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3 08:42:20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合集]科学教案8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探究帮助瓶子“吃”进鸡蛋的力量是什么,培养学生探究大气压的兴趣。

  2、通过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设疑引题。

  出示“吃”进鸡蛋的瓶子,学生思考:鸡蛋是怎样进去的?

  揭题:瓶子“吃”鸡蛋。

  2、瓶子“吃”鸡蛋的设计和尝试。

  (1)学生讨论:怎样让瓶子把比瓶口大的熟鸡蛋“吃”进去?

  (2)学生自行设计活动。

  (3)学生实施自己设计的活动。

  3、什么力量在帮助瓶子“吃”鸡蛋?

  (1)思考、讨论:是什么力量在帮助瓶子“吃”鸡蛋?

  (2)集体汇报,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己的想法和推断。

  (3):是天气压力在帮助瓶子“吃”鸡蛋。

  4、生活中的大气压。

  (1)思考:还能在哪里找到帮助瓶子“吃”鸡蛋的力量?

  (2)小组交流,用学生带来的材料或教师的材料动手实践。

  (3)全班交流,教师再可适当举例。

  5、垫板会不会掉下来?

  (1)让学生猜猜垫板会不会掉下来。

  (2)学生实践,亲身经历垫板是否会掉下来。教师强调杯子内不能留有气泡。

  (3)思考:垫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6、。学生自评。

  7、活动延伸。

  学生思考:能否让瓶子把“吃”进去的鸡蛋再“吐”出来?

  自行设计实践,并要求在课外和家长一起让瓶子“吃”进鸡蛋,再来验证自己设计的能否让瓶子“吐”出鸡蛋。

科学教案 篇2

  过程与方法: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教学步骤:

  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

  2、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3、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4、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5、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6、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7、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8、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9、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认识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知道它们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活动准备:

  1. 家长帮幼儿幼儿带各种洗涤用品(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等)。

  2. 脏手绢每人一条,装水的盆若干。

  3. 摄录、播放设备等。

  活动过程:

  一、 引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

  1. 请幼儿看脏手绢,问幼儿:怎样把它们变干净?

  2. 幼儿每人取一条手绢,先在清水中洗,看能否洗干净。

  3. 出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肥皂、香皂、洗衣粉),请幼儿说出名称,再分别自选洗涤用品来帮忙,把手绢洗干净。

  二、 了解洗涤用品的特征和用途。

  1. 出示肥皂,让幼儿摸摸,请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肥皂。

  教师小结:肥皂虽然有很多形状和颜色,但它们摸上去都是硬的,是块状洗涤用品。

  2. 出示洗衣粉,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说说(提醒幼儿不要用嘴尝),再将洗衣粉加入清水中搅拌后让幼儿观察。

  教师小结:洗衣粉是粉末状的洗涤用品,它能溶解在水中。

  3. 让幼儿观察洗涤剂,然后教师也将其溶解到水中。告诉幼儿:这是液体洗涤用品。

  4. 提问: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有什么用途?(幼儿讨论后回答)

  三、 了解洗涤用品的发展过程

  1. 教师告诉幼儿:最早,人们用碱洗衣服,洗头发,但碱刺激性大,经常使用会伤害皮肤,头发也会变得枯黄,后来人们发明了肥皂、洗发水等洗涤用品,他们能更有效地去油渍和污斑。

  2. 提问:除了肥皂、洗衣粉,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有专门清洗餐具的;有专门清洁人体的;有专门清洁服装的。下面,我们就开个洗涤用品展销会。

  四、 师生共同布置洗涤用品展销会。

  1. 观看录像:洗涤用品广告。幼儿先给各自带来的洗涤用品做广告宣传(要求说出名称、用途)。

  2. 讨论如何布置,是按用品分类摆放,还是按形状分类摆放。

  3、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都用来干什么?

  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如清洗餐具的洗洁精,人们洗脸、洗澡用的.洗面奶、沐浴液,专门洗涤羽绒服、羊毛衫的洗衣液,专门清洁厕所的洁厕净,保持色彩鲜艳的彩漂液,去油污的威猛先生清洗剂,等等。

  4、鼓励幼儿选择1种洗涤用品清洗自己的脏手绢。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活动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小朋友从小要认真学本领,长大了发明更好的洗涤用品。

  延伸和渗透:

  “提醒家长让幼儿回家自己清洗自己的袜子、袖套等小物件,并帮助幼儿认识家中的各种洗涤用品。”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表;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为什么有的不会跳舞

