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15 07:43:33 教案 我要投稿

[优]大班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大班教案6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让幼儿充分感知利用多种工具磨米粉的整个过程,会把操作中不同的结果真实地记录下来。

  2、对磨米粉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3、感受电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已向家长了解有关磨米粉的经验;并在活动区域内尝试使用过小石臼、小石磨两种工具。

  2、小石臼、小石磨、电磨若干,浸好的糯米,记录的纸(附后)、笔。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品尝糯米粉做的圆子,知道糯米粉可以做成好多种人们喜爱的点心。

  1、“你们吃的是什么?”(圆子)“它是用什么做的?”(糯米粉)“糯米粉还可以做出哪些好吃的点心?”(元宵、汤团、米糕等)

  2、“糯米粉是由糯米磨出来的.,你们知道糯米是怎样变成糯米粉的吗?”(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猜测、讲述。)

  二、提供石臼、石磨,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比较出两种工具磨米粉的异同。

  1、提出第一次操作要求:“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两个碗,两个碗里都有一样多的糯米,请你们先选择一种工具,把第一碗米粒磨成米粉。米粉磨好后,再把你使用的时间(磨好后向老师询问时间)记录在每人记录纸上相应的时间空格里。”

  2、让幼儿在同一时间起,开始操作磨米粉(任选一件石臼或石磨工具),教师巡视指导,鼓励每个幼儿完成任务并记录。

  3、同法,让幼儿使用另一种工具将第二碗米粒磨成米粉,并在记录纸上相应的时间空格内,记录所用的时间。

  4、最后,让幼儿观察、比较,刚才用两种工具磨出的两碗米粉在粗细上的不同,并把结果记录在操作纸上相应的粗细空格里。

  5、“小朋友,你们的米粉是怎样磨出来的?”“用了多长时间呢?你觉得用什么工具磨出的米粉比较细一些?”

  (请幼儿根据自己操作纸上的结果,表述用两种不同工具磨米粉的过程、各自使用的时间和磨出米粉的粗细程度。)

  幼儿操作后共同得出结论:用石臼磨米粉用的时间长,磨出的米粉比较粗一些;用石磨磨米粉用的时间短,磨出的米粉比较细一些。

  三、提供电磨,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充分感受电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

  1、出示小型电动磨米粉机器,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臼、石磨在外形上的不同。

  2、观看教师用电磨磨米粉的过程,并让幼儿表述操作的过程。

  3、继续提供同样多的人手一份糯米,请幼儿分别操作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再次在记录纸上记录电磨磨米粉使用的时间、米粉粗细的结果。

  幼儿操作记录后,进行交流讲述,最后得出三种工具磨米粉的不同结论:

  石臼磨米粉--速度最慢,最费力,磨出的米粉较粗一些;

  石磨磨米粉--速度稍快,少费力,磨出的米粉较细一些;

  电磨磨米粉--速度最快捷、不费力,磨出的米粉最细腻。

  师小结:电磨是人们发明的科技新产品,用电磨磨米粉又快、又省力、又卫生,带给人们很多的方便,是人们的好帮手。

  4、请小朋友回去再找一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科技新产品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活动延伸:

  1、将幼儿磨出的米粉,和幼儿一起做成简单的小点心,让幼儿品尝。

  2、请幼儿带一些小型的科技新产品来幼儿园,比如:削苹果机、豆浆机、榨汁机等,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

  活动建议:

  受石臼、石磨、电磨的限制,本活动易采用8-10人分组教学。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利用废旧纸张等设计服装,激发幼儿制作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颜色、材料不同的衣服范样。(活动室的一角布置着童装展览)

  2、旧挂历、皱纹纸、报纸、塑料袋、固体胶、剪刀、彩笔、浆糊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活动

  教师:小朋友,六一节到了,老师要送给你们每人一件漂亮的衣服,现在我和你们一起到服装超市去购买。

  二、基本部分:

  1、 带幼儿到超市购买服装 。(超市:各种颜色、材料不同的衣服范样)

  (1)教师带幼儿去超市。(可放音乐,教师与幼儿边歌边舞)

  (2)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

  (3)幼儿付款。同时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4)离开超市回幼儿园。(可放音乐,教师与幼儿边歌边舞)

  2、教师提问:

  (1)你买的这件衣服花了多少钱?

  (2)你为什么喜欢这件衣服?

  (3)你知道你买的衣服和身上穿的衣服是谁做的`?

