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1-03 10:22:28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通用(5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利用纸质材料制作比例关系基本准确的简单居室模型。

  通过观察探究,对透视的基本规律有进一步认识。

  媒体准备:挂图、居室模型、家具模型的半成品以及多媒体演示课件。

  一、导入

  谈谈自己的居室;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风格。

  二、制作居室模型

  列举学生准备的材料,讲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加工方法;

  讲解门窗切割加工以及装饰方法;

  讲解家具制作的展开平面以及折叠、粘合方法(以书桌和床为例);

  讲解加工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小组分工安排工作任务,讨论制作规划:

  1.小组内协调统一风格、样式,设计思路达成一致;

  2.在俯视图和侧视图上按比例确定家具尺寸;

  3.确定分配制作材料。制作过程中巡视辅导。

  →挂图:立方体的展开平面;

  实物展示制作过程:居室模型、家具模型的半成品。

  三、通过观察模型,认识透视现象

  通过一个视点观察模型内部体积,找出近大远小规律;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研究透视的方法;

  利用网格工具观察模型内部形体的垂直面和水平面在前后位置上的变化规律,讨论并得出结论。

  →丢勒版画插图《透视研究》。

  →居室透视图。

  四、归纳与总结,讲解平行透视的原理

  1.与网格(画面)平行的线继续平行;

  2.与网格(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的消失点。

  五、课后作业

  进一步完善居室模型;继续观察室内以及自然界的透视现象。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在对居室色彩搭配、家具设计等相关问题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尝试运用透视知识画出自己居室的设计稿。

  六、依据模型,运用所掌握的透视知识画一张居室草图

  复习上节课的'透视知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讲解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要点:

  1.掌握术语: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

  2.画面、物体、消失点之间的关系。

  从一个固定的位置(视点)通过透明薄膜用一只眼睛观察模型或模型中的某一家具,用笔描绘到透明薄膜平面上,再根据获得的透视知识,把透视图在纸上画出来。

  →居室透视图?押展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

  →丢勒版画插图《透视研究》。

  七、关于色彩与设计的探讨

  比较同一设计但不同色彩运用所产生的效果;讨论、分析居室设计中色彩的搭配,以及色彩对心理情绪的影响。

  欣赏《在阿尔的居室》;谈自己的居室色彩设计构想。

  →展示不同色彩风格的居室图片。

  八、绘制居室设计效果图

  设计作业的基本要求:

  1.运用本课所学的透视知识;

  2.较准确地反映设计意图;

  3.画面效果清晰整洁。

  九、教学评价内容

  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动手能力。

美术教案 篇2

  设计意图: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水果也特别的多,结合本月“和水果宝宝一起玩”的主题来认识生活的各种水果。小班孩子对一些常见的水果还是认识的,他们可以从颜色,外形上去区分,除此之外他们会从水果的内部进行区分吗?为了孩子们可以认识切开过的水果,我想利用制作冰糖葫芦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们对水果的内部也有基本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水果,并知道这些水果切开后是怎么样的。

  2.尝试用胶棒涂抹粘贴自由选择水果制作冰糖葫芦。

  3.体验制作和交往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背景音乐。

  苹果、杨桃、橙子、火龙果、西瓜五种水果完整图及切开图片。

  人手一根制作冰糖葫芦的纸棍,制作糖葫芦的水果图片,胶棒。

  活动过程:

  一、欣赏童亿软件里水果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谈话:你们都认识了这些水果,并且还打了招呼,这些水果非常的喜欢你们。水果们说还想让小朋友们认识一下切开之后的样子。

  二、观看五种切开过的水果样子。

  1.你们吃过这几种水果吗?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呢?

  2.有没有小朋友全部都吃过的呀?

  三、制作水果冰糖葫芦。(播放背景音乐)

  1.今天呀小朋友们可以制作一串水果冰糖葫芦,这样每种水果的味道你就可以尝到了。

  2.教师示范操作步骤,拿好糖葫芦的棍子,再把水果涂上固体胶轻轻的粘在棍子上。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可以把糖葫芦互赠同伴或爸爸妈妈)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桃花开了》

  活动班级:

  小(3)班

  活动目标:

  1、在语言的提示下,了解、掌握制作桃花的方法与过程。

  2、学习捻纸团粘贴桃花,发展小肌肉动作。

  3、对捻纸团粘贴活动感兴趣,愿意尝试不同形势的美工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桃树花。

  2、各种红色、粉红色的皱纹纸橡皮泥若干。卡纸画好的纸板,浆糊、抹布。

  3、教师制作的桃花树范例1—2张。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教师唱歌曲《桃花朵朵开》

  2、提问幼儿,你刚才听到老师唱的是什么歌?里面唱到了一种花叫什么花?

  3、你见过桃花吗?他长什么样子的?

  二、教师出示桃花的图片。

  1、幼儿观察桃花,

  教师做引导,如:桃花的花瓣有几片。它们都开花了吗?花朵是长在桃树的那些部位?

  你们觉得桃花好看吗?这么好看的桃花,我们能用我们的`小手做出来哦!你们相信吗?

