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6 10:09:2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优)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优)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有主动交流和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恐龙的有趣和成功的喜悦。

  2、能运用有关恐龙的已有经验,按意愿绘画出不同动态和表情的恐龙形象。

  3、能大胆的与人交往,有序的操作。

  重点:1、2难点:2

  环境材料:

  绘画工具:白纸、水彩笔、油画棒

  辅助材料:各种恐龙玩具、图书

  组织形式:集体

  活动情景

  儿童活动状态

  教师教育策略

  反思

  一、游戏活动——“我和恐龙交朋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不同的恐龙玩具玩耍。

  1、幼儿仔细观察活动室中的各种恐龙玩具、图书。

  2、幼儿自选恐龙玩具玩耍。

  (1)部分幼儿缺少活动的目的性,随意成分大。

  (2)个别幼儿对恐龙的外形特征感知较差,把握不准。

  (3)部分幼儿联系恐龙的动态和表情想象不够丰富。

  1、以与恐龙交朋友引起幼儿

  活动的兴趣。

  “今天,我们幼儿园里来了许多的恐龙朋友,你们想和它们交恐龙吗?”

  2、引导幼儿通过大胆动手操作和模仿表演,感知不同恐龙的外形特点并大胆塑造恐龙的动态。

  (1)告诉你的小伙伴,你喜欢的恐龙朋友的样子有什么特别?它有些什么本领?

  (2)它能做些什么不同的动作和表情?表演给我们看看。

  3、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愿望。

  “和这么多的恐龙交了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你们的恐龙朋友呢?用什么方法?”

  活动情景

  儿童活动状态

  教师教育策略

  反思

  二、幼儿绘画活动。

  1、幼儿按意愿确定绘画目标。

  (1)部分幼儿画的恐龙形象不够鲜明,特征不突出,不同的动态、表情表现不充分。

  (2)个别幼儿的绘画作品形象单一,与别人相同,缺乏创造性。

  2、个别幼儿在操作时较无序,习惯较差。

  1、鼓励幼儿大胆的、有目的的操作;观察幼儿参与活动时的情绪、兴趣、积极性的'表现。

  ①你想画什么恐龙?请把它们不同的表情、动作和特点画出来。

  2、对幼儿绘画的情况,给予不同层次的帮助和指导:

  ①外形上:体态、五官、颜色、随身的标记性物品……

  ②动态及表情变化上:站、跑、走、跳、滚、爬、哭、笑、生气、睡觉、做游戏……

  ③鼓励幼儿大胆的与同伴交流、相互帮助。

  色彩:注意色彩的搭配。

  布局:引导幼儿添加不同的地点和背景,丰富画面。

  形象:引导鼓励幼儿与别人画不相同的或创造新的恐龙形象。

  要求:保持场地和手、脸、衣服的干净,按顺序使用材料。

  3、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观察、交流、扩散不同绘画经验。关注活动中个别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较显著的幼儿,给予积极的鼓励。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了解灯的种类及灯的发展历史。

  2、尝试按类摆放、布置等的展览。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灯或者灯的资料。

  2、幼儿用书:《灯》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介绍,了解灯的种类。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收集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

  教师:请你们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你带来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看看你们带来的灯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种类的灯?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灯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盏灯?为什么?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灯?

  2、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展览,引导幼儿观看各种不同的灯。

  教师: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怎样让大家都能观赏我们带来的灯呢?(教师引导幼儿提出布置灯的展览)

  教师:怎样布置展览才能让别人看的更清楚呢?(引导幼儿按类摆放,注意不重叠摆放等。)

  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灯的展览,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灯。

  教师和幼儿共同观看灯展,引导幼儿进行评选,选出最受欢

  迎的灯、最特别的灯、最可爱的灯等。

  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教师: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灯,你知道灯是怎么来的吗?以前的灯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灯》,了解灯的发展历程。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灯?

