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7 09:36:1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优选(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优选(8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使幼儿里四等分的含义:四等分后的每份是一样大的,并能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探索不同的物体、材料的四等分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尝试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周围的墙上布置有小动物的各种房子。

  2、每组两个小筐(一个筐内装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彩纸若干,另一个筐内装剪刀、铅笔、线、尺等工具),正方形纸若干置于桌上。

  3、另准备每组一筐特殊材料,如木片、肥皂、布、彩带、橡皮泥等。

  4、浆糊、抹布若干、磁性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帮助小动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城来玩,你们高兴不高兴?小动物今天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一个忙,给他们刚造好的漂亮的`房子贴窗纸。因为从店里买回来的窗纸都太大了,一嘀咕内哟昂把每张都分成一牙膏内大的四份后才能够用,小动物们都不会分,小朋友愿不愿意来帮助小动物?

  二、第一次尝试:四等分正方形

  1、教师提出尝试要求,将正方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师:现在请小朋友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把正方形的窗纸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好吗?

  2、幼儿尝试操作,将正方形四等分,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对分得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幼儿想想有几种分法。

  3、尝试操作后提问。

  师:(1)请XX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出来的四份是否一样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

  (2)有哪些小朋友的分法是跟他一样的?哪些小朋友的分法跟他不一样?

  4、老师将正方形的三种分法在磁性板上摆给幼儿看,然后请幼儿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小结。

  师:像这样把一个东西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四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样大的,而且每一部分都比原来的整体小,整体比部分大。

  三、第二次尝试:四等分其他图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1、请幼儿为小动物贴窗纸,教师提出第二次尝试要求:四等分其他图形。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种正方形的四等分方法,真聪明,可小动物的窗户是各种形状的,我们小朋友崽来试试看,把其他形状的窗纸也都进行四等分,然后去帮小动物贴上,好吗?请轻轻打开毛巾,里面是其他形状的窗纸。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对幼儿来说,感知是智慧的门户,操作是智慧的源泉,游戏是智慧的领航员。游戏式教学是幼儿喜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塑造幼儿数学认知结构最有力的杠杆。用边念儿歌边画数字、数字图形相结合的游戏形式,将枯燥的数字通过变形、组合成各种有趣的人物或动物的象形图案,引导幼儿找、记变形数字,以训练幼儿的观察、记忆能力。再以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利用图案上的`数字,进行排序练习、加减运算、等值转换以及思维训练等系列数学知识的学习。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运用"+""-""="运算符号进行比较和运算。

  2、通过逻辑推理,使幼儿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及等值转换的规律。

  3、培养幼儿的思维、概括及联想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放大的座位票(画有 = 3, = 4 );画有魔术师、小老鼠和袋鼠的格子图形纸;三种冷饮的等值转换图;一组数图娃娃。写有数字6、7、8的6种颜色色卡纸。

  学具:人手一张画有圆形和(或)三角形相加的座位票(并画有 =3, = 4);画有魔术师、小老鼠和袋鼠的格子图形纸;铅笔和橡皮。

  活动过程: 1、对号入座

  情景:带幼儿去数学游戏宫玩。

  认识座位票,请幼儿把形状(圆形和(或)三角形)相加算出座位号并根据票的颜色找到相应的座位。( =3, = 4)

  2、数字组画

  教师边画小老鼠、袋鼠和魔术师边念儿歌。

  3、变数入宫

  1)、创设情景:三位朋友身上都藏着数字。游戏宫门卫说进数学游戏宫玩,

  身上必须带有1~10的数,并要从小到大排列。

  教师举例启发幼儿帮助小老鼠、袋鼠和魔术师找出身上1~10的数,并从小到大排列。

  提示:没有的数可利用自身所带数字通过加减运算算出。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集体,展示。

  4、等值转换

  情景:门卫给他们每人8元。三位朋友每人买了一种冷饮(一个冰

  淇淋、两支雪人、四支雪糕)。请说出这三种冷饮之间的转换关系。

  问:如果一个冰淇淋是8元钱,那两支雪人是多少钱?四支雪糕多少钱?

  如果两支雪人是8元钱,那一支雪人是多少钱?

