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教案

时间:2023-07-20 19:35:30 振濠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红蜻蜓》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蜻蜓》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红蜻蜓》教案(通用12篇)

  《红蜻蜓》教案 1

  从这首歌曲的学习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通过用和谐的二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艺术交融点。

  这是一节以音乐为主的艺术课。本课通过对童年的回忆作为基点,联系图画对歌曲的学习展开艺术教育,进而感知并加深对童年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歌曲《童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难忘吧!”(播放《童年》学生边拍手边感受歌曲)

  “童年是美丽的,你们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在田野上放风筝;去爬山。)

  “童年象一首动人的歌,下面老师再带给大家一首优美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红蜻蜓》教师引导学生击沙锤,划指挥图示感受。)

  谁知道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

  那我们带着这种情绪边听边用‘呜’来哼唱全曲好吗?”(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

  “这首乐曲如此美妙,你在哼唱的时候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呢?我们边听音乐边用手中的画笔把你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好吗?”(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且评价)

  画的太好了,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仿佛也回到了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那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情境?”(池塘边蜻蜓戏水)

  二、寓教于乐

  朗读歌词:“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旋律就叫《红蜻蜓》,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的`儿童歌曲。歌词取材于一首回忆童年的诗,由山田谱曲的。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好吗?”(教师起头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这首歌曲是那么优美抒情,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老师的范唱。”

  学唱歌曲: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多种形式熟悉了全曲,下面我们轻声地唱一遍好吗?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乐谱上访的强弱力度标记,歌曲每一乐句以弱开头,渐渐达到中强,再渐渐弱下去。下面我们试着用粒度标记来把歌曲唱地更好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用力度变化演唱)

  三、创造表现

  二声部的学习。

  同学们,《红蜻蜓》这首歌曲带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听出这是一首二声部的歌曲了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声部的旋律,老师先来唱一遍。(教师范唱第二声部)“请同学门随音乐哼唱第二声部旋律。”(学生哼唱并填词演唱)

  二声部合唱.“唱的不错,下面我们分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好吗?”(全班分两组来演唱歌曲)

  情境练习.“那么我们请几名同学饰演蜻蜓,一组同学饰演水草,一组同学饰演水波来唱好吗?”

  “同学们,一首《红蜻蜓》带给我们如诗如画的意境,下面我们欣赏着音乐动话来演唱一遍好吗?”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回到了美丽的童年,请同学们刻后写一篇童年趣事的短文,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下课!

  教学反思: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设计的不理想,教学单一呆板。短短的一首歌曲,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教唱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听音乐自学第一声部,而我不仅没给机会让学生自学,还犯了“填鸭”式的教学大忌;其次两个声部教学太杂乱,老在高声部、低声部中游走,高声部还没巩固好,就教学低声部,以致在和声时学生根本不能将两声部和谐演唱下来。所以这节课没能达到主要目标。没能将歌曲的情绪很好的传达于学生。这首歌的优美之处没能应用资源很好的展现出来。一节课下来就是我教,学生跟唱,我也没有范唱过,以至于学生没能好好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绪。提示语不明确。在听音视唱部分,我出示的简谱上没有蜻蜓,却让学生猜出是那只蜻蜓在唱歌,导致学生和听课老师不知所指,以致学生回答不出。

  《红蜻蜓》教案 2

  教学内容:

  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

  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情感目标:

  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理念:

  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均要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四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合唱,常会出现声部之间互相干扰、跑调、比音量、声音偏高、赶节奏等不协调现象。往往搞得教师“事倍功半”,所以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师最感扎手的,历年来未曾在公开课上见过上合唱课。作为音乐教师,合唱教学我一直通过循序渐进、步步引导、十足耐心来将学生带入合唱美妙的音乐世界中,这次上课能否成功我没有把握,但我想勇于尝试、超越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教学难点:

  1、第二声部第2、3小节,最后两小节。

  2、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

  钢琴,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1、组织课堂

  2、情境创设、分声部学唱旋律

  1)听音乐欣赏黄昏的画面。师:画面给你什么感受?

