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7 13:48:2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认识路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在辨认方向的基础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认识路线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难点: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笑笑一家特别喜欢旅游,他们听说抚顺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决定开车到抚顺来旅行,可是他们没来过,不知道车往哪开,谁能帮着想想办法?

  有了路线图,还要认识路线图才能不迷路,所以认识路线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路线”。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应该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线

  (1)从十道街出发向 行驶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驶 站到西一路, 再向 行驶 站到百货大楼,再向 行驶 站到友谊宾馆,再向 行驶 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线图。仔细看图,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己说一说。

  2、小组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线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2)从劳动公园出发向 行驶 站到友谊宾馆, 再向 行驶 站到百货大楼,再向 行驶 站到西一路,再向 行驶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驶 站到十道街。

  2、把结果记录在练习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对照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行车路线。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与、拓展练习。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一定难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乐园“彩图)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笑笑游完抚顺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龙潭大峡谷游玩,这是龙潭大峡谷的路线图,她应该怎样走?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线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18页例1 及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演示讲解。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大家回忆以前我们数学上学过的关于辨认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生回答。师结:一般定方向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的。还有吗?

  (引导学生回顾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学生汇报。学生指认地图上的方向,填充八个方位图)

  2、春季是运动的最好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探究1号点、2号点、终点与起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它们的位置与方向。

  板书课题:确定物体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越野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 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确定哪些条件?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 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优选策略教学。

  教学重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请学生说说学校的教学大楼有几层?每层有几间教室?数一数,我们教室有几张桌子?你是怎么数的`?

  2.学生反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第层有多少张桌子?一共有几个教室?一共有几张桌子?)

  4.教师指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大家都能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3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1.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组织汇报交流。

  2.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列综合算式,完成例题板书。

  4.小结:求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答。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图书馆问题。

  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每层放了40本?

  2.提问:根据这些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17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一定的数感。

  3.在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5 56+40 18+30

  32+4 20+73 5+61

  43+20 7+62 4+53

  32+10 50+22 20+35

  默算,指名答。

  指名说说32+4.7+62的.计算过程。

  2.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可以将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再和整十数相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

  二.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1)小红.小强和小兰是好朋友,他们正在一起玩数画片的游戏呢。

  (2)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①小强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你会列式吗?板书24+6

  ②小兰和小强一共有多少张?谁来列式?板书24+9

  ③小兰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9+6

  ④小兰.小强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24+9+6

  (3)哪道算式我们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4+6.24+9这两道算式。

  2.教学24+6。

  (1)我们先来看24+6,24+6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来摆一摆,你打算怎样摆,先摆什么再摆什么?请你自己摆一摆,想一想怎样很快知道有多少根小棒?

  (2)谁上来摆一摆?

  先摆2捆加4根,再摆6根,4根小棒加上6根小棒等于10根,可以捆成一捆,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一共有3捆,就是30根。

  (3)那谁来说一说我们怎样计算24+6?指名说,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3.教学24+9。

  (1)刚才小朋友学得真好,我们再来看看24+9,24+9等于多少呢?我们可以怎样计算?我们也先用小棒摆一摆,怎样摆?边摆边想想怎样计算。

  (2)请生上来摆一摆,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①把24分成20和4,先算4+9等于13,再算20+13=33。

  ②把9分成3和6,先算6+24等于30,再算30+3=33。

  ③把24分成23和1,先算9+1等于10,再算23+10=33。

  (3)这三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现在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把24+9的计算过程跟同座位说一说。小朋友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5.小朋友,我们今天计算使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后,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超过了10,那十位上的20就要变成30,30就要变成40,小朋友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

  6.刚才我们计算的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现在一位数放在前面,你会计算吗?请打开书到第49页,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生回答,并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1)下面我们看着图来计算两道题目,题目有什么要求?

  (2)第1题你打算怎样圈?为什么这样圈?我们先算什么就把它们圈一圈。请你在书上圈一圈并计算出算式的和。

  (3)交流第二题的圈法,并说说两道算式的得数。

  2.想想做做2

  (1)学生口算第一组题,观察一下这4组题,第一题和下面三题计算时有什么联系?