  如果四支雪糕是8元钱,那一支雪糕是多少钱?

  5、数图娃娃

  情景:这时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了一组数图娃娃。机器人裁判说只有回答对了问题,才能玩下一个游戏。他们虽然觉得好玩,但不会回答,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们吗?

  问:请在相应形状的空格中填上相应的数字。

  请找出这组数图娃娃相同的地方。

  请找出这组数图娃娃不同的地方。

  6、记忆训练,结束活动

  游戏"说形状"

  "老师说图形娃娃的某个部位,请大家说出部位的形状。"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一: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3在游戏中理解交换+两边的数得数不变:

  4、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头饰、卡片, 活动重点:得数5的加法 活动难点: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

  活动过程:

  一、引入:(复习5的组成)

  师: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不过我们要保密码解开才能去,5可以分解成2和几呢?生:3密码正确,请进吧。

  二、情境感知————做客:看图学习5的加法。

  师:小朋友们动物王国到了,我们一起去小动物家看看吧,小心别被动物咬着,看图算5以内的加法,算对动物送礼物给小朋友,算错动物要把小朋友扣住了。速度快的可以多去几个小动物家。把你的答案记清出点。

  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4句话表达4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师: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

  师:像 1+4=5,4+1=5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4=5马上就想到4+1=5,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3=5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巩固加深:

  好了,小动物们都夸我们很聪明 ,我们手里都有动物送给我们的玩具票票, 出示价格。你手里有5元,你能买那两样玩具,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那两样?

  幼儿操作

  总结:

  师: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师:如果5元买三样呢?

  四、总结:这节课高兴吗?我们学习了得数等于5得算式

  板书:1+4=5,4+1=5,2+3=5,3+2=5.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是教师与幼儿共同交往的过程,宽松、愉悦、融洽的人际关系虽然是无形的,它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大胆、自信、自如地进行探索操作活动,它能使优越的物质环境得到有效的利用。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种子(量具)越长(或越大)测量次数越少,种子(量具)越短(或越小)测量的次数越多。

  3、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统计。

  4、培养同伴间互相协作的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教学难点:

  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教学准备: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白云豆、花生若干(种子颗粒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有测量初步经验。

  教学过程:

  一、探索自然测量方法

  (铅笔、白云豆、花生)“拿一种种子量一量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与幼儿探索测量铅笔的方法,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

  分析: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使幼儿对测量有一个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的平台,同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不断的操作、不断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自己发现怎样测量才能把铅笔的大致长度量出来,这样的结论一定比教师直接告诉幼儿要好的多,此时,教师能够转变了一种教育观---由告诉转向探索,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和适时的指导,成为了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建立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交流、讨论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教案网出处>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分析: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小结和正确的示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分析:本环节将活动难点进行分散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理解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有关,再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发现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的关系。

  延伸活动:

  利用其他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如:用铅笔量桌面的边长,用积木量自己坐的凳子腿的长度。理解测量结果与测量的量具有关,同时,在幼儿能够接受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替换游戏:一只铅笔的长度可以用××粒白云豆来替换,或桌面的一个边长可以用几只铅笔来代替。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借助种子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孩子兴趣很好,也很投入,本次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能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枯燥无趣的测量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种子”为载体,让幼儿学习测量,同时,教师的循序渐进,由用一种种子测量铅笔长度,引升为两种种子测量,从而让幼儿在测量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在活动延伸时,教师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替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着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为了真正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数学活动中准备的操作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简复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操作活动的精髓。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

  2、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重难点:

  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

  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问答游戏---10的合成

  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20以内的加法

  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

  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

  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并数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

  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尺放回原来的位置。

  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

  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习,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具与工作毯。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延伸:

  请幼儿相互配合进行出题做题。

  活动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

  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以及课堂气氛较好。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发展,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为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自主探索4的组成,知道4有三种不同的分发,会认读4的分合式。

  2、愿意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梨子图片3张。

  2、幼儿操作材料:每人4个圆片片、记录纸。

  【活动过程】

  1、复习3的组成。

  (1)出示3个梨子,请个别幼儿在磁性黑板

  上将其分成不同的两份,并记录3的分合式。

  (2)游戏:碰球。

  师:3,3,我的1球碰几球?

