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上课提问的方法

时间:2022-06-03 15:26:47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教师上课提问的方法

  导语:“提问”艺术,是教师的知识、能力、经验、智慧、胆略等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有了“提问”的艺术,就能把握住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驾驭住生动复杂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上课提问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上课提问的方法

  一、矛盾冲突式提问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语文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兴趣,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曲径通幽式提问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 、“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

  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

  又如《小桔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 、“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曲问”,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冲开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三、环环相扣式提问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语文老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样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 、“反复无常” 、“蠢” 、“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因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四、举一反三式提问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既拓展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止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他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例如:《陆家客店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按情节可分为:开端:潘家酒楼上,倾听金氏父女血泪控诉;发展:鲁家客店里,帮助金氏父女逃离虎口;高潮:郑屠肉铺前,三拳打死镇关西;结局:鲁提辖机智逃脱,按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除暴和安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源疑,“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使学生始终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初中语文教师上课提问的方法】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怎么提问12-01

幼儿园教师提问的有效方法04-03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方法04-25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03-31

幼儿园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03-03

上课犯困迅速清醒方法04-12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03-21

新教师上课时紧张的解决方法03-11

上课的注意力集中的方法07-21

保持上课注意力的方法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