我深深的敬佩这一位先生。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8

  在寒假里,我再一次精读了《三国演义》这部书,又得到了新的感悟。

  本书内容比较复杂,我便仿照司马迁以人写事的方法,按人物进行叙述。

  按功绩来算,第一个值得介绍的主角便是曹操曹孟德。此人有勇有谋,能文能武,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一生平吕布、灭袁术、扫袁绍、降刘表,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之后三国并立曹操统治的地方也是最富庶的。如果不是赤壁之战失败,那么曹操要比司马氏早统一中国不少年,而且司马氏统一中国基本上根基都是曹操拼下来的。总之,曹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战乱,恢复了生产,对人民贡献很大。

  再来说说孙权。孙权此人,头脑冷静,在全体文臣都同意降曹之后,仍冷静地采取了鲁肃的建议,成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他的情商也很高,联合刘备,共同抗曹。他也可算是一代明主了。

  刘备也是一个雄才。他身旁聚集了很多贤臣,以至于我初读“三国”时都以为是刘备统一的天下。可后来刘备变了,在关羽张飞都死后,他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一意孤行,最后白帝城托孤,使蜀汉的基业走了下坡路。

  最后再谈司马懿。他虽然也多疑,但却不像曹操那样,他的多疑是由谨慎支撑的,从诸葛亮的空城计就能看得出来。司马懿的智商是绝对够用的,不然,他何以在曹营中占得一席之地?

  后人对司马懿的业绩评价也是非常高的,能带领司马氏统一三国的必定是一位雄才。

  《三国演义》不愧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展示了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是历史演义的经典之作。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9

  在茫茫书海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书就是《三国演义》。

  它把战场描写得惊心动魄,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写得一清二楚,其中,令我最心惊胆颤的,最拍手叫好的就是“关云长刮骨疗毒”那段。它讲的是:关羽被毒箭射中后,华佗亲自来给他治伤。因为毒已经进了骨头,华佗就把关羽的右臂用刀割开了一个口子,然后慢慢地把毒从骨头上刮下来,然后缝好。关羽竟然一直也没哼一声,一直和马良谈笑风生的下棋。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自己。去年夏天,我在楼下和朋友们玩的时候。我正跑着,不小心摔了一跤,皮儿被擦破了,红红的鲜血流量出来。虽然只有一点儿。我还是坐在地上哇哇的大哭了起来,在一旁聊天的爸爸妈妈把我送回来家,在抹药时,酒精弄得我沙沙的痛,我大哭大闹了起来。过来几天,我的伤就好了,就跟好朋友们一起蹦蹦跳跳了。

  比起关羽,我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啊,我感觉他好像就是天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星,而我只是快烧尽的蜡烛上最后的一丝光亮。他的`勇气值得我们敬佩,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想想他,在听者伤身,闻者丢魂的巨大疼痛下,能一声不吭地下棋,而且还跟没事一样;再想想我们,为了芝麻绿豆大点的事就吓得大哭甚至绝望,他简直是太英雄了。

  我敬佩关羽,也敬佩把他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描写得栩栩如生的作者。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0

  《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作品,读后感想颇多,不能一一记叙,只对三国曹操印象颇丰,不能全方面俱写,只觉得原创者对三国曹操的几次败战写的很让人意犹未尽,那就是濮阳市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云长;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可谓是数不胜数。这几回战争,曹操的确败得惨,可是曹操或者就地反攻,或者卷土重来,可谓是屡战屡败,且大战以后一定会大笑。

  这在这其中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云长是三国曹操败得最苍凉的状况下。火烤以后,逃亡道上又值大雨倾盆,这更是火厄盛时遭水厄,寒风刺骨,人困马饿,死伤无数。八十万精兵,基本上片甲不留。曹操却让人出乎意料地不断大笑,说对手缺谋少志。小说txt戏剧性地一次次分派笑口未停,便有伏兵冲出,残兵败将经常被杀的.落花有意。

