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04-05 19:26:02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班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小班教案集合9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初步朗诵儿歌,学习根据图片的顺序,记忆并表演儿歌。

  2、尝试摆放小图片,学习按原有儿歌的节奏仿编儿歌。

  3、乐意参与诗歌表演活动。

  活动准备:

  图片:小燕儿、小兔儿、小狗儿、小鱼儿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图片,根据图片的顺序学说:“你看小燕儿能飞,小兔儿能跳,小狗儿能跑,小鱼儿能游......”

  教师根据诗歌的'顺序摆放图片“图片上有什么”并运用模仿动作暗示:小燕儿飞、小兔儿跳、小狗儿跑、小鱼儿游等的动作。

  二、幼儿完整欣赏诗歌。

  三、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引导幼儿借助老师的语言、动作、图片的帮助朗诵诗歌,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逐步退出。

  四、幼儿进一步理解并表演诗歌。

  师:你为什么要自己走?

  现在我就是你的妈妈,如果你想像小动物那样自己走,你们怎么说?

  五、引导幼儿尝试更换歌词进行仿编。

  燕子能飞,还有谁也能飞?小图能跳,还有谁也能跳,小狗能跑,还有谁也能跑?小于能游,还有谁也能游?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

小班教案 篇2

  一、设计思路: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总是嚷着要吹泡泡,看着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泡泡在空中慢慢飘落,孩子们都会追着泡泡跑,用小手去抓住,然后大声叫着:“老师,我抓到泡泡啦!”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象是一只只回归到大自然的小鸟,此次活动就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玩游戏的快乐吧!

  二、活动目标:

  ①、通过活动,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

  ②、培养幼儿与同伴团结合作、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

  ③、引导幼儿学会踮脚、下蹲、后跳。

  三、活动准备:

  ①、泡泡水

  ②、幼儿已有牵圆圈进行游戏的经验。

  四、活动流程:

  ①、开始部分

  ○ 开始部分带幼儿整队走到户外花园,提醒幼儿户外的常规要求。

  ○ 教师吹泡泡,让幼儿自由抓泡泡,比比谁抓的多,提醒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②、基础部分

  ○ 引导幼儿学习踮脚、下蹲、后跳的动作,注意幼儿动作的准确性。

  ○ 教幼儿游戏的儿歌。

  吹泡泡,吹泡泡,一吹吹个大泡泡,一吹吹个小泡泡,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泡泡破了。

  ○ 讲解游戏规则。

  当儿歌念到吹成大泡泡时,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圈;念到吹成小泡泡时,幼儿向中靠拢;念到批泡泡飞高了,幼儿踮脚;念到泡泡飞低了,幼儿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幼儿向后跳。

  ○ 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玩游戏。

  ③、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课后放松活动,带幼儿一起观察地上的小草,说说小草的特征;感受一下在草地上走是什么感觉?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能将颜色标记与周围的物品相匹配。

  2、感受他人对颜色的喜好,增进对同伴的了解。

  活动重点:

  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增进对同伴的了解。

  活动难点:

  能将颜色标记与周围的物品相匹配。

  活动准备:

  一张大的统计全班幼儿喜欢的颜色的调查表、小动物标记若干,红、黄、蓝、绿等大颜色娃娃和小颜色娃娃不干胶、相对应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的亲子作业,请幼儿介绍。

  提问: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哪种东西是这种颜色的呢?(出示相应的图片)【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并以幼儿为主体开展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感受颜色,并能说出在哪里找到过、看到过这种颜色。】

  二、讲故事引出"颜色娃娃找朋友"的活动。

  1、教师提供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颜色标记。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标记。

  3、在活动室寻找与颜色标记相匹配的物,并将标记贴在物品上。

  【让幼儿在游戏中,与颜色宝宝零距离接触,通过视觉感官获取相关经验。在活动室内寻找与颜色标记相匹配的实物的过程中,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三、幼儿运用标记完成教师设计的大统计表。

  1、教师先向幼儿介绍大统计表,用颜色娃娃分别表示幼儿喜欢的颜色。

  2、幼儿喜欢什么颜色就把自己的`小动物标记贴到对应娃娃的下面。

  3、幼儿将自己选择的颜色说一说,并说出哪些东西是这种颜色的。

  【充分调动幼儿原有经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另外也是让幼儿了解同伴的喜好。教师始终参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创造性、动手能力、环保意识由此增强。】

  四、小结并交流全班幼儿喜欢的颜色的。

  教师向幼儿介绍喜欢每种颜色的幼儿名单。

  【幼儿感受对事物的不同看法,了解周围小伙伴的喜好。 教师的小结是为了自然地完成教学目标,使活动得到升华。】

小班教案 篇4

  我班孩子的平均年龄为2岁,所以这次的设计均以日常行为习惯为主建立孩子感恩之心。孩子学东西很直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在点滴事物之中,用行动和语言让孩子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关爱,同时也希望通过老师的引导能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关爱。

  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付出,离不开社会的关爱。

  教学目标: 1、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 2、了解爱妈妈,爱长辈的美好情操。 具体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即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尽孝心。应该做到: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并了解感恩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小动物头饰、音乐CD。

  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响起)教师讲故事《小乌鸦爱妈妈》

  二、基本部分:

  1、有感情的复述故事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含义。]

  2、启发提问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

  幼儿:小乌鸦、乌鸦妈妈、小燕子、小喜鹊。

  提问:乌鸦妈妈为什么不自己捉虫子吃?小燕子和小喜鹊说什么了?

