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怎么提问

时间:2022-12-01 09:51:17 振濠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怎么提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好的问题胜过十个随意的提问,本文就来分享一初中语文教师课堂的提问技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怎么提问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怎么提问 1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这种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回答问题,没有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如何提出的,问题的提问是否正确都没有思考过,没有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为此,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问题的提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例如,我们在学习《白杨礼赞》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当时写作的背景,让学生自己去整体感悟课文,提出自己疑惑的地方,这些疑问处,可以让其他学生解答。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自主思索问题。

  二、让学生明确问题本身

  学生不会提问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学生对问题本身的不了解,不知道提问的角度、提问的范围,也就是提问必须以教学课题为中心。

  1.了解问题的结构

  我们平常所提的问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问题的疑项、指向项和应答项。疑项主要指整个问句所包含的疑问对象、疑问词和语气语调。这个相当于构成句子的骨架,也就是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设问,用什么样的句子。指向项就是这个设问所要让我们应答的结果。如,文中作者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什么?这个“作用”就是指向项。应答项其实在有的研究中是不包含在问题的结构中的,尤其是狭义上的结构,应答项也就是问题所要回答的一定范围。

  2.了解问题的层次

  这里的层次是相对于学生的认识水平而言,是指主体对认识对象作出的一种主观反映,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思维关照的过程。根据这一认知现象,我们把问题分为:设问、未疑问、疑问三个层次,作这样的层次划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触觉,从自己的实际去发现、捕捉问题,对自己已经明白的东西,提出设问,可以激发其他同学思考,形成编制目标的因子,同时,也可以激励自己深入思考,激发学生自己去提问。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我们引导学生从孔乙己的形象出发提问,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提出:描述孔乙己肖像的句子有哪些?描述语言神态的句子有哪些?描述动作的句子有哪些?这样学生再读课文时就可以很快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学生自己提问,还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上述仅从问题的结构和层次来分析,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提问的价值所在,了解从哪里可以提问,知道问题本身所具有的的价值。

  三、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教师只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学生才能爱上提问,不畏惧提问。

  1.围绕课题提问

  我们在学习一课文时,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课题,课题同样也是提问的着眼点。教会学生从课题自主质疑,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废墟的召唤》一文时,学生提出废墟到底召唤着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经过这两个问题基本就能把握住文章的整体,就能将文章结构梳理出来了。

  2.紧扣常规问题提问

  刚开始学生不知道如何提问是很正常的,我们可以教学生一些常规的提问的方法。可以说几乎每文章可以这样设问: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3.在关键处提问

  学生在熟悉了常规提问后,进而需要精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关键点,把握关键内容。一文章的关键处可以说是全文的中心,也可以是课文的疑难处,也可以是课文的难点等。学生如果能在这些关键点上提出问题,提出自己质疑,说明学生真正深入了课文,同时这也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和宗旨。如,《孔乙己》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在描述“七个铜板”上设问:作者为何要这样细致的描述?目的是什么?从而总结出动作描述的意义。

  4.在矛盾处提问

  课文本身故事情节的安排、发展都会有矛盾冲突的地方,而这些矛盾之处恰好也是作者设下伏笔之处,或者课文的衔接点、关键点。如果教师能教会学生在文中的矛盾处提问,学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了解文章的内涵。

  四、训练学生提问的步骤

  学习提问需要教师精心的训练,而训练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我们教师刚开始有意无意地让学生自己提问,到训练学生提问的方法,最后形成学生主动思索的习惯。

  1.训练学生敢于提问的`意识

  要让学生提问,首先要让学生不惧怕提问,敢于提问。教师要特别注重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提问有“安全感”,经常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思考,积极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哪怕是错误的、不着边际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多次训练中才能打开思路,肯动脑筋,善于提问。

  2.训练学生会提问

  学生敢提问了,但也不能一直是提错误的问题,这样不是我们训练提问的目的,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提问,教会学生提问(这个问题在上面我们已经描述过)。在学生提问后,我们并非像刚开始一样一味地鼓励,而是要对好的加以肯定,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让其修改完善。