  3、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4、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演示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朝哪个方向动?,乌龟的影子会在哪里动。"

  2、幼儿动手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当手电筒的光朝那方向,小乌龟的影子就朝那个方向。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反思: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什么样的水才能吹出泡泡。

  2.在玩泡泡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活动准备:

  1.洗衣粉水、洗洁精水、肥皂水和清水。

  2.一次性纸杯、塑料吸管。

  3.扭扭棒绕成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若干。

  4.学习单:《吹泡泡》。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通过实验验证那种水可以吹出泡泡,并把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

  1.请幼儿用纸杯分别装适量洗衣粉水、洗洁精水、肥皂水和清水,用吸管试着吹泡泡,试一试哪种色鬼可以吹出泡泡。

  2.幼儿用吸管蘸肥皂水,自由的.吹吹泡泡、玩一玩泡泡。

  3.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幼儿讨论有关泡泡的问题,引导幼儿充分讨论,并完成学习单的内容。

  (1)什么水可以吹出泡泡?

  (2)你们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的?(请幼儿从大小和形状方面进行描述)

  (3)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请幼儿尝试描述泡泡的颜色)

  二、请幼儿用实验验证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并把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

  1.活动开展前,教师请幼儿猜测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

  3.活动结束后,请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了解指纹能够识别别人的身份。

  2、在活动中启发幼儿提问,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3、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动画片、指纹图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镜、印泥、纸、透明胶、橡皮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指纹》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

  在“蓝帽和淘气”的动画片里,有一天,蓝猫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变成了假蓝猫来骗淘气。你们猜,淘气是用什么分清真假蓝猫的呢?请看动画片(幼儿观看)。是什么办法呢?(用指纹分辨)

  二、探索指纹。

  1、那么,指纹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们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呢?

  3、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来看清指纹?(放大镜、指纹盖印等)

  4、来,我们一起来观察指纹,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5、刚才有些小朋友发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已经把它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三、“警察”出现,请幼儿“破案”

  警察:“小朋友们,昨天,小明家的东西被偷了,经过我们的侦察,在现场发现了小偷的指纹,我们还从公安局的档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员的指纹,现在,我要请小朋友帮我从这些指纹里找出和在现场一模一样的指纹。这样,我们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儿找出指纹,并用笔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几号指纹呢?我们把找出来的结果交给警察叔叔,让他们去做进一步调查吧。

  教师问: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纹,你是怎么看见的呢。

  “警察”:这些指纹,就这样是看不见的,但我们有精密的仪器可以看见并取下来。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钢琴,都会留下指纹。

  教师:指纹真神奇,关于指纹的秘密还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上网,找找资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因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尤其因为这次活动的生成不是单方面出自老师的设计,而是融入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是真正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课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全面的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用途等。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们的准备都比较积极,在课堂上的提问也更加踊跃起来,师幼互动较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是课程的参与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我作为老师也及时对课程计划做出了相应更改。然而本次活动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例如幼儿对创胞胎的指纹问题提出的疑问,如果不是当时准备时碰巧准备了双胞胎的指纹放大图,在幼儿提出问题时,我就只能枯燥的讲解知识,而不能直观的让他们观察,那我讲课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由于时间原因,最后的游戏和总结时间都比较仓促。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我应当更加注意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准备并加强对时间的控制。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分上下位置。

  2愿意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1设置娃娃家里物品乱放的场景。(玩具杯子、碗、锅等在不同的地方。)

  洋娃娃4-6个

  3幼儿用书

  活动建议

  1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娃娃家。

  (1)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娃娃家里物品的位置,引导幼儿说出XX物品在XX的上面(下面),感知区分某一物体为参照的上下。

  (2)引导幼儿说说娃娃家的这些物品应该摆放整齐,说出XX物品应该放在XX的上面(下面)。

  (3)请几名幼儿整理娃娃家,其他幼儿说说物品摆放在哪儿了?是否整齐?

  2、请幼儿和洋娃娃一起玩“捉迷藏”游戏。

  (1)回忆歌曲《内内抱着洋娃娃》,激发幼儿产生对洋娃娃的兴趣。

  (2)请几名幼儿到娃娃家长找出藏起来的洋娃娃,找的后说出位置(在床、桌子…的`上面、下面)。

  (3)幼儿分组玩游戏,练习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

  (4)教师再次江洋娃娃藏在不同的物体的上下位置,请幼儿找出来,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处、找出藏在桌子下面的洋娃娃。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科学教案(经典)10-02

科学教案(经典)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