  2)师:晚霞中还飞来了美丽的红蜻蜓,让我们去听一听蜻蜓给我们带了一段动听的旋律。(播放第二声部旋律)

  3)老师划旋律线

  4)唱第二声部旋律

  A、师:我们能不能随着蜻蜓飞舞的路线来唱一唱。

  B、难点解决第二、三小节、结束。

  C、加力度唱。师:请同学们完整地连起来唱一唱,但有新的要求:在唱得时候能随着蜻蜓上下起舞,把音乐的力度唱出来。

  5)唱第一声部

  A、听听另一只蜻蜓给我们带了的音乐

  B、划旋律线

  C、师:听听、看看,这两只蜻蜓飞得有什么不同?上下起伏多,飞得更高

  D、唱唱

  6)两声部结合唱

  听琴唱,老师先弹第一声部,再弹第二声部,最后两个声部一起唱。

  3、学唱歌曲《红蜻蜓》

  1)欣赏FLASH

  师:小蜻蜓还给我们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回忆、感觉很优美

  3)介绍歌曲。

  这是一首日本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小女孩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沉浸在这美好的画面中,深深的`陶醉了。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当她回到故乡,重新来到山上,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童年多么难忘啊!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再来聆听这首歌吧!(播放课件,欣赏《红蜻蜓》)

  4)师:听听这首歌曲演唱形式是什么?生:合唱

  师:你唱过吗?就是我们刚才唱的两只蜻蜓的旋律。

  5)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特别有感情地读一读歌词。(师钢琴伴奏)

  6)加歌词演唱。

  7)二声部合作

  第一段,运用换气记号听琴唱,老师纠正唱第二段,找第一段与第二段的不同。轻唱合作听琴唱。

  完整演唱。

  4、听另一个版本的《红蜻蜓》

  师:由于这首歌曲的广泛传唱,如今它已有许多版本,我们来听另一首《红蜻蜓》

  问:有几种演唱形式。齐唱——合唱——领唱

  5、用多种方法演绎歌曲。

  6、小结:

  师:唱得真棒!一节课真是太短暂了,我们的童年也是一去不复返。愿大家走进大自然,让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

  播放FLASH《晚霞中的红蜻蜓》,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红蜻蜓》教案 3

  蜻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昆虫,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

  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行。听到这里,小朋友们是不是开始对蜻蜓感兴趣了呢?好,咱们现在就开始下一步活动。

  活动目标:

  用动作表现蜻蜓的飞行姿态。

  初步感知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

  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儿歌":《红蜻蜓》。

  图画纸、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红蜻蜓》画面,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图上有谁,红蜻蜓在干什么?

  ——红蜻蜓飞累了,停在哪里?

  ——引导幼儿想象蜻蜓在势头上、水上停的`样子,在大风大雨中飞行、降落的样子,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蜻蜓飞行?

  学念儿歌《红蜻蜓》。

  想象创作一。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线索展开想象:红蜻蜓还会停在哪里?

  ——请幼儿把自己的想象画成一副画。

  ——请幼儿交流各自的画面内容,鼓励幼儿模仿儿歌的句式来概括表达。

  ——帮助幼儿整理仿编的儿歌内容,并根据儿歌的结构表现特点,请三个幼儿合作创编一首新儿歌——请幼儿学习朗诵各小组新编的儿歌想象创作二。

  ——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喜欢什么动物?它会在哪里做什么?

  ——鼓励幼儿嘎那据儿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来创编儿歌。

  《红蜻蜓》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环球采风当中的第三课,歌曲为三拍子两乐曲组成,节奏明显,旋律优美抒情。四年级的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较低年级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本节课我以节奏为切入突破点,解决歌曲演唱时的难点,通过学具“红蜻蜓”来帮助学生换气以及运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以画面结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诸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与增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2、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一段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现和声的美。

  三、教学重点:

  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四、教学难点:

  歌曲两声部的合唱

  五、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子琴、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激兴导入】导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歌曲的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它是一首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歌曲,歌曲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和红蜻蜓之间的童年故事。接下来就由我讲给大家听

  【寓教于乐】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1、教师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并揭示课题。

  2、听赏录音版本的歌曲《红蜻蜓》聆听要求:

  A.歌曲的情绪?

