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时间:2022-06-04 11:50:00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导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否及时、有序、有效地进行,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积极性,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转变教育成才观念;树立以发展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新理念;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文化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探索自我管理的方法;建立法律制度保障。

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

  关于学生自我管理,GaryH.Knock指出,大学生是成年人,应该对个人行为和发展负责,高校需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减弱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学生自我管理给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学生道德、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笔者认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道德的自我管理

  传统道德教育强调自上而下的灌输,学生缺乏主动意识。学生道德自我管理,主要是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地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学生道德自我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剖析的能力。通过观察、认识、反思等方法从而认识自身的道德状况,做理性的分析,并结合自身道德水平,确立未来所要达到的道德目标。其次,培养自我实践和自我检验的能力。再者,培养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能力。

  2.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

  自主学习是指大学生有意识地调节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自主性、自觉性,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学习型社会要求大学生要有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

  3.学生生活的自我管理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需要培养各种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学生生活自我管理,需要大学生既要独立自主生活,又要善于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自主管理自身日常行为;第二,自己规划好自己的生活;第三,学习培养交往技能,建立对人际关系积极、全面的认知结构;第四,培养真、善、美的优良个性品质。

  4.学生活动的自我管理

  学生活动自我管理,是指学生把自己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活动实践中,通过实践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完善学生的个性。在高校,学生组织很多,学生会和社团是学生锻炼的平台,学生应该通过这些平台,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且通过活动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达到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和个性完善发展的目的。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现代教育基本理念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重要阶段,高校应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1.大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成长

  学生自我管理是旨在培养学生民主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学生自我管理主要表现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生在其学习与生活管理过程中发挥主体地位,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提高民主意识和自理能力,积极参与管理自己成长成才的事务,不断完善自己,以实现全面成才成长。

  2.大学生自我管理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

  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发展学生的潜能是教育的目的,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的实现是人的自我实现,学生具有很大学习的潜能,并有自我实现的强大学习动机。因此在教育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的主体参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潜能开发。

  3.大学生自我管理是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传统教育管理主要以管理指挥为主,教育服务为辅,以灌输为主、引领为辅,要求大学生服从安排,服从管理,学生与高校是“两条线”,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大学生自我管理是传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发展,是符合现代教育规律适应大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三、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之对策

  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以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刚性的管理为主,这种学生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当今教育发展以及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学生管理模式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大学生自我管理要在科学把握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注重整合各类资源,努力搭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平台,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向科学化、成熟化发展。

  1.转变教育成才观念,给予大学生学业自主权

  大学的教育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因此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大学生的真正全面的发展,我们就要真正尊重每个学生不同人生选择,不唯考试成绩论,不以死板的教学计划遏制学生的天性。从社会的角度看,要转变教育成才观念,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摆脱传统的灌输,而是让学生主动去体验获知;从学校的角度看,在课程设置、教学培养方面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给大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空间。学校应该设置完全选课制,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我管理学业。

  2.树立以发展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新理念

  树立以发展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新理念就是要熟悉大学生所处的发展时期的特点,关注大学生的.发展需求,顺应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基本矛盾,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老师特别是辅导员首先要了解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水平,再根据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向大学生提出自我管理的要求。其次,引导大学生直接参与,使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激发学生自我管理。   3.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活动过程中对自身主体地位角色、自我调控能力以及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反映出大学生主观意识中的主体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它包括主人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以及个性意识。通过提高大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最终成为社会历史活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4.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实现以“管理”为目的到以“服务”为宗旨的转变,要求从“权力本位”观念转变为“权利本位”观念,倡导和强化高校的服务职能、为学生自我管理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环境。首先,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建立大学生自我支撑体系;其次,提供更多选择,为大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机会;再次,提供科学辅导,为大学生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

  5.创新文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动力,体现自我管理核心

  学习动力的缺乏曾经长期困扰高校,也是在众多学生自我管理方法探索中大家关注的一个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文化素质课程学习中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中之重。高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高校学生通过历史追寻、古今对话、课题研究、实验训练、网络授课等学习形式将单纯的文化接受性学习提升为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

  6.引导学生探索自我管理的方法

  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高校老师指导与培养下,在长期的摸索与实践中形成的。引导学生探索自我管理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情境体验法。大学班级中的情境是丰富的,大学辅导员要善于抓住有教育意义的班会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二是组织变革法,就是改变班级的组织结构,让大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三是角色互换法。就是让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轮流担任不同的职务,这样能够使大学生对自主管理有着更全面充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7.建立法律制度保障,依法进行大学生自我管理

  建立和健全大学生作为高校主体的法律法规,使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和学校之间都可以找到法律法规所适用的内容和范围,将大学生自我管理作为法律确定下来,充分尊重作为教育参与者的学生权力的表达。高校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自我管理机制,健全高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制定有关学校、班级、宿舍等管理制度,让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在规范、引导大学生行为的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学校管理活动的认同感和自觉维护意识,从而实现自觉约束机制。同时还要完善学校与学生协商对话制度,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利用校内各种信息、沟通渠道,利用传媒、校园网络、校长信箱等,建立充分表达民意的渠道,鼓励大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增强大学生管理自己、管住自己、管好自己的责任感,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

【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精选11篇)04-20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自我管理能力06-30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如何培养04-19

如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05-18

如何提高管理能力03-18

如何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02-07

如何提升沟通管理能力04-01

如何提高团队的管理能力08-17

个人管理能力如何提升12-20

如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