  山穷水尽之时西楚霸王项羽也许会归鞘处斩,此外被烧了一场的三国刘备,竟一蹶不振。曹操却大笑不仅,不改奸雄本色。直到狭路逢关云长,当他来的时候也不坐下来等死,他明知道关云长是为人正直的人,便死缠烂打地为关云长讲诉那时的恩义,终于虎口脱险,也没忘掉其哈哈大笑。

  念完了《三国演义》,纵览左右,我最喜欢曹操,由于曹操这类在挫折中的坚强不屈信念,帮我留有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我爱三国,我爱曹操。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1

  说道响彻古今的经典书籍,就不得不提到我们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了,俗话说,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其原因应该是三国中的诡计多端放在历经世事的“老油条”眼中,可能会使坏。而年轻时热血方刚,容易被水浒传里面的兄弟情义所感染,拉帮结派之流断不可绝。故此,我想了想,如果反过来读,不就会两全其美了吗,少时多读三国,增加阅读量,还能使人变得更聪明。

  打开这本传世名作,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演义二字,这也是为什么这只能是一部根据历史去改编的小说,而不能代表历史,譬如历史上周瑜心胸宽广,草船借箭也是周瑜做得,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也只是因为曹操腿跑得快了一点,不然也得变成刀下魂,作者罗贯中尊刘抑曹,把曹操和孙权等流当做反派去写,在历史上,未免有失公正,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在艺术文学上所带来的成就。初翻此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桃园三结义,其中张飞本是一名财主,在揭榜时遇见了落魄的汉氏后裔——刘备,在与其交谈过深后,了解了其为人,并深深被其折服,在酒馆里又偶遇杀了县令就作为“通缉犯”——关羽的胆识与武艺,三人遂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并以行动证明了这段兄弟情,关羽死后,刘备不惜得罪自己的妻子——向自己的侄弟开战,刘备的'仁,关羽的义,张飞的勇。更有特点,皆为豪杰。

  三国演义用别样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述说了这段历史,可谓当今第一奇书!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2

  今年寒假,我再次翻阅了《三国演义》一书,每一次看我都有新的收获。

  《三国演义》一书主要讲述了汉朝末年,朝廷昏庸,曹操、刘备、孙权先后产国魏、蜀、吴,三分天下,经过几十年的相互吞食,魏司马氏夺权,先后吞来蜀、吴、最终统一天下。

  总观全书,作者书中的主角明显是蜀国,读都自然喜欢蜀国一点,一般是蜀军败,则伤;曹军败,则喜。我也在这列大军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隆中人,刘备三出茅庐后进入蜀国政坛,以超高的智慧协助蜀国站稳脚跟,开疆扩土,赤壁之战他功不可没,三气周瑜他削弱敌国,七借荆州他兵不备刃增蜀疆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刘备临死前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以。”他的忠心耿耿深深刻进了我的心中。可这位“智绝”,本来可以有更大的`功劳,统一天下也不为过,但刘备去逝,刘禅继位,蜀国大势已去,七擒孟获,七出祁山,是他在兑现对刘备对蜀国的承诺,就连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军营中劳作。时隔千年,杜甫也在诗在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就是这样一位智绝,用忠心,智慧而流传千古,怎不令人敬佩而印象深刻呢?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诸葛亮七出祁山有点儿循规蹈矩,去攻克魏国也不止只有祁山一条路,再说了祁山很贫瘠,就算得到了也没什么用。如果诸葛亮当时会仔细想想,蜀国也许也不会这么快就被灭了呢。

  《三国演义》一书,重现了当时战火纷飞的时代,让读者也能在感叹之余,思考一切可能。

  三国成立了诸葛亮也应该不会后悔了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10-22

读三国演义有感08-25

读三国演义有感,05-04

读《三国演义》有感04-22

读《三国演义》有感10-16

学生读《三国演义》有感01-11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09-16

(通用)读《三国演义》有感08-18

读《三国演义》有感[热门]08-18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