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

时间:2022-12-23 08:50:39 炜玲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阻碍人们达成目的的障碍。心理学上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必然的情绪反应,会给人带来实质性伤害,表现为失望 痛苦 沮丧不安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

  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1

  最近一段时间,时常从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看到中学生离家出走、心态失常、甚至轻生等不适应社会行为的发生,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在社会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下,在许许多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盼中,为什么这么多孩子不能适应社会的行为如此严重,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感觉到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过分重视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应该加强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我在对学生的教育实践中,感受到挫折教育重点放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方法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教会学生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和思想准备,使其对在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挫折与困难事先有充分的估计,心理有所准备,就会减轻挫折感,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与勇气。可以在班级里面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课,如“憧憬未来,面对现实”、“我的理想,我的现实”等进行讨论,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

  中学生关于自己的理想或抱负有不同的水平,过高的抱负水平是产生挫折感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他们对未来怀有热烈的向往,想象力比较丰富,往往离开现实条件构想自己未来的前景,形成“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巨大反差,挫折感便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可通过“自我标价”、“镜像自我”等辅导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

  3.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承受力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急速发展时期,心理脆弱、敏感,如经常遭受重大的精神打击和接连不断的挫折,就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和家庭要尽可能预测和改变重大挫折的情景和条件,以避免学生受到更大的心理伤害。但这不等于说要对学生过分保护,不让他们经历任何挫折。事实证明,适度的挫折经历,对于个人挫折承受力的锻炼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对挫折的承受力也是一种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供或利用一些挫折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地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积累经验,不断成熟。如孩子跌到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遇到难题,不要急于给他讲解,引导他自己动脑筋等。

  二、教会学生积极适应挫折的方法

  通过训练和有意识的辅导,使学生掌握积极适应挫折的方法。这是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

  1.理智的压抑

  这是一种成熟的适应方式,指当一个人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有意识地去压抑、控制、想办法延缓其满足需要。比如,一个学生在家做作业,听到电视里正在播放自己喜欢看的节目,就特别想看电视,可是一想,作业还没有做完,于是,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做完作业,然后再看电视,得到满足。可以说,一个社会之所以有序运转,都是依靠每个人根据社会的规范,理智的压抑来控制行为而实现的。越是成熟、有修养的人,越能有效压抑自己,使自己的行为更适应社会规范。中学生心智还不太健全,但是通过训练,是可以有效掌握这种方法的。

  2.升华

  这是心理欲望从社会不可接受的方向转向社会可接受的方向的过程。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某种欲望无法为自己接受、且与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法律相悖时,味求得心理平衡,将其净化、提高,使其成为一种高尚的追求。如中学生可以将对异性的好感或者爱情的萌芽转向以求知、体育活动、音乐美术等形式,使原有的动机冲突得以宣泄,消除因动机受挫而产生的焦虑、不安。这就是升华的表现。中学生年少气盛,受挫后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情绪急带冲动性。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升华的作用,把这种冲动性转移到体育活动、学习及兴趣小组中,使之合理化,这样既可以使不正常的情绪得以合理转移,又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

  3.补偿

  这是指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的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许多在身体上有残疾的人,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弥补与正常人之间的差距。我国清朝名臣刘墉因身体残疾被人称为“刘罗锅”,年少时常被人讥笑,但他勤奋苦学,聪明过人,最终称为一代名相,为世人所敬仰,充分显示了补偿的作用。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幽默

  指个体遇到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一种机智、双关、讽喻、诙谐、自嘲等语言、动作的良性刺激,来化解困难,以摆脱内心的失衡状态。幽默是与乐观相联系的,幽默一笑解千愁。例如,苏格拉底的夫人脾气暴躁。有一次,苏格拉底与学生在谈论学术问题时,先听到?人的骂声,继而夫人提水经过庭院时浇了他一身。他的学生都惊呆了,不料苏格拉底却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下雨。”夫人转怒为笑,大家也都从这尴尬的场面下解脱了。自嘲也是幽默的一种,如秃顶的人称自己是“聪明绝顶”。幽默恰当,可使人感到愉快,使生活增添情趣和活力,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所以它是一种积极的适应挫折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合理宣泄

  这是指通过创设一种情景,是受挫者能自由抒发受压抑的情绪。人在受挫后往往会产生一些消极反应和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排除,就会使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这时就需要将心理压力释放掉一点。如考试失利后,将内心的苦闷向同学、朋友或是父母老师倾诉;把对他人的不满、愤怒写进日记;有时干脆痛哭一场,用眼泪冲走悲痛和委屈。也可以到专门的“情绪宣泄室”去发泄一番,等到心里平静后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宣泄要合理运用,以不损害他人为前提,切不可超越法制,违反道德规范。有的学生挨了老师批评,就将怨气撒在比他弱小的同学身上或将教室、宿舍的门窗砸坏,以发泄愤怒。这是不合理的宣泄方式,教师应该注意并加以引导,是学生在受挫后会进行合情、合理又合法的宣泄。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那么挫折对孩子来说就不再是他们生活中的风雨雷电,而是他们成长中的一座座通往成功的桥梁,他们会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我想这将是我们这些教育者最大收获和幸福!

