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时间:2022-08-29 09:36: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水浒传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浒传读后感(15篇)

水浒传读后感1

  利用寒假的宝贵时光,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真是受益匪浅。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是一位汉族人。就是这样一位老者写出了一本让世人震惊的名著。

  《水浒传》主要讲了梁山好汉反抗欺压压力,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后消亡的宏大故事。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及时雨宋江,因为他仗义疏财、热心助人,是《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我印象最深的,是晁盖等人劫生辰纲一事败露,衙门要去缉捕他,宋江通风报信,使他们逃脱。

  读完这本书,想起寒假里我帮助老爷爷的'一件事。

  那天我和爸爸去赶集,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一位老爷爷的菜卡进了自行车,拔不出来。此时正巧绿灯,路上人来人往,满地都是菜,我拉拉爸爸的衣领说:“爸爸,我们去帮一下老爷爷吧!。”爸爸拿走我手中的东西,说:“好孩子,快去吧!”我飞快往路上跑,去帮老爷爷把菜拔了出来,将地上的菜也放进老爷爷的篮子里,路上的行人都停了下来,都竖起大拇指议论纷纷:“这小孩真懂事“、“这孩子真棒。”老爷爷一个劲儿感谢我,要给我个水果尝尝,我说:“不用了,老爷爷。”然后和老爷爷挥手道别。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再加一句,帮人一把,爱在人间。

水浒传读后感2

  暑假里,我读了《水浒传》,我的心灵一直被那一百零八个好汉的行侠仗义和打抱不平所震撼。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深山起义,由盛转衰,曲终人亡的故事。

  书中有忠义两全的宋江,性格刚烈的`武松,见义勇为的鲁智深,还有足智多谋的吴用,他们在我眼里都是忠义的化身。

  我也很欣赏李逵,但李逵他颇有些拗,遇事不分青红皂白,动不动就发火,总是和人打架,给宋江等人惹事生非,但是他身上有股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精神,愿意为自己的兄弟豁出性命,就是这种精神使我大为感动。

  书中我更欣赏的是吴用,足智多谋,他曾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醉了青面兽杨凌,巧妙地夺取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我要向吴用学习,做一个聪明的人。

  读了这本书,使我非常敬佩梁山好汉,也使我懂了很多道理,这真是一本百看不厌的好书。

水浒传读后感3

  在慢慢咀嚼那些如泣如诉的语言中,在静静地感受那些细腻悠长的笔调时,眼前时时会出现几个鲜活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而今重读《水浒传》,不免又生一番感慨。

  掩卷沉思。宋江,他的一生像一条蜿蜒的路:从一个无名小卒到仗义英雄---雪夜上梁山后是公认的首领,到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直至最后悲惨收场。一个“义”字困住了他的一生——在兄弟面前他是好大哥,是可以将后背交给对方的亲人,更是大家心中的“及时雨”。他的心愿却是能够为朝廷出力,可谓是他一生的执念所在。当朝廷派人来招安时,他犹豫,他心慌。可以认为这是他的初衷,至于兄弟们的归属又如何?正所谓忠义难两全,在理想和未来面前,他选择了理想。

  宋江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谦虚谨慎,疏财仗义;他任人唯才,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军事才能,开创了梁山泊轰轰烈烈的事业。他是矛盾的.:忠义是他的本色,报君是他的信念;他把起义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政治手段,将招安视为义军最完满的归宿;其思想直接关系着梁山的成败;他是《水浒》的灵魂,是主题思想的体现者。

  归根结底,腐败的政治统治注定了悲剧。他们的志气,先前的义愤填膺全都化成那无可奈何的叹息,令人唏嘘。

水浒传读后感4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水浒传》上这本名著。在了解故事情节的时候,它让我学到了许多道理,同时也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

  《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个好汉为了兄弟,为了朋友赴汤蹈火,两胁插刀;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因为它需要用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还一命得决心。一个具有强烈得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不,是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奋不顾身。

  我还清楚滴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了一些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是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名族,当日本人侵华。多少革命烈士,用他们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总而言之,水浒传反映了当时社会虽然非常黑暗,但是仍有许多有义气的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水浒传读后感5

