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6 11:10:3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精华】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精华】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小鸡出壳》挂图;

  2、鸡蛋壳、削好的铅笔、针筒、装水的盆、托盘、积木、纸板若干;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小鸡出壳"引发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二)第一次探索:戳鸡蛋壳的凸面与凹面,哪个更容易破?

  1、与幼儿共同设计实验方法:

  提问: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较出谁先啄破蛋壳的呢?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做自由落体,分别戳蛋壳的凸面、凹面,并记录探究的结果。教师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与困难,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验证。

  3、结合幼儿记录表,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为什么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设置疑问:鸡姐姐不服气,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啄不破蛋壳呢?我用的力气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出示针管,介绍操作的方法。

  3、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流下的情况。

  4、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

  师:针管里的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了,就像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会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桥承载的重量更大吗?

  1、教师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用纸板搭两座"桥"(一座平面桥、一座拱桥),然后轻轻地往上面摆放积木,比一比哪座桥承载的积木更多,并以小组记录的方式记录结果。

  2、幼儿操作探究,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

  3、结合记录表分享交流:

  "哪座桥承受的积木多?""有不同意见的吗?"

  (五)引发问题,拓展活动。

  师:"拱形的力气更大吗?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拱形,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带到班上和大家分享吧。"

  【活动反思】

  《鸡蛋里的秘密》是一次科学活动,活动以故事“鸡妈妈和她的宝宝”作为引子,让幼儿产生探索的兴趣。了解鸡蛋的外形特征和内部构造,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本来是想把故事完整的说一遍,结果孩子们在讲述中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没有嘴巴,没有手,是一个怪物!我决定把故事一分为二,让孩子们先讨论,也是对已有经验的一种表达。我问,这个宝宝是鸡妈妈的孩子吗?孩子回答后,我马上接着说;鸡蛋真神奇,它的里面会钻出小鸡,我们来看看它的秘密吧!互动较为自然。

  在让幼儿摸摸感受蛋的外形时,滑滑的,凉凉的,后面的孩子都是照搬前面的几个孩子,我没有及时的引导幼儿用光溜溜,圆圆的,白的,黄的等词语描述鸡蛋的特征。有几个孩子观察的很仔细:上面有一个个小的洞洞。通过鸡蛋的图片孩子们认识了蛋白,蛋黄和蛋清,我又给每一组都准备了一个打开的鸡蛋,让他们去观察这三部分都在哪里,蛋白在哪里呀?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就上来了,我也给了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的机会,最后我总结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不一样的地方,虽然并没有讲的很深入但是也让孩子们有了两者不同区分的初步印象。

  我想,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注意随机教育,适当保留一些有难度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这点很重要。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影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本活动旨在和幼儿一起探索光影变化的奥秘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让幼儿了解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引导幼儿通过一系列观察实验活动,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发现“物体挡住光,就会出现影子”。

  3.探索发现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关。

  【活动准备】

  多媒体、台灯、小熊、各种形状纸、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通过演示发现影子与光和物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只小动物,看看是谁?(小熊)

  演示1.(开灯)看墙上有什么?(小熊的影子)。关上灯,还有影子吗?为什么没有?(没有光,就不能有影子)。

  演示2. 开灯有光了,我把小熊放在台灯后面,看墙上有小熊的影子吗?为什么没有?怎样让它有?为什么?(只有小熊在前面挡住光,才会有影子)。

  小结:没有光就不会有影子;只有光,没有东西挡住光,也不会有影子。影子是怎么来的呢?只有物体挡住光,才会有影子。小熊挡住光就有小熊的影子,小朋友挡住光就有小朋友的影子,老师的手挡住光就有手的影子。

  请小朋友站起来,找一找自己的影子,伸伸手,跳一跳。请小朋友说一说,还有什么光能照出影子。(太阳光、月光、烛光、火光等都能照出影子)。

  二、改变光的位置,或者改变物体的位置与姿势,观察影子的变化。

  (出示小熊)先在背后照,看到影子了吗?我再举得高一点照,影子变了吗?为什么?在离他近一点地方照,看到影子了吗?我在离他远一点的地方照?影子变了吗?为什么?

  小结:光的位置变了,影子就变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自然环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内容,为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认知兴趣,掌握知识方法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素材。眼下正是秋高气爽,农民伯伯忙于秋收的季节。孩子们对田园的农作物既熟悉又陌生,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农村的家长很少能在劳动之余和孩子进行知识的沟通。再加上农村幼儿园教玩具较欠缺,不能满足全体幼儿的的需要。为此,我利用农村的乡土资源稻草绳作为活动材料,为幼儿创造一个极好教育契机,通过创意活动,将孩子们的'兴趣内化,他们那种表面的对稻草绳的兴趣无疑会转化为对创意活动的主动参与,并为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进行表现和合作,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玩稻草绳的过程中进行创意建构,既能满足幼儿展现自我的愿望,又能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稻草玩具带来的乡土情感,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协调发展。

  2.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地表现和合作,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交往能力。

  3.能与同伴协调,合作地进行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活动前丰富幼儿的稻草的知识,稻草绳每人一根,稻干若干,一段轻快的音乐。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大胆尝试创造草绳的多种玩法。

  活动难点:能与同伴合作尝试利用草绳参与制作游戏材料并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跳草绳舞,激发兴趣。

