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1-22 08:43:5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学具类型:三型

  辅助材料:背景图片一张,挂图一张,熊猫头饰一个,信箱三个

  主要目标:培养幼儿类比推理能力

  渗透目标:培养幼儿分类能力

  一、导入方法

  教师戴上头饰说:“Hi,小朋友们好,我是熊猫博士,我听说小朋友们特别喜欢跟学具交朋友,我带来了三个信箱,每个信箱里有一个好玩的游戏,待会儿跟学具玩游戏时,谁表现好,我就在他头上点一个俏点,最后我会邀请头上有俏点的小朋友去我家做客,想不想去?

  二、展开方法

  (一)1号信箱

  1、教师打开1号信箱,取出游戏1,请幼儿把学具翻成黄底色,给翻得快的`幼儿点俏点。请幼儿排火车:苹果树、螳螂、桃树、蚊子、椰树、?让幼儿找出规律,续摆一节车厢。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因人施教。

  3、教师重复操作要求,出示正确答案。

  4、为表现好的幼儿点俏点,还原粉底色。

  (二)2号信箱

  1、请幼儿取学具:狮子、鹰、老虎、猫头鹰、梅花鹿、燕子、?、?

  2、3、4同(一)

  (三)3号信箱

  1、让幼儿取出金鱼、玫瑰红、杜鹃花、武昌鱼、山茶花、菊花,请幼儿找到规律后,续摆三个画面。

  2、3、4同(一)

  三、结束方法

  幼儿开火车去熊猫博士家做客。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跳,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

  2.有一定的判断和模仿能力

  3.懂得一起游戏时不碰撞、不拥挤。

  活动准备:

  小兔、小鸭、小猫、小鸡头饰若干,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宝宝们,今天老师邀请了几个小动物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看,都来了谁呀?”

  (1)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请幼儿说动物名称及动物怎么叫的、怎么走路的?

  (2)跟随老师四散地模仿动物的叫声,模仿动物走、跑、跳。

  2、游戏

  (1)幼儿分成二组,一组幼儿做找动物的人,另一组幼儿带上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

  (2)游戏开始,老师说:“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小动物去藏起来”,这时扮演小动物的孩子迅速将自己藏到场地上有物体遮挡的.地方。然后老师说:“小动物藏好了,请小朋友去找一找。”幼儿每人找一个小动物,找到后和小动物一起模仿其的小动物的走路动作回到老师的身旁,并能用语言讲述出,在什么地方找到了xx小动物。

  (3)两组幼儿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4)小结:表扬藏、找守纪律及模仿动作做得好的孩子。

  3、放松活动

  小动物与小朋友一起玩游戏非常高兴,大家一起跟随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一起跳舞吧。

小班教案 篇3

  目标:

  1、观看指偶表演,萌生“早晨多美好”的愉快心情。

  2、感受手指游戏的乐趣。

  准备:

  1、教师绘制五个角色的指偶(或用油性笔直接画在五指上)。

  2、把一个大纸箱简单装饰成小舞台。

  过程:

  1、观看表演。

  教师握紧拳头,说:“你们知道我手里藏着什么吗?这里头藏着我们一家。不信,你们瞧!”

  教师操作指偶在小舞台表演故事。丁零零,丁零零,早上七点钟,该起床了。啊!早晨多美啊!谁起床了?哦,是好妈妈。(伸出食指)妈妈起床要干什么呢?要准备面包,煮牛奶。看!谁起来了?是哥哥。(伸出中指)哥哥要去踢球!接着谁也起来了?是姐姐。(伸出无名指)姐姐起来要梳头,戴帽子,打扮打扮!看,又有谁起来了?是小弟弟。(伸出小指)小弟弟起来干什么?小弟弟要去他最喜欢的幼儿园!还有谁没起来?原来是爸爸。七点半了,我们一起叫爸爸起来吧。‘爸爸,起床啰!’爸爸没反应。哥哥、姐姐一起爸爸起来吧。(中指、无名指拉住大拇指)‘一、二、三,拉起来了!’哎呀,爸爸闭着眼睛还想睡觉呢。(伸出大拇指)我们去看看邻居们起来了没有?哇,都起来了!我们一起向邻居问个好吧。(五指并拢一起做鞠躬状)现在我们去看看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起来了没有?(从“舞台”后走出来)哇!都早早地来上幼儿园了。早上好!早上好!(手指弯曲做问好状)

  2、讨论故事。

  这一家都有哪些人?他们起床后准备干什么?

  你们家里谁起得最早?谁起得最晚?如果你不起来,爸爸妈妈怎么办?如果爸爸不肯起床,你有什么办法?(挠痒痒、抓脚板、捏鼻子、唱歌等)

  这一家人真有礼貌,你能学一学他们是怎样问早的吗?

