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4-22 08:23:4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数序、顺着数、倒着数、跳着数。

  2、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数数兴趣和能力,了解不同的数数方法的应用。环境创设“小羊过桥”图片一幅,教具小羊一只。重点与难点尝试学习不同的数数方法和提高幼儿的数数兴趣。

  活动过程:

  一、欣赏彩桥

  1、出示彩桥:这是什么?这座彩桥是怎样设计的?台阶上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2、小结:这座桥是用许多小的长方形砖砌成的';中间高,两旁低;上桥和下桥的台阶都是10级;是彩色的,有红绿黄蓝橙五种颜色;1表示是第一级台阶,2表示……。

  二、数台阶

  1、师:小羊和大象它俩各坐在桥两边。一天,小羊想到大象家做客。小羊开始过桥了,我们一起帮它数一下,上下桥时各走了几个台阶?

  2、师:我们数数时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倒着数也就是从较大的数一个接一个往较小的数连续数下去。

  3、师:小羊回家时已走在第五级台阶了,小朋友帮它继续上下桥好吗?

  三、编号码

  1、师:又一天,小羊去大象家时半途脚扭伤了,想请大象来接它,它托人给大象家打电话,小朋友再给大象编电话号码好吗?八位数的号码可倒着数或一部分顺着数一部分倒着数!

  (幼儿自由设计)

  2、请符合要求的幼儿给大象打电话——要求用礼貌用语。价值分析:

  通过欣赏的形式,让幼儿对“彩桥”有一个细致的了解,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尝试学习不同的数数方法,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通过“编号码”,让幼儿从中了解不同的数数方法的应用和体验成功后的愉悦情绪,以及如何贯穿生活中的社交关系——打电话等。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说出海豚的特点。

  2.尝试根据图画内容概括关键词。

  准备:PPT课件,教师用大图书,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内有适合幼儿阅读时使用的桌子、椅子),一段缓慢、优美的班得瑞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阅读图画书,回顾经验

  1.可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作为阅读的背景音乐。

  2.翻看图书,教师根据画面提问,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画面内容。

  ●导入提问:

  (1)你喜欢海豚吗?你了解海豚吗?

  (2)当幼儿回答“了解”时,教师可采取“我来考考你们”的反馈方式,以了解幼儿的原有认知经验。

  ●关键提问:

  海豚住在哪里?它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它会干什么?它喜欢什么?

  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海豚有鼻子吗?

  鼻子长在哪里?

  海豚喜欢吃什么?

  它是怎么吃东西的?

  它会咬碎食物吗?

  小海豚是吃什么长大的?

  海豚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

  二、自主阅读,培养习惯

  1.介绍绘本《海豚》的名称,提出阅读要求。

  ●关键提问:

  (1)看书的时候应该怎么坐?翻书的时候应该怎么翻?

  (2)有什么方法能让自己明白书里的意思?

  2.引导幼儿在阅读专用角自主阅读。

  ●关键提问(面向个别幼儿):

  (1)你在书里看到了什么?

  (2)这张图片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了?

  3.组织集体阅读,提升知识。

  ●播放精选画面。

  (1)(屏幕上出现第8~9页画面)提问:你能在小书里找到大屏幕上的这页吗?它在第几页呢?这张图片是什么意思?(有的海豚有长长的嘴巴,有的海豚有圆圆的大头。)

  (2)(屏幕上出现第4~5页的页码)提问:这是书的第几页?请你们在自己的小书上找到第4、第5页。画面上有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了呢?(每页书的下方有个小数字,那就是页码。这张图片告诉我们:海豚的头顶上有一个小小的圆孔,这就是海豚的鼻孔。)

  (3)(屏幕上出现第16~17页画面的局部———海豚的嘴里叼着一条小鱼)提问:你们能在自己的小书上找到这张图片吗?它在第几页呢?这张图片告诉我们什么了呢?(海豚喜欢吃海里的小鱼和乌贼,它不会用牙齿咀嚼食物,总是直接把整条鱼吞下去。)

  (4)(屏幕上出现第14~15页的画面———小海豚依偎在大海豚身边)提问:画面上有几条海豚?

  它们是什么关系呢?

  (小海豚是喝妈妈的奶长大的,小海豚总是跟在妈妈身边,学游泳、学跳跃。)

  ●阅读总结:海豚有的有长长的嘴巴,有的有圆圆的大头;海豚的鼻孔长在头上;海豚喜欢吃鱼;小海豚是喝妈妈的奶长大的。

  4.完整配乐阅读。

  幼儿围坐在大书旁,在音乐伴奏下,教师边翻阅大书,边朗读书上的文字,让幼儿感受画面、语言和音乐相融的美。

  三、巩固知识,积极参与

  1.做“海豚吐泡泡”的.游戏,回忆刚学的知识。

  游戏规则:谁能又快又好地回答关于海豚的问题,海豚就会向谁吐泡泡。

  问题如下:海豚有鼻子吗?海豚的鼻子长在哪里?海豚喜欢吃什么?海豚会啊呜啊呜地咬碎食物吗?它是怎么吃东西的?小海豚是吃什么长大的?海豚有什么本领?

