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相关知识

时间:2022-05-03 03:07:01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相关知识

  浅谈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浅谈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相关知识

  后备母猪饲养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后备母猪良好的体况,通过营养调节刺激母猪的激素系统,使母猪在最佳状态及良好的管理、营养和环境条件下,为养殖者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并能给仔猪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1 后备母猪的概念及作用后备母猪是从仔猪群中选留下来作为种母猪的一类猪的总称。后备母猪阶段一般是从断奶选留下来开始,直到配种之前,其年龄一般为2~8月龄。规模化猪场要想持续稳定生产,首先必须保证基础母猪群的稳定。而基础母猪群要保证较高的生产水平就要不断的淘汰那些产龄高且繁殖性能已经下降的母猪,补充新的后备母猪,以维持母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在生产实践中母猪每年的淘汰率在30%~50%。因此,后备母猪构成了繁殖群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生产性能的改善对整个猪群的繁殖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2 后备母猪的选育

  2.1 后备母猪的选择

  (1)母猪分娩后,选择外观正常,体重适合,发育良好的仔猪。在仔猪30~40日龄时,凡符合品种特征、发育良好、乳头多(7对以上)且排列整齐的仔猪均可留种。

  (2)在4月龄育成母猪中,除有缺陷、发育不良或患病的外,健康的育成母猪均可留作种用。

  (3)在7~8月龄时,应选体型长、腹部较大而不下垂、后躯较大、乳头发育好的母猪留作种用。

  (4)初产母猪中乳房丰满、间隔明显、乳头不沾草屑、排乳时间长且温驯者宜留种。

  (5)母猪产后掉膘显著,怀孕时复膘迅速,增重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母瘦仔壮”,这样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在哺乳期间食欲旺盛且消化吸收好,宜留种。

  2.2 后备母猪疾病控制

  (1)调查种源场有无重要传染病。

  (2)加强检疫,防止引进重要传染病的隐性感染者。

  (3)严格的隔离和适应,至少45d。

  (4)观察,采血,检验免疫状态及疾病感染情况。

  3 后备母猪的营养适宜的营养水平是后备母猪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对后备母猪正常生长发育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营养水平过高会使母猪过肥,影响其排卵、发育周期不正常、妊娠率下降;营养水平过低,会使母猪生长发育受阻、初情期推迟、繁殖率下降。为使后备母猪维持生长和繁殖机能的正常发育,应满足其对各种营养的需要。后备母猪阶段骨骼和肌肉生长强度较大而脂肪的沉积则较少。因此,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除了一定量的能量外,重点是对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的需要,主要是钙和磷的需要。此外,充足而全面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应也是保持其旺盛的代谢活动和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须的。日粮营养水平:消化能12.76~13.18MJ/kg;粗蛋白含量不低于15%;赖氨酸的含量应达到0.7%。严重的氨基酸不足或不平衡也会明显延迟后备母猪的初情期;后备母猪日粮中应含有较高的钙、磷水平,一般钙不低于0.82%,磷不低于0.71%。后备母猪和普通育肥猪相比更需要一些特定的营养成分,特别是氨基酸、钙和磷、生物素和叶酸等。一些经产3胎或者4胎的母猪易患肢蹄病,很有可能是母猪青年时缺乏某些特定的营养成分,而这些肢蹄病是较难彻底治愈的。

  4 后备母猪的饲喂要点

  4.1 前期自由采食后备母猪5月龄前应让其自由采食,以保证其能量需求。适当提高后备母猪日粮中的能量和采食量有助于后备母猪早日发情,而且还可增加后备母猪下一次发情时的排卵数,而限制后备母猪的采食量将延迟发情期10~14d。

  4.2 后期限量饲喂,防止过肥后备母猪阶段的食欲都很旺盛,采食能力很强,加之群饲时互相争食,使得有的母猪因采食过多造成肥胖。因此,后备母猪生长发育后期必须限制饲料的供给量,不能过多。6月龄后适当限制饲养,日喂量控制在2kg左右。因为对于此阶段的母猪,重要的不是长得快,而是为以后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解决群饲时互相争食的问题,饲槽的长度应满足全圈猪同时采食的需要。猪在分圈时,应使同圈的猪在品种、体重大小、采食习性等方面尽量一致,防止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母猪一般饲喂2~3次/d,每次以喂至8~9成饱为宜。