  3、表演故事。

  请幼儿边听教师讲故事,边伸出手指跟随教师表演,体验参与的快乐。

  晚上,一家人该休息了。我们一起来演一演他们睡觉的故事(附后),好吗?

  建议:

  1、教师应借助这一有趣的手指表演,引导幼儿体验“早晨多美好”,产生早起上幼儿园的美好愿望。

  2、幼儿表演时不必强求他们加上语言,只要他们能跟随教师伸缩相应的手指即可,关键是让他们体验参与表演的快乐。

  3、这个故事表演贴近幼儿生活,简便易行,幼儿很喜欢,可多用于日常过渡环节。

  附:睡觉的故事

  晚上,一家人要睡觉了。小弟弟上了一天的幼儿园,累了,他睡着了。(把小指缩回)姐姐看完电视睡觉了。(把无名指缩回)哥哥做完功课,说:“爸爸妈妈,我先睡了。”(把中指缩回)妈妈准备好明天的早餐,也睡了。(把食指缩回)最后,爸爸关了电灯也呼呼地睡了。(把大拇指缩回,握拳)大家都睡了,一切都安静了。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名称:体游

  活动内容:

  小兔拔萝卜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向前跳.

  2.初步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悦身心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小兔子头饰若干;

  2.胡萝卜若干,分散在场地一端;

  3.塑料圈若干;

  活动重点:能双脚向前跳

  活动难点:跳时轻轻跳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1)老师带头是并给幼儿带上小白兔的头饰,兔妈妈和小白兔蹲下做睡觉状。

  (2)兔妈妈醒来了,并且亲切地说:“天亮了,孩子们该醒了。”在音乐的伴奏下小兔子们按节奏

  跟老师一起做洗脸刷牙熟透的动作,并且整理衣服。

  (3)兔妈妈: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我们来锻炼一下身体。

  2.教幼儿跳:屈膝、摆臂、双脚并拢向前跳,幼儿练习。

  3.游戏:《小白兔拔萝卜》

  兔妈妈说:“孩子们,我们要开始劳动了,现在我们就去农田里把萝卜拔回来,但是田地里我们很远,我们应

  该怎么去呢?”开汽车“小兔子们手搭肩乘火车状绕场第一周后,老师边讲边示范从汽车上跳下来,跳时两只

  手数起来作兔耳朵,两腿弯曲一下一下地向前跳,跳到田里在拔萝卜,然后顺原路回到原位。

  4.结束部分:分配几个

  幼儿拿塑料圈当方向盘做小司机开车带小兔子回家后,把拔来的萝卜送给来的客人。

  展开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

  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纸杯、玻璃纸、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4.小旗、金箍棒、扇子、蒲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利用谈话引入主题。

  师:“孩子们,我是小小魔术师,今天我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

  (二)基本部分

  1.制造声音。

  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师:“现在我要变魔术了,注意看好了。”

  教师将这两个没有声音的东西变得有声音,只要把豆子放进瓶子,盖好瓶盖,摇一摇,你们听到什么了?

  教师小结:声音原来是制造出来的,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看你们谁能制造出声音来。

  2.分组制造声音。

  (1)教师介绍四个部分的材料,鼓励幼儿去每个部分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

  (2)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进行指导。

  如“瓶罐区”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器皿装豆子,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纸区”引导幼儿听一听挥动纸、搓搓纸发出的声音。

  “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尝试对着不同的材料的杯子说话,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1)你们是怎么制造声音的?制造出来的'声音像什么?

  (2)声音表演会

  要求幼儿用手里的东西来制造表演出这些声音。

  下雨天场景(模仿下雨、打雷)摇晃豆盒像下雨声。

  打电话(用嘴对着被口说话)

  着火了(揉搓塑料纸)

  刮风(摇动旗子)

  4.了解噪音的危害,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教育幼儿要保护嗓子和耳朵。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自己制造出很多声音,但是,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声音大一点?什么时候该让声音轻一点吗?奥,对了,小朋友们睡觉时或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时,我们要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回答问题时,要高声回答。孩子们,在我们的周围有的声音优美动听,如优美的歌声、动听的琴声、小鸟叫声、小河流水声。而有的声音像汽车喇叭声、小朋友大吵大闹的声音、电钻钻洞的声音,这些声音非常的刺耳,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叫噪音。我们如果听到很响的声音时,要马上按住耳朵并张大嘴巴,平时也不要大吵大闹,要保护好嗓子和耳朵。

  (三)结束部分

  在音乐《小鸟飞》的伴奏下,带领幼儿到室外去寻找能发出声音的物体。

  活动反思:

  孩子们通过“动脑想、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了解到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兴趣和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同时也教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整节活动孩子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知道漱口可以清洁牙齿。

  2.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

  活动准备:

  芝麻糖、镜子、杯子、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巧虎的生日,它给带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要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大家看看巧虎给大家带什么来啦?

