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3 10:04:5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6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生活特性,认识常见昆虫的天敌。

  2、通过了解天敌昆虫的作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昆虫生活习性介绍的课件,蜻蜓、七星瓢虫、蜘蛛、青蛙、燕子等和相关昆中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请幼儿说说他们的名称,并区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为什么?

  “你们知道他们这些动物朋友是吃什么的?”问题引入,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并进行讨论。

  2、请幼儿观看有关动物生活习性的课件

  (动物自我介绍自己喜欢吃的虫虫,出现有关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1)蚊子、蚜虫、苍蝇、蝗虫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

  (2)这些昆虫除了被吃掉死了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令它们死亡?

  (3)小结:昆虫在其生活过程中除了被吃掉以外,还会由于感染病毒而死亡。

  3、介绍昆虫的天敌:

  (1)什么是昆虫的天敌?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病毒、昆虫、动物的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如青蛙吃蝗虫,青蛙就是蝗虫的天敌;蜻蜓吃蚊子,蜻蜓就是蚊子的天敌等。

  (2)昆虫的天敌有些什么种类呢?观看课件,请幼儿说说昆虫天敌是怎么吃昆虫的.?

  老师进行引导并进行归纳:

  ·赤眼蜂,把自己的卵产在青菜虫、小菜蛾、棉蛉虫、玉米螟的卵内 。沙眼蜂这种把自己的卵产在昆虫的卵内,并吸取昆虫卵的营养慢慢长大,这种天敌叫做寄生性昆虫天敌。

  ·瓢虫吃蚜虫,是直接把蚜虫吃掉,这种直接把昆虫吃掉的昆虫我们叫捕食性昆虫天敌,螳螂捕食大部分昆虫,它也叫捕食性昆虫天敌。

  ·蜘蛛利用它的蜘蛛网捕杀昆虫,如蝗虫、蜻蜓、蚊子、苍蝇等,并给这些昆虫打麻醉针,再慢慢吸干这些昆虫的体液,这种只捕食昆虫的天敌我们叫它为食虫性动物天敌,青蛙吃害虫、燕子捕杀蝗虫,青蛙和燕子也属昆虫天敌。

  4、昆虫天敌的运用:

  ·“菜地长虫了农民伯伯会怎么处理?”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灭虫的方法——喷杀农药和捕捉菜虫等。

  ·还有些什么方法?引导幼儿利用昆虫天敌的作用来思考解决问题。

  ·如何保护好这些益虫?引导幼儿学会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欲望,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若干吹气玩具,幼儿每人一个塑料口袋,塑料管,两只蜡烛,两个一大一小的透明玻璃杯,密闭在瓶里的小昆虫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语,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你需要,我需要,离了他,活不了(空气)让幼儿说出揭出谜底的'依据,为什么是空气呢?现在跟老师做深呼吸,幼儿模仿做深呼吸

  提问:

  (1) 我们用鼻子吸什么?(空气)

  (2) 空气在哪,能用眼睛看到吗?用手摸摸,能摸到空气吗?

  (3)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他就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

  2、引导幼儿了解空气的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1) 请幼儿捏住鼻子,闭上嘴巴,说一说有什么感受?为什么?结果会怎么样?

  (2) 观察密闭在瓶里的小昆虫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人和动物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如果没有了空气,就会死掉

  (3)请小朋友观察老师的实验

  把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点燃(火苗很旺),然后把大小两个杯子,同时扣到两只点燃的蜡烛上(小杯子的早熄灭,大杯子的晚熄灭)。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小结:刚才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火苗很旺,是因为空气帮助燃烧,用小杯子扣的蜡烛灭的快,而用大杯子扣的蜡烛灭的慢,是因为大杯子里的空气多,小杯子里的空气少,则助燃时间短。

  (4) 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还知道空气有哪些用途?

  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呢?你见过的、用过的、玩过的什么东西里有空气?(自行车轮胎,被窝里,蚂蚁洞里,水里,空中,面包里,降落伞里,气垫船里……)

  (5) 找空气

  刚才老师做了实验,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做一下实验,看一看空气到底在哪里呢?现在请小朋友将吹气玩具吹起来,吹气玩具里现在有没有空气,你是怎么知道的?挤一挤,空气就怎么了?