  幼:3,3,你的1球碰2球。

  2、自主探索4的组成。

  (1)提出要求:3个梨子小朋友都会分了,如果请你把4个圆片片分成不同的两份,你会怎么分呢?请每个小朋友从篮子里轻轻地拿出4个圆片片、1支笔、1张记录纸。想一想、分一分,然后把你的分法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来。

  (2)幼儿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提醒幼儿相同的分法只记录1次)

  (3)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分法,教师用笔将不同的方法记录下来。如:

  4 4 4

  ∧ ∧ ∧

  1 3 3 1 2 2

  (4)教师带领幼儿把4的三种分法全部念1~2遍。

  (5)请部分幼儿自主纠错,在记录纸上把漏掉的'或记错的分合式改过来。

  3、游戏“4个好朋友”。

  (1)请4个小朋友上来玩4的组成游戏,老师说出哪一组分合式,4个孩子就按要求分成不同的两组。

  (2)全班幼儿参与游戏,4人一组自由配对,听老师念分合式,按要求分成不同的两组。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理论依据

  一、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中指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所以本活动充分以孩子为主体,让每一个孩子数学逻辑能力得到最大提高。同时他指出,“在教学设计上,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重大任务或问题,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所以,本节活动注重了“挑战性”,即让孩子在模仿规律排序后创新规律,体现在两方面:1、从孩子个别创新到小组合作创新,在合作时让孩子学会协商、分工与合作;2、大班孩子对一种、两种元素的排序已经驾轻就熟,而对一种元素的排序就要从比较隐性的数量、方位等方面创新,这让孩子时刻在不断地挑战与创造中学习。

  二、皮亚杰的心理认知发展理论指出,“知识是经常与动作或操作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与转化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儿童正是通过动作,实际摆弄物体而认知世界的,即“思维就是操作”,所以,我在设计中突出了以孩子主动探索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操作机会并在反复的操作中构建数学概念、感知物体的排列规律。

  实施策略

  一、根据皮亚杰指出的孩子的逻辑思维发展特点是“依赖于动作和具体事物”的,所以本节活动的主要教学法是操作法,让孩子在拼、摆、粘的过程中学习。二、根据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我采用了游戏法,在绿毛龟这个游戏中,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倾听、专注和反应能力,提高后活动兴趣,又巧妙的将活动的核心演绎出来。

  三、根据孩子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运用归纳法、演绎法,我设计了从集体——个体活动——小组合作、从发现规律——模仿规律——创新规律的层层递进的活动,运用启发探索法不断提升孩子对按规律排序的认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事物间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能够自己、合作创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教学准备

  PPT一张四色小棒各100根绿毛龟、青蛙图片各四张操作板18块黑白方形卡纸各40张透明胶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能够自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教学过程

  1、发现规律

  (1)听故事,找规律。

  在《绿毛龟》这个故事中,当听到“绿毛龟”三个字的时候马上坐下。

  (2)观察PPT,讨论,分析、推理,发现孩子熟知的规律,进一步复习孩子们已有的、按物体名称、数量、量的差异、方位排序的知识。

  介绍小猫——是个喜欢有规律生活的小动物。

  孩子们讨论交流四种规律,并续排。

  2、模仿规律

  根据PPT中的规律让孩子们用身体动作模仿、续排,活跃孩子们的思维。

  3、创新规律

  (1)幼儿个体操作,摆出自己创新的规律。

  ①集体讨论,如何创新规律。

  ②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创新排列规律。

  帮助绿毛龟和青蛙铺小路。

  要求:有规律、与众不同。

  ③作品展示,师幼总结创新之处——数量、方位等方面的变化。

  ④运用总结的经验再次创新排序。

  在原来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⑤再次交流、总结、分享。

  (2)运用总结的经验进行合作创新排序。

  ①自由分组,四个孩子一组,分为四组。

  ②小组讨论交流,商定排序形式。

  ③孩子们排序,师幼互相检查。

  ④沿着小路走到小猫家,进一步检查与体验规律的排序。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2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2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28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5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6

大班数学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04-10

大班幼儿数学教案04-10

大班数学教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