  2.寻找躲藏的海豚,和它做好朋友。

  如活动场所允许,教师在活动前(或在活动中请其他教师帮忙)将几条充气的海豚藏在各个角落,有的露出头,有的露出尾鳍,有的露出背鳍,让幼儿去寻找躲藏起来的海豚,和它做好朋友,以增强活动的游戏性,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海豚的外形特征。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近阶段我们开展的主题活动是“我和动物做朋友”,幼儿在参观动物园、喂养小白兔等一系列活动中,对小动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前期我们开展过有关“爬”的运动活动,如乌龟爬爬爬等。本次活动从“小兔失约”中展开,让幼儿在情境的氛围中将活动目标转化为自身的需求,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活动名称:运动:我帮小兔送花篮

  活动目标:1.探索匍匐前进的方法,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关心热爱小动物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场地布置,高低不一的“山洞”,花篮若干,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等会儿小兔子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开心吗?

  生:开心。

  师:我们先去运动运动,等等小兔子,好不好?

  师生一起听音乐做律动。

  二.去小兔家。

  (做好律动)师:咦,小兔子怎么还没来啊?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讨论去小兔家看看。)

  1.找小兔家。

  师:那里有两幢房子,哪幢是小兔的家呢?(引导幼儿根据房子上的标记找到小兔的家。)

  2.去小兔家。

  a.师:小兔家门前的`山洞好矮啊,我们怎么过去呢?(幼儿自由讨论)

  b.师:刚刚我们小朋友想了许多办法,我们去训练场试试吧。(幼儿分散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c.(幼儿集中)师:谁愿意来试试的?(一幼儿示范,教师同时提出匍匐前进的要点:身体趴下,头要低低的。)

  d.幼儿再次练习后,出发去小兔家。

  3.到小兔家。

  师生:小兔,你怎么没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啊?

  兔:我生病了。今天是我好朋友小猫的生日,我给她做了许多花篮,都不能送给她了。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帮小兔送花篮。)

  师生:小兔,我们帮你去送花篮吧。

  兔:谢谢!

  师生:不用谢。

  三.送花篮。

  1.小猫的家在哪儿呢?(引导幼儿根据房子上的标记找到小猫的家。)

  2.手提花篮匍匐前进。(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带物匍匐前进。)

  3.送花篮。(送的时候说出花篮的颜色。)

  4.一起跳舞。(猫:谢谢。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请你们一起跳舞吧!)

  四.回家。

  师:时间不早了,我们要回家吃饭了。和小猫再见吧。

  生:小猫再见。

  师:回家的山洞更窄更矮了,大家过山洞时要小心啊。

  五.延伸。

  师:你们玩的开心吗?下次我们再去小猫家玩,好不好?

小班教案 篇4

  小班音乐活动:

  小手爬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较合拍地做律动《小手爬》。

  2、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习仿编歌词和动作。

  3、能较积极地参与仿编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合拍做动作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拍手点头》

  1、集体复习,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

  2、仿编,“拍拍小手点点头很快乐,我们拍拍小手还可以干什么呢?”(教师可请仿编出新内容的幼儿当小老师,带大家做新动作。)

  二、教师示范。

  1、教师以较慢的速度边唱边示范。

  2、幼儿说说小手先爬到哪里?后来又爬到哪里?

  三、幼儿学做律动。

  1、和着教师的歌声,一拍一下地拍手。

  2、跟着教师边唱歌边拍手。

  4、教师与幼儿以较慢的'速度边唱边做动作。

  四、幼儿仿编律动。“小手向上爬,还能爬到什么地方?小手向下爬,又爬到了什么地方?”

