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08 09:46:08 教案 我要投稿

[优]大班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大班科学教案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初步感知温度计热胀冷缩的科学原理。

  2.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记录温度的简单技能。

  3.培养测量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气温计、体温计若干,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请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两杯水的温度

  1.第一次比较: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

  看一看、摸一摸,从而发现热水杯和冷水杯摸上去能明显感觉到冷热温度不同,且热水杯口冒有热气。

  2.第二次比较:两杯温水。

  发现:两杯温水无法通过观察和触摸等直观测量的方法比较温度的不同。

  (二)认识水温计,观察它的结构,并学习认读、记录温度

  1.思考: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出两杯水的确切温度?

  出示水温计,并知道它可以测量水的温度。

  2.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结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学习认读、记录温度。

  提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

  讲解:玻璃管子上的数字是刻度,红柱子叫液柱,液柱指示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温度单位“℃”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教师出示标有℃的卡片)。

  (三)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

  1.教师用水温计示范测量,并记录水温。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水温表红色的一端放进水中,观察红色液柱的变化,当液柱停止上升时,才可以读出温度数。注意,读数时眼睛的视线要与液柱持平,也不可以把水温计从测量的液体中取出再读数,这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指导幼儿第一次操作,测量泠水温度并记录。

  (1)在测量前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了什么困难?是否想到解决办法?

  (3)组织幼儿交流: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3.指导幼儿第二次操作,测量热水温度并记录。

  4.比较两次测量结果,感知水温计热胀冷缩的工作原理。

  提问:“刚才我们分别测量了冷水和热水的温度,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交流:温度计中的红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

  进一步讨论:液柱是怎么变化的呢?从冷水到热水怎么变?从热水到冷水又会怎么变呢?

  老师小结:这就是热胀冷缩现象,温度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发明的。

  (四)游戏——热胀冷缩,进一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学习的快乐。

  师:我们来玩个“热胀冷缩”的游戏,好吗?师幼一起设计“热胀”“冷缩”的有趣动作,做一做、玩一玩。

  (五)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练习测量室温、体温和记录天气温度,开展“我是小医生”等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深秋正是季节交替进行的时节,幼儿园里原先的一些树叶都纷纷掉落下来。在平时外出散步的时候,孩子们会在落叶的草地上打着落叶仗,观察着树的变化。因此,选择在这个时机进行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是再恰当不过了。

  其次,这个活动内容选自新教材学习活动中的内容,在整合的引导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身边的直接可探索的材料,来激发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在探索周围世界的过程中与优美的音乐和诗歌渲染成的一个有意思的活动。

  活动的难点在于孩子们需要在具体的树叶间做对比的过程中,建立起一个下位概念--落叶树和常绿树两个特征的概括。我试图运用实物观察比较、同伴共同验证的方法帮助孩子区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明显的普遍性特征,在认识周围的世界的同时慢慢习得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关心树朋友的变化,学习比较、概括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明显特征。

  2、活动中能积极交流并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ppt、各种树叶

  活动过程: 一、说说树朋友的变化 1、最近我们都在观察了解你的树朋友,那就说说你的树朋友吧!

  (通过已有经验回忆,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2、诗歌(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树朋友的变化及生活中的美景。)

  二、议议两类树的不同 1、刚才有的孩子说树朋友落叶了,那你们的树朋友是不是都落叶呢?

  (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2、听听落叶树和常绿树的话。

  3、你能听出落叶树和常绿树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吗?交替是什么意思?