  3.训练学生善于提问

  善于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是不只看学生提得对不对,而且要看学生提得好不好。我们在学生学会提问一些常规问题后,要让学生就课文的写法、结构、情节,及评价等提出一些具有深度的、有质量的问题。这样的长期训练,才能让学生既学习了课文本身,提升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又充实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故乡》一文时,学生一开始主要在情节上提问,本课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有哪些情节?这些问题没有错,但是没有深入一层,经教师引导学生开始思索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写作艺术,这样就提高了对课文的鉴赏性,质疑水平更高了,学生更能从提问中提高自己。

  总之,让学生学会提问仅仅是培养其学习主动性的开始,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实施主体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质疑,教会学生提问。教师应该通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了解问题本身的结构,传授学生提问的具体方法等途径来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怎么提问 2

  一、提问内容

  (一)瞄靶心

  射箭打靶要瞄准,目标要对准中心点,设问亦当如此。当前,许多名师极力呼吁:要打破程式,冲破樊篱。那么如何“破”呢?不妨从“瞄靶心”人手。课堂教学的“靶心”主要有二:一为重点,二为难点。设计课堂提问应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

  1、扣住重点

  抓住了重点,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就基本落实了。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

  2、抓住难点

  所谓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根本原因,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二)扔石子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是否真的“全懂”、“没问题”呢?有经验的教师常会提出些出人意料的问题,平中见奇,“一石激起千层浪”。

  如将《变色龙》的“变”字、《愚公移山》的“愚”字等课文的关键处作为明知故问的设疑空白点,以引起学生探究和讨论的兴趣:①变色龙在“变”中又有“不变”,这不变的一点是什么?②愚公“愚”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舌枪唇剑”,学生悟出:“变色龙”多变、善变但媚上欺下的本质是不变的;愚公移山的方式愚,但精神不愚。这样,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士气,他们的发散思维、辩证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通过设疑,不仅使学生深入领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培养了学生从无疑处生疑,从字面、字缝、字背、字外上下求索去学习语文的治学本领。

  二、巧迁移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只是一种划分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如:《最后一课》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小弗郎士趴在自己的课桌上感受最后一课的庄重和严肃。当韩麦尔先生喊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窘态十足。这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样面对的?老师的态度如何?”,这个提问将课文的学习迁移到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把语文学习引申到广阔的生活层面上,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产生的共鸣、感悟、联想倾诉出来,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这种迁移式的提问面向全体,使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并能激发学生留心身边的小事,积累生活素材,勤于观察周围事物的欲望。同时,学生将讲述的故事迁移在作文中会使作文真实生动、充实饱满,进而形成可贵的`“实”的文风。

  三、提问方法

  “一句话十样说”,这里有个“怎样说”的艺术问题。语文课堂中巧妙引导学生作答和恰当提出问题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师设疑,必须形式新颖、富有情趣,为学生喜问乐答。原则上要做到面向全班,先提后问,留有一定思考时间,把握时间,诱发引导,注意层次,因人而已。课堂提问技巧灵活、复杂而又多样,这里列举几种提问技巧:

  (一)正问与反问

  正问与反问可以促进学生从问题的两个对立面出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顺向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一般都将鲁提辖作为见义勇为的英雄加以肯定,如果逆向提问:你觉得真正的英雄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课文中的鲁提辖是真正的英雄吗?有学生思考后认为:鲁提辖虽有正义感,但他做事鲁莽、不考虑后果。镇关西作恶本应由法律来制裁,他本不想打死镇关西却因感情冲动而杀死了人,因此,课文中的鲁提辖只能是一个好汉,还算不上真正的英雄。这样。学生的对人物的理解会更深刻、更全面,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是非观念。

  (二)直问与曲问

  直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是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f生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的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至此,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就明确了。

  (三)追问和联问

  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在课堂教学中,追问常常表现为一张一弛,是学生由紧张到轻松,又由轻松到紧张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因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使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在课堂提问艺术的探索中是否可以找出一些能让学生迅速理解文章的支点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渴望通过问题的设计和适时、巧妙的提问能找到一个让学生“撬动”文章的支点。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怎么提问】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12-28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方法04-25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提问的技巧04-07

幼儿园教师怎么对待幼儿的提问03-15

幼儿园教师怎么引导孩子提问01-02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08-13

幼儿园课堂提问技巧03-29

家长怎么教育孩子学会提问05-12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