  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2

  一、给学生营造环境,让学生品尝挫折

  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让小孩子知道生活里有困难这个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的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才会提高耐挫折能力。”青少年时期非常幸福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也就是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常常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感到痛苦。如果家长总是给孩子营造舒适的环境,为孩子遮风挡雨,那孩子就永远学不会如何独自应对挫折,也就永远也长不大,永远离不开家长了。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让学生独自面对挫折,克服挫折,让他们在风雨中真正独立自主地成长。教师要建议家长做好以下方面:

  1.让子女体验劳动。安排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加一些农业生产,不要怕累着孩子,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作为家庭成员应有的责任感。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激励他们努力向上拼搏。

  2.让子女感受批评。有些家长怕子女受委屈,护短,不愿意说子女的不是,个别家长还怕老师批评自己的子女,给老师送红包,让老师也护着他的孩子。这种做法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批评和委屈,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孩子做错了,受批评是正常的,虽然他当时心里难受,通过批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是必要的,孩子经历了风雨才能健康成长。

  3.让孩子经历失败。有些父母不愿意看到孩子失败,不论是活动、游戏还是学习,总是想办法让孩子胜利,甚至偷偷为孩子的胜利作弊,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没有益处,严重点说是在害子女。让孩子体验失败的滋味,是一件对孩子非常好的事,可以让孩子明白胜败是人生常事,成功是需要克服困难,努力争取了,失败也不要紧,下次还可以继续努力,只要不放弃总会有成功。

  二、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心理健康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它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至关重要。我省在初中阶段开设了“社会与健康”这门课程,但很多学校都不够重视。因此,我们在学科教学、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因为,当学生在军训及其他活动中受到了实际锻炼之后,需要有相应的环境使其得到加强和巩固。而我国目前家庭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大都是一切都为孩子准备好,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坐享其成。父母认为这就是关心爱护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受锻炼的机会,这样的爱是溺爱,是在摧残孩子。孩子回到学校之后,又多是被动地顺从师长的教诲,学生自己得到独自锻炼的机会很少。这样,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的一点点锻炼,很快就会被忘掉。因此家庭教育,也要始终将挫折教育进行下去。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如收拾家务,侍奉长辈,遇到情感波动时学会沟通,参加家庭事务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子女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另外,一定要注意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切不可学生在学校受到苦头、挫折时,回家又过度地安慰、溺爱,这很容易削弱学校的教育效果。很多家长不懂这些,这就要求学校对家长及时进行培训,还可以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集中培训。

  三、加强人际关系教育,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

  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挫折,主要是因为不能正确地理解他人引起的。他们在家与父母、亲友,在校与老师、同学关系处理不当,又缺乏正確的引导,继而导致极端的行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情况,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教育,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中培养主动、热情、真诚、宽厚的良好人格特征及热爱集体、富于同情心、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减少人际交往中的挫折,并能通过交流缓解挫折带来的伤害。

  同时,中学生风华正茂,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梦想,对生活、学习抱着很高的期望,但对自己现有的水平和能力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求胜心切,对困难估计过低,致使困难、失败到来时,心灰意冷,悲观失望。因此,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教育他们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做事不要感情用事,要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即使经过努力不能成功,也应调整目标,改变方向,通过其它途径达到目标。

  四、正视挫折的双重性,加强抗挫折能力培养

  抗挫折能力是指一个人遭受到挫折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磨练得来的。

  1.正确认识挫折的客观性和正常性

  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要预料到人生路上的挫折和失败,在心理上要做好准备。当挫折来临时,不要惊慌,不要气馁,不要以为世界末日到来了,不知所措,无以应付,要知道挫折的存在是正常的。只有如此,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才会有一种从容不迫的心理,才会鼓足勇气,奋力克服困难。

