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11-27 10:07:2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集锦【6篇】

小班教案 篇1

  游戏目标:

  1、让幼儿积极参与表演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2、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验表演游戏的合作快乐。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游戏准备:

  老爷爷、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头饰若干、草丛等

  游戏过程:

  一、以故事引入,引起幼儿兴趣。

  1、我们听过了《拨萝卜》的故事,喜欢这个故事吗?那我们就编成一个小小童话剧,你们都来当小演员,看谁演得好!

  2、如果你来演,你想演谁?应该怎样演呢?(让孩子发言,教师选择重点给幼儿提醒和讲解。)

  二、表演游戏:拨萝卜。

  1、出示表演用的头饰和相应的道具,请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表演。表演前提出要求:表演时要注意声音响亮;表演时注意不同的人物的声音和语气。教师还要重点注意指导孩子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并提示忘词的孩子。

  2、表演过一次后教师提问:

  ⑴你喜欢谁的表演?你觉得他表演的好在哪里?

  ⑵你觉得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3、幼儿自由选择游戏角色,进行分组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三、.互相讲评,教师小结。

  1、师:今天你演了谁,开心吗?

  2、幼儿自由交流游戏情况,体验游戏快乐。

  四、和孩子一起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香蕉的外貌特征与生长特征。

  1、尝试掌握棉签绘画的技能,能独立完成画作。

  2、喜欢参与活动,体验写意绘画的乐趣。

  3、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4、感受作品香蕉的美感。

  活动准备:

  1、 Ppt香蕉的图片

  2、 颜料,抹布,瓶盖若干,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有喜欢吃的水果吗?

  夏老师最喜欢吃的水果是香蕉,你们喜欢吃吗?

  二、 出示ppt

  师:我这里有一些特别漂亮的香蕉,请你们来看看。

  它们长什么样?长的像什么?

  出示“站”起来的香蕉。

  这个香蕉怎么了?像什么呢?

  三、 介绍材料

  师:今天夏老师带了一个神奇的工具来帮助我们画香蕉,让我们一起看看。

  (出示棉签和卡纸)

  用棉签怎么画香蕉呢?你们觉得应香蕉吧!

  (边讲述画法边在幼儿眼前完成画作)

  四、 幼儿作画

  (教师巡回指导作品)

  五、欣赏幼儿作品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画的香蕉?

  (师幼共同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香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平时在我们幼儿园里也能吃到。所以当我出示图片时,孩子们都很兴奋:老师,这是香蕉。问到香蕉的样子,孩子们也是能够很清楚的说出来。问到像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也有了一点局限,都是小船,黄黄的,再没有其他的.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发挥更多的想象力,我起了一个头,弯弯的香蕉像飞镖一样,开始我还担心孩子们不认识飞镖,只听到孩子们马上说:老师,飞镖飞出去会回来的。接下去,孩子们的思维就慢慢打开了,有的说像滑滑梯、跷跷板,黄的颜色像月亮等等。这次的绘画作品我放到了卡纸上,颜料不容易印出来,看到这次的作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棉签画的能力。也能够很清楚的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小百科:香蕉(学名:Musa nana Lour.)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又指其果实,热带地区广泛种植。香蕉味香、富含营养,植株为大型草本,从根状茎发出,由叶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尺)的假杆;叶长圆形至椭圆形。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自信,不仅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起点,也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而如今的许多孩子比较胆小,缺乏主动性,做事依赖别人,独立性差,更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而在新《纲要》中明确地指出了“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进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要求。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以增进幼儿的自信心。引导幼儿用自己的长处为自己和他人服务。使他们获得成功,并拥有健康的人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作品中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2.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品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背景图,贴绒教具。

  活动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个动物客人,是谁呢?请大家猜一个谜语,猜对了它就会出来和我们见面。

  谜语:脖子长又长,身体高又高,爱吃树叶子,有点像豹子。

  幼儿猜出后出示图片:“长颈鹿”。

  二:讲解故事:

  (1)边讲解故事边出示教具(1------4)节。

  (2)提问:a:长颈鹿来到森林里为什么觉得很难过?

  b:长颈鹿来到小河边,它是怎么喝水的?

  C: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喝水的动作。

  d:这时,谁看见了?小猴子说了什么?

  E:长颈鹿心里怎么想的?你们觉得长颈鹿会喜欢自己的长脖子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3)幼儿欣赏故事录音5―6节.同时出示教具.

  师:长颈鹿的长脖子给它带来很多麻烦,那长脖子有没有用呢?请幼儿接着听故事.

  提问:a:长颈鹿遇到了谁?麻雀妈妈遇到了什么麻烦?

  B:长颈鹿是怎么帮助小麻雀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做?

  C:长颈鹿救了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么说的?

  D:长颈鹿发现自己的长脖子可以帮助别人,它心里怎么样?

  三:创编故事:《长颈鹿的脖子用处大》

  出示图片:(1)小松鼠在河边哭。原来它要过河可是没有桥。

  (2)在大树边哭,原来它的风筝挂在树梢上拿不下来。

  四:让幼儿找找并说说自己的长处,增进幼儿的自信心。

  师:小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那么你有什么长处?你用自己的长处有没有帮助过别人?怎么帮助的?

  五:教师总结:

  刚才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长处,并能用自己的长处为大家做了很多事情。接下来,让我们用自己的长处去为中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做些好事吧。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印画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学习用多种手法进行印画,感知色彩、图案的美。

  二、活动重点:

  对创作感兴趣,体验其中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红、黄、绿三种调好的水粉颜料。

  2、白纸人手若干,积木、印章、瓶盖各若干。

  3、幻灯片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

  1、老师播放课件,幼儿欣赏各种花纹的被子。

  2、说说你见到的花被子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一条?