  B.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3、出示歌谱:提问:歌曲有几个声部?什么叫合唱?

  解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叫合唱。

  4、复听(录音)歌曲《红蜻蜓》,提问:二声部的歌曲与单声部的歌曲相比,听赏效果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深情回忆童年趣事的的意境,以及了解相关的知识。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乐段歌词

  6、学唱低声部第一乐段歌词,要点:音准、一字多音、气息、速度、力度等

  设计意图:初步学会歌曲低声部的演唱

  7、复习歌曲第一声部的第一段

  8、合唱歌曲的第一段

  A.请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交换演唱)

  B学生分声部练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习,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音响与和声效果,学习合唱知识,练习二声部合唱技能。

  【练习巩固】

  1、换气处理

  师:同学们看一看歌曲有几处换气记号?拿出小蜻蜓,让它来提醒我们换气。

  生:寻找换气记号

  拿出蜻蜓做动作提醒换气

  2、旋律线、渐强渐弱记号

  师:红蜻蜓是按照怎样的路线飞的?让我们带着小蜻蜓唱起来吧,小蜻蜓飞的低的时候弱声演唱,飞的高的时候声音强一些。

  3、完整演唱歌曲

  4、师:刚才我们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演唱叫做渐强,渐弱,在歌曲中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我们按照音乐记号的提示来完整的演唱歌曲。

  师:歌曲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红蜻蜓这首歌曲我们都可以运用哪些演唱形式?我们就运用这样的形式一起来演唱这首歌。

  生:找出适合表现歌曲《红蜻蜓》的演唱形式。

  1、独唱(男、女)

  2、齐唱

  【完美结课】

  教师小结,提出表扬。

  【教后反思】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

  《红蜻蜓》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唱《红蜻蜓》,让学生感受日本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巧、深情地声音演唱这首歌。。

  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并唱一唱。

  3、学吹竖笛《红蜻蜓》,练习高音mi、高音 ri 。

  重点难点:

  1.教师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

  2.体会歌曲意境,唱好两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曲

  1、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2、欣赏《红蜻蜓》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红蜻蜓》曲谱:视唱一声部;练习三度音程(柯尔文手势);视唱二声部。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3、欣赏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4、分声部学唱歌曲,对声音的'控制,还有两个声部的和谐。

  5、加入渐强、渐弱、换气记号进行演唱

  1)音乐游戏:找竖笛;老师将竖笛放在某处,请一位同学寻找,大家用歌声告诉他,当他走近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弱;当走远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强;

  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

  3)把渐强、渐弱、换气加入到歌曲中,再进行演唱。

  三、学吹竖笛《红蜻蜓》

  1、认一认高音mi、高音 ri 在竖笛上的位置。

  2、吹一吹歌曲《红蜻蜓》

  《红蜻蜓》教案 6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追忆童年的歌曲意境。

  能力目标:

  两声部和谐地演唱《红蜻蜓》,感受合唱之美。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不同的力度记号

  教学重、难点

  1. 歌曲《红蜻蜓》两个声部合唱时,低声部学生音准不易把握。

  2.《红蜻蜓》歌词虽然通俗易懂,却在平白中蕴涵了丰富的情感。词曲结合,浑然天成,是一首非常难得的优秀儿童歌曲。在教学中,要注意气息的运用,均匀、悠长,力度稍弱,随旋律的走向自然地起伏气息的控制,是这首歌曲演唱时的重点。

  教学准备

  手风琴竖笛

  教学方法

  自学与引导、启发式、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引导学生复习所学过的日本歌曲引入

  二、学习歌曲

  1. 欣赏《红蜻蜓》动画,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 学习第一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一声部谱例)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跟琴唱曲谱。