  小结:空气装进吹气玩具,我们就能看的玩具鼓起来了,挤一挤就跑出去了,空气虽然看不见,可是我们可以想办法感觉到它,看到它。

  教师:屋子里,角落里,桌子下……有没有空气呢?我还不太相信(拿出一只塑料袋),你们有办法把空气抓到吗?

  小结:原来角落里、桌子下、走廊里,都有空气

  教师:用塑料袋可以抓住空气,用布口袋抓,行吗?

  幼儿:“不行”布口袋里有细漏洞,空气从细漏洞里跑,抓不住

  教师:人身体里有空气吗?有什么办法让我相信你们身体里有空气呢?给你一根塑料管让我看看你身体里的空气,我看不见呀,往水里吹试试看,原来人身体里也有空气。

  小结: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发现吹气玩具里、杯子里、身体里都有空气

  (6) 懂得空气要保持清新

  小朋友都知道了空气的重要性,你知不知道空气也会生病?

  小结:清新的空气是很干净的,看空气会因为污染而生病,如工厂里放出的废气、汽车喷出的尾气、垃圾或水沟散发的臭味等,污染了本来很干净的空气,这叫污染病,空气生病了,就会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所以小朋友要讲卫生,保护环境,让空气永远干净。

  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大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集体活动:

  科学

  活动名称:

  能滚的……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

  3、乐意与同伴交流、讨论,能清楚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各种球状、圆柱状的物品若干。

  2、幼儿人手1个球状与圆柱状的物品。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1)交代活动要求,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寻找、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这些都是什么物品?

  教师:这些物品中哪些是可以滚动的?请把可以滚动的物品装入小篮子中。

  2、幼儿交流、探索各自在活动的发现,感知球体、圆柱体的特征。

  (1)请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寻找到的可以滚动的物体,并通过动作演示证明这些物体是可以滚动的。

  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体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

  (2)请个别幼儿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3)师幼共同概括球体与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小结:球体放在地上可以像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放在地上却不是各个方向都能滚动的。

  (5)幼儿说说在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3、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初步感知影子的有关知识。

  2、在探索、观察过程中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盛有水的脸盆若干,镜子、手电筒、木块、书、薯片罐、玻璃各若干。

  2、幼儿记录卡人手一份,蜡笔。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在水盆中找一找:发现了什么?初步感知影子。

  幼儿在水盆中观察、寻找,通过观察,交流,初步感知水中看见的是物体的影子。

  二、提供各种实物,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哪些物体能帮助我们看到影子。

  1、猜一猜:这些物体中,谁能帮助我们找到影子?

  请幼儿把自己的猜测在记录卡上记下来。

  提供的实物有:镜子、手电筒、木块、玻璃、书、薯片罐。

  幼儿记录好后让幼儿说说他们的猜测,并和其他小朋友比较一下,和别人的猜想是否一样?

  2、试一试:到底谁猜得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幼儿尝试、操作、记录。

  请幼儿一边探索,一边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卡上,并和自己所猜的'对照一下,是否一样?

  3、 讲述操作结果和过程。

  和你的朋友比一比,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吗?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幼儿的发现可能有:薯片罐有的记录的是能帮助我们看到影子,有的却不能。教师可引导幼儿再次探索:这是为什么?

  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

  三、游戏:踩影子。

  影子看得见,但是抓得住吗?让我们来试一试!

  幼儿玩踩影子、抓影子的游戏,再次感知影子的特征。

  四、拓展新的经验

  在生活中,影子有些什么用处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人们利用影子成像的原理发明了照相机,电视机,录象机里放出来的也是影子,皮影戏、手影游戏………

  活动延伸:

  影子中还有许多的小秘密,我们可以和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再来寻找,然后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图书角是孩子们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一个轻松的、与同伴交流的环境,平时,角色游戏时、自由活动时,孩子们也特别喜欢去图书角看书,久而久之,有些书被孩子们翻破;有时候,孩子们发生抢书的现象,把书撕破了;有时一些特别调皮的孩子,故意把书弄破了。虽然已经大班了,但很多孩子对图书的爱护还不够,一但书撕破了,就找老师修补,老师每次都帮忙修补好,这样,孩子对图书的破坏只增不减,反正老师会修补的心理也成了孩子不爱惜图书的原因,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次科学活动,想通过让幼儿动手修补图书,从动手修补图书升华到幼儿爱惜图书宝宝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修补图书的工具。