  在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本书以历史为基础,以幻想为辅料,经典而富有魅力。

  在收复失地的时候,有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在征讨贼首王庆的时候,王庆直接调了十万精兵来攻打只有五万人马镇守的宛州城,眼看敌军就要压阵,宛州守将之一萧让见情况紧急,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和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立刻思索起历史上类似的情形,不一会儿,便从脑海中搜索到“空城计”,立刻命人准备,吓得十万大军丢盔卸甲,望风而逃。

  萧让在面对十万敌军的时候,肯定有过焦急,但是他仍然不忘用智慧的力量来与敌军抗衡。他这样的智慧来源于哪里?显然,他的.力量出自于知识。如果想成为一个满腹经纶的人,就必须汲取多方面的丰富知识,专心攻读,了然于心,这样才能灵活地运用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上,顺利解决问题,这样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

  古今中外,有多少和萧让一样学富五车的人?诸葛亮自然不必说,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的故事家喻户晓;周瑜也是一个聪明人,赤壁之战中的苦肉计、连环计可都是他想出来的呢;海伦·凯勒虽然看不见又听不见,但是她凭借丰富的学识,最终写成了文字优美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记得屠呦呦吗?屠呦呦依靠她的科学知识,成功发现了青蒿素,获得了“青蒿素之母”的称号……他们都是有知识的智慧之人,是知识赋予他们力量,是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面对他们,再看看自己,感觉自己都无地自容了。我的学识不广又不深,写作文时那叫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写起来十分吃力:好不容易在妈妈的提醒下,想到了一个能写的材料,可是把小脑袋翻了个底朝天,都找不到什么优美的词句;有的时候,故事是勉勉强强写出来了,开头结尾可成了个大难题了,作文书这儿翻翻,那儿翻翻,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书到用时方恨少,每每这时候,我真的是悔不当初啊,这时我才真正明白老师挂在嘴边的“厚积薄发”的含义。

  知识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行动起来吧,让你我都拥有这样的力量。

水浒传读后感6

  今天,我终于啃完了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后觉得有点好笑,同时也深受启发。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鲁达是一位好汉,可是他一次为穷人除害,打死了一个人,鲁达见人命关天,便到五台山当了和尚,法名智深。后来由于鲁智深喜欢喝酒,所以天天喝醉才回到庙里,犯了戒条,看门的.和尚被他打伤了,门前的两个泥塑被他打坏了。长老只得让他到东京大相国去了。到后被分配到寺庙旁管理菜园,从此有了安生之处。但是在这个菜园里有二三十泼皮无赖,在这些人中有两个为头,他们一个叫过街老鼠张三,另一个叫青草蛇李四。他俩看见刚来的管理员,决定戏弄他一下。这两人先假装对鲁智深好给他送饭又送菜,然后两人一齐向鲁智深攻击,结果被鲁智深一脚踢倒粪窖里去了.其他人吓得脸色惨白,移动都不动了。有一次,鲁智深听到垂杨柳上的一个乌鸦窝叫得很烦人,于是鲁智深走到大树根部抱起柳树往上拔,只见柳树被慢慢的拔了出来,旁边的人吓得跑走了。

  读后我觉得鲁智深是个武艺高强的人,但办事有些粗。我们做任何是必须得人要静,心要定,要在第一时间内认清自己的处境,做完一件大事候不能骄傲。

水浒传读后感7

  这些天,我终于读完了《水浒传》这本书,有了深深的感受。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宋代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又接受招安的故事。书中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塑造了李逵、武松、鲁智深等108位英雄人物形象。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字就是——忠、义。

  忠,就是对人民和国家很忠心。宋江不仅对梁山事业很忠心,对国家也是忠心耿耿。他大破辽兵,为国出力,就是最好的证明。

  忠,也许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可义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水浒传》中的108个好汉却都做到了义,他们可以为别人上刀山、下火海,哪怕牺牲自己的性命来保住别人的生命都不以为然。而我们现在,谁又能做到以命换命呢?