  幼儿:乌鸦妈妈因为生小乌鸦得病了。小燕子和小喜鹊说乌鸦妈妈懒。

  提问:那你们觉得乌鸦妈妈懒吗?

  幼儿:不懒。

  提问:小燕子和小喜鹊最后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吗?小乌鸦是个好孩子吗?

  幼儿:知道了。小乌鸦是个好孩子,他爱妈妈。 引导幼儿大胆发言,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三、和幼儿讨论‘我的妈妈’

  四、结束部分(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总结长辈对我们的爱)

  孩子们是妈妈将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是妈妈和爸爸给了我们美丽的衣服和好吃的饭菜。在我们摔倒是是他们将我们扶起,当我们生病时使他们将我们照顾,所以我们要记住爸爸妈妈的爱并感谢爸爸妈妈

  五、家庭作业(请家长辅助)

  1、回家认真吃妈妈做的饭菜不挑食、

  2、 2、帮妈妈爸爸捶背。

  小班感恩活动教案(二)

  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分担。

  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于是我们想到了借西方“感恩节”的机会,在园内开展“感恩你我,真情成长”的感恩节系列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为期一周的活动,让孩子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者老师,朋友或者对手,快乐或者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

  活动时间: 11月(11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活动地点: 幼儿园内(根据活动需求确定场地)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背景知识,相关故事,歌曲征集等。

  2、购买“黄丝带”,用于征集“感恩箴言”。

  3、环境布置:幼儿园二楼走道悬挂教师、家长的“感恩箴言”。

  4、《感恩的心》手语版示范。

  活动过程:

  一、环境:幼儿园二楼走道悬挂教师、家长的“感恩箴言”。(11月23日)班级教师集中悬挂。

  二、开幕式(11月21日)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幕 2、在升旗仪式中启动,园长、教师、幼儿代表讲话,并邀请家委会代表参加并见证启动仪式。 3、《感恩的心》手语版表演(全体教师)。 4、感恩宣言: 小班——爱自己,爱家人 中班——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 大班——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爱生活 5、请一名幼儿介绍“爱的信物”——黄丝带的意义(宽容、理解、感恩、温暖等寓意),仪式当天让所有的孩子们把黄色的丝带带回家征集“感恩箴言”

  三、主题活动: 1、各班教师给幼儿讲一些有关的“感恩”故事。教师提前收集有关的故事内容 2、“爱在海丽达”教职工抒怀(11月23日中午) 4、各班级开展有关感恩节的英文活动(感恩节当天) 5、周四感恩节当天是每月的分享日,各班下午开展感恩分享的特色活动,邀请家长参与。

  四、闭幕式: 周五上午各班分组欣赏二楼“感恩箴言”(班级教师念给孩子听),顺序:N2—K1A—K1B—K1C—K2A—K3A。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我发现孩子们对水非常感兴趣,水是怎样的?怎样的水才算是清水?这不正是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猜猜哪杯是清水》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的基本特征。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

  3、能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述、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在日常活动中已感知过清水的特征。红、黄、蓝记录单、贴有不同颜色标记的杯子、幼儿的记录标记、哭脸、笑脸标记(每组一份)

  每组四只透明杯子,内装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盘子内装若干小勺、彩色玻璃小球。

  活动过程:

  一、辨别哪杯水是清水

  1、教师请幼儿集体观察四个放置不同材料的杯子:看一看四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吗?哪杯不一样?为什么?(教师放置彩色小球引导幼儿观察)幼儿根据观察讨论发现牛奶和清水的区别。知道清水是无色透明的。

  2、这三杯水看上去都一样,可其中只有一杯是没放任何东西的清水,请小朋友猜一猜是哪杯?

