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不能乱打孩子的原因

时间:2022-11-03 11:33:11 尚民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庭教育中不能乱打孩子的原因

  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中不能乱打孩子的原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庭教育中不能乱打孩子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不能打孩子,可是很多时候父母在盛怒之下往往管不好自己的巴掌,把怒气释放在宝宝的小屁股上。让我们看看怎么看待打孩子这件事,也许家长们会从中学会——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武力去控制小孩。

  打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显而易见的是身体方面的伤痛,父母盛怒之下往往掌握不好分寸,非常容易给孩子带来生理方面的损伤,比如扇耳光造成鼻腔出血、牙齿脱落、听觉神经损伤,打小屁股则会因皮下淤血而导致肾创伤,严重的会通过坐骨神经影响脊椎,造成脑干损伤。孩子非常娇嫩,用力推一把撞到什么硬物上,就很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慧通文府教育)

  更加严重的伤害则是心理方面的,打孩子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也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伤害了亲子关系,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后患无穷的。

  首先,打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恐惧,而这恐惧的制造者又是自己最亲近的父母,这使得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信任,继而丧失对整个环境和他人的信任,这是抑郁症的缘由之一。这种恐惧可能导致他们即便成年后也不敢跟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这种心理阴影使得他们无法建立和维持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难以维护自己的各种权益。

  其次,打孩子会在孩子心中产生极大的愤慨,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心理辅导,这种愤慨会伴随他们一生,并且在每一个适当的关口都跳出来侵扰他们的生活。

  这股怒火早晚会找到出口的,他们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发泄愤怒。也许他们会在青春期的时候反抗父母(父母打不动他们了,他们也不需要依赖父母生存了),也许他们干脆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以惩罚自己来惩罚父母。

  尤其是女孩子,当父母不尊重她的身体时,她也会鄙视作践自己的身体。小时候挨打多,尤其是挨父亲打的女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在性方面过于开放。在婚恋关系方面,她则容易找到脾气暴怒的配偶,甚至是暴力的、打老婆的男人,因为在她心目中,男人就是对女人施暴的。

  “纠正”孩子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孩子的很多“捣乱”行为,都是因为他有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甚至是因为父母行为的不当而引起的。只要耐心倾听孩子,找到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并且恰当地满足这些需求,孩子就不会跟你捣乱了。被充分倾听和理解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是不会把跟父母较劲当作一门武器来使用的。父母怎样尊重他,他也会同样尊重父母和他人。

  另外,很多时候,父母看孩子的行为不顺眼,不一定是孩子真的做了错事,而是父母怀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和要求,是孩子达不到的。父母跟孩子产生矛盾,往往不是孩子跟父母较劲,大部分时间是父母跟孩子较劲,一定要孩子服从自己,否则就感觉没有尊严。说不服就动手打,总之是要求孩子遵从成年人的意愿,而不是尊重孩子的生命,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其他教育方式不起作用时的办法

  所谓教育方式不起“作用”,是因为成年人设立了不切实际的目标。不起作用的时候,成年人需要退一步想一想,我为什么如此执拗于这个目标?如果放弃的话,又会怎么样?这个时候,内心恐惧往往就会跳出来说话,一件小事无限扩大,成年人的想象展翅高飞,飞向遥远的未来——“他如果这样下去,今后可怎么得了!”云云。正视自己的内心恐惧,看看自己到底害怕什么?

  如果我们放下内心的纠结,真正把自己交给孩子,仔细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运用我们的智慧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就不会出现剑拔弩张的场面了。

  家中别的长辈或学校的老师打了孩子,家长的处理方法

  如果家人打了孩子,要跟他们沟通,并争取让他们对孩子道歉。如果他们固执己见,父母则需要跟孩子交流,告诉孩子“某某打你是不对的”,同时告诉他这个亲人是爱他的。孩子如果很伤心和生气,则不要急于平息他的情绪,容许他发泄,在一旁认真地倾听,等待孩子自行平静下来。过两天再问问孩子,是否已经原谅了那个亲人。

  如果这个亲人时常用武力来对待孩子,则需要把他与孩子暂时隔离开,以保护孩子不受伤害为第一要事。尔后再去解决与这个亲人沟通的问题,让对方知道,在这件事情上,你坚持原则,坚决不可以侵害孩子的身体。

  如果学校的老师打了孩子,那决不可以忍气吞声。首先当然还是倾听孩子,让孩子倾诉情绪,你要安抚孩子,让孩子知道你是反对任何人以武力来对待他的。尔后则要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告诉他们这是严重的错误,必须跟孩子道歉,而且保证今后不会再发生。如果老师不接受,则可以考虑给孩子换班。如果校方不配合,则可以考虑给孩子换学校。

  孩子应该从父母这里确认:对任何侵犯我的暴力行为,我们的态度是“零容忍”。

  拓展阅读: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不要采取过激的方法

  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重视情绪的作用

  不同性质的情绪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作用。积极的情绪使人生活愉快,充满信心,心情舒畅;消极的情绪使人生活压抑,缺乏信心,心情沮丧。同样,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家长的心理和行为也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激发家长以充满爱的方式,主动了解孩子,关切孩子的成长,并以民主、科学的方式教育和培养孩子,从而使亲子关系密切协调,家庭气氛和睦温馨。家长要重视自身的情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和保持积极的情绪,克服和消除消极的情绪。

  大人的意见要统一

  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唠叨不如让孩子来回答

  对一件事情,有时家长会对孩子嘱咐好几遍,特别是做妈妈的,唯恐孩子不明白,不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唠叨。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所不愿听的、反感的,正是父母的唠叨。他们越不愿听,做父母的就越不放心,反而加倍地唠叨起来,这就成了恶性循环。当父母的常常感到伤心与忧虑:“唠叨还不是为了孩子们好?”“不给他们讲,怎么能懂事啊!”好像只有无休止地向孩子们陈述一个又一个道理,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唠叨的时候,不妨试用一个新办法:把唠叨变成提问题。当你发现一个什么问题,把自己要说的内容,变成提一个问题,让孩子说说,也许孩子要比家长说得又好又生动。提问题时,不要摆家长架子,态度要诚恳、热情,要认真地倾听孩子回答。孩子如果说得不完全对时,你也不要急于唠叨,可以再问,即使说错了,也不必由你公布权威答案,而是巧妙地用提问题暗示他的错误所在,让孩子再思考。

  武力惩罚不如鼓励

  当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从语言的批评升级到肢体的批评,武力惩罚出现了!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继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

  所以,妈妈想要武力惩罚时不如换成鼓励,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他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他很可能变本加厉更加叛逆。幼儿脆弱的内心其实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

  避开特长教育三大误区

  1、一厢情愿

  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2、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3、方法不当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家庭教育中不能乱打孩子的原因】相关文章:

电脑不能关机的原因08-10

家庭教育中如何对孩子使用激励教育09-20

洗衣机不能脱水的原因12-19

哪些原因导致老人不能长寿08-24

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12-02

电脑不能关机是什么原因07-29

酒精灯不能用吹的原因09-07

孩子的坏习惯形成的原因10-28

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原因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