  师:哇,巧虎给我们大家带来这么多好吃的,那现在老师来请小朋友们品尝吧。

  二、送礼物,照镜子

  师:我还准备了一面小镜子,你们看看是什么?(镜子)今天我们来照照嘴巴里面有什么?(牙齿)牙齿是什么颜色的?有脏东西爬到牙齿上去了,牙齿变脏了,你有什么办法把脏东西从牙齿上赶走吗?

  三、幼儿自由讨论

  清洁牙齿的`方法

  四、教师总结

  牙齿脏了可以用牙刷刷牙,也可以用漱口的办法,可是幼儿园里没有牙刷,就让我们来漱口吧。

  五、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

  1.教师演示: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起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2.幼儿边练儿歌边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请个别幼儿听口令做动作。集体听口令做动作。

  3.着重提醒幼儿不能把水咽下去,还应提醒幼儿不是简单地含水、喷水,而是含水闭嘴鼓动腮帮而后把水轻轻吐出来。

  4.唱着音乐结束活动。

  体育活动:

  1.早操:学习新操。

  2.体育游戏:《我的家在哪里》

  3.自选活动:大型器械等。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仔细观察图片并讲述。

  2.理解故事情节,能感受故事中愉快、幽默的情感。

  3.喜欢模仿故事中的象声词。

  活动材料:

  《我和小猪》教师教学资源、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1.说说小猪。

  出示小猪图片,引导幼儿跟小猪打招呼,说说小猪的样子,学学小猪的声音。

  2.看图画,说内容。

  (1)出示《我和小猪》图片课件,鼓励幼儿说说画面上有谁。

  (2)引导幼儿说说鲁尼和小猪在干什么?学学小猪睡觉时发出的声音,模仿小猪睡觉的样子。

  (3)继续观察画面,引导幼儿说说小猪吃饭、喝水、生气的样子,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看到的内容,并试着学一学。

  小猪吃饭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怎样?会发出什么声音?小猪喝水的时候怎么端杯子?头怎样?会发出什么声音?小猪生气的时候嘴巴怎样?表情是什么样的?

  (4)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试着学一学。

  3.请幼儿说说自己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4.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小猪最后是真的生气了还是没有生气?

  5.教师和幼儿一起讲故事,鼓励幼儿加上喜欢的动作。

小班教案 篇9

  设计说明:

  36个月前的宝宝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支配能力差。因此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塑料瓶,在小熊吹泡泡的情景下,既能较容易地操作,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

  教养目标:

  1.认识红、黄、蓝3种颜色,对色彩产生敏感。

  2.在家长的指导鼓励下,愿意自己动手画画。

  3.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泡泡枪,人手一份画有熊猫吹泡泡形象的作业纸,各色(红、黄、蓝)颜料,没有瓶盖的塑料小瓶若干,抹布。

  经验准备:

  宝宝有过吹泡泡的经验。

  教养过程:

  (一)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五颜六色的泡泡,引起宝宝的注意。

  1.引导宝宝观察泡泡的形状与颜色:"看,这是什么?"(泡泡)

  2."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呢?"(圆圆的)。

  3."有一只小动物也喜欢吹泡泡,他是谁呢?""教师出示印有熊猫吹泡泡图案画纸:"原来是一只可爱的熊猫,熊猫可喜欢吹泡泡了!今天我们和他一起吹泡泡好吗?"

  (二)教师示范用小瓶瓶口蘸上颜料在画纸上印泡泡。

  1.边印边说:"红泡泡、黄泡泡……"

  2."泡泡圆圆的`,小心不能让他破哦!"

  3.给予宝宝更多有关泡泡的经验。

  4.提示幼儿换颜色作画时,应用抹布将瓶口抹干净,再蘸其他颜色。

  5.提示家长:尽量让宝宝自己操作,不要过多干预:在家中要多给宝宝涂涂画画的机会。

  (三)宝宝自主选择工具印画泡泡。

  教师巡回观察宝宝的操作情况,鼓励宝宝蘸取不同的颜料印画泡泡,表扬"泡泡"印花的有多有好的宝宝。

  (四)展示作品,引导宝宝相互欣赏。

  温馨提示:

  本次活动在开展之前,请家长带孩子玩吹泡泡的游戏并观察。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小班综合教案:袜子_小班综合教案07-08

(精选)小班教案10-05

小班教案(精选)09-28

(精选)小班教案10-02

小班教案(经典)09-19

【精选】小班教案10-09

[精选]小班教案10-08

小班教案【精选】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