  2)教师要求学生划拍唱曲谱。

  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4)分小组唱曲谱。

  3. 学习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

  师:提醒学生在演唱时,请注意曲谱上的换气记号,做到及时换气。

  2)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二段歌词。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三段歌词。

  4. 学习第二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二声部谱例)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低声部曲谱(注意提示学生划拍唱)。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3)分小组唱曲谱。

  5. 合唱曲谱。(《红蜻蜓》歌曲学习)

  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唱两个声部曲谱。

  2)两个声部合起来唱曲谱(轻声)。教师应提示学生:在唱自己的声部时,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声部。

  3)两个组互换声部练习。

  6. 合唱歌词

  1)教师手风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教师注意倾听两个声部的音准,针对不准的音,让学生多听,使两个声部声音谐和。

  2)教师手风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二、三段歌词。

  三、表现歌曲

  1. 注意气息的运用。

  《红蜻蜓》歌曲为四三拍,应用中速稍慢的速度,两小节一换气。所以对气息的运用要求较高。(四三拍指挥图示)

  1)气息的练习: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

  2)用较弱的声音,两小节一换气,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

  3)运用悠长的气息,两小节一换气,合唱歌曲(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2.注意节拍

  2.歌曲的节拍是四三拍,但是在演唱中,不能过分强调“强、弱、弱”的节拍规律,如果严格按照“强、弱、弱”的`节拍演唱歌曲,反而会破坏歌曲的意境。

  1)用深情、舒缓的语气轻声朗读歌词,仿佛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就用这种感觉来演唱歌曲。

  2)注意力度的变化:随音乐旋律线的起伏,力度自然地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比较舒缓的,不能大起大落。

  3. 完整演唱歌曲。(《红蜻蜓》伴奏)

  手风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

  1)轻声演唱。

  2)气息悠长。

  3)注意力度的变化。

  四、课堂小结

  童年的幻想正在实现,我们像小溪流出山涧,流向江河,奔向大海,伴着生活的航帆,愿晚霞中的红蜻蜓伴我们走过春天,走过四季……

  《红蜻蜓》教案 7

  教学目标 :

  1、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感受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3、 让学生了解多元音乐文化,开阔视野。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夏天快来了,在池塘周围你们发现什么小昆虫没有,特别是要下雨的时候。请学生说一说。

  播放中国新生代蹇佳成《红蜻蜓》---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

  1、蹇佳成的表现好不好?表演大方吗?

  2、歌唱的好吗?你们想不想学?

  师:这首歌,今后再学,今天我们来学另一首同样歌名的日本民歌《红蜻蜓》,希望学后,同学们能想想蹇佳成一样大方的'表演。

  新课教学

  1、初次听歌,解释介绍作品,需要什么心情来学。

  《红蜻蜓》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歌曲3/4拍,宫调式,主旋律起伏较大,曲调优美抒情.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勾起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2、下面我们请同学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

  四、跟琴唱

  1、教师范唱

  2、教唱旋律

  3、师弹琴学生跟唱。

  4、你感觉哪一句自己掌握的不太好?我们一起唱一唱。

  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5、我们一起带着对童年的回忆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乐谱上方的换气标记。

  分组表演

  全班一起唱

  五、拓展活动

  以《童年》音乐会为主题,回忆童年的往事、歌曲、旋律,相互交流,抒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音乐丰富多彩,国外也有许多好听的民歌。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多了解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走出音乐的教室。

  《红蜻蜓》教案 8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红蜻蜓》

  2、表现歌曲《红蜻蜓》

  教学目的

  一、学习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感受日本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二、复习渐强、渐弱记号,了解他们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并能在音乐实践中运用。

  三、指导学生用轻巧、深情地声音演唱这首歌。

  四、用竖笛吹奏《红蜻蜓》旋律,丰富竖笛练习曲的积累;

  教学重点

  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音乐进教室

  2、竖笛演奏《新疆民歌》、

  3、师生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谈话:每个人都有童年,或是幸福的、或是快乐的、或是难忘的、或是忧伤的……,或许一首歌就能勾起你对童年的回忆。譬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师演唱,学生接唱