  (2)我们计算下面三题时都要先算4+8=12,所以个位上都是2,但是4+8=12超过了10,所以十位上30要变成40,50变成60,80变成90。

  (3)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口算出另外两组题吗?

  3.想想做做3

  说图意,要求图书角原来有图书多少本我们该怎么办?你会列式计算吗?请你在书上列式计算并口答。生答。

  4.想想做做4

  (1)小力.小佳.小强来到了玩具店,小朋友们看一看都有哪些玩具,各是多少钱?

  (2)小力买了一只玩具熊和一盒积木,应付多少元?我们怎么办呢?生列式计算并口答。

  (3)小强和小佳各买了什么?他们分别应付多少元?请你在书上列式计算并口答。

  (4)小朋友,你想买什么?应付多少元呢?指名说,同座位说。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情景图,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意义作好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个几的认识。

  第二道例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乘法算4个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的同时,教材结合前一个算式着重介绍乘号,后一个算式着重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至于乘法的意义,是这道例题最重要的内容,理解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是看图列式,第二题是先按要求摆学具再列式,通过这两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第3、4题巩固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乐园玩一玩,看看里面又有些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1、学习例题,初步感知。

  (1)提问:在动物乐园里有些什么小动物呢?

  (2)提问:兔一共有几只?小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一起从图上数出3个2和4个3;板书算式:2+2+2=6(只) 3+3+3+3=12(只)

  2、观察比较,再次感知。

  (1)请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都是几个相同的数在相加。

  (2)用几个几相加表述。

  启发提问:你能用几个几相加得几这样的说法来说一说每个算式吗?

  (3)教师小结

  这两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生长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做好孕伏。)

  3、完成试一试,深化感知。

  (1)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照着摆一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让学生填一填。

  (2)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摆出3个4根,然后指着数一数,最后填一填。

  (两题的不同练习方式,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馈了学生对于几个几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三、认识乘法。

  1、学习例题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说说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它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

  (2)认识乘法

  教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写成42或24

  提问:42和24都表示几个几相加呢?等于几呢?(板书=8)

  教师在算式42=8中介绍乘号和读法(板书乘号和4乘2字样)

  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再读一读24=8这个算式。

  教师再在24=8算式中介绍乘数和积,(板书各部分名称)

  学生说一说42=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反思:想一想4个2相加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可以写成几个乘法算式?分别是怎样的?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那么?

  教师小结:4个2相加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42=8和24=8,他们都表示4个2相加。

  (教师的谈话巧妙地引入了乘法的学习;在两个乘法算式中分别介绍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则有机地分散了对于乘法的认识,使学生学得更明晰;引导学生的反思和适当的小结更让学生对于乘法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2、试一试

  (1)学生观察图画,数一数有几个4,并填一填。

  (2)想一想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

  (3)反馈核对。

  提问:计算4个5相加的和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

  列乘法算式时是怎么想的?得数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看来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

  (4)观察比较。

  请学生观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教师小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时,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教师没有在教学中直接说明,而是让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致,同时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练习反馈时的提问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四、课堂总结

  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必要的学习反思和总结,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学后思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把所学的新知及时存储和纳入相应的知识结构中去)

  五、联系生活,感受应用。

  提问: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算?

  (联系生活的例举,可以考察学生对于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六、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反馈交流,着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成那样的乘法算式?这两个乘法都表示什么?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核对。

  3、想想做做3

  (1)第1题

  先让学生摆一摆,然后再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第2题

  学生独立看题,摆学具,填写。

  (3)思考:写乘法算式的时候先要想什么呢?