  (关注孩子们的倾听理解能力。)

  三、找找两类树叶的'不同特征 1、这些树叶你们都认识吗?这三片落叶树和三片常绿树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2、观察要素:

  关注幼儿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是否指向-----类的概括。

  3、交流梳理落叶树和常绿树不同特征。

  4、验证表述各自的想法。

  :如果看到树叶比较薄、暗、脆的树叶可能是落叶树;比较厚、亮、韧的树叶可能就是常绿树。

  (由于孩子们是针对具体的树叶进行比较,挑战点是对两类树种的主要特征进行归类概括。我试图运用实物观察比较、同伴共同验证的方法帮助孩子区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明显的普遍性特征,在认识周围的世界的同时慢慢习得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

  四、延伸活动 你对树朋友还有什么想了解的?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提出问题,为以后进一步探索活动做好延伸。)活动点评金晓燕执教的集体活动《落叶树与常绿树》则激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深入观察、细腻体会、专注探索落叶树和常绿树树叶的不同,并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等高科技媒体将灵动的PPT、悠扬的散文诗作为手段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彩活动离不开多年的积累和磨练。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螺旋形,发现粗细会影响纸条长短的变化。

  2.养成做事细致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一人一把剪刀,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2.螺旋形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认识螺旋形1.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帮圆纸片变成长条形。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方法:顺着圆形一直往下剪。

  3.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认识螺旋形。

  (1)圆纸片变好了,你觉得圆形变成了什么?(蜗牛壳、棒棒糖)小结:对了,这个和小朋友说的蜗牛壳差不多,它从中间往外,一圈一圈,越变越大,就变成了螺旋形。

  (2)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圆纸片是怎么变成螺旋形的?

  小结:顺着圆的形状从外往里一直剪,剪的时候一边转纸片一边剪,就能剪出螺旋形。

  二、第二次操作:变长长的螺旋形幼儿剪完展示作品,让幼儿观察、提问:螺旋形有什么不同?(长短不同)为什么同样大的纸片剪成的螺旋形会不一样长?(粗细不同)提问:让你剪出一条长长的细细的螺旋形你会怎么剪?

  老师小结:一条长长的螺旋形要细细的剪,剪的时间长一点,不要剪断。

  三、第三次操作:

  1.观察并讨论如何变出长长的螺旋形。

  2.提出比赛要求,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螺旋形,评出冠军。

  4.观看PPT5.我们刚刚认识了螺旋形,那我们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和螺旋形差不多的形状?(螺丝玩具、螺丝钉、电话线、电灯)总结:原来,在同样大的纸片上,小朋友在剪的时候,剪得越细,螺旋形就会变得越长。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时用其他形状的纸片剪出螺旋形。

  大班数学《纸片变变变》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语言一定要简练,到位,否则孩子们会对教师过多的语言产生反感,越听越糊涂。

  在《纸片变变变》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渗透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从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每次的提问都是简经营简练,明了,让孩子得出结论,老师再小结。

  2、各个环节要清晰,环环相扣,符合数学教学逻辑。

  从第一次操作,让幼儿试着剪出长条形,从而过渡螺旋形,这里我讲评的比较快,过渡比较紧凑,但第二次操作,让幼儿通过操作剪螺旋形从而发现长短不一,为什么同一圆方剪出的螺旋形会长短不一呢?(粗细不一)从而引导幼儿比赛,谁剪得螺旋形又长又细。幼儿的动手能力强,剪得都较长也细细的,个个环节比较清晰,层层递近,目标效果已达到。

  3、在联系实际生活中什么东西是螺旋形的,我班幼儿扩散思维强,想了很多,(如圆棒、树的纹路、发型等)我们老师也一下想不到的,幼儿都能回答出,发言积极,以上是我本次活动的反思,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给予指导,以便使活动能更有效的开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鞋子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

  2、幼儿能自主探索出鞋底花纹的不同形态,了解鞋底花纹的作用。

  3、观察、探索过程中,找出鞋印的主人。

  活动重点:

  观察、探索过程中,找出鞋印的主人。

  重点难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自主探索出鞋底花纹的不同形态及作用。

  水,干净的地板,形态不一的鞋子图片(从古至今),相机,读卡器,电视机,1—6 的号码牌,沙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以侦探角色导入主题。

  师:“昨天李老师发现了几个脚印,向老师已经把脚印照下来了,作为今天破案 的证据。”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哪位小侦探最先破案。教师出示照片,请幼儿观 察,引导幼儿讨论。