  2、发声练习:

  3、过渡语:童年是多彩的,有这样一首歌曲,不知它会让给你想起怎样的童年趣事。

  三、歌曲教学

  1、感受歌曲。

  A初步感受歌曲,给学生完整的音乐形象。设问:歌曲是什么情绪的?这样优美抒情的旋律回忆起什么趣事?(捉蜻蜓、采桑果)

  B、揭示课题:《红蜻蜓》

  C、作品分析:这是一首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儿童合唱歌曲,歌曲是描写少年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后来大人们也喜欢唱,又成了他们回忆美好童年的歌曲。旋律优美深情,简短的三段歌词,却将童年美好的.情景生动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再听一遍。(翻书)

  D、复听歌曲,教师演唱。设问:歌曲是几拍子的?(3/4拍)

  2、学唱歌曲

  A、分声部哼唱旋律,边唱边挥拍。(先低声再高声)

  B、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C、填唱歌词,分声部进行。(教师在范唱低声部歌词,学生填唱,难句教唱等)

  3、处理歌曲

  A、激发情绪,大屏显示图片,展示歌曲意境;播放动画演唱的《红蜻蜓》

  B、训练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加上力度练习;

  C、声部的训练,要求:旋律线条基本清楚,声音基本和谐统一;

  D、竖笛演奏练习《红蜻蜓》,注意旋律流畅,音色同一;

  4、表现歌曲

  A、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先齐唱,在合唱。

  B、竖笛演奏歌曲《红蜻蜓》。注意音色的和谐美。

  四、教师总结:

  晚霞中的红蜻蜓,引起了对童年时令人神往的生活回忆,优美的旋律刻画出儿童天真无暇的美好心灵。

  《红蜻蜓》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蜻蜓,你们喜欢吗?看到这么可爱的蜻蜓大家肯定都喜欢。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4、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谁让他们放飞的?为什么放飞?)

  板书:

  出示陶行知资料(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创办了多所学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检查词语:慈爱、抚摸、田埂、孑孓、复杂、四面八方、成千上万

  3、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不错,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一天,陶行知看到几个孩子在 ,后来他和孩子们 ,最后,孩子们 。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三、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学习1——6自然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自由读1—6自然段。

  2、通过读书,大家说一说为什么要放掉蜻蜓呢?

  重点: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1)为什么说吃害虫就是我们的朋友了呢?

  3、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几个自然段。老师做陶行知,指生读旁白、翠贞、一个男孩,其他同学做孩子们。

  4、刚才你们都异口同声,齐读的吃草吃树叶吃泥土,课文中却说“七嘴八舌”,这是怎么说?你们快试试。

  5再分角色读1——6自然段。

  (二)学习7——10自然段

  1、看来,现在孩子们都知道蜻蜓吃害虫,帮助我们保护庄稼,是我们的好朋友,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也使孩子们最终放飞了蜻蜓?

  2、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什么知识?再来读读7——10自然段。

  重点交流:

  (1)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A、出示前一句读,尾巴有什么特点、作用?

  B、出示图片。

  C、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要读出尾巴的特点来。

  D、你还了解蜻蜓尾巴的哪些知识?

  E、出示后一句读,它真的会吃掉自己的尾巴吗?同学们不敢肯定,老师也不敢肯定,陶行知敢肯定吗?你怎么知道的?

  F、通过 “据说”这个词我们知道了陶行知也不确定,课下我们继续研究考证这个问题。

  G、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2)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

  A、出示句子读,眼睛有什么特点、作用?

  B、再读这几句话。

  C、省略号:陶行知讲完了吗?你还了解哪些关于蜻蜓头部的知识?

  D、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由成千上万只小眼构成的.大眼,我们叫它复眼,几乎占了头部的一半,多么神气啊!