  2、幼儿乐意主动探索、动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修补图书。

  3、幼儿爱惜图书,与图书宝宝做好朋友。

  活动准备:损坏的图书若干、透明胶、双面胶、胶水、剪刀等修补工具、舞会音乐。

  活动重点:幼儿乐意主动探索、动手修补图书难点:从修补图书升华到对爱惜图书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哭的声音,出示书宝宝。

  (柏拉图说过:“好奇心是知识之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设计书宝宝哭了,这一情境导入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

  2、幼儿观察、讨论书宝宝为什么哭了,造成书宝宝哭的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书宝宝破了,所以哭了,进而引导幼儿讨论书宝宝可能是什么原因破的呢?为培养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做铺垫)

  二、幼儿主动探索、修补图书

  1、书宝宝因为破了,所以很伤心的哭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修好它吗?

  (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的。”《指南》中也提到:“幼儿的生活与游戏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整体性,幼儿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也在其生活和游戏中自然地发生并一体化地进行。”)

  2、简单认识修补图书的工具(完成教学目标1,为下面幼儿动手操作、修补图书做铺垫。同时,也给幼儿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的条件。)

  3、分组合作,动手操作,修补图书。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讨论、交流、探索、动手操作,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4、每组介绍修补图书的方法。

  (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三、参加舞会,提升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

  1、你们用了很多的方法,把书宝宝修补好了,书宝宝很开心,它想请孩子们一起去图书王国参加舞会,你们愿意吗?

  (通过书宝宝为了感谢孩子们的帮助,请孩子们参加舞会的形式来结束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成功修补了图书的喜悦。)

  2、每个孩子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宝宝,带着书宝宝跳舞。

  (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在与书宝宝跳舞的情境中,升华对书宝宝的喜爱之情,同时感受与书宝宝是好朋友,以后要爱惜图书的情感,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图书角里,还有小朋友家里,还有很多书宝宝可能在偷偷的哭呢,让我们去找找,去帮助它们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四季童谣》,感受四季的不同景象。

  2、尝试用记忆歌词的方法练唱,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

  活动准备:

  课件《四季童谣》。

  活动过程:

  一、春夏秋冬教师点击【四季图片】中的"春"、"夏"、"秋"、"冬", 逐幅出示每个季节的图片,幼儿欣赏,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

  二、理解并学念歌词《四季童谣》

  1、教师:想听听歌曲《四季童谣》里是怎样唱春夏秋冬的么?

  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歌曲《四季童谣》。

  2、教师播放【歌词欣赏】,教师说歌词,幼儿边看课件边跟着念。念的时候声音要活泼,有节奏。可以先分小节念,熟悉后再合起来,整首歌词一起念。

  三、学唱歌曲:《四季童谣》

  1、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

  2、教师清唱,幼儿学唱。分段教唱完之后,再把整首歌连起来教唱一遍。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可弹琴伴奏,也可播放课件让幼儿跟唱。

  4、幼儿熟悉歌曲后,教师可提唱歌时情绪上的要求,要求幼儿用活泼、愉快的声音演唱。

  四、小合唱幼儿自由结伴,分组上来演唱歌曲《四季童谣》。

  活动反思:

  《四季童谣》是一首欢快活泼且充满儿童音乐的`歌曲。歌曲中有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四个季节天真无邪的欢乐景象,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歌曲中使用切入的声音使曲调丰富并跳跃,孩子们在春风中放风筝,生动地描绘了秋天摘苹果的情况。旋律起伏,抒情,愉悦,背面紧凑,重复的音乐增添了玩耍,娱乐和滑雪的乐趣。歌曲的旋律清新清晰,天真活泼,歌词富有孩子们的兴趣,并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这首歌似乎融合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在空中回荡了很久,总是在我耳边响起。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