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

时间:2023-06-28 14:54:5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第五节实验:研究电磁铁教案一。

  2.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器材

  螺线管,铁棒,几个小磁针,一个线圈匝数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一小堆大头针。

  (三)课前准备

  检查学生使用的实验器材是否有损坏,将实验器材分小组放在盒子里,将小盒子放在学生的实验桌上。

  (四)教学过程

  1.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螺线管,提问:要使螺线管的周围产生磁场,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可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得出:给螺线管通电,它的周围就会产生磁场。)

  进一步提问:如果要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实验:先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观察小磁针偏转的程度,再将铁棒插入螺线管,通电后观察小磁针偏转的程度。

  提问:小磁针的偏转程度哪个大?这表明什么?

  (插入铁棒后,小磁针的偏转程度增大,这表明插入铁棒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性大大增强。)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插入铁棒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会增强呢?

  学生讨论得出:铁心插入通电螺线管,铁心被磁化,也要产生磁场,于是通电螺线管的周围既有电流产生的磁场,又有磁铁产生的磁场,因而磁场大大增强了。

  教师指出: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看出,铁心插入螺线管,通电后能获得较强的磁场。我们把插入铁心的通电螺线管称为电磁铁。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电磁铁。

  2.进行新课

  板书:第五节实验:研究电磁铁

  一、电磁铁:插入铁心的通电螺线管。

  提问: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些什么特点呢?它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

  板书:

  二、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特点

  进一步提问:怎样来做实验呢?其步骤是怎样的呢?

  我们知道,电磁铁的磁性是由螺线管通入电流后获得的,由此,我们可以进行猜想:它的磁性与电流的大小有关;螺线管是由导线绕制成的,它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有关。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实验探索。

  (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展示下列记录表格)

  学生实验:首先请同学们从盒子里拿出实验器材,放在桌上摆好,观察所用的.器材,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这些实验器材应连接成怎样的电路?

  (应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与电磁铁连成串联电路)

  用什么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判断)

  学生将实验器材连接好,检查电路无误后进行实验:

  ①将开关合上或打开,观察通电、断电时,电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情况,判断电磁铁磁性的有无。

  ②将开关合上,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增大和减小(观察电流表指针的示数),从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情况对比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③将开关合上,使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改变电磁铁的接线,增加通电线圈的匝数,观察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实验小结:让学生归纳、概括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实验表明:

  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2.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3.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2)讨论电磁铁的优点

  提问: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它的这些特点与永磁体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板书:

  三、电磁铁的优点:

  1.磁性能快显快消。

  2.磁性强弱可以调节。

  (3)介绍电磁铁的应用

  提问:电磁铁在实际生产中有哪些重要应用呢?

  板书:四、电磁铁的应用。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彩图:电磁起重机。说明它能将钢材吊起的原理。

  介绍两种常用的电磁起重机:一种是圆柱形电磁铁,一种是蹄形电磁铁。蹄形电磁铁的两个异性极在同一端面上,能同时吸住一块铁,因而磁性更强。

  引导学生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3.小结:略。

  4.作业:课本上的练习第1.2题。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铁的特性,对之产生兴趣。

  2、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磁铁,回形针、纸片、纽扣、铁夹子、小积木、易拉罐、硬币、铁质铅笔盒、螺丝等。

  2、活动室布置一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

  3、区域活动材料:

  1)、动物迷宫板6块,每块配有立体小动物,底部有回形针。

  2)、立体鱼若干,顶部别有回形针;鱼竿10根,线上系有磁铁。

  3)、矿泉水空瓶8只,里面装有回形针。

  4)、U字形,长条形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解决问题,找出最佳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老师不小心把许多回形针散落在地。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试一试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

  2、幼儿感知,探索磁铁还能吸住哪些东西。

  (1)、提供纸片、铁夹子、纽扣、螺丝、小积木、易拉罐、铁质铅笔盒、硬币等,请幼儿猜测:磁铁除了能吸住回形针,还能吸住哪些东西?

  (2)、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

  (3)、交流自己的发现。

  3、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引导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并相互交流。

  4、分组活动。

  (1)、走迷宫:把磁铁放在迷宫板的下面玩。

  (2)、钓鱼: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钓的鱼最多。

  (3)、取回形针:不用手拿,也不能把瓶子倒过来,设法把回形针从瓶中取出。

  (4)、U字形、长条形磁铁:可以怎么玩?有什么新发现。

  5、交流活动情况: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教材内容分析:

  磁铁在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而大班下学期的综合主题教材的主题二《小问号》中,恰巧就安排了《磁铁的秘密》这一科学活动。于是,我首先对教材中的活动内容进行了了解,发现内容还是很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过程设计也比较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需做调整的部分。

  科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组成。因此我首先将活动目标进行了调整:第一个知识目标定为——通过探索,发现磁铁可以吸住铁制品的特性。而原来的目标——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充分感知磁铁的特性,对之产生兴趣。这是一个包含多个核心科学概念的目标界定。由于并没有明确指明磁铁的特性是什么,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可能涉及到磁铁的很多特性,比如“磁铁能吸铁”、“磁铁能隔着一些材料吸东西”、“磁铁两端的磁力最强”,等等。这样多的科学概念,让大班的孩子在一个活动中来掌握,是很难较好的`完成的。由于没有明确的核心目标,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探究不充分,孩子就无法探究出一个明确的科学概念,进而失去了探索的兴趣;第二个为技能目标——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养成实验后记录的习惯。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记录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本活动中我增加了幼儿记录这一环节;第三个为情感目标——对探索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制定完成,接下来我根据书上的内容对活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正规性的科学活动通常要受时间的限制,但是,幼儿的探索欲望是无止境的,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教师应该牢固树立“寓科学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意识,因此,在活动的结尾处我认为需要有一个延伸,让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更多秘密,如磁铁有正负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特点。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3