  4.3 适当加喂青粗饲料后备母猪在断奶选留时,其消化机能发育还不十分完善,因而粗料的比例不能过高,粗纤维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随着猪年龄的增长,为了锻炼其消化功能,应逐渐增加粗饲料的比例,粗纤维可由4%~5%提高到7%~8%,同时,应适量饲喂青绿饲料。青绿饲料不仅可以提供猪生长所需要的大量营养物质,还可供给其维生素等,促进其食欲,改善其消化机能。这一点对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4.4 配种前短期优饲,调整母猪体内的激素系统后备母猪配种前半个月短期优饲,供给尽可能多的哺乳母猪料,可刺激其胰岛素的产生,提高雌激素和促卵泡激素在血液中的水平,有利于增加排卵数和提高受孕率。一般以在原基础上提高20%~25%的饲喂量较合适。短期优饲对于体况较差的母猪效果尤为明显,可明显刺激其内分泌,促进生殖系统的活动,增加排卵个数(2~3枚)。后备母猪配种前体重应达125~130kg,背膘厚17~20mm。

  5 后备母猪的管理

  5.1 做好后备母猪疾病预防及驱虫工作(1)免疫接种。按猪日龄分批次做好免疫工作。在配种前l~2月应接种2次猪伪狂犬、猪乙脑、猪细小病毒、猪瘟等疫苗,两次接种间隔约20d。另外,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链球菌、猪支原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疫苗的接种。(2)净化猪体内细菌性病原。应用广谱、高效、安全的预防性抗生素,在配种前2个月用药,每个月连续用药1周,直至配种。(3)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引进的后备猪应在第2周开始驱虫,配种前1个月再驱虫1次。选择广谱驱虫药,若用药期间同时用l%~3%敌百虫水溶液喷洒圈舍,可使驱虫效果更好。

  5.2 后备母猪隔离、合圈饲养对于外部购进的后备母猪,合圈饲养前要进行隔离。1~2周:把后备母猪置于隔离区,即同原有的猪群完全隔离,以适应新的环境。这两周内,可在饲料中添加广谱抗生素以减少疾病的威胁;3~4周:使后备母猪接触一定数量的老母猪(感染过疾病的)和接触断奶仔猪的粪便。以使后备母猪建立对猪场特定微生物群的免疫功能,此期间不要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5~6周:将后备母猪置于“调情猪舍”中,以刺激后备母猪发情。

  5.3 控制母猪适时发情为保证后备母猪适时发情,可采用调圈、合圈、成年公猪刺激等方法刺激后备母猪发情。在隔离的第5~6周把后备母猪放在与种公猪和经产母猪相同的猪舍(“调情猪舍”,猪舍用不锈钢或铝栅栏隔开,互相看得见并能通过猪嘴接触),每栏3~5头,这样可以使母猪互相刺激发情。每天用公猪刺激45min,且每天更换公猪。记录母猪的第1次发情时间,并等待配种。对于接近或接触公猪3~4周后仍未发情的后备猪,要采取强刺激。如将3~5头难配母猪集中到一个留有明显气味的公猪栏内,饥饿24h,每天赶进一头公猪与之追逐爬跨(有人看护)刺激母猪发情,必要时可用中草药或激素刺激,若连续3个情期都不发情则淘汰。配种输精前可用公猪给予母猪必要的刺激,有利于母猪对精液的吸收。后备母猪应至少放过第1个情期再配种,以第3个情期配种为宜。

  5.4 适当的运动和调教运动对于后备母猪非常重要,可以促进其代谢、增强其体质、锻炼其肢蹄、保证其旺盛的性欲,以顺利完成配种任务。有条件的猪场夏秋季节可采用放牧饲养,冬春季节可对后备母猪进行驱赶运动或让其在户外自由活动。每天让母猪在运动场运动10~30min,且保证其采光时间稳定(l6~18h/d,最低10h/d),以促进母猪发情。猪体最敏感的部位是耳根部和下腹部,接触这些部位容易进行调教。实践证明,不愿接近饲养员的猪发育缓慢,易流产和发生难产,分娩后也常出现咬死、压死仔猪现象,因此从育成阶段就应适当调教后备猪,掌握猪只的个性,有针对性地调教。另外,配种前一段时期按摩母猪乳房,刷拭其体躯,建立感情,可使母猪性情温顺,有利于配种和产后带仔。

【浅谈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相关知识】相关文章:

春季作物管理的相关知识03-23

浅谈现代物流知识管理的方向08-14

捕蝇草的管理及相关养护知识08-17

巴西龟日常饲养知识06-03

消防相关知识培训心得02-04

《细胞的生活》相关知识讲解09-22

孕育宝宝相关知识03-20

浅谈团队管理06-04

形体芭蕾舞相关知识08-10

人文摄影的相关知识及拍摄技巧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