  1、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幼儿仿编的新动作。

  2、幼儿做小老师带大家做仿编的新动作。

  五、复习活动。

  “喵!小花猫发现小老鼠了,我们都来做可爱的小花猫吧!“边唱歌边表演《咪咪小花猫》然后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根据音乐的特色及歌词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及对事物的好奇心设计了这节课。制定了两条活动目标:第一条是感受小手在身体上爬上爬下的乐趣,第二条是能随音乐旋律的上行与下行.合拍的做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动作。我把我活动的第一个目标做为了我活动的重点,第二个目标就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的活动准备是幼儿每人一个小手宝宝,课前学会小手爬这首歌。我的活动设计是始终以小手宝宝为客人的方式贯穿其中,以小手宝宝要表演节目为铺垫,引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从而体验到小手爬的乐趣,来完成我活动的第一条目标。通过提问及文字描述,感知上行与下行,来完成我活动的第二条目标。互动部分来完成了我活动的重点。最后的互动环节,由于我的引导不到位,个别幼儿没有体验到相互爬的乐趣,这是我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加强和努力的。

小班教案 篇5

  游戏主题:蛋糕店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扮演熟悉的主角,明白主角名称,模仿最基本的动作。

  2、游戏中有简单的主角语言和行为。

  3、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潜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4、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主角,与同伴用心交往,友好合作。

  5、进一步深化各个主题的资料,丰富各游戏,鼓励幼儿加强各主角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1、各种口味的蛋糕、面包玩具2、橡皮泥、工作服等第一次活动:

  时间:20xx年6月8日(周五)下午指导要点:

  1、游戏前简单的导入,激发兴趣2、幼儿自主开展,观察与指导重点:

  (1)帮忙幼儿一齐布置游戏场地。

  (2)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和动作,了解幼儿主角水平。

  (3)教师扮演主角,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简单的主角语言和行为。

  3、游戏后谈话,以教师为主的谈话方式,再现有价值的游戏片断。

  观察与推进:

  观察:幼儿在协商主角时已经能注意控制音量和男女搭配,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在游戏中大部分幼儿能爱惜道具,材料,轻拿轻放。但部分幼儿还不会协调同伴间的纠纷。

  推进:在下一次的游戏前,我将利用班级主页把故事及课件地址一齐上传,请家长一齐配合,使幼儿能熟悉地复述故事。由于课件中的故事主角对话语气、表情等特征比较明显,我想,对幼儿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作用。

  第二次活动:

  活动时间:20xx年6月15日(周五)下午活动准备:大的点心盘(增添)指导要点:

  1、教师结合上次开展的各主角游戏进行讲评,让幼儿提出再次玩的愿望。

  2、以谈话形式增强主角意识,强调要坚守“岗位”;并强调幼儿遵守游戏常规。

  3、分配主角:按幼儿意愿,教师根据幼儿意愿加以调整。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教师全面巡视,了解幼儿游戏状况,重点指导医院,以身份提醒工作人员工作认真,对待顾客有礼貌。

  (2)鼓励各主角、各主题间的交往。

  (3)注意个别教育,鼓励每个孩子参与游戏,提醒个别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4)及时支持幼儿生成的新的主题。

  5、游戏结束

  放音乐提醒幼儿收拾玩具。

  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各主角之间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

  观察与推进:

  观察:刚开始我为了让幼儿完整地把故事串联下来,想全班分主角进行表演一下,但发此刻回忆故事资料时,一些对话幼儿有些忘记。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直接的印象,我先请引导幼儿一齐讨论如何布置场地,再一组潜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并引导坐在下面的小朋友一齐讲述对话。最后再请幼儿分组进行表演(以请小组长的形式)。幼儿全体表演时用心性很高,在头饰的吸引下很有参与的用心性,但是个别幼儿在戴上头饰以后,存在对文学作品不熟悉和不能与同伴相互配合进行表演的问题。幼儿在游戏中基本上能互相商量主角,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

  推进:幼儿商量主角时让幼儿学习自由组合,而不再请小组长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潜力。在表演区,我也将这个故事头饰等道具展示的墙饰上,对幼儿的表演起到提示、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利于幼儿顺利开展游戏。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光脚走过凹凸不平的、有水的路面,锻炼平衡能力。

  2、体验光脚活动的快乐。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疙瘩路”(可用平衡步道或家庭中的健身步道代替,也可以用一些较偏平的鹅卵石布置)和“雨后的`路”(在场地上洒水,让场地变得湿滑一些)。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快乐的小脚丫。

  教师带领幼儿脱掉鞋子,赤脚在《小手、小脚》的歌曲伴奏下,完成轻松欢快的热身活动。

  2、游戏“光脚旅行”。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光脚活动的感受。向幼儿介绍场地上的“特殊的路”。请幼儿尝试在“特殊的路”上走一走,说说有什么感觉,怎样才能走得稳。(要慢一点,小脚要牢牢抓住地面)光脚旅行开始了!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在背景音乐声中开始光脚旅行。走过平坦的路——走过凹凸不平的“疙瘩路”——再走过一段平坦的路——再走过湿滑的雨后的路。中间可增加钻过山洞、走过小桥等清洁。注意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量。

  3、放松活动: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放松全身,最后坐下来揉揉、拍拍小脚。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经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精选)08-16

(经典)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经典]08-25

【经典】小班教案08-25

小班教案02-12

小班教案02-12

小班教案02-22

小班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