  一、实验名称:比较材料的软硬

  实验目的:

  1、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

  木片、纸片、金属和塑料片各两个

  操作步骤:

  1、用一根木条分别去刻画另一根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尺。

  2、再分别用卡纸、铁片和塑料尺重复这个实验。

  3、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在表格里。

  注意事项: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二、实验名称:比较材料柔韧性

  实验目的:

  1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实验步骤及方法:

  1、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2、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事项:

  1、实验的公平性

  2、一定要把尺子压住。

  三、实验名称:造一张纸

  实验目的:了解纸的制作工艺,理解纸吸水的道理。

  实验材料:水、水杯、纸巾、棉布、毛巾

  操作步骤:

  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

  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注意事项:

  1、纸浆一定要稀稠均匀;

  2、注意桌面的卫生。

  四、实验名称: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2、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实验步骤及方法: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实验方法指导:

  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实验后桌面要干净

  五、实验名称:水和油的比较

  实验目的: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实验材料:

  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实验步骤及方法:

  1、观察水和食用油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滴液比较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3、比较水和油的轻重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

  注意事项:

  1、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2、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六、实验名称:比较水的多少

  实验目的:认识测量水的工具,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水。

  实验器材:水、烧杯、量筒

  实验步骤:

  1、观察猜测

  2、证实猜测

  3、测量

  4、量筒测量

  注意事项:

  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七、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目的:

  1.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2.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实验材料: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实验步骤及方法:

  杯中的纸会湿吗?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

  1、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4

  电磁铁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比较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

  3、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变化进行探究;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2、知道电磁铁的两极变化;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主动对电磁铁现象进行研究,体会探究的乐趣;

  2、意识到电磁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乐于合作交流,善于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认识电磁铁的性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知道电磁铁也有两极,并且是可变的。在学生假设猜想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加以研究,汇报交流,总结出规律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导线、钉子、电池盒、大头针、回形针、指南针、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电池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电磁铁:

  展示长铁钉:它能变成一个像磁铁一样能吸引铁的工具么?你有什么样的办法?

  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师:老师能让它变成一根磁铁,你们相信么?

  演示制作电磁铁, 并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

  师:你还想用哪些磁铁具有的特征来验证它?

  师:你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磁铁么?该起个什么样科学的名字呢? 板书:电磁铁

  二、制作电磁铁

  师:想制作一个像老师一样的电磁铁么? 你认为需要哪些材料?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制作活动。

  三、初步分析电磁铁的磁力

  1 、比一比,你们的电磁铁,谁吸引铁的本领比较强呢?

  2 、估计一下,你们的电磁铁要增强磁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 、总结并且板书学生意见 :导线圈数、 电池多少、铁钉规格等

  四、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一个实验来试试看吗?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整理: 1 、只能改变一个单一因素。

  2 、如何改变这个因素。

  3 、怎样记录。

  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总结汇报;

  师:你通过实验,发现你猜测的因素和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么?

  你们是怎样操作的?比较了哪些数据?

  教师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板书在黑板上。

  五、了解电磁铁两极的变化: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比较,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磁铁和电磁铁有哪些相同?

  学生比较。

  师:用磁针测一测你的电磁铁的两极。再和其他小组的电磁铁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解释一下你发现的现象的原因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两个电磁铁磁极相同么? 请比较一下两组组装的'电磁铁有什么不同?

  小组活动,要求:改进组装的电磁铁,使同组两个电磁铁磁极一样。(相同的小组则改变成不同)

  总结活动过程,板书学生改装的经验方法。

  师: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

  六、全文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种新的磁铁,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用处!

  指导学生看书第 44 页,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各种应用。

  师: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5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第四课时电磁铁的磁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作大胆假设;并初步设计实验得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多少、线圈匝数的多少等有关。

  2、使学生逐步形成大胆想象、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学会做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根据这些因素来设计实验。

  四、课前准备:

  电池若干节,长短不一的导线若干,各种铁钉若干,大头针若干。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①让学生观看一段利用电磁铁搬运钢材的录像。

  ②让学生说说电磁铁搬运钢材的工作原理。

  ③让学生提出提问:为什么录像中的电磁铁有这么强的磁力?我们能否增强所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是什么原因使电磁铁有如此强的磁力?

  2、做出假设

  ①出示电磁铁的组成结构图。

  ②让学生看着图小组讨论大胆假设能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各种因素。

  ③通过讨论汇报之后,把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方法记录下来。

  3、设计实验方案

  ①对比上节课制作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根据增强电磁铁磁力的方法得到新的设计方案。

  ②汇报交流各种方法,进一步得到改进方案。

  ③教师提出目标: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一场比赛,哪一组所制作的电磁铁的磁力最强,哪一组就获胜。

  4、小组实验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自行上前领取实验材料。

  ②、进行小组实验。

  ③、对成果进行验收,证明设计方案,得出评比结果。

  ④、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反思,共享成果。

  5、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想知道些什么?

  2、课后进一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

  绕的圈数多磁力强

  用的电池多磁力强

【小学科学电磁铁教案】相关文章:

《电磁铁》教案07-12

电磁铁教学反思12-19

小学科学教案11-16

小学科学教案模板05-29

科学的教案04-06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精选20篇)04-29

小学科学教案(精选21篇)12-05

小学科学教案(15篇)02-14

小学科学教案精选15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