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12-17 12:58:2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大全3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大全3篇】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背景:

  活动《毛衣畅想曲》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日幼儿晨锻后,那天,由于天气炎热再加上运动的缘故,小朋友们纷纷脱衣,他们把脱下的毛衣有的当成纸张折来折去,有的则把毛衣团成一团扔来扔去,在对幼儿进行卫生教育的同时,我更欣喜地捕捉到了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信息——小小的毛衣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可以保暖的衣服,还可能是一件新鲜的“玩具”,而对于教师来说更可能是一件容易让人忽略的好教具,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挈机,于是我发动幼儿收集穿不下的干净旧毛衣,并设计了此活动,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毛衣”层层展开——“变魔术”、“做游戏”、“跳舞”,并进行跳、爬等动作技能训练,让幼儿玩的高兴,学地轻松。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根据毛衣的特点,引导幼儿学习尝试多种玩法,进行跳、爬等动作技能训练。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与同伴友好合作,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件毛衣2、磁带一盘

  3、场地要求在地毯或草地上。

  (三)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有毛不是羊,有手不会动,摸一摸,软绵绵,穿一穿,暖洋洋,天冷不离身,天热躺衣柜,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

  幼儿a:衣服

  幼儿b:毛衣。

  (评析:以谜语的形式自然呈现活动的主角——毛衣,可以一开始就紧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二、毛衣——变、变、变

  (1)、师:“毛衣在平时有什么用?”

  幼儿a:可以穿

  幼儿b:可以使自己变的好看。

  幼儿c:可以保暖。

  (评析:引发幼儿按常规思考,为教师以后的“特别事件”埋好“伏笔”。)

  (2)、师:“今天,老师要用毛衣来做件特别的事——变魔术,你信吗?来,让我变一个给大家看看!!(请你仔细听好魔语)——毛衣、毛衣,变变变,变根骨头,啃啃啃。(我变的棒不棒,给点掌声表扬我一下)恩,我再来变一个,你们来帮我念魔语:毛衣、毛衣,变变变,变只小鸟,飞呀飞。你们会让毛衣变魔术吗?自己赶快试试吧!”

  幼儿:我们也想变魔术。

  (评析:教师变“魔术”,引领幼儿展开想象的“双翼”。)

  (3)师:“谁来变给大家看一看!”

  幼儿a:毛衣、毛衣,变变变,变只飞机,飞呀飞

  幼儿b:毛衣、毛衣,变变变,变只小船,开呀开

  幼儿c:毛衣、毛衣,变变变,变块饼干,啃一啃

  幼儿d:毛衣、毛衣,变变变,变张报纸,看呀看……

  (评析:鼓励幼儿自己“变魔术”,并进行同伴间的交流,初步体验“变魔术”的乐趣。)

  三、毛衣——做游戏

  (站成两排,比一比哪个队想的方法多)

  1、师:“小朋友们变的可真棒!可老师我呀,不但可以让毛衣变魔术,还可以让它做游戏,你们可要仔细看好了。”(伞——学小矮人走路)(放音乐)“诶,毛衣还可以变成什么?你想怎样玩?自己赶快试试吧!”

  幼儿a:蜗牛壳——爬着走

  幼儿b:马尾巴——学小马跳

  幼儿c:牛角——学斗牛……)

  (评析:在“变魔术”的基础又进行单件毛衣边变魔术边做游戏,让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2、师:“和你对面的小朋友一起合作让两件毛衣紧紧的拉起手来,看看现在毛衣又变成了什么,可以怎么玩?”

  幼儿:可以玩转陀螺、双脚跳、单脚跳……

  鼓励两队幼儿相互竞争。

  (评析:适当增加难度,玩双件毛衣,并进行小的竞赛,培养同伴间的合作精神。)

  3、师:“现在我们把所有的毛衣系起来,看看可以变成什么?你想怎么玩?”

  幼儿a:长绳——跳长绳〈适当增加难度〉

  幼儿b:山洞——钻山洞……)

  (评析:玩多件毛衣,活动进入高潮部分,幼儿通过钻、爬、跳等活动,充分感受活动的魅力所在。)

  四、毛衣放松操(放音乐)

  师:“玩了那么久游戏,我们身上都有些臭哄哄了,来,我们一起洗个澡吧!”

  (评析:前几个环节具有一定的运动量,所以安排幼儿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做一段毛衣放松操,自然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启发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开展有趣、有益的活动。

  (评析:让幼儿学做有心人,学做“小发明家”,使活动健康延伸下去。)

  三、活动评价

  1、新颖的选材是本活动的一大亮点,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毛衣”层层展开,活动中教师始终牢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快乐与发展,通过“猜谜语”、“变魔术”、“做游戏”等活动,吸引幼儿快乐、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让他们勤思索、乐动手,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在体验合作快乐的同时,更尝到了竞争的喜悦。

  2、在活动中,教师还注意整合各种教育因素:如在“变魔术”环节中,注重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在“毛衣做游戏”的环节中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培养,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一起克服困难,养成勇敢好学的好品质,另外,还通过优美的音乐,启发幼儿做优美的韵律动作……