  2.正确认识挫折的双重性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挫折的客观存在性和消极性,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也有积极的一面。挫折也可以给人以教育与磨练,应该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就像春苗冲破泥土拔地而出的过程,是成长,是快乐,是实现梦想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可以被克服和战胜的,战胜挫折和失败要知已知彼,明白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厚积薄发,这样才能不断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增强对现实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判别能力,提高对挫折的化解能力。

  五、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释压方法

  1.学会倾诉

  曾经有一个女生,一直是年组的第一名,父母和老师对她寄予厚望,她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时刻提醒自己要考重点高中。她的母亲要求她必须考第一,在这种极度紧张和过份在乎结果的双重压力下,她得了考前焦虑症,吃不香睡不着,精神不集中,成绩直线下降。在种种失意面前,她没有选择消沉与放弃,而是果断找到自己信任的老师,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困惑和不安。在老师的帮助下,她慢慢走出焦虑的阴影,重新站在了全班的前列,积极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向别人倾诉、求助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援助能力,这也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在遇到困难或心理上失去平衡的时候,应该学会与老师、家长或同学沟通,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及时寻求有效的帮助,从而克服困难,化解矛盾,不至于独自做出过激的行为。

  2.自我调节

  现在的孩子都很在乎自己的面子,有什么烦恼只是闷在心里,担心别人知道了会笑话自己。加上快节奏的生活规律,很多人都难以找到一个能交心谈心的好朋友。在这种情况下,自我调节尤其重要。学会放松自己,听听歌,逛逛街,休息一下,让自己处于什么都不想的状态,彻底轻松一把,也是一个好办法。

  3.用自信和期望抵御挫折

  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应开导其少考虑暂时得失,多想美好的未来,激励学生振作起来,一切都会过去,将来一定会成功。人的个性需要不断磨练和体验,才能得到发展。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进行挫折观的正确引导,他们一定会提高自身免疫力,勇敢地战胜挫折。

  抗挫折教育应该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肩负使命,培养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能坦然接受并克服困难,为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3

  一、正确认识挫折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让他们明白挫折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被批评,产生不想学习的消极情绪;有的学生在某些课程中由于自身条件较弱,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如在体育课上有些同学体形较胖素质较差,没有自信,产生厌学心理,上课时不愿和大家一起做运动,这时需要老师多关心她,引导她,和同学们一起找她的优点,鼓励她,使她振作起来,帮助他树立信心,避免“破罐子破摔”。告诉他挫折并不可怕,要将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经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他终于有了进步。

  二、创设挫折情境。

  前几年,孙云晓的《夏令营的较量》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有必要对学生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作为磨练他们,增益其所不能的方法。我们现在的孩子太娇气,稍微有点挫折就不能忍受。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方法值得借鉴。有一定挫折情境,学生总会受到锻炼。日本人提倡“吃苦教育”不正如此吗?让孩子们冬天穿短裤行走,这就是一种锻炼。当然,并不是让我们的同学也这样,只是这不愧为一种锻炼的方式,不愧为一种手段。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学生一点挫折,让他们吃点苦头,使他们受益终身。

  三、正确对待挫折

  让学生明白,在前进的过程总会遇到挫折。不经过艰苦的磨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让学生感受痛苦,磨练意志,增其所不能。学科教学亦然,当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时,忘乎所以时,教师可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给学生一次失败,让其在挫折环境中磨练意志。 教育学生遇到挫折时要顽强努力,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将挫折作为动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功。

  我的一个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为此,他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可是,升学成绩却不理想。从此,他一蹶不振,情绪十分低落。看到他这一切,我找他谈心,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必须勇敢地战胜挫折,站起来。我给他讲张海迪的故事,讲保尔的故事,经过多次谈心,他开始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振作起来。上中学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因此,要在教学中渗透理想是美好的,实现理想却是漫长的、曲折的、艰巨的教育,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不怕吃苦,不畏挫折。

  四、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1)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2)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每个同学都会遇到挫折,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遇到挫折以后妥善加以引导。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认定方向,坚韧不拔地走下去,就会成功。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大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想,这句话永远鞭策着我们前进。

  总之,挫折是暂时的,也是永远的,抗挫折能力应该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都认为,人们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学生的健全心理,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在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与挫折困难作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把锋利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顽石,为了使青春的刀更锋利,就让我们的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吧!

【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相关文章:

对幼儿怎么进行挫折教育04-10

如何进行挫折教育08-21

谈谈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08-09

如何进行幼儿挫折教育03-24

父母应该怎么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09-25

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12-07

进行压力管理的方法12-09

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方法03-28

怎样进行感恩教育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