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9 10:34:3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谈话导入

  1。快过年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请看:

  (课件:点击新年好歌)。会唱的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唱。每到新年我们都要相互祝福,你知道平时都用哪些方式向我们的亲戚朋友表达自己的'祝愿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就叫做《贺年片》。

  2。板书课题:贺年卡

  二、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画出生字词。

  3、讲一讲你读懂了什么?(一段一段讲)

  4。师串讲或生串讲。

  三、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

  2、自由拼读并组词。

  3、指名认读 。

  4、集体评议、正音。

  5、重点强调:后鼻韵母、前鼻韵母、翘舌音。

  6、同桌同学比赛认读生字词 。

  7、从词中抽出生字,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8、交流识字方法。

  9、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四、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观察生字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中位置。

  3、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重复指导。

  5、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

  五、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六、作业

  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贺年片

  hè zhù yuàn zhuàng chì bǎng yíng

  贺 祝 愿 壮 翅 膀 迎

  wàng ài xī

  望 爱 希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出示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球王贝利》教案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吗?你们经常看足球比赛吗?你喜欢那个足球明星?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喜欢的球星。

  问:这么多小球迷,那么你们知道球王贝利吗?

  请班上的小球迷介绍球王贝利。

  贝利,身高1.74米,贝利是他的雅号。他1940年1O月12曰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科拉索内斯镇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只能赤脚踢球。13岁时,开始代表当地的包鲁俱乐部少年队踢球,使该队连续三年获包鲁市冠军。这位天才少年引起人们注目,1956年,著名的桑托斯队邀其入队,头一年,即攻入32个球,成为该队最年轻的射手。

  1957年,未满17岁的贝利首次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他以惊人的技巧驰骋赛场,使足坛惊呼:巴西出现了一位神童!在这位神童的激励下,巴西队愈战愈勇,一一击溃强劲对手,第一次为祖国棒回了世界杯。此后,在贝利统领下,巴西队又夺得1962军第7届和197O年第9届世界杯赛冠军,贝利本人也成为至今世界上唯一一位夺得过三届世界杯冠军的球员。贝利被称为“本世纪最伟大球星”,是世界上第一个3次被评为世界最佳足球运动员的超级球星。多次荣获“世纪十大球员”、“世纪运动员”、“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等称号。曾入大学深造5年,获心理学、运动医学等学科的学士学位。

  20xx年12月,贝利荣获国际足联评出的“本世纪最佳足球运动员”称号。

  贝利在1978年挂靴后曾在1995年至1998年任巴西体育部长。1994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友好大使。贝利爱好广泛,1981年开始进入影坛,出演过十几部影片,并导演过一部影片。

  师:这么传奇的人物,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球王成功的'经历。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贝利的哪些情况?请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文章介绍了贝利小时候的故事,并对他的成就做了简要的介绍。

  2.出示课件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踢盒箱拣壳诞铲训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学生默读,读后用简单的话概括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四、自由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师:读了贝利成长为“一代球王”过程中的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你发现贝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结合问题默读课文,思考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后体会,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充实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在班内谈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从贝利利用一切机会想方设法练习踢球,可以看出他对足球的热爱和执著;从贝利从买不起球到踢教练送的球再到参加球队踢球,可以看出贝利的勤奋和进步等。

  学生每交流一处,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进行阅读,再读中再次丰富自己的感受,同时进行阅读指导,通过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了解更多关于贝利故事。听下面的小故事,体会其中的包含的哲理。

  《下一个球最好》

  球王贝利不知道踢进过多少好球,他那超凡的球技不仅令千千万万的球迷心醉,而且常常使场上的对手拍手叫绝。有人问贝利:“你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回答:“下一个!”

  当球王贝利创造进球一千的记录后,有人问他:“你对这些球中的哪一个球最满意?”

  贝利意味深长地回答:“第一千零一个!”

  师: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小结。

  人生真悟:

  永远不满足,永远不停止前进的步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要放松自己,因为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永远是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去迎接你更大地辉煌吧。

  四:了解更多体坛精英,感受人格魅力

  师:你喜欢哪位体育明星?为什么?

  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他的感人的事和同学们分享,也可以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可以介绍他们辉煌的成就,也可以介绍他们成功经历中的感人故事。并和同学们谈谈在这些人物身上值得赞扬和学习的地方。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农谚的产生和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从中领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引导学生搜集农谚,关注生活,感悟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3、认识四个生字。

  教学重点:感悟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农谚的产生和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从中领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学准备:搜集农谚。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古柳的诗歌《亲近农谚》,引出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小组检查朗读,交流质疑。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议。

  2、读完课问你了解到什么?

  四、细读课文,感悟文章结构,领悟劳动人民的智慧。

  1、请8名同学到台前,分别替代8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讨论八名同学可以结为几组?为什么?

  一组:(1)

  二组:(2——7)

  三组:(8)

  明确组长,引导学生把握各层次的主要意思。

  3、农民在长期得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创作了农谚,折射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4、熟记农谚,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五、拓展延伸

  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互相交流学习。

  六、作业:背诵农谚。

  板书设计:

  30、农谚漫谈

  农业生产

  劳动人民揭示天气聪明才智

  预报天气

  收成好坏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培养自觉实践、大胆创新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万能胶水发明记》。(板书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自由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谁发明万能胶水?他是怎样想到要发明万能胶水的?他是怎样做的?

  三、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交流自学提纲的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聪聪是在遇到很多困难的情况下想到万能胶水的,他为此做了深入的研究,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设计了很多方案并精心地做了不少实验。

  启发学生认识到聪聪在发明过程中,十分认真。

  3.讨论: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而电视新闻却说:“小发明家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这是怎么回事?

  (小组议答一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弄清:尽管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但这只是无法解决到它自身出的问题,这正说明这种胶水是万能的,而且效果极好,因此,电视新闻这样报道。

  四、总结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想到些什么?你认为聪聪的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小伙伴听。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06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3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08-10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2-10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09-0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28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0-06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