  4、想想做做4

  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教师再指名几生进行反馈。

  5、想想做做5

  学生先填写,然后核对,再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注重强调读法和写法的统一。

  (多样的有层次的习题能全面地检查学生对于乘法意义的体会、理解程度和乘法读、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每题反馈时有针对性的提问则能更深入地暴露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学习的达成度。)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生活中的数

  1、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2、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

  3、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比较)

  4、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加减法 (一)

   1、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法计算)

  2、采松果---(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3、青蛙吃害虫---(两位数加整十数。)

  4、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5、回收废品---(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加与减(二)

   1、图书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2、发新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3、小小图书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4、跳绳---(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购物

  1、买文具---(小面额的人民币)

  2、买衣服---(大面额的人民币)

  3、小小商店---(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加与减(三)

   1、套圈游戏---(连加运算)

  2、乘船---(连减运算)

  3、乘车---(加减混合运算)

  二、观察与测量

  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3、去游乐园---(认识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有趣的图形

  1、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动手做(一)

  3、动手做(二)

  4、动手做(三)

  四、 统计与概率

  1、组织比赛---(认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

  2、买气球---(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五、实践活动

  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与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小小运动会

  利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对图形的'认识。

  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今天我当家

  利用100以内加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成绩!希望提供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能比较熟练地判断大月、小月和平年、闰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练习九第4题。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算。

  2、揭示课题。

  猜谜:小宝宝,真稀奇,身穿12件衣,每月它要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打一物)谜底:挂历。

  提问:日历上第一张和最后一张各是几月几日?每天一张,撕完一本日历要多长时间?一年里有多少月,是多少天?

  说明:这些知识都是上节课中学到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这节课就进一步练习年、月、日的.有关内容。

  板书课题。

  二、整理知识

  1、出示下表:

  世纪

  年

  月

  日

  31天( )

  30天( )

  29天( )

  28天( )

  2、提问整理。

  1个世纪是多长时间?(板书:100年)

  说明:1901-20xx年是20世纪,20xx-2100年是21世纪。

  1年是多少个月?(板书:12个月)

  有31天的月份叫什么月?大月是哪几个?(板书: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是30天的月份叫什么月?小月是哪几个?(板书:四、六、九、十一)

  是29天或28天的是哪个月?哪个年份二月是29天,哪个年份是28天?

  (板书:闰年二月 平年二月)

  你是怎样记住大月和小月的?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平年全年多少天?闰年全年多少天?

  3、介绍上旬、中旬和下旬。

  我们习惯上还把一个月分为上旬、中旬和下旬。每个月1-10日是上旬,11-20日是中旬,21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是下旬。

  提问:每个月的上旬或者中旬都是多少天?一月下旬是多少天?四月下旬多少天?二月下旬多少天?

  三、组织练习

  1、口答。

  (1)一年中有( )个月,分成( )个季度。

  (2)一年中有( )个大月,( )个小月。

  (3)3月1日前一天是( )月( )日或( )日。

  (4)1988年是( )年,1998年是( )年。

  (5)平年二月有( )天,闰年二月有( )天。

  (6)平年第一季度有( )天,闰年第一季度有( )天,第二季度有( )天,第三季度有( )天,第四季度有( )天。

  2、练习九第5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做在书上。

  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板书,并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3、补充判断题让学生判断,说明理由。

  (1)一年中有6个大月,6个小月。…………( )

  (2)每年都是365天。…………………………( )

  (3)头一年2月29日爸爸去了一次北京,第二年2月29日记他又去了北京。………………………………………………( )

  (4)1998年是闰年。………………………………( )

  4、练习九第6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看题目要求,说明要怎样做。

  第(1)题:第一个答案经过了8个月对吗?为什么?第二个答案经过了5个月对吗?为什么?第三个答案,经过了4个月对吗?为什么?

  括号里该填哪个答案?

  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提问:你选择的第几个答案是正确的?为什么?

  5、练习九第7题。

  学生填在书上,口答核对。结合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6、练习九第8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如有困难,老师提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对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了哪些?

  猜谜:

  我们已经知道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许多知识,猜猜这个谜语是什么:最短又最长,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

  学生猜出是“时间”后,结合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9、10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4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8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2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1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