  教师根据幼儿用书、有关等的资料等介绍灯的发展历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灯的历史。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3、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身边事物、现象的兴趣及探索欲望。

  活动重点:

  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带来的乐趣。

  活动难点:

  学习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各种有数字的物品:测量类(塑料尺、皮尺、温度计、肯德基身高测量牌),食品类(牛奶盒、饼干盒、饮料盒等),生活用品类(牙膏盒、洗衣粉袋、洗发精等洗涤用品)。

  2、数字卡片、笔和白纸。

  3、汽车图片、电话图片、手机图片。

  教育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孩子们的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易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因此,我选择了《有趣的数字》。

  活动课时: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利用身边的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今天就有许多数字娃娃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一)用特殊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110。提问:这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打了110,谁会来呢?

  2、出示119、120,提问:这两组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二)启发幼儿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

  1、提问:你自己身上有数字吗?它们躲在哪儿呢?这些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

  2、了解鞋子上数字的含义。

  (1)比较鞋子的大小:请幼儿按鞋子上数字的'大小分组站立,并贴上数字标记,然后猜一猜哪组小朋友的鞋子大,为什么?

  (2)验证“数字越大,鞋子越大”的观点。

  (三)拓宽幼儿思维空间。

  提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过数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二、学习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学习3位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出示车的图片。提问:这辆车上有5、6、8三个数字,你们猜猜这辆车的车牌号会是什么?

  (2)幼儿用数字卡片进行排列组合,并将组合结果统计在纸上。

  (3)讨论:这三个数字共有几种组合方式?

  (4)将数字6换成数字2,请幼儿尝试用数字5、8、2排列组合。

  2、学习3位以上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出示手机和电话图片,请幼儿说出一个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

  (2)幼儿用数字卡片排列组合新的电话和手机号码。

  (3)游戏:打电话。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们觉得还可在什么地方贴上数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呢?请你根据自己的设想,在幼儿园、教师、名片上……设计各种数字标记,好吗?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中,我认为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内容生活化。这次活动的内容、材料都来源于生活,最后的创造活动也是服务于生活。

  2、活动环境宽松化。在活动中,我注重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并对孩子的发现、创造性的设想,以及疑问等都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探索氛围。

  3、材料投放科学化。为了实现活动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方便幼儿自由选择等目标,活动中,我投放的材料种类虽不多,但同类材料的数量却很丰富,这样既能避免幼儿争抢,又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另外,在材料的摆放和空间安排上,我也做了设计,以便于幼儿更好的观察探索。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前一次活动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到户外寻找了找蚂蚁,把好吃的饼干喂给蚂蚁吃。在喂食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蚂蚁的一些特性,他们纷纷叫道:“老师,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只蚂蚁来搬饼干,如果它搬不动的话它就会去再叫一些蚂蚁来一起搬。”“老师,我和浩浩喂的地方不同,蚂蚁也不同,不是同一窝的。”“老师,大的蚂蚁搬食物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是自己一个人搬的。”……

  后来的几天,在户外游玩时,总会有一些小朋友聚集在一起观察蚂蚁,喂食蚂蚁,与蚂蚁嬉戏……

  看到孩子们对蚂蚁的热情,教师觉得是一个可以生成活动的机会。小小的蚂蚁,教育契机却是很大。喂食蚂蚁,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但是当教师将记录纸交予孩子时,孩子的主动探索意识逐渐形成,他们能在记录中尝试通过记录探索奥秘的方法,他们能在记录中了解蚂蚁的更多一些特性。教师此次预设的目的不是想让孩子更多的了解蚂蚁的.特性,而是希望孩子在这次的活动过程中,能主动探索、运用记录的方法学会探索。

  本次活动,教师设想了3个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在逐步了解蚂蚁觅食特性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记录发现秘密。

  活动目标:

  1、喂食蚂蚁,尝试运用记录的方法,发现蚂蚁觅食的特性。

  2、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果糖、糖果、饼干、果奶和其他幼儿喜欢吃的东西;

  2、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为幼儿分组,布置任务。

  师:最近小朋友们对蚂蚁都比较感兴趣,常常把自己的饼干喂给小蚂蚁们吃,那你们知道蚂蚁最爱吃什么吗?(根据回答答案一样的小朋友分组)