  3、你认为哪杯水是清水,请你根据自己的想法把身上的标记剥下来贴在和你认为的杯子上标记颜色一样的记录单上。

  二、幼儿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1、教师:每张桌子上分别放了不同的水,请按照你们的猜想到贴有相同标记的桌子上去试一试,看你的猜想对不对。

  2、你可以用鼻子、眼睛、嘴巴来帮助你完成实验。(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哪杯是清水,看看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

  3、猜对了就把笑脸标记贴在记录单上,没猜对就贴哭脸标记。

  三、根据记录单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请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水的。

  眼睛看一看:牛奶是白色的。鼻子闻一闻:气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嘴巴尝一尝:甜甜的是糖水,淡淡的、没有味道的是清水。眼睛、鼻子、嘴巴一起合作,本领可真大。

  四、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绝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生活上,大都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再加上家长的百般呵护,过分溺爱,造成幼儿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别人关心、帮助自己,而自己没有关心、帮助别人的意识。为此,我设计了《他怎么啦》这一活动,其目的`是教育幼儿关心同伴、帮助他人;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因为每个人的面部表情都是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只有学会关心 、观察别人,从面部表情判断人的心情、了解他在想什么、干什么、有什么需求,才能理解帮助别人,做别人的知心朋友。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关心同伴,帮助他人。

  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要求幼儿在家里或公共场合,注意观察成人的面部表情,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准备一个可以活动的大脸谱(眉毛、眼睛、嘴巴(可以转换方向),喜、怒、哀、惧脸谱各一张,四个脸谱(喜、怒、哀、惧)都画在同一张纸上的图片四张。

  3、环境布置:四面墙上分别挂有喜、怒、哀、惧脸谱。

  活动过程:

  1、出示活动脸谱,引起兴趣。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2)自由议论、模仿。

  2。游戏“他怎么啦”

  (1)教师做表情动作,请幼儿来猜。

  (2)请幼儿做表情动作,教师和幼儿一起猜,并问表演幼儿猜得对不对。

  3、教师说词或句子,幼儿体验、感受。

  (1)说高兴词。

  (2)说害怕词。

  (3)说痛苦词。

  (4)说生气词。

  幼儿表演、体验、感受后,教师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

  小结:教育幼儿要关心别人,学会观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4、分组表演。

  分成四组,给每组小朋友一张画有喜、怒、哀、惧的图片,每组请出一位小朋友,拿着这张图片,随便指脸谱喜、怒、哀、惧中的一个,其他小朋友看后,马上用表情、姿势表演出来,并说明自己“怎么啦”。

  活动延伸:

  自由表演。室内四面墙上分别挂有喜、怒、哀、惧四个脸谱,幼儿自由选择。如愿意表演高兴的站到喜的脸谱下面,愿意表演怒、哀、惧的分别站在对应脸谱下面。

  效果分析:

  通过游戏“脸谱”及听词训练活动,大大激发了幼儿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在游戏时,先启发幼儿从人物面部表情和动作上去分析、想象,判断出“他怎么啦”,然后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再请幼儿讨论怎样帮助他。在自由宽松的游戏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别人、关心别人、以及帮助别人,从而使幼儿形成了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练习发声母CH的发音

  2、初步掌握动物的不同叫声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难点)

  3、培养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说话的欲望。(重点)

  活动准备

  1、小鸭,小鸡,小猫,山羊,黄狗的图片各一张。

  2、已初步认识以上的小动物。

  3、老师自编儿歌《什么动物吃什么》一首。

  活动过程

  一、谁来了?一起来表演……

  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鸡)小鸡来小班作客,它想考考小朋友,她是怎么叫的?我们一起来表演小鸡。它最喜欢吃什么?

  2、接下来听听谁来了?喵喵喵……谁来了?(出示小猫)一起表演小猫,小猫最喜欢吃什么?

  3、再来听听是谁来了?咩咩咩……谁来了?(出示小羊)它也来了。一起来表演它最喜欢吃什么?

  4、我们再来看是谁来了啊!它最喜欢吃骨头了。猜猜它是谁?(小狗)小狗怎么叫?我们一起来表演小狗。

  二、学儿歌

  1、老师把这些小动物和它们喜欢的食物编成儿歌,你们来听一听。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小小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

  小小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小小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2、你们刚刚在儿歌里听到了什么?出儿歌内容。

  4、请幼儿带上相应胸饰自由表演出其对应的'儿歌。

  5、把儿歌从头到尾连起来念一遍,表演出来。

  三、送食物

  1、请幼儿扮演小动物,按照儿歌的内容去找自己爱吃的食物。

  2、教师和幼儿进行检查纠错后进行品尝。

  四、到外面去玩

  扮小动物一边念儿歌一边去外面玩(结束)。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体验小熊对巴掌树的喜爱。

  2、学说故事中优美好听的句子:快乐地摇晃起来;金黄金黄的树叶慢慢落下来……

  3、萌发寻找巴掌树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到有像巴掌树叶的树下围坐在一起听故事。

  2、木偶:熊奶奶,小熊。

  【活动过程】

  1、以木偶小熊,引出故事。

  木偶小熊向小朋友问好,请幼儿猜猜小熊最喜欢什么树?