  记得鲁智深看到金氏父女受到欺负时,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虽说有些鲁莽,但这种为素不相识的人打抱不平的义气实在让人佩服。

  《水浒传》里的'108位好汉虽然是虚构的,但他们的忠心和正义将永远使我念念不忘。我爱《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也爱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但我更爱他们身上的忠义精神。以后,我也要像故事中的108位好汉一样,做到忠和义。

水浒传读后感8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故事。其中,有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他们个个都非常讲义气,而且处处为贫苦百姓着想。

  李逵,是我在这些梁山好汉中最喜欢的人物。黑黝黝的肤色,粗犷的胡须,他性格粗鲁,但心直口快,仗义执言,对正义事业和朋友忠心耿耿,虽然看着骇人,性子急躁,但实际上是个淳朴的汉子。

  《水浒传》中每个个性鲜明的人物都有着特属自己的外号,李逵也不例外,人人都称他为“黑旋风”,嘿,真是人如其名,是个急性子的黑汉子!

  不仅如此,作为《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可不少,这些故事都令我深深着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李逵在江州城第一次见宋江时,李逵就展现了他粗鲁的一面,直言宋江是条黑汉子,甚至还说出了那一句令人过耳不忘的'台词:“若是个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拜甚鸟。”可真是个令人又爱又气的李逵啊!

  可能会有人问我,作为一个女孩子,怎么不去喜欢扈三娘、孙二娘这样的女性英雄,却偏偏喜欢这样一位粗鲁而又莽撞的黑旋风呢?其实,这跟我自身的性格有关。我是一个性格极其开朗的女孩子,力气也丝毫不输男生,像搬水搬书这种力气活我从来当仁不让。自然,像李逵这样勇猛的汉子更令我折服,特别是李逵的质朴也让我对他敬佩不已。

  这就是我心中粗鲁却淳朴的李逵,是我最喜欢的黑旋风。

水浒传读后感9

  《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共同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齐心协力上梁山的故事。

  我要介绍的是九纹龙史进,他是史家村中史太公之子,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23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徒弟。史进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也是一个重义疏财的人。书中第二回讲了史进帮助金老父女的故事。

  那天,史进为了寻找自己的师父王进,来到了渭州城,听说自己的师父在这儿,他经询问找到了认识王进的鲁提辖,当他们共同在一家酒店喝酒时,他们碰到了金老父女,听见了他们在哭,于是,他们问道为什么哭。金老父女回答道:“有一个叫郑关西的郑大官人强媒硬保,当初写的三千贯文书,他却一分钱也没给,没到三个月,他又将我们赶了出来,他还要我们还他卖身的三千贯钱。没办法,只好到这酒楼卖唱,这几天人少,所以我们没钱去还钱,所以我们有苦楚。”鲁达得知郑大官人的真名叫郑屠,就想去教训他。史进听了连忙拉住鲁达,还给了金老妇女一些钱并让他们整理一下明天离开这里。

  第二天,当他们出发的'时候,店小二就出来拦住他们,不让他们走,这时,鲁达就对着店小二一掌,这样就没人敢拦他们了。

  这样慷慨大方的史进和正义勇为的鲁达帮助了金老父女。

  这就是《水浒传》,一本富有趣味的书!

水浒传读后感1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寒假里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水浒传》。我接过书,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起来。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如吴用智取生辰纲、小李广大闹清风寨等。但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武松打虎。武松要去看望哥哥武大郎,来到阳谷县,已是晌午时分。武松又饿又渴,看见前面有一个酒店。酒店的.旗子上写着三碗不过冈"五个大字。因为此店的酒性很烈,喝三碗就会醉倒,过不了前面的山冈,所以叫三碗不过冈。武松连喝十五碗,不听劝告,上了有猛虎的山冈。武松正在大青石上休息时,树林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白额大虎来。老虎一扑、一掀,再用铁棒般的虎尾用力一剪,可是都被武松机智的躲闪过去。武松双手抡起哨棒,却打到旁边树上,哨棒断了。武松用力按住老虎,提起铁锤般的拳头,使尽全力将老虎打死,为民除害。

  读完这段故事,我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自己就在现场。我要学习武松不向困难屈服,勇于挑战的精神。