  2、教师做好的桃花

  请小朋友看老师做的桃花,你看看和你们平时看到的一样吗?我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讲解制作的方法,让幼儿尝试捻纸团、搓橡皮泥。

  老师比较喜欢用皱纹纸做,你喜欢用什么呢?

  三、教师讲解制作要领

  你们看到没有老师做的桃花花瓣就像五个好朋友一样,谁也不离开谁。中间还有它们的新朋友,你们看到了吗?它们的新朋友和他们穿的衣服可是不一样的哦!(花心和花瓣颜色的区分)

  记住我们的桃花穿衣服可讲究了,它不喜欢穿在下面,你们看看它是穿在那里?

  现在老师要来看看我们的小朋友到底有多么厉害,能做出漂亮的桃花。

  四、幼儿练习制作桃花

  教师把之前准备好的卡纸发给幼儿,让幼儿动手制作。

  五、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享受创作的乐趣。

  2、培养幼儿学习观察、学习探索、学习想象。

  3、锻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活动准备

  头饰、黄树叶、塑料袋、塑料盘、固体胶、彩纸、小筐、轻音乐、各种辅助材料、布。活动过程

  1、老师扮兔子妈妈,带领小兔子进入树林。

  师:“孩子们,秋天到了,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做游戏,好么?到了大森林里,请你们注意看看大森林里都有什么变化,我们就听着音乐,一起跳着舞走吧。”

  2、幼儿自由的在场地上观赏,可以捡起树叶观察,互相说说小树叶是什么样子的。(自由讨论)

  -孩子们,你们都看到什么了?

  -你想说些什么呢?

  -你觉得小叶子像什么?

  -你喜欢小树叶么?

  -孩子们,你们看,小鹿和大公鸡姐姐也来了,她们有这么多袋子,我们一起动手,把小树叶收集到袋子里,请你们一边捡树叶一边数数看,捡了多少片小叶子。(请配班老师帮忙把袋子发给幼儿,一起听音乐捡树叶)

  3、师:孩子们,你们真能干,捡了这么多的小树叶,我知道你们都累了,我们来这边休息一会吧。(幼儿围坐成半圆)孩子们,你们看,我也捡了很多的树叶,可是你们看我的树叶变成什么样子的了?(出示碎树叶)小树叶怎么会变小、变碎了呢?你会把小树叶变小么?怎么变呢?(幼儿个别示范,回答)

  4、师:“刚才你们想了很多好办法,那我们就来试试看,看看哪种办法最好,能让小树叶很快就变小,我们一起来做吧。”(幼儿尝试用搓、捏、挤、揉、压等多种办法,提醒幼儿要一只手捏紧袋子的口,别让小树叶从袋子里溜出来)

  5、师:孩子们,你们真聪明,我看到你们把小树叶都变的很小很小了。你们手里的小树叶还可以做什么呢?动动脑筋,想想看。

  师:你们猜猜我用小树叶做的`是什么?(展示电脑抽象画)

  你想用小树叶做漂亮的画么?

  你想做什么呢?

  这里有一些固体胶、彩纸、油画棒和一些你可能用得上的毛线、彩色皱纹纸和扣子,现在就带着你的小树叶用这些材料做一幅美丽的画吧。

  6、请教师协助把树叶倒入塑料盘中,幼儿用小树叶做创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放轻音乐,幼儿创作)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作品,体会人物画作品中主题的表现,并能把握常见的人物动态表现绘画。

  方法与过程目标:理解怎样处理利用人物组合关系和画面构图来加深作品情感的表达,并尝试记录和表现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生活故事。

  情感与态度目标:大胆尝试运用人物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人物的面部表情和人物动态的掌握。

  组合人物画的'布局和构图空间、人物层次空间和疏密强弱空间等关系。

  教法学法

  欣赏、归纳、尝试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感受体验

  欣赏中国岡《童年》。

  教师小结:人物情感的表现可以不需要语言的衬托,利用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姿势动作即可以反映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

  二、对比研究

  1、欣赏《悄悄话》和《又是一个2分》。

  老师提示:两幅画都描绘了得知考试成绩回到家的小学生及其家人。画家通过家庭成员不同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表明人物间的关系,使画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氛。

  2、欣赏《祖孙四代》并说说画中四人间的关系,你是从哪些细节知道他们的关系的?

  3、欣赏《我们要去捉狗熊》。

  小结:画面的人物组合形式,人物与背景的相互衬托,构图的运用都可以丰富和加深画面情感的表达。

  三、教师演示

  利用线骨架和体块连接描绘动态。

  要点提示:重点讲解平衡、重心线、动作和姿态。学生讨论并临摹老师示范的动态形象。

  四、活动体验

  学习活动一:仔细观察你的家人,试着画面他们在不同姿态下的草图。

  五、作品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总结。

  学生尝试从表情、姿态来分析作品主题。

  请同学们分析并填写下表:作品、人物组合、神情、姿态。

  分析从相貌、姿态的处理表现家庭人物的地位和关系。

  学生分析画面中不同人物在行走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并上台模仿动作演练。

  尝试创作体验。

  学生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美术的教案11-08

[经典]美术教案07-26

美术教案【精选】07-28

【经典】美术教案10-05

美术教案(经典)10-06

【精选】美术教案09-26

(经典)美术教案09-20

[精选]美术教案09-03

美术教案[经典]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