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7 08:38:1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大全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大全3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个别化活动:

  一、角色及区域游戏。

  1、我是小小歌唱家。

  2、 画画各种各样的鞋。

  二、户外活动 参观鞋店

  集体活动:大鞋和小鞋

  教材分析:大班孩子对于自己的身体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最近他们经常会交流一些自己的发现,如“我掉了一颗牙,爸爸说我长大了,要换牙了。”“我的鞋子穿不上了,妈妈说我的脚长大了。”等等。他们对自己的长大很感兴趣,也很有体验。他们还从家里带来了小时候穿过的衣物还有鞋子,以证明自己在不断地长大变化。大班主题《我自己》中有个案例分析《人会变化长大》,里面讲了要让幼儿将事物放在关系中去考虑和比较,如“你们身上有哪些变化,说明你长大了?”等,启发幼儿关注事物的动态变化。因此我设计本次活动,让孩子通过鞋子来体验脚在长大,激发幼儿对脚的变化的兴趣,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中我选择了中班《我自己》主题中的音乐《大鞋和小鞋》这首歌曲。由于孩子们中班时学过这首歌,而且非常感兴趣。因此我让他们在学过这首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大班孩子对各种鞋子的认识较之中班又有了更多的体验,想象力也更为丰富,表达与表现的方式多样化,能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创编活动。

  我班幼儿很喜欢音乐,他们经常哼唱老师教的各种歌曲,但是他们对歌曲的音乐理解还比较欠缺,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尝试让幼儿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个别活动引发的兴趣和经验:

  个别幼儿:对鞋子是随着身体的长大而不断地变换的现象很感兴趣。。

  多数幼儿:他们对鞋子的种类和不同的特征感到好奇并进行探索。。

  教师重视:

  二期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但也不忽视教育结果,特别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作用。

  音乐教学活动大多数显性的结果是关系到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获得,但教育所要达到的远不止这些,对促进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合作能力、自信心、成功感等等,其实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他们的学习态度、听辨音乐的能力、大胆的表现、成功的`喜悦,都是一个持续性的发展过程。

  活动目标:

  1、根据鞋的特点大胆创编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演唱。(认知技能目标)

  2、感受脚的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情感目标)

  活动准备:

  幼儿会唱歌曲、各种鞋子(包括实物、图片、字卡)。

  活动重难点:创编歌词

  活动流程:

  情境导入——集体创编——分组创编——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 情境导入,复习歌曲。

  1、练声。我们和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客人老师好!

  2、小朋友,我们班里新开了一家鞋子超市,有许多鞋子。先看看这个鞋柜上都有哪些鞋子呀?是谁穿的呀?

  3、对了,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关于鞋子的歌,还记得是什么歌吗?学这首歌的时候我们已经穿过爸爸的鞋和宝宝的鞋,就是没有穿过妈妈的高跟鞋跳舞。你们想不想穿上高跟鞋来跳跳舞呢?但是有个要求的,只有唱得最好听的小朋友才能穿高跟鞋。

  4、集体唱三次,分别提升经验。

  ·他唱歌时能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唱穿上爸爸的鞋走路时声音是粗粗的,很神气的,踢塔踢塔······而唱娃娃的鞋时声音轻轻的,脆脆的,滴笃滴笃······

  ·他唱歌时不但能用不同的声音唱,而且很有感情的,做出了表情,开心的时候俄脸上笑眯眯的,走路时很神气的,还有动作呢。

  ·我们再来唱一唱。把两种鞋子的不同唱出来,还要有感情。

  二、集体创编高跟鞋

  1、请小朋友穿上高跟鞋走一走,说说穿上高跟鞋以后是怎么样的。

  ·我们是怎么样走路的?就像什么?小企鹅是在哪里走路的?会发出什么声音呀?

  歌词:我穿妈妈的鞋,就像小企鹅,走在凉凉的冰块上,嘀咯嘀咯···

  4、编得真好听,我们还可以唱出来呢!