水浒传读后感1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这本书描写了梁山水泊中的英雄好汉们如何齐聚一堂,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反抗官军欺压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作者刻画了108位梁山好汉,他们个个性格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有的.人善谋,有的人善斗,都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在这些好汉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同时又鲁莽好战的“黑旋风”李逵。李逵上了梁山之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母亲,于是打算把老母亲接到梁山上去享福。途中路过沂岭时,李逵放下母亲去接水,可不幸的是老母亲丧身于虎口,李逵一怒之下杀了一窝四只老虎,为老母亲报了仇。

  看到了这个令人感动的画面,我被李逵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我想到我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常常会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因为一些小事就惹他们生气,甚至有时还会让他们伤心。我看了李逵为了孝敬老母亲把她带上梁山的故事,我为我平时的所作所为而感到羞愧。以后我一定要少犯错误,不让爸爸妈妈伤心生气。

水浒传读后感12

  开学前,第一次将《水浒传》认真地看完,我不是什么研究者或学者,看不出里面深刻的寓意,看不出里面的批评和征讨。但是我看得出这本书中最能影响我,最令我感触的情感——友情。整本书中,“情”的内涵倒是被施耐庵表现得淋漓尽致。

  且不说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林;且不说梁山好汉大闹法场救宋江;也不说石秀怒杀贼僧答杨雄……只说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从未争执,从未内讧。第一次有不同意见也是因宋江谦让,让卢梭义坐第一把椅,众人不应,也未丝毫红过脸;只说招安之后,宋江自知误饮毒酒,便毒鸠李逵,李逵知后,毫无怨恨,道:哥哥要俺死,俺铁牛不死怎得;只说李逵,宋江死后,赛诸葛吴用,小李广花宋并在其坟前自缢……这本书中,到处承载着“义”。在我看来,这“义”便是友情,是愿为挚友触官府,献生命的友谊。

  左道“玉麒麟”,右道“及时雨”,上书“替天行道”。分工合作,整顿梁山,为的是一个“义”字,为的也是一个“情”字。而当今社会,“义”有多少,真正的“友情”又在何方?

  上次,看到一则报道:一人为骗邻居十几万,装友好有五年,拿到邻居“假借条”后,立即翻脸“讨债”,网上称其为“杀熟”。生活中,社会上这种事数不胜数,即使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友情的`出发点也是利益,人与人之间的“义”、“情”也日渐淡薄。遇见危难挺身而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都上了感动中国人物提名榜了。从幼儿园抢苹果,到工作后抢机会,从小时候赤手肉搏到长大后刀光斧影。不禁问一句,社会怎么了?人心怎么了?

  暑假里,补课一个月,剩下时间都迷在了这本《水浒传》上。只因它里面的“情”深深吸引着我,只因它的“义”深深打动着我,我敬佩及时雨宋江的仁义天下,我钦佩小旋风柴进的乐善好施……故事里每个主角原都是普通人,却最终做出了不普通的事,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并说到做到。

  当今社会,公正了,公平了,我们只需要公义了。“义”字当头,头顶天,脚撑地,迎风送雪,做一个充满“义”,充满“情”的有志青年。不求像梁山好汉,为了“义”,为了“情”,视生命于不顾,也当应像他们保情护义,弘扬我中华传统美德。

水浒传读后感13

  读了《水浒传》已经七年过去了,当时的感觉现在还能说出来,就是一种痛快的感觉,是指前半部,人物:鲁智深,这个人疾恶如仇,自身又武艺高强,打死镇关西之前是提辖,后来他打死人,他的生活就是跟着感觉走了,就是那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感觉,当时连续很多天晚上读这本书,感觉生活中的那些烦心的琐事在心里的份量都减轻了。

  当然书中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基本上没有可比性,比如说:书中的人物基本上没有家庭生活,有数的几个,比如说宋江、杨雄,都是老婆出轨,而宋与杨也由此成了杀人犯,亡命江湖,所以说书中的人物虽然看起来活得潇洒,实际上是以背叛整个社会体系作为代价的。