  提出记录要求:现在请每一组小朋友,拿好你们认为蚂蚁最爱吃的食物,等一下去找一个蚂蚁多的地方去喂给蚂蚁吃,当过了5分钟后,请你们记录一下,你们的食物大概有多少只蚂蚁来搬回家。

  二、幼儿观察与记录

  教师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穿插引导幼儿观察:

  在户外的地上放一些蚂蚁爱吃的东西,等蚂蚁找来同伴搬运食物时,它们会慢慢排成一条线。试着用手指擦一下那条路线,看看蚂蚁会不会找到原来的路;再试着将擦的范围扩大,看看蚂蚁过多久才能找到原来的路或者是否会找另外的路走。

  对于喂食糖的小朋友提出要求:在纸上用果糖画出简单的图形,到户外把这张纸放在蚂蚁常常走过的地方,过一会看看蚂蚁会做什么,它们是否会绕着果糖排出图形。

  三、交流观察的心得

  请幼儿们交流自己记录的结果,统计在大黑板上,得出蚂蚁最爱吃的食物表。

  请幼儿上来介绍一下,自己在喂食蚂蚁的过程中发现的趣事、异事。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初步感知影子的有关知识。

  2、在探索、观察过程中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盛有水的脸盆若干,镜子、手电筒、木块、书、薯片罐、玻璃各若干。

  2、幼儿记录卡人手一份,蜡笔。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在水盆中找一找:发现了什么?初步感知影子。

  幼儿在水盆中观察、寻找,通过观察,交流,初步感知水中看见的是物体的影子。

  二、提供各种实物,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哪些物体能帮助我们看到影子。

  1、猜一猜:这些物体中,谁能帮助我们找到影子?

  请幼儿把自己的猜测在记录卡上记下来。

  提供的实物有:镜子、手电筒、木块、玻璃、书、薯片罐。

  幼儿记录好后让幼儿说说他们的猜测,并和其他小朋友比较一下,和别人的猜想是否一样?

  2、试一试:到底谁猜得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幼儿尝试、操作、记录。

  请幼儿一边探索,一边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卡上,并和自己所猜的对照一下,是否一样?

  3、 讲述操作结果和过程。

  和你的朋友比一比,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吗?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幼儿的发现可能有:薯片罐有的记录的是能帮助我们看到影子,有的却不能。教师可引导幼儿再次探索:这是为什么?

  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

  三、游戏:踩影子。

  影子看得见,但是抓得住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幼儿玩踩影子、抓影子的游戏,再次感知影子的特征。

  四、拓展新的`经验

  在生活中,影子有些什么用处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人们利用影子成像的原理发明了照相机,电视机,录象机里放出来的也是影子,皮影戏、手影游戏………

  活动延伸:

  影子中还有许多的小秘密,我们可以和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再来寻找,然后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在农村的孩子,自然的环境资源还是比较充足的,在我们村里,植物茂盛,大树小树很多,学校里面也有粗粗细细的树木,小朋友们不管是放学回到家还是在幼儿园里,小树都是他们最亲密的玩伴,有时候孩子们对季节引起小树的变化都非常的感兴趣,秋天的时候我们会组织孩子们去见落叶,夏天孩子们会在树下乘凉做游戏,现在正是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结合孩子的好奇心,我组织孩子们用各种自制的.工具来量一量校园的小树的粗细。

  活动目标:

  1、乐意用测量工具测量小树的粗细,并能进行比对。

  2、乐意合作探索,感受小树的成长。

  活动准备:

  表格6张、皮尺6根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春天到了,小草绿了小花开了,不知道我们学校的小树有没有长大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小树长大了{长高了、变大了}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测量的工具来测量小树的粗细

  3、布置测量方案

  我们分为6小组,魅每组成员为6个,一个负责记录,其他成员负责测量和监督,测量好之后每组派一位成员进行解说。

  4、解说与评价

  5、活动延伸:小树每天都在长大,我们平时可能看不出来他的变化,需要利用一些工具来测量,我们把这次测量的结果保存好,等到明年春天我们再来测量,比一比他们长大了多少。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吸水的纸

  活动名称:吸水的纸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

  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延伸: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