  5、在老师指导下创编并演唱歌曲。

  6、现在我们把穿爸爸的鞋、娃娃的鞋和妈妈的高跟鞋连起来唱一唱。不同的鞋要用不同的声音来唱。

  :唱得真棒!娃娃的鞋是我们小时候穿的,长大了弟弟小朋友就穿爸爸的鞋,妹妹小朋友穿高跟鞋。

  三、分组创编歌曲

  1、那我们现在穿什么鞋呀?

  2、今天你穿了什么鞋?(运动鞋)

  引导:穿上运动鞋,就像什么呀?它会在哪里跑呀?会发出什么声音?

  歌词:我穿运动鞋,就像小红马,跑在绿绿的草地上,得架······

  3、我们一起唱一唱。小红马跑起来很轻快很轻松的,我们也要唱出来。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鞋子,他们的名字不一样 ,穿上以后的感觉也不一样。

  4、这边的四个鞋柜上放着好多鞋,有图片的,有真的鞋子的,还有写汉字的。请你们找喜欢的鞋子编一编好听的歌。记住歌里面要有你穿了什么鞋,就像什么,在什么地方,要让小朋友一听就知道你唱了什么鞋。

  5、幼儿自由选择,创编歌词。

  (1)字卡 (2)图片(幼儿画) (3)实物 (4)照片

  6、分享交流

  (1)请小朋友坐回自己的座位。

  (2)刚才你把什么鞋子编成了一首歌,唱听一听。

  (3)请多个小朋友创编。(两个层次:不同的鞋,同一鞋不同的歌。)

  :小朋友真聪明,把喜欢的鞋编成了好听的歌,而且能让我们一听就知道你唱了什么鞋。

  四、活动延伸:请你和我跳个舞

  1、鞋子有很多很多,只有穿上自己的鞋才是最舒服的。现在我们穿着自己的舒适的鞋一起来跳个舞吧。先找个舞伴。

  2、你还可以去请客人老师一起跳。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流程清晰流畅,围绕目标开展。活动环节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先是复习,然后集体创编,再分组创编。在交流时,我也采用了两个层次,一是不同鞋子创编不同歌曲,二是相同鞋子创编不同歌曲,以提升他们的创编能力。如莉莉和阳阳都创编了小雨鞋的歌,但内容完全不同。

  2、小朋友在活动中非常投入,不管是演唱歌曲还是创编歌曲,都很积极。尤其是在创编交流环节,创编的歌曲很好听,内容也很特别。

  3、老师给予幼儿表现的机会少了一些。如在创编歌曲时,孩子们创编的热情很高,但是老师只请了三个孩子交流,其他孩子想表现却没有机会,有种意犹未竟的感觉。这时教师应该再多请几个幼儿唱一唱,或者也可以请他们唱给客人老师听,充分体验创编歌曲的快乐。

  4、环节过渡时有些仓促。如出示运动鞋时太突然了,可以自然地过渡。这时老师可以问问小朋友:“你们今天穿什么鞋?”当有孩子说出运动鞋后,老师再出示。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形式不仅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而且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而折印的方法就像一座学习的桥,让小朋友很容易就能理解对称的原理。我们力图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培养幼儿关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习、思考的习惯。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欣赏对称图形的美,尝试制作对称的艺术作品。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卡纸、水粉、剪刀等。对称的物品若干(蝴蝶、桥、风筝、中国结等)。

  2、知识准备:幼儿排练过有对称动作的舞蹈,进行过有关对称的亲子裁剪活动等。

  3、收集各种图片,如:蝴蝶、亭子、风筝、小船、宝塔、枫叶、天安门、奖杯、汽车、窗子、古代青铜器、天坛、中国结、窗花、铁桥、飞机等,并准备好小组学习的资料。(分为六个小组。)

  四、活动过程。

  (一)玩魔术游戏。

  1、以魔术游戏导入。

  老师在一张对折后有中心轴印的纸上,紧靠着轴线用水粉画大、小圆两个,请小朋友看老师玩魔术游戏,对折纸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讨论现象出现的原因。

  师: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你能变这个魔术吗?