  幼儿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相结合。

  教师小结 。

  教师谈话:“衣服是妈妈或者设计师精心设计的,可真漂亮。那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当一回设计师,制作一件漂亮的衣服……”。导入下一个活动。

  3、幼儿自己利用各种废旧纸张等设计制作服装。

  幼儿自由选择旧挂历、皱纹纸、报纸、塑料袋、固体胶、剪刀、彩笔、浆糊材料,教师指导鼓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漂亮的服装。

  4、游戏活动:服装模特表演。(播放音乐)

  师:小朋友设计的服装真漂亮,我们来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表演一下好吗?

  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自由地进行模特表演,教师引导鼓励,参与其中。

  教师小结。

  活动结束

  1、教师谈话:小朋友,你们设计的服装真漂亮,表演的也太棒了!北京服装展览会上的叔叔阿姨听说了,打电话邀请我们去北京参加设计比赛呢,你们想去吗?……好!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2、带幼儿走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

  2、学习使用剪刀、筷子、笔、刀、吸管、游戏棒等物品的正确方法。

  3、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大班下学期安全教案《尖利的东西》

  活动准备:准备若干尖利物品,筷子、剪刀、笔、刀、吸管、游戏棒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了解尖利物品,知道名称,了解它的用途。

  (1)在小朋友的桌上摆放着些什么东西?

  (2)它叫什么名字,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3)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它们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

  (5)你还知道哪些尖利的物品?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东西有着尖尖的头,有的东西有着锋利的边缘,这些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帮了我们许多的忙。但尖利的东西却容易伤人。

  2、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当造成伤害的体会。

  (1)你在生活中用过哪些尖利的东西?

  (2)它有没有对你造成伤害?

  (3)为什么会弄伤?

  使幼儿知道不正确地使用尖利的物品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3、讨论正确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

  (1)这些尖利的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我们,那我们应该怎样来使用它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

  4、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目标比较明确,内容的贴近幼儿生活。不足的是在活动中教师没有能很好的让幼儿理解“尖利”的特征和含义,在引导幼儿观察回答问题不够深入,比较着急的说出答案。在课堂的`随机性教育也要加强,像有个孩子说到药也是容易伤害我们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局限在活动内容中急忙反驳幼儿的说法,说药不能伤害人,其实药在无形之种隐藏的危害也是很大的。还有就是教师在小结时语言的表达还不够紧密,活动结束的游戏环节设计应该可以更活跃一些。教师应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上要想得更周到,更详细,这样孩子在活动中掌握的知识会更多,更好。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学习简单对话,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2、通过想象推理讲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懂得保护自然环境。

  【活动准备】

  六幅故事情节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两幅图,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之处。

  1、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小熊的原来的.家与现在的家的不同之处并用完整的话进行表述。

  2、师生共同讲述故事的第一、第二段。

  二、按故事情节逐步几幅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情节发展。

  1、出示第三幅图画,引导幼儿观察,提问:

  (1)小熊先找到了谁?它会怎样问?(屈老师 )槐树爷爷会怎么回答?

  (2)教师与幼儿分角色学习对话。

  2、出示第四幅图画,引导幼儿观察,提问:

  (1)接着小熊又找到了谁?它会怎样问小草?小草又会怎样回答它?

  (2)幼儿分角色讲述。

  3、出示第五幅图画,引导幼儿观察,提问:

  (1)这次小熊又找到了谁?我们一起来问一问大鸟。

  (2)大鸟会怎样回答它呢?

  (3)分角色讲述图片。

  4、出示第六幅图画,引导幼儿观察,提问:

  (1)最后它找到了谁?我们一起来问问小鱼。

  (2)小鱼会怎样回答它呢?

  (3)分角色讲述图片。

  三、师生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

  -美丽的山坡为什么会不见了?

  -你有什么办法把美丽的山坡给找回来?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环境,美化环境。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Do.Re.Mi》欢快的情绪,练习柯依达手势。

  2、幼儿进一步感知音乐构成中的7个音符的音高,体验游戏的快乐。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大小七个音符贴若干,地面上花朵若干,爱心贴若干,音乐魔法棒若干。

  2、《do re mi》音乐磁带,地面五线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do re mi。

  1、 师:请小朋友排好队,老师带你去音乐王国玩。律动过程中请幼儿找到椅子坐下。

  2、师:小朋友表演的真不错,那谁能告诉我,做完了这个《do re mi》的音乐律动,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总结:看来美妙的歌声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喜悦愉快的情绪

  二、认识音符宝宝1-7

  音乐中玛利亚老师还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认识了1-7(手势)这七个音符宝宝,我们就能唱出任何美妙的歌。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歌曲中1-7是怎么唱的吗?谁能告诉我音符do宝宝像什么呢?(2-7)