  二、展开活动

  1、以提问的方式,给出讨论话题。

  师:“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出鞋印的主人呢?” 幼儿小组讨论。

  每一桌幼儿为一组,每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推荐一位幼儿上来跟大家分享讨论结 果。师:“到底是不是小朋友们说的这样?我们来做个实验检验一下吧。” 2、教师引导幼儿辨别脚印是左脚还是右脚。

  3、将每一桌的幼儿(6 人)为一组,到台上排成一排坐好,教师逐一发 1—6 的号码牌给幼儿拿好,请抬起辨别出来的那只鞋印的脚,教师用相机将鞋底拍下来。

  4、展示拍摄的照片,幼儿自主观察发现,找到鞋印的`主人。

  5、验证照出来的脚印。

  (1)教师请出幼儿判断出来的那位号数的幼儿到台上来,通过实验来验证鞋印的主人。

  (2)教师先请幼儿在准备好的水里轻轻踩一下,到干净的地板上踩一下,再请幼儿对比,辨别。并请幼儿说出,通过什么辨别出来的。(如鞋印的大小、花纹等) 教师:“为什么鞋子有大小?鞋底为什么还要有花纹,大家都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制作上去呢?”

  幼儿分组讨论。

  师幼小结:鞋底的花纹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防滑。

  (3)教师边讲故事,边播放图片,让幼儿观察发现,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鞋子文化。

  教师播放宫廷的鞋子,古代鞋子,新时代鞋子。

  (4)讨论:是不是每一个人的鞋子都一样?鞋底的花纹都一样?不一样的鞋子作用一样吗?

  师幼小结。

  三、结束活动

  1、将幼儿带到户外,请幼儿在沙池里面踩鞋印,观察不同的鞋印的不同花纹。

  2、分组合作——鞋印 DIY。四、延伸活动

  回家观察家长的鞋子的鞋底花纹,都有些什么形态。

  反思:

  幼儿对生成性课程很感兴趣,同时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教师及时抓住了孩子兴趣这一点,让活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幼儿对活动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本课的设计体现了幼儿教育生活化,教师将此节课设计得很有趣,并将课程进行了整合。科学领域、艺术领域、语言领域、健康领域都有融合,让活动更加丰富。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感知不同材料的绳子的不同特性,了解它们的用途。

  2、通过比较分析,理解长短粗细都是相对的,培养幼儿思维的精确性。

  重点:了解不同材料的绳子的特性及用途。

  难点:理解长短、粗细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1 活动室的屋顶吸着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绳子拴着的气球。

  2、多种材料的`绳子头若干。

  3、字卡“长”、“短”、“粗”、“细”。

  【活动过程】

  1、“够气球”,引起幼儿对绳子的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屋顶上漂亮的气球,鼓励幼儿跳起来将气球够下来。

  讨论:为什么有的气球能够着,有的气球够不着?(拴气球的绳子有长有短)拴气球的绳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什么颜色的?(毛线绳、棉线绳。。。。。。)。

  2、认识几种不同材料的绳子,了解它们的特性及用途。

  (1)出示几种绳子的样品(毛线绳、尼龙绳、麻绳、草绳、纸绳。。。。。。),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凭经验判断绳子的材料,并教幼儿认识几种不常见的绳子。

  (2)幼儿每人取一根不同材料的绳子,摸一摸,说出有什么感觉?(麻绳粗糙、塑料绳光滑、毛线绳毛绒绒的有弹性。。。。。。)

  (3)绳子种类扩散:除以上这些绳子,你还知道哪些?(钢丝绳、橡皮绳、铁丝绳。。。。。。)

  (4)讨论绳子的用途:启发幼儿回答,教师小结:(麻绳用于拉车、拔河,毛线绳用于织毛衣、翻绳,草绳用于捆菜,钢丝绳用于吊拉货物等)。通过讨论,使幼儿了解不同的绳子有不同的用途。