  E、再读描写眼睛的句子,把眼睛的特点读出来。

  3、了解了蜻蜓眼睛、尾巴有这样神奇的作用,你觉得蜻蜓怎么样?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4、陶行知和孩子们谈论蜻蜓,让我们了解到有关蜻蜓的这么多知识,我们越来越喜欢蜻蜓了,其实陶行知不仅用语言告诉孩子们蜻蜓吃害虫,它身体的特点和作用,我们也来关注关注他的动作,看看你从中有没有新的认识?再来默读1——10自然段,画出相关词句。

  5、你找到了哪句话?从他的动作中你了解了什么?(爱孩子们,爱护蜻蜓)

  (三)学习11自然段

  1、孩子们明白了陶行知的用心了吗?读读11自然段,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再请同学读读这个自然段。

  3、配乐课件:当我们看到蜻蜓展开翅膀在澄澈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可能它将飞到广袤的田野里,呢喃的溪水里,停留在河塘边、麦秸垛旁,你现在想对蜻蜓说些什么?

  四、总结课文,感悟深情

  1、课文学到这儿,课前,大家提出为什么要把蜻蜓放飞?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吗?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孩子们捉蜻蜓是因为喜欢,放飞也是因为喜欢啊。板书:擦?

  2、作业:

  (1)通过今天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对小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课后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介绍小蜻蜓。

  (2)查阅资料,了解蜻蜓真的能吃自己的尾巴吗?

  (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益昆虫知识。

  板书:

  放飞蜻蜓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喜欢、爱护有益昆虫

  《红蜻蜓》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字,掌握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益虫。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教学难点: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美丽的图片,这是什么?(出示图片)(板书: 蜻蜓)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只蜻蜓(美丽、可爱)你们喜欢吗?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把蜻蜓放飞(板书:放飞)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简介陶行知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图片导入,从而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学习,大家互相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3、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组词认字,分小组竞赛识字。

  (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派代表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归纳总结。

  (3)出示词语认读

  (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

  4、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放飞蜻蜓?谁让孩子们放飞蜻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式。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独立解决,不依赖他人。)

  三、再次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几个自然段是写捉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谈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放蜻蜓的?

  2、讨论交流上面思考题:

  第至第自然段写捉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写谈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写放蜻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出示生字词,再次认读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3)查阅有关陶行知的资料

  《红蜻蜓》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1.有重点的观察蜻蜓,了解蜻蜓的结构和外形特征。

  2.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装饰蜻蜓。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样的工具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学情分析:

  蜻蜓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最熟悉不过了,他们还有追逐捕捉它们的经历,加上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对线条和色彩的认识,对昆虫也有浓厚的`兴趣,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为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二年级学生自控你能力较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四、教学重点:

  掌握蜻蜓的外形特征,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装饰蜻蜓。

  五、教学难点:

  作品有创意,构图饱满。

  六、教具、学具:

  师:课件、范作、模拟板书、纸工蜻蜓。

  生:剪刀、胶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古诗《小池》范读视频导入:

  多美的一首诗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示范作)

  2.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古诗导入情境教学,直接引出课题,开门见山。

  (二)深入感受、初步表现:

  1.蜻蜓是我们所熟悉的一种昆虫,你记忆中的蜻蜓是什么样子的呢?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题,加深印象,分析各部分特征。

  设计意图:本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抓住昆虫的主要特征。

  3.师小结:眼睛大又圆,身体细又长,翅膀纹理很多……

  4.课件出示蜻蜓各部位名称。简单介绍各部分的主要特征。

  (三)交流体验、自主构建:

  1.你都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包括生活习性、环境等)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了解蜻蜓的习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

  2.蜻蜓姑娘美吗?你觉得它美在哪儿?

  3.师总结:我觉得蜻蜓这些地方漂亮……

  4.这么漂亮的蜻蜓,你们想不想自己也画一只?

