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3 09:45:5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

  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

  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

  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

  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

  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3、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操作”一栏。

  4、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对于结果不同的幼儿要请他当场验证。

  (2)记录结果不全面的幼儿,请他当场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向上喷才能发现小孔的水柱又细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师小结:出示记录图,你们看到大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教案网出处!小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依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四、音乐喷泉表演。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进行喷泉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是在学习了《指南》之后设计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选材取自于孩子们常见的喷泉,幼儿都熟悉,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又有探索的空间,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演绎着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先猜想,再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老师只是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便循着这一线索探索起来,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都在积极的参与探索,尤其在最后表演自己的音乐喷泉,都特自豪。相信他们以后会爱上科学探索活动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笔是幼儿学习、画画的必备用品,形形色色的笔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本活动从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笔入手,引导幼儿了解其名称、特征、用途,掌握正确的执笔安势,探究发现功能奇特的笔的秘密,如:录音功能、验钞功能等,感受各种各样的笔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各种笔的名称、特征和用途,了解笔的发展史。

  2、尝试使用不同的水彩笔和铅笔进行绘画和写数字等活动,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

  3、体验笔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懂得爱护笔。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笔(毛笔、记号笔、粉笔、蜡笔、铅笔、钢笔、圆珠笔水彩笔、录音笔、验钞笔等)。

  2、笔的发展及演变图片。

  3、搜集用不同的笔创作的各类作品,如:签字笔画的线描画、水彩笔画、蜡笔画、水墨画、钢笔字、铅笔写的数字等。

  【活动建议】

  1、请幼儿展示自己收集的笔,同伴间相互交流各种笔的名称、形状及用途。

  2、通过观察与尝试,寻找笔的'秘密。

  (1)每人选一支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找出藏在笔身体里面的秘密。

  并说出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笔,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如:各种各样的铅笔能帮助我们学习写字,水彩笔和蜡笔能画出漂亮的图画,录音笔能记录下人们讲的话,验钞笔能帮助人们分辦钱币的真伪等等。

  3、结合笔的发展及演变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笔的发展过程。

  请幼儿观察图片并说一说:古代的人是用什么写字的?后来人们又发明了什么样的笔

  小结:世界上最原始的文字是刻画在黏土块上的,所以,当时的笔,也就是一种前端很尖的硬物。自从古埃及人发明了草纸以后,他们就用芦苇的茎做成芦苇笔。欧洲技术越来越先进,笔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不同职业的人、不同的场合都会用到它。

  4、欣赏用不同的笔创作的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彩笔和铅笔画画,写字。

  (1)出示签字笔画的线描画、水彩笔画、蜡笔画、水画、钢笔字、铅笔写的数字等用不同的笔创作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说出这些作品是用什么笔完成的。

  (2)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彩笔和铅笔画画、写字,提醒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用完了的笔要收好,爱惜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各种各样的笔。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地用两种方法表达时间。

  2、通过比较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作息时间,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时间对比表》。

  活动过程:

  1、看懂图意:

  (1)、教师解释图意:“画面上的两张图,分别表示幼儿园小朋友和一年级小学生的作息时间,请你先将两边的.钟点数填好,然后比较一下幼儿园小朋友和一年级小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有哪些方面不同?”

  (2)、幼儿练习,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

  2、讨论交流:

  (1)、集体验证填写的时间是否正确。

  (2)、讨论幼儿园小朋友和一年级小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有哪些方面不同?

  (3)、具体找出时间差异最大的方面内容。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各地风光雪景和家乡冬天的迷人景色,知道冬天的特征。

  2、通过探讨冬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冬日疑案”的告白,指导幼儿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

  【活动准备】

  冬爷爷头像一个,关于冬天的图片,故事视频,彩笔,青蛙、蛇、乌龟、刺猬动物图片若干,玻璃杯、玻璃片若干,热水。

  【活动过程】

  (一)冬天来了

  1、教师问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

  2、冬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但是冬天到底在哪里呢?前段时间,老师布置大家开展寻找冬天的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说说冬天,找到了吗?(贴冬爷爷头像)

  (二)寻找冬爷爷

  1、冬爷爷来了,你们看,他从北到难经过了哈尔滨、来到东北、来到黄山、来到玄武湖(展示图片)冬爷爷带来了多美的景色呀!

  2、冬爷爷也来到了我们家乡,你们有没有发现冬爷爷已经来了?

  3、介绍我见到的冬爷爷。

  4、教师提出问题。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天气和气温又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周围 的变化。

  (三)、欣赏关于冬天的故事

  1、看图读故事

  黑猫警长是破案专家,这一次他又接到了报案,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2、看故事视频。

  3、我们一起来当黑猫警长的小助手。

  讨论:(1)《冬日疑案》中有哪些“?”(2)你能回答这些“?”吗?(3)想想怎样“破案”?

  (四)涂色——寻找“失踪者”

  1、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涂色,看看发现了什么?

  2、讨论:(1)冬天里青蛙、蛇、乌龟、刺猬等一些动物为什么要躲藏进洞里?