  3、幼儿尝试这个游戏,了解这种处理方法――折印,了解这种处理效果――对称。(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对称,就是样子和大小都一样,而方向不一样。)

  4、展示幼儿尝试的作品,引导幼儿分享、欣赏他人的创作。

  (二)新的折印方法。

  1、提出更新的折印方法:

  师:有没有其他的折印方法,出现新的折印效果呢?老师给你们材料,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注意怎样才能折出不同的对称图。

  幼儿分组进行讨论是不是对称图,为什么。各组整理讨论结果,清晰地表达组内的想法。

  2、幼儿操作,通过折印画检验自己的想法。

  师:用你想到的办法能把它表现出来吗?你愿意去试试吗?

  3、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三)生活创造。

  1、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学习。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对称的,我们先从收集的图片资料中找找,能发现什么呢?

  幼儿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分析收集到的图片,并将分析的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

  师:你认为对称的理由是什么?不对称的理由是什么?

  2、游戏:猜猜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只有一半图形的物品图案,请小朋友看图猜这个物品是什么。

  3、幼儿运用对称手法进行设计比赛。

  师:会动手动脑的.小朋友,应该会灵活运用学到的本领。我们可以用色彩来表现对称的物体,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现对称的效果。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帮助幼儿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设计比赛,鼓励幼儿用剪纸、模型、舞蹈等形式来尝试表现对称的效果。

  五、设计评析。

  进入大班,小朋友们更会利用资料进行学习了。这个活动从小的知识点入手,通过多层次的操作游戏,针对一个原理让小朋友们不断思考、操作尝试,实现自己的想法,并发现新的方法。希望这个活动让这些小朋友进入小学后,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有用原理,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迁移及推理,从而有效提升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菜地里的歌

  活动目标:

  1、在区别菠菜、荠菜、草头、豆苗并了解它们特征的过程中,提高幼儿观察、比较和概括事物的能力。

  2、在了解蔬菜生长在不同地方的基础上,学用对歌方式进行语言游戏。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对蔬菜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四种菜,其他品种的蔬菜图片。

  关键点:

  观察、交流并了解常见蔬菜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认识蔬菜

  1、认识蔬菜。

  四种蔬菜中,你认识哪几个,说出名称?

  2、区别、比较。(颜色、叶子形状、茎)

  (1)仔细看看哪两种菜很像?(菠菜和荠菜、草头和豆苗)

  (2)它们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3)这四种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叶片菜,绿色,蔬菜)

  3、小结:菠菜的根是红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茎比较粗;

  荠菜的根是白的,叶子是锯齿形的,茎比较细。

  草头是摘下来的,没有根,三片叶子,个子小;

  豆苗也是摘下来的,没根,有须,茎是空心的。

  但它们都是叶片菜,都是绿色的蔬菜。

  二、交流谈论,了解特点

  1、了解更多蔬菜。

  (1)这四种蔬菜是长在上面地方的?除了这四种菜,你们平时还吃过、看过哪些蔬菜?

  (2)它们又是生长在上面地方的?

  (3)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4)小结:豆角、黄瓜挂在藤蔓上、南瓜虽然有藤蔓,但都在地面上、萝卜地底下,地面上只露出叶子。

  2、复习儿歌《菜地里的歌》。

  按照“(个人)什么长在泥土上,(众)XX长在泥土上”的方式念儿歌。

  三、对歌游戏,语言提升

  1、游戏:分成男女两队,一问一答,每队推选出一名幼儿带领。

  2、每次对歌后两队互换,回答一队可变换蔬菜名称。

  如:什么长在泥土上|躲在地下藏|就在水里长|挂在藤蔓上?(白菜、土豆、菱角、黄瓜)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动静交替,气氛活跃,孩子们情绪高涨,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了解蔬菜的品种时,由于孩子们对蔬菜的品种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发言的孩子都集中在几个孩子身上。在表达儿歌这一环节上,幼儿比较主动,能大胆尝试,积极表现,因此准备再进行一次延伸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