  全体幼儿手持稻草绳进活动室,听音乐跳草绳舞。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来变一变,玩一玩稻草绳,看看谁玩得方法多。(反思:第一环节我直接利用草绳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稻草绳的多种玩法

  1.幼儿第一次自由探讨用草绳的多种玩法。

  师:请小朋友拿着草绳四散玩玩,玩得时候要注意安全。(幼儿自由玩时,教师个别指导,及时表扬玩得认真花样新颖的幼儿。)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法,让其它幼儿学一学。

  师:××小朋友,你刚才把草绳变成了什么?是怎么玩得?(尾巴、跳绳、项链、数字6、9等。)

  (反思:第二环节是本节课的基本部分,我让幼儿拿着草绳有目的去玩,充分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想出多种玩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过程的优缺点和遇到的困难,丰富幼儿的玩法,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幼儿第二次合作探索尝试玩稻草绳

  师:刚才小朋友用稻草变成了许多东西,有的变成当尾巴,有的变成当马鞍等,想了这么多种玩法。刚才你们玩草绳是几个人一起弯的(一个),其实草绳是可以和朋友一起玩,这样可以变出更多好玩的,现在就请你们去找你们的好朋友一起合作玩草绳吧。(引导幼儿说出用许多根绳子可以变成长长的草梯)。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草绳变成一条长长的梯子,在草梯上可以怎么玩?

  (反思:第三环节我让幼儿尝试合作创造草绳的新颖玩法,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这一环节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当幼儿想出比较新颖的玩法,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大胆创造想象更丰富的玩法,从而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游戏《跳格子》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⑴将草梯平铺在地上,幼儿双脚并拢从草梯一端跳到另一端。⑵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进行跳格子比赛。⑶先跳完人数者为胜利。

  (反思:大班幼儿有了初步竞争意识,并较注重结果,此时安排玩跳格子竞赛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将活动推向高潮。)

  五、结束部分

  师:刚才小朋友玩得真开心,老师也想来变稻草绳玩玩,变变变,我将稻草绳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草球)怎么玩?我再变,变成飞盘它又可以怎么玩呢?草绳有很多种玩法,那你们知道草绳除了玩还有什么用处吗?请你回去好好想想。

  活动延伸:

  1.课后将稻草绳放区角,让幼儿自由探索玩。

  2.此活动还可以生成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鞋、草帽等美工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一、设计思路:“老师,我把溜溜球甩出去为什么它会回到我的手上?”“汽车突然刹车,我的身体为什么总是向前倾?”……生活中惯性无处不在,人们运用惯性的原理发明了许多有用的娱乐玩具:过山车、蹦床、秋千……

  怎样让孩子们懂得和了解惯性的秘密及原理,在阳光和空气充足的户外场地上,孩子们“坐汽车”感受惯性、自己动手制作陀螺和旋转的纸盘、操作溜溜球、木块等活动来“找惯性”、通过做做玩玩发现问题,与老师和小伙伴一起“说惯性”。从而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激发幼儿自由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萌发幼儿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决心。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满足好奇心,萌发在活动中认真思考,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成功的.快乐。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提高幼儿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感知惯性现象,懂得不受外力影响,任何物体都保持原状不变。

  三、活动准备:

  1、场地:一楼户外操坪,能感受惯性现象的体育器械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瓶盖、小木棍、扑克牌、小木块、扣子、免洗纸盘、卫生纸卷芯、

  3、玩具车、溜溜球若干;

  四、活动过程:

  1、感受惯性:

  2、全体幼儿实地坐车感受开车、刹车带来的身体变化;

  3、下车谈感受:开车时我的身体怎么变化?刹车时我的身体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初步了解什么是惯性。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巩固对常见昆虫名称和主要特征的认识。

  2、培养观察辨别细节的能力,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利用各种工具在校园里捕捉过昆虫,和爸爸妈妈参观过昆虫馆。

  2、材料准备:多媒体制作——昆虫小博士、昆虫小侦探图片数张或昆虫录像。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回忆。

  最近你们和爸爸妈妈参观了昆虫馆,请给大家介绍看到的昆虫名称。

  二、学当昆虫小博士

  1、挑战一:看阴影猜猜我是谁?

  2、挑战二:躲起来猜猜我是谁?(出示昆虫局部明显特征)

  (交流:天牛的触角是它们年龄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带刺的刀。瓢虫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虫是益虫,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等)。

  3、挑战三: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

  亮眼睛一:快速看图片,合上图片回忆有哪些昆虫?

  亮眼睛二:哪些昆虫躲在里面?

  亮眼睛三:再次打开图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种昆虫?

  4、挑战四:从以下图片中猜一猜什么昆虫会和它们在一起?

  (出示花、雷鸣记号、灯泡,猜出蜜蜂、蝴蝶、萤火虫等昆虫。)

  为自己当上昆虫小博士而高兴。

  三、建造昆虫馆

  1、昆虫是个大家族,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名称,可是家族成员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从以上昆虫中归纳发现昆虫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贴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虫馆里来了许多虫子,有一些不是昆虫也混在里面,请小博士把它们找出来。

  (教师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仙、蜗牛等都放进原来出示的昆虫中,请幼儿分别把不是昆虫的虫子找出来。)

  4、共同对照检查对错,说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虫的朋友告别:“对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虫馆。”

  (例如:蜘蛛八条腿、蜗牛没有腿都不是昆虫,蜜蜂符合昆虫的特征要求,是昆虫。)

  5、虫馆开馆。播放录像,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