  (2)什么叫“冬眠”?

  (3)你知道哪些“动物怎样过冬”的知识?

  (五)巧破“白气”之迷

  1、过渡:看来这次不是“一只耳”干的坏事,那他嘴里的白气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

  2、按组分发玻璃杯、玻璃片,教师分组倒入热水,学生观察。

  3、考考你:想一想,为什么玻璃片上有水汽?

  教师小结: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十万个为什么”,只要我们小朋友能带着“?”去多观察就能寻找到答案。有些问题,我们还可以采用像刚才小实验那样的方法,来验证和揭示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都是探究问题、学习科学的好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一天早上,昊昊像一只小鸟快乐地飞进活动室,跟着这个小顽皮一起飞进来的还有一只红色的"竹蜻蜓"。班上所有的孩子立刻被这个新奇的小玩意吸引住了,孩子们围着竹蜻蜓好奇地讨论着:"为什么它会飞起来呢?"孩子们兴致盎然地说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我马上捉住了孩子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孩子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的特点,设计了本次"有趣的竹蜻蜓"活动,预设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科学的探索,引导幼儿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探索、表达交流、提升经验四个环节,在做做玩玩中获得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竹蜻蜓飞行高度与旋翼结构的观察,初步了解"竹蜻蜓"旋翼的倾斜度以及两边对称是让竹蜻蜓高飞的必要条件。

  2、学习对比观察与合作探索,并能准确地作出记录。

  3、感受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ppt多媒体课件:《有趣的竹蜻蜓》。

  2、两人一套幼儿操作记录材料(红黄绿不同形状的竹蜻蜓、操作记录卡)。

  3、每人一辆竹蜻蜓小车。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竹蜻蜓,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带来很多竹蜻蜓,你们想玩吗?小朋友玩的时候要想办法让竹蜻蜓飞起来。

  指导要点:掌握竹蜻蜓飞起来的方法,了解竹蜻蜓简单的外形结构。

  2、幼儿分组探索,了解竹蜻蜓能高飞与旋翼的对称和倾斜度有关。

  指导语:这里有三种不同形状的竹蜻蜓,到底哪种竹蜻蜓飞的高?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请小朋友边实验边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介绍记录方法)指导要点:两人一组,合作探索不同形状的竹蜻蜓向上飞的状态,并记录在卡中。

  3、分享探索记录结果,了解竹蜻蜓向上飞的原理。

  (1)幼儿讲述探索结果。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观看课件,了解竹蜻蜓向上飞的原理。

  提问:为什么旋翼对称、有倾斜度的竹蜻蜓可以向上飞起来呢?

  指导要点:指导竹蜻蜓向上飞的高度与叶片的对称和倾斜度有重要关系,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着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当升力大于竹蜻蜓的重量时,竹蜻蜓便可向上飞起。

  (3)看课件,了解"竹蜻蜓"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竹蜻蜓旋翼的原理制作出来的呢?

  (4)幼儿玩竹蜻蜓小车,进一步体验反作用推力的原理。

  指导要点:知道竹蜻蜓的转动能带动小车向前跑。

  活动延伸1、将幼儿制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飞行的更多奥秘(如翅膀颜色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等)。

  2、在美工区提供材料,鼓励幼儿在竹蜻蜓的翅膀造型、装饰上作多种尝试和改进,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反思

  1、选材契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征。活动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竹蜻蜓"入手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合作探索能力。

  2、创设支持幼儿探索发现的游戏情境,寓教于乐。活动巧妙利用了幼儿身边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创设了比比哪种形状的"竹蜻蜓"飞得高,使科学小实验轻松有趣,并结合层层深入的提问帮助幼儿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中观察、对比、发现不同形状的"竹蜻蜓"飞行的特性,初步感知其向上飞的科学原理。

  3、注意在科学活动中整合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尤其重视分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学习分工,互相合作探索、互相交流。让幼儿在获取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合作探索的能力与耐心倾听的能力。

  附:幼儿探索记录表竹蜻蜓飞行记录表

  附:生活应用的相关资料直升飞机的螺旋桨转动,拨动空气产生升力。当直升飞机的螺旋桨越转越快,产生的升力也越来越大,当升力大于直升飞机的重量时直升飞机就起飞了。

  气垫船又称腾空船,船后面有两个升力风扇,当这两个升力风扇高速转动的时产生升力在传下形成一层空气垫,让船可以腾空行驶。

  潜水艇的螺旋桨转动推动水流,产生反作用力使潜艇前进。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想办法,让纸张站起来。

  2、通过实践,了解纸的承载力。

  活动准备:

  操作卡若干、小筐、卡纸、记号笔、若干本同样的'书、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有几位纸家族成员要来我们班做客,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它们想考考小朋友们,怎么样让它们站起来。

  二、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想各种办法让纸站起来。

  1、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

  2、幼儿自由操作。

  3、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方法。

  三、幼儿猜测,实验站起来的纸能否承载书本。

  1、教师出示记录纸。

  2、猜一猜哪种折法放的书最多。

  3、教师提出要求。

  4、幼儿分组操作并记录。

  四、集体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垢的危害及简单的除垢知识;

  2、培养幼儿对化学小实验的操作兴趣,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白醋、水垢清除剂、玻璃杯、药匙、有水垢的热水瓶和新热水瓶各一个、用醋、除垢剂分别除垢一半的热水瓶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水垢,知道水垢对人们的危害

  ⑴幼儿观察瓶内的水垢,认识水垢

  教师手持有水垢的'热水瓶和新热水瓶,请幼儿轮流观察两个瓶内的情况,说一说两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内附着的物体就是水垢。

  ⑵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还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见到过水垢?