  (二)、感知颜色

  1、观察课件的最后一张,引导幼儿说出这条被子用了什么颜色?

  2、老师介绍印画小被子的材料,并示范印画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

  1、师:小朋友,你们的午睡室每人都有一条漂亮的花被子,可是森林里的`小动物却只有白被子,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把它们的白被子变成花被子,你们愿意吗?

  2、幼儿开始印画,老巡回观察。提醒幼儿注意用完的材料要放入原来颜色的盆中,手脏了在抹布上擦干净。

  3、教师个别辅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引导个别能力强的幼儿选择多种材料或颜色创作。

  五、活动延伸:可以放在美术区供幼儿欣赏花被子。

  六、附栏:

  七、活动反思: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童话故事中主要角色形象的特点和故事情节,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借助人物形象出场的大小和高矮顺序,进一步感知情节发展的线索,记忆故事中的对话。

  3. 积极参加讲述活动,初步体验与同伴共同讲述、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小动物图片:小老鼠、小青蛙、小兔子、小狐狸、大灰狼。

  2、 小老鼠、小青蛙、小兔子、小狐狸、大灰狼头饰各6~7个。

  3、 对“田野”有初步的认识。

  4、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5、 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教师通过语言引出主题。

  ◎ 教师:小朋友,你的家住在哪里?你见过田野里的房子吗?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小房子》,听听,田野里的小房子里面住着谁?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 教师讲故事幼儿看书,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建议教师提问:

  ◎ 童话故事里有谁?谁第一个发现田野里的小房子,他说些什么?

  ◎ 后来有谁住进小房子的?他们说些什么呢?……引导幼儿回忆童话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并出示相应的图片,排列在黑板上,帮助幼儿记忆角色出场的顺序。

  ◎ 教师:有几个动物住进了小房子,它们说了些什么?

  教师边指图片边带领幼儿一起讲述故事,在对话的地方等待并暗示幼儿大声地讲述。

  三、 启发幼儿根据动物从小到大的顺序,创编越来越大的动物形象,续编故事结尾。

  ◎ 教师:看图说说,从小老鼠到大灰狼,这些动物有什么变化?你们猜又会有谁看见小房子呢……◎ 让幼儿大胆地创编比大灰狼形象更大的动物(河马、大象、恐龙等)住进小房子里。

  四、 幼儿大胆地讲述并表演对话。

  ◎ 师生阅读幼儿用书,讲述故事内容。

  ◎ 以小组的形式,给幼儿戴上动物头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尝试表演故事,讲述故事中的对话。(也可以播放故事磁带,让幼儿随着录音一起表演)◎ 在幼儿表演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2:尝试用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肥皂

  2、洗衣粉

  3、洗洁精。

  4、吸管和筷子若干

  5、透明杯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刚才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并区分可吹出泡泡的肥皂水。

  1、教师出示装有肥皂水和清水的杯子放在一起,提供(吸管、小棒、勺等)材料,让幼儿用(看、闻)等感官,并通过搅拌知道两杯水不同,是什么水?

  2、请幼儿介绍自己区分方法(可吹泡泡、可搅拌出泡泡是肥皂水)。

  3、认识泡泡,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泡泡形状、大小、颜色。

  二、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的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泡泡水哪种最容易吹出泡泡来。

  三、吹泡泡

  1、提供粗细不一致的管吹泡泡(可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提醒幼儿拿到吸管以后请你拿着吸管在泡泡水里搅一搅,沾一沾,吹一吹。

  四、教师总结:

  让幼儿认识到洗涤用品中都含有一种产生泡泡的化学品。所以小朋友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吃到嘴巴里。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走出教室,玩拍泡泡的游戏。

  活动反思:

  吹泡泡是每个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而现在的孩子们也对泡泡充满了兴趣,根据小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生成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感官去发现各种洗涤用品的区别,并观察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由此生成了本节教学活动:《制作泡泡水》。

  第一环节时用神奇的.泡泡枪打出的泡泡成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回忆各自不同的游戏经验,回忆起在哪看到过泡泡。并且尝试用清水吹泡泡。让幼儿在实践中了解沾清水并不能吹出泡泡,从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引发幼儿的思考:在清水里面加什么能吹去泡泡呢?由于之前给孩子们提供了经验回忆环节,孩子们马上能联想到:用洗手的肥皂,洗衣服的洗衣粉和洗碗用的洗洁精。考虑到幼儿的控制能力有限,可能会不小心吸进泡泡水,所以活动时,在每次幼儿动手操作前,我都会提醒幼儿拿到吸管以后请你拿着吸管在泡泡水里搅一搅,沾一沾,吹一吹。“ABA”的重复语句,小班的幼儿特别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二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的溶解现象,我把每一种材料分别放在了每一个桌子上让幼儿筷子搅一搅。第三环节吹泡泡,体验泡泡水的效果。在吹泡泡之前,先让孩子们猜一猜我们刚刚溶解的泡泡水哪种最容易吹出泡泡来,通过猜一猜让幼儿进行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

  以往我们总认为小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开展探究活动会比较困难。但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同样能在小班很好的开展科学活动!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综合教案:袜子_小班综合教案07-08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小班教案(经典)09-19

小班教案(精选)09-28

小班教案(经典)09-24

【精选】小班教案10-09

[精选]小班教案10-08

(精选)小班教案10-02

[经典]小班教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