  1、结合柯依达手势,复习认识音符宝宝1-7。(拍手节奏)

  师:准备好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学七个音符宝宝咯

  2、游戏:寻找音符宝宝1-7。(捉迷藏形式)

  教师出示仙女棒一挥:音乐王国的仙女用仙女棒变出了好多漂亮的小花把音符宝宝都藏起来了。请小朋友们找找音符宝宝吧。

  (提示:找到了音符宝宝以后坐回座位)

  3、 听音练习

  师:你们都找到了音符宝宝,请认真看清楚你手中是哪个音符宝宝,小仙女要开始寻找每一个音符宝宝咯。

  师:111,在哪里? 幼儿:111,在这里。

  三、音符宝宝1-7找家。

  师:音符宝宝都在小朋友手里了,可是音符妈妈们召集了,音符宝宝怎么还没有回家呢?

  1、手拿音符宝宝卡片,送音符宝宝回家。

  师:现在小仙女请小朋友们把音符宝宝送回家吧。教师示范讲解七个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2、谢谢你送我回来,送你一个大爱心,请你坐回椅子上。

  小仙女:Xxx,谢谢你~ 幼儿:不用谢,不用谢(3~4个幼儿送,其他幼儿集体送)

  3、? 听音练习。师:谢谢小朋友们把音符宝宝都送回家了,现在音符宝宝请小朋友到音符家里与他们一起来唱歌哦。

  A、 全体练习,教师唱do时幼儿全体跳到1上。(1-7 7-1,拍手打节奏)

  B、分角色表演。(三遍)

  师:音符宝宝想和小朋友们一起跳舞,请每位小朋友上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音符宝宝音乐魔法棒吧。

  教师手拿仙女棒指挥幼儿,唱到哪个音,幼儿就蹲下站起,一起做动作。

  C、加前奏,跟随音乐在五线谱上表演,边跳边唱。幼儿先蹲下再站起来。

  四:完整欣赏曲子,自由动作离开。

  师:小朋友们玩的开心吗?我们与音符宝宝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整节课幼儿活跃,参与度高,体验了游戏中的快乐。基本实现了两个教学目标。

  在试教过程中,发现幼儿送音符宝宝这个环节耗时太长,环节不够紧凑。因为对于幼儿来说,7个音符在五线谱的位置相对较难,虽然已经上过第一课时,教认识五线谱,但是幼儿在找家的过程中还是比较混乱。所以在这节课上加入了教师的示范讲解,幼儿找音符宝宝的家相对比较准确快速。

  另外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欣赏音乐,体验在游戏中的快乐。试教中发现后面跳五线谱游戏的过程中,一遍的音乐幼儿玩的不够尽兴,情绪刚被调动起来就被停止了。所以在这节课上把音乐调整为三遍,一是进一步锻炼幼儿试听,再者让幼儿游戏的更投入和尽兴。把气氛调动起来。最后改变游戏形式,分角色游戏中让幼儿不单单是站着蹲下,而是先蹲下再站起。这样幼儿兴趣更浓厚,而且视觉效果也很好。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用一样大小的物体来间接测量比较面积的方法。

  2、感受为故事情节中的公主挑选物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公主来了》;

  2、幼儿人手操作材料一份(磁性板一块——正反面分别贴有地毯图片和记录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磁片若干;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床的大小

  1、操作课件,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公主要来村子里游玩并要住一晚,村长号召大家把家里最大、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公主用。我们一起去帮村长把最大的'东西挑出来吧。

  2、提问:用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两张床哪一张更大呢?村长想了什么办法?第一张床用了几块垫子?第二张床呢?那么哪张床更大呢?

  二、比较镜子的大小

  1、出现两面镜子,提问:你觉得哪面镜子最大?你们的意见都不一样,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

  2、操作课件,提问:村长为你们准备了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垫子,你想用哪一种?为什么圆形不太合适?

  3、请个别幼儿上前分别在两面镜子上铺满方形垫子。提问:两面镜子各用了几块垫子?第一面镜子和第二面镜子比,到底有没有谁大谁小呢?它们一样大吗?

  三、比较地毯的大小

  1、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形状的材料去铺满两张地毯,比一比,看看哪块地毯更大?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提问:哪块地毯更大?你是怎么知道的?虽然你们用了不同形状的材料,但是比下来结果一样吗?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3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_大班教案06-20

大班的教案06-11

大班教案06-08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精选)10-22

(经典)大班教案10-17

[精选]大班教案10-13

大班教案[经典]10-08

大班教案[精选]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