  ⑶教师小结,讲述水垢的危害

  师:“这些粘在水壶和水瓶里的东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杂质和矿物质,在水中被加热、烧开以后变成的。水壶、锅炉烧水多了或者热水瓶、饮水机用时间长了会结成一层水垢。水壶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烧开,浪费燃料;水垢的碎块如果被我们喝进身体里,会损害健康容易生病;工厂里的大锅炉如果不除水垢,还会有爆炸的危险。

  2、幼儿操作实验,观察除垢的过程

  ⑴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的液体:无色、透明,闻一闻气味,知道杯中的液体是白醋。

  教给幼儿闻液体的方法:一只手扶住杯子,另一只手在杯口轻轻煽动,再用鼻子闻煽动的空气。

  ⑵幼儿观察盘中的水垢:黄色的、粉状或块状

  ⑶让幼儿用药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观察发生的变化。

  ⑷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⑸教师小结: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会产生气泡,渐渐变小,这种变化叫化学反应。

  3、观察用醋、除垢剂分别除垢一半的热水瓶各一个,知道除了用醋,还可以用专门的除垢剂来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4、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种最省力最好用。

  评析:

  该活动属于“演示—操作式”的设计。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回忆、讨论来帮助幼儿认识水垢,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发现。活动的重点在于幼儿发现有关的现象,而不在于给幼儿正确的答案。其中,例举两种除垢方法,启发幼儿进一步探讨除垢方法的设计不错。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鹌鹑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鹌鹑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活动准备:

  透明塑料杯如干个蓝色、红色瓶子(鹌鹑蛋、水、盐、记录表)搅棒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蛋宝宝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这个蛋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出示表格并介绍

  "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把整个记录表格先完整地讲解了,然后再指导幼儿先猜想了记录,再进行实验记录,这样效果就比较好,幼儿基本上都掌握了这样的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记录

  四、简单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实验课题

  1、"刚才小朋友将蛋宝宝放在蓝色的清水瓶子里,发现蛋宝宝是沉在水底的,现在再给你们一个红色的瓶子,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红色瓶子里的水变成盐水呢?"(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2、幼儿操作,将清水变成盐水。

  3、"如果把蛋宝宝放在盐水里,蛋宝宝会怎样?请你们先猜一猜,还是将你们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旁边的红色瓶子里,再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小手旁边的红色瓶子里。"

  六、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在上一次的记录中,还是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差错,在第二次的记录中,幼儿全部都记录正确了。)

  七、总结,活动延伸

  1、"刚才,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蛋宝宝放在清水和盐水里有什么不一样?"(将幼儿所做的两种实验结果展示出来,进行总结,让幼儿在视觉上再次用语言来表述,加深概念,也为下一步进行经验的迁移作铺垫。)2、出示两瓶水:一瓶盐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里让幼儿充分想象,可以说出不同种区分的方法,可能幼儿对这方面经验不多,基本上幼儿没能说出多种方法来,不过有了上一个环节的铺垫幼儿还是说出了用蛋宝宝放在两杯水中以沉浮来分辨清水和盐水,我觉得幼儿能想到用这个方法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这个经验。)3、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浮起来?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观察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2.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3.装饰气球,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气球、绳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导入

  一物真奇怪,胖也快,瘦也快,胖能天上飞,瘦了落下来。

  这是什么呀?

  二、 幼儿自由探索给气球充气

  1.幼儿自由操作,观察气球的变化。

  问:幼儿你想用什么办法让气球鼓起来的?

  2.教师出示两个色彩、形状相同的气球,但是一个有气一个没气,引发,对气球的兴趣。

  两个气球一样吗?你们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 探索充气的多少与气球的大小的变化。

  吹气球时,嘴巴不能撒气,一口一口的吹,吹完后要捏紧,不能让气漏出来,这样才能鼓起来,最后把气球用绳子系起来。

  三、自由添画

  1.幼儿自由装饰气球。

  2.展示作品,讲解作品。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将美化好的.气球装饰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一课我选了常见的气球,小朋友会很喜欢同时小朋友也会有玩气球的经验和方法。这样互相交流起来容易些。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是引导者,给幼儿自由想象和发展的空间。气球的一次减少使幼儿有了分享玩具的体验并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多人合作玩气球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伙伴合作带来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气球是易爆的这点要向幼儿说明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在这里幼儿可能不太理解分享和合作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给幼儿提供分享和合作的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其意义。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1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