  3、整个活动还始终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开始是“一件毛衣变魔术”、而后是“两件毛衣变魔术做游戏”、最后是多件毛衣变魔术做游戏,如单件毛衣主要是进行普通的跳、爬技能训练,而双件时是要求毛衣放在地上平跳、多件时则为变化高度纵跳……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孩子们在体验快乐刺激的同时,顺利参与活动。

小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活动获得家庭用电方面的知识。

  2.学会节约用电的小窍门。

  3、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合作研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

  2.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家庭用电知识及节约用电小窍门。

  【教学难点】

  电费的计算。

  【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丰富、贴近生活,适合六年级同学学习和操作。在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实践,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中通过大量的实践和交流合作,达到本课所应有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课的内容和特征我作了如下设计:

  1、以“节约用电”这一主题为载体,学生通过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对一主题进行研究。

  2、活动中,给同学充分的发挥余地,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活动中给孩子充分的参与机会,争取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表达。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

  2、师:同学们,刚才图片中的物品你们一定都认识吧,请同学们想一想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3、生:这些家用电器的共同特点是都必须使用电。

  4、师:如果没有了电,我们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5、学生讨论后回答。

  6、师:(课件出示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之后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在搞烛光晚宴,这是20xx年2月湖南省郴州市因五十年一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造成电网瘫痪,全市断电15天时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断电导致停水,市民家中所有电器无用武

  之地,通讯系统瘫痪,给市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铁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电力是我们日常中一种重要的能源,如果没有了电的生活将会变得不可想象。我国是一个用电大国,也是一个电力紧缺的国家。所以,节约用电是十分必要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与电力有关的调查。

  二、布置任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活动指南。

  2、多媒体课件出示活动指南:

  ① 调查自己家中常用电器的功率;

  ② 连续三天记录家中各种电器的使用时间;

  ③ 调查当地居民用电的电费标准;

  ④ 制作并完成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表;

  ⑤ 搜集节约用电方面的小知识、小窍门;

  ⑥ 完成节约用电专题报告;

  ⑦ 为学校在节约用电方面提点合理化建议。

  3、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进行活动。

  4、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

  三、发布成果,学生互评

  1、每组选派一名同学发布调查成果。

  ① 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表

  ② 节约用电专题报告

  ③ 学校节约用电合理化建议

  2、评选出专题报告最详细、最准确的小组。

  师:对于同学们为学校提出的节约用电的合理化建议,我感觉很多提的都非常好,非常有可行性,我会将这些建议如实地上报给咱们的校领导的。如果被采纳了,我还会建议学校给咱们班适当的奖励。你们说行吗?

  四、拓展延展,总结结束

  1、师:电力资源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但是面对我国电力资源紧缺这一

  现实,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节约用电。关于节约用电同学们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谈自己感想)

  2、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觉得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节约用电。没有

  机会谈感想的同学课后可以把你的感想和收获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老师的邮件里

  (邮箱地址:)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能把这节课学到的节约用电的'小知识、小窍门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形成了“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

  通过回顾和反思,我认为比较成功环节有:

  1、在导入环节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家电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都使用电这一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想象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进而出示20xx年2月湖南省郴州市因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全市断电15天时市民生活的真实照片,并配以生动的讲解。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直观地认识了电的重要性后,教师再告知学生我国是一个电力紧缺的国家,这样节约用电的理念就会在学生的内心扎根。

  2、在活动中,我为学生设计了调查指南,使学生明确了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3、在学习方法上,我指导学生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电视和广播等现代媒体,学习和节约用电有关的知识。允许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因为互相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特别对重实践的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更能发挥优势。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将所学节约用电知识运用于 日常,有效避免了死记硬背、“纸上谈兵”的传统学习方法。

  4、发布学习成果环节,可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通过设计学生为学校节约用电提供合理化意见的环节,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运用生活化。

  存在问题:

  1、在调查时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太窄,过多依赖于网络。

  2、部分同学制作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表内容不是很详细。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

  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教案3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气味瓶”,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发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要爱护自己的鼻子。

  【活动准备】

  每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尽可能的提供有各种气味的物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气味的感知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吗?”(呼吸、闻气味)拿起一只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办呢?”(看或闻)

  2.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气味。

  (1)“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们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吗?”

  (2)请小朋友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闻好一个盖好,再换其它的瓶子闻,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闻到了哪些气味?

  (3)幼儿交流自己刚才闻到了什么气味。

  (4)老师请每组一个小朋友找出醋的气味?(或其它气味)的瓶子,看谁先闻出来。

  3.引导幼儿讨论、扩展经验。1朋友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请你告诉大家。

  2最喜欢闻什么气味?不喜欢闻什么气味?为什么?幼儿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4.总结

  讨论怎样保护鼻子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 感觉,进行讨论,谈谈保护鼻子的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到很多的气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鼻子。知道不挖鼻孔,不把异物塞入鼻孔,活动时注意不撞击鼻子,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的厨房里放上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制成“气味瓶”,让幼儿辨别各种气味,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综合教案:袜子_小班综合教案07-08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小班认识教案认识一教案小班11-16

小班的教案04-14

小班的教案11-06

小班教案11-07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优秀教案02-21

小班安全教案范文小班常规安全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