  前半部读起来很过瘾的,给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怎么说呢?还是叫人勇敢,像鲁达那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那个时代总体还是鼓励这种行为和精神的,像鲁达、武松、杨志,都是杀了人,最后鲁达亡命天涯,根本没有受到法律制裁,而武松与杨志虽然被判了刑,最后都没有丢掉性命,尤其是杨志,甚至在服刑时还受到重用。

水浒传读后感14

  《水浒传》是一本与《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并列为中国四大名著的好书,正如黄老师所言,很有细读的必要。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其作者究竟是谁?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居然有三种说法,但大多数人认为是元末清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带领108位英雄好汉,聚义梁山,替天行道的故事。这本书也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前七十回,讲述了落魄子弟高俅因为踢得好蹴鞠而被昏君封为殿帅府太尉。在他不遗余力地陷害和打击下,众多好汉如林冲,关胜等为求活路,纷纷落草梁山泊。在以高俅为核心的的朋友圈中,聚集了一些贪官污吏,结党营私,狼狈为奸。这部分内容抨击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昏聩与残暴,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行为。后三十回,主要写的是招安与招安后的事情,这部分让我看得有些郁闷,不再赘述。

  在看这本书时,我被其生动的情节所吸引,脑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想象着武松在"三碗不过岗"酒肆喝酒时的豪迈,想象着酒后上景阳岗打虎的霸气,荡气回肠,心向往之。书中还有很多玄幻的东西,像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被李逵斧劈了数斧头,居然不死。还有入什么入云龙斗法破高廉等等,都让我目眩神迷。当然,最让我佩服的不是宋江的忠义,而是梁山泊的众好汉的兄弟情深。他们出身不同,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这不由地让我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一点利益,尔虞我诈,翻脸成仇。君不见,网络上到处充斥着这些新闻:某某公司职员私自使用权力,挪用公款;某某官员不顾党纪国法,接受贿赂被双开……不胜枚举啊。

  当然,有些人黯淡了人性的.光辉,总有些人再次点亮人性的光辉。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毅然张开手臂接下从 0楼坠落的婴儿,自己却失去了一条臂膀,在记者访问时,却只是安然地回答着:"这只是下意识地动作,若是换了别人也会这么做的。"她失去了一条臂膀,换回了一条生命,她也是幸福的,但为何上面的路人连一通电话也不愿意打,更何谈最美二字。不错,吴菊萍是名副其实的最美妈妈,她的人性是美好的,绚丽的。若是水浒传之中的人物也一定会这么做的。

  合上《水浒传》,书中的章节似壮美的图画在眼前徐徐浮现,忘不了那些人物所表达出对世间弱小的同情怜悯。水浒传,又何尝不是一个诠释真善美、假丑恶的传奇。

  《水浒传》,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再读!

水浒传读后感15

  四大著名人人皆知,我在暑假读了《水浒传》,对它记忆颇深。

  古人也赞赏:“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两三行。"我以前也看过,不过也是一生半熟,通常是看了这个故事一下又忘了另外一个故事。我对鲁智深这个粗中有细,侠肝义胆的角色念念不忘,他的原名叫鲁达,因打死了郑屠,担心官府揖拿,只好上五台山,剃发为僧我想他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剃发为僧的吧。

  他长着一副富贵模样:头里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扭丝金环;上穿一领鹦歌绿丝战袍;腰上系着一条文武双股鸦青;脚上穿着一双鹰爪皮两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真口方,腮边一簇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围。但是因为他爱喝酒的性格,打了寺中的和尚。长老就把它派到智清禅师那儿,让他看菜园。在那儿,他倒拔杨柳,结交了林冲……

  书中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如恭敬仁义的宋江、勇猛率性的武松。这本书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我看到最后时,宋江等人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是被朝中奸臣毒害,导致宋江起义失败。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弟弟,希望能读到好书的人越来越多。

【水浒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 水浒传 》读后感11-05

水浒传读后感06-16

《水浒传》读后感07-10

水浒传的读后感02-02

《水浒传》读后感07-09

水浒传读后感06-10

《水浒传》的读后感01-30

《水浒传》教案03-17

【热门】水浒传读后感12-04

【热】水浒传读后感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