  3、分类游戏。

  幼儿分组将杂乱的绳头按材料进行分类。

  4、比长短、比粗细。

  教师出示“长”“短”两个大字卡,分别贴在左右两边的墙壁上。幼儿每人手中拿一根绳子,教师引导幼儿两两比较,拿长绳子的幼儿跑到左边去,拿短绳子的幼儿跑到右边去。

  再启发幼儿与站在自己身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绳子长的跑到或停留在左边,绳子短的也要跑到或留在相应的一边。通过多次比较,使幼儿体会“长短”“粗细”是相对的。

  【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由选择玩绳类游戏:翻绳、毛线拼图、编绳子、系鞋带、跳绳等。

  【活动反思】

  绳子是幼儿喜欢而熟悉的东西,绳子的多变性为幼儿发展认知能力提供了多种机会。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触摸,亲身感知了不同材料的绳子的特性,并了解了各类绳子的不同用途。通过运用绳子的两两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了长短、粗细是相对而言的。在游戏活动中,准备各种各样的绳类材料,使幼儿自由选择,发展多方面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对绳类活动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使幼儿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2.ppt课件:动物之最

  动画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动画片,引起兴趣

  1.小朋友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呢,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完以后呢,给老师和小伙伴讲讲动画片里演了什么故事。

  2.你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动物?

  大象

  长颈鹿

  鸵鸟

  河马

  二、展开

  1.这些动物有些什么特点呢?

  (让幼儿互相说一说)

  2.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身上最明显的特点

  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和特点,那么,它们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3.ppt课件:动物之最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说出的动物之最,进行归纳。

  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

  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

  耳朵最长的动物是:

  兔子;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

  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

  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4.请幼儿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物,它有什么本领?还有那些动物之最?

  5.请幼儿表演动物之最。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长鼻子的样子,并说:“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长。”

  三、结束

  学唱英语歌:大象有个长鼻子

  师幼一起边看动画片,边唱英语歌,根据幼儿的兴趣,反复跟唱。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昆虫的名称和特征。

  2、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3、培养观察,比较昆虫的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利用各种工具捕捉过昆虫,参观过昆虫馆。

  2、多媒体制作——昆虫小博士、昆虫小侦探图片数张或昆虫录像。

  活动重难点:

  根据昆虫的关键特征,学会辨别昆虫和非昆虫。

  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外形特征,初步形成昆虫概念。

  活动过程:

  一、唤起回忆。

  参观了昆虫馆,介绍看到的昆虫名称。

  二、学当昆虫小博士

  1、挑战一:看阴影猜猜我是谁?

  2、挑战二:躲起来猜猜我是谁?(出示昆虫局部明显特征)

  交流:天牛的触角是它们年龄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带刺的刀。瓢虫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虫是益虫,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等。

  3、挑战三: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

  快速看图片,合上图片回忆有哪些昆虫?

  哪些昆虫躲在里面?

  再次打开图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种昆虫?

  4、挑战四:猜一猜什么昆虫会和它们在一起?

  出示花、雷鸣记号、灯泡,猜出蜜蜂、蝴蝶、萤火虫等昆虫。

  三、建造昆虫馆

  1、昆虫是个大家族,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名称,可是家族成员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从以上昆虫中归纳发现昆虫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贴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虫馆里来了许多虫子,有一些不是昆虫也混在里面,请小博士把它们找出来。

  (教师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仙、蜗牛等都放进原来出示的昆虫中,请幼儿分别把不是昆虫的虫子找出来。)

  4、共同对照检查对错,说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虫的朋友告别:“对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虫馆。”

  (例如:蜘蛛八条腿、蜗牛没有腿都不是昆虫,蜜蜂符合昆虫的特征要求,是昆虫。)

  5、虫馆开馆。播放录像,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活动反思:

  昆虫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在生活中有着很深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参与性也比较高,能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于昆虫的认识,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以幼儿为主,顺应幼儿的发现与认识。让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不足之处:

  活动中鼓励性的语言少了点。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