  2、欣赏故事《巴掌树》。

  ·提问:小熊为什么喜欢巴掌树?

  风儿吹动了树叶,巴掌树会怎样?小熊为什么会想起远方的妈妈?(请幼儿在大树下聆听大树的沙沙声,体会小熊的感受)

  3、再次欣赏故事,理解小熊对巴掌树的喜爱。

  ·提问:小熊是怎样喜欢巴掌树的?它想和巴掌树做什么?

  为什么和巴掌树握手要等到天凉的时候?

  秋天到了,小树叶来找小熊了吗?小熊怎么做的?

  4、在园内寻找叶子像巴掌的大树,并观察其树叶特征,说说树的名字:梧桐树、枫树等,拾树叶,和小树叶握手,说悄悄话,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情感。

  建议:

  1、可在听故事前,在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梧桐树等,丰富经验。

  2、餐前多次播放故事《巴掌树》的磁带。让幼儿边看图片边学习讲述故事。

  评价:

  1、能理解故事,会用故事中的语言回答问题,了解小熊对巴掌树的喜爱。

  2、会寻找巴掌树,拾落叶,学小熊的.样子和小树叶握手,说悄悄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附故事:巴掌树

  有一棵大树,是小胖熊最喜欢的大树。绿色的树叶像扇子,又像胖乎乎的小手。小胖熊问奶奶:“奶奶,这是什么树呀?”奶奶说:“巴掌树。”瞧,多好听的名字啊!

  一天,白云飘过,风儿吹动了树叶,胖胖的小手快乐地摇晃起来,“沙啦沙啦”,大树唱起了好听的歌儿。小胖熊想起远方的妈妈,真像妈妈在唱动听的歌儿!

  一会儿,白云飘远了,风儿停了,树叶没了声响,好像在等着掌声。小熊拍起了手,感激地说:“巴掌树,巴掌树,我想和你握握手,谢谢你唱了好听的歌。”小熊好想和巴掌树叶握握手,说说悄悄话啊!它踮起脚,想摸摸巴掌树叶,可是树太高了,它拼命往上跳,可还是够不着。

  小胖熊去搬高高的梯子,奶奶说:“别弄疼了大树的小手,他想和你握手,就会自己来找你的!”小胖熊睁圆眼睛问:“真有那么神奇吗?”奶奶笑着说:“等等吧,天凉的时候……”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巴掌树的歌声还是那么好听。这一天,小胖熊听到“沙啦沙啦”的歌声越来越轻了,他来到巴掌树下。哇!有一片金黄金黄的树叶摇呀摇呀,慢慢地落了下来,第二片,第三片……好多叶子都落下来了,小胖熊把它们全放在一个盒子里,他和每一片树叶都握过手了,还和他们说了好多好多的悄悄话……

小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儿歌《两只老虎》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首趣味歌,旋律流畅,歌词浅显易唱。针对儿歌的性质和小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就把目标定位于创编部分内容,并以游戏的形式带动幼儿念歌的积极性,使幼儿对这首儿歌百念不厌。

  重点:

  能为儿歌创编部分内容。

  难点:

  能有 # 贴到自己身体的某部位,并把此编到儿歌中。

  难点解决:

  教师的示范,引导幼儿进行独立创编。

  目标:

  1. 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能创编部分内容,感受儿歌的幽默。

  2. 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工具及材料的准备:

  1. 幼儿经验准备:已熟悉儿歌的内容。

  2. 材料:幼儿打扮成“小老虎”,教师打扮成“老虎妈妈”。

  过程:

  1. 边念儿歌边进活动室。

  2. 创编儿歌:

  (1) 教师用动作示范“一只没有 ** ,一只没有 ** ”。

  教师:“刚才的儿歌真奇怪,老虎怎么会没有 ** 和 ** 呢?我们想一想,老虎还会边、变成哪些奇怪的'样子?

  (2) 幼儿编儿歌,集体念儿歌。

  3. 幼儿表演:

  幼儿找一个好朋友进行表演儿歌。

  反思:

  设计开展本次活动,教师也是对幼儿日常活动的观察中突然发现的,针对本班幼儿的在语言发展方面的特点进行的。教师一开始将大家都打扮成“老虎“的样子,是想营造一个较好的活动氛围。活动中教师设计使用 * ,将其比成小贴士,发觉不是很合适,而且最主要的是幼儿不能很好地理解,还不如直接告诉幼儿“哪里没有了,就把 * 贴在哪里”。而且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也发现幼儿的语言,还缺乏连贯性,这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活动中的引导。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综合教案:袜子_小班综合教案07-08

小班认识教案认识一教案小班11-16

小班的教案09-17

小班的教案11-06

小班教案11-07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班安全教案范文小班常规安全教案11-28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优秀教案02-21

小班教案敲门07-14

科学小班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