  5.师讲解画蜻蜓的步骤。

  6.师示范添加装饰的方法。

  7.出示范画拼接图,比较线描和渐变色绘画的区别。

  8.师简单介绍如何使用渐变色。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也可以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基础好的同学会就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四)激情创作、分层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是线描,可以是渐变色的使用。

  2.基础画完的同学可将蜻蜓纹样剪下来粘贴在展板上。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为不同学生提供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找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差距,养成虚心学习的好习惯。

  (五)交流评价、课后拓展:

  1.生互评:寻找你最喜欢的蜻蜓……

  2.师评:每只小蜻蜓都与众不同,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在座的同学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甚至是老师的心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宝贝。

  3.课后拓展:除了绘画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现蜻蜓。(课件播放)

  4.小结:让我们保留我们的好奇,留到下节课我们再探讨如何用其他方式表现蜻蜓。

  《红蜻蜓》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观察蜻蜓,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并能抓住其基本特征进行造型表现。

  2.能够结合简单的情境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3.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的习惯,懂得珍惜动物、热爱大自然和发现生活的美。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并抓住其基本特征进行表现,表现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蜻蜓的图片、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及有关音乐。

  教学流程: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蜻蜓的知识)

  一、制造悬念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呀就藏在这张纸中,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老师就把它请出来(教师演示剪出对称的蜻蜓)。

  (板书:教师将剪好的蜻蜓贴在黑板上加以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种魔术般的方法展示了蜻蜓,在学生充满好奇的大眼睛中,让学生直接感知制作蜻蜓的其中的一个方法。

  二、感知、探究、欣赏图片、仔细观察蜻蜓都有哪些特征?(知识小问答)

  师:现在我们来一个小小的知识抢答,看谁最了解蜻蜓,答对的蜻蜓就会飞到谁那去。

  问一:蜻蜓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生:头、胸、腹)

  师:让我们近距离感受这个可爱的精灵,感受它的美。师在学生回答后小结(课件欣赏)

  问二:蜻蜓是益虫吗?为什么?

  我们了解了它的结构。现在继续抢答,蜻蜓是益虫吗?为什么?

  生:

  师:所以我们要怎么与它相处呢?

  生:

  师小结。

  问三:蜻蜓喜欢在哪飞来飞去?

  师:好,抢答第三个问题。蜻蜓喜欢在哪飞来飞去?

  生:水塘边、花丛中……

  师结合课件小结。你们知道它们最爱什么花吗?(生:荷花)

  师:看,这是一幅潘天寿表现的中国画《诚斋诗意》,这幅画让你们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首诗句呢?

  生:《小池》

  师生朗诵。(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如复眼、膜质翅、翅脉、感受蜻蜓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突破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小问题引导学生直观的感知蜻蜓的美,培养对蜻蜓的情感。利用画家的作品与诗结合,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体验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三、教师演示:

  师:刚才老师用什么方法使蜻蜓从纸中飞出来的?(生:剪的方法表现的。)师:现在我还想画一画它们飞动的美丽瞬间。我们一起来好吗?

  (教师边引导学生说蜻蜓的外形特征,边演示,加以动感:强调翅膀生长的位置和对称有表现,画出动态,体现头,身、尾的变化。)

  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使学生加深并抓住蜻蜓的基本特征进行造型。以此解决了教学难点。

  四、欣赏学生的作品。

  老师这里还有其他小伙伴们表现的蜻蜓呢,如果你喜欢,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好吗?(课件展示不同形式的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多种形式表面的蜻蜓的翅脉,将不同质感的表现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设计图案时,色彩与线条的变化也会更加的有目的性。

  五、学生自由创作:

  老师要在黑板上画一个美丽的小池塘,可以将你一会做好的蜻蜓飞到我的池塘中来;还可以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画面,你想让它飞在什么地方,它就飞到哪里好吗?

  (教师在黑板上画背景,同学们创作!)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结合多种方法来表现,发展个性、开拓学生思维。

  六、展示作品

  (师生互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能发现别人作品中的亮点,和对自己作品的肯定。

  七、结束

  师:你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蜻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小生命等待着你们发现它们美。

  设计意图:在思想上得以升华,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的习惯,懂得珍惜动物、热爱大自然和发现生活的美。

【《红蜻蜓》教案】相关文章:

红蜻蜓教学反思11-14

中班教案教案04-30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中班安全教案教案04-04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3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桥教案大班教案04-2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中班美术教案帽子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