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8-18 08:53:37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选)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饭前饭后、点心及大小便后要洗手。

  2、学会念《洗手》儿歌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洗手步骤图,教师一份大的洗手步骤图

  2、一条脏毛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用游戏的口吻 引起幼儿学习洗手的愿望

  老师:今天我听到毛巾架上有哭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举起脏毛巾)这条毛巾对我说:“有一个小朋友手没洗干净就在我身上擦了,你看,把我身上擦脏了。”

  提问:1、谁在哭啊?2、毛巾为什么哭? 3、怎样让毛巾不哭?

  二、基本部分:

  1、孩子自由讨论,教师小结点名主题《洗洗手》

  2、请幼儿说说洗手的重要性,应该怎样洗手,正确洗手的步骤。

  师:既然洗手这么重要,那我们应该怎样洗手呢?刚刚上课之前我们已经洗过了,现在谁来说说你刚才是怎么样洗手的.呢?

  3、老师出示洗手步骤图,老师带领幼儿根据出示的步骤图一起演习。师:我这有一张洗手步骤图,现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你是这样洗的吗?好了老师按照洗手步骤图边洗边念儿歌洗一次。儿歌: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湿湿手,擦上肥皂搓一搓,指缝之间都搓到,哗哗流水冲一冲,我的小手洗干净。

  4、幼儿先在坐位上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学念儿歌,老师边检查幼儿洗手方法是否正确,边对个别幼儿进行辅导。

  5、分组洗手比赛,教师为每组发打乱的洗手步骤图,让幼儿进行排序,巩固洗手的步骤。 FvE3% w: 师:既然我们已经会正确的洗手顺序了,那现在我为你们每组都准备了一份打乱的洗手步骤图,请你根据刚才洗手的经验按顺序排列好吧,这需要你们共同配合,看哪组排的最安静、最快,最准确,好了,开始吧!

  6、洗手时注意的问题。请幼儿讨论后在个别回答。

  程师:我们都已经会正确的洗手过程了,但是在洗手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你们知道吗?现在请你们小声的讨论一下,然后在告诉我好吗?别忘了讨论完后就马上坐好呦!

  师:刚刚你们说的都很好,在幼儿园里洗手时我们要注意排队,不推、不挤。还不能玩水,不把水溅得到处都是,要节约用水,对吗?

  三、结束部分:小结。

  师:好了,既然我们已经学会如何洗手,了解到洗手时应注意的事项,也知道洗手非常重要,那在今后我们就要按照今天我们说的去做,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好吗?

  反思本节课开始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热情非常高,对毛巾为什么哭很感兴趣为本文的开始奠定了好的基础。在分组洗手比赛中孩子们都很投入并能做到不戏水,不见同伴认真的把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一、目标:

  1、探索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

  2、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有关物体支撑的经验。

  二、准备:

  若干熟鸡蛋、沙包、瓶盖、橡皮泥、积木、电线、海棉。

  三、过程:

  1、蛋宝宝想要站起来。

  跟随音乐节奏,幼儿精神饱满地行走,音乐结束是做立正的.动作。

  有许多鸡蛋宝宝也想学我们的样子站起来,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我帮鸡蛋宝宝站一站。

  引导幼儿尝试在桌面上让鸡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帮助鸡蛋宝宝站起来?

  那么,鸡蛋宝宝为什么站不起来?(因为鸡蛋宝宝两头尖)

  3、找“朋友”帮忙。

  鸡蛋宝宝站不起来一定很着急,老师请来了许多材料朋友来帮助它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积木、沙包、瓶盖、橡皮泥、电线、海棉)

  鼓励幼儿运用材料进行尝试,探索让鸡蛋站起来的方法。

  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的,并请幼儿进行演示。

  那么哪种材料可以让蛋宝宝站得跟更稳呢?组织幼儿互相交流。

  4、将材料朋友与蛋宝宝请到科学角中,让幼儿继续进行探索发现。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在水中玩球的乐趣。

  2、学说“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了”、“小球飘过来了”、“小球飘走了”。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水槽中接满水;两个小朋友一个乒乓球。

  2、玩水前将幼儿的长袖外套脱掉或卷起衣袖。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手里有宝贝呢!你们猜猜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2、老师给你变个魔术。

  老师把小球放在水里,用手划水,手不碰到球,小球随着水流的方向飘走了。老师向相反的方向划水,小球又飘回来了。

  3、小朋友们两人一组,一个在水槽左边,一个在水槽右边,小朋友用手划水,手不碰到球,让小球从左边飘向右边,再从右边飘向左边。(边做边说:“小球飘过来了”、“小球飘走了”。)

  4、观看游戏“小球躲猫猫”。

  (1)师:小朋友,小花猫来了!(配班老师发出小猫的声音)哇,乒乓球可害怕小猫了,这可怎么办啊?它浮在水上肯定会被小猫叼走的。(幼儿自由发言)

  (2)师示范游戏:双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将球摁入水中,边摁边说:“小球躲起来了。”等小猫走后,师放开双手,边放边说:“小猫走了,小球浮上来吧!”

  (3)师示范游戏第二遍,鼓励幼儿一起说:“小球躲起来了。” “小球浮上来啦!”

  5、分组游戏。(师讲明游戏规则:听到猫声就躲起来,听不到猫叫了就浮上来。)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在水里玩球好不好?回家和爸爸妈妈玩玩,看看小球在水里游得快不快。

  活动反思:

  幼儿都喜欢玩水,对于小球在水里的飘动和浮沉更是充满了好奇。这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师幼互动,动手动脑,既开发了幼儿智力,又激发了游戏兴趣。但玩水时间不宜太长,注意幼儿安全。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理解故事,练习“长”的正确发音,学习词语“长大”;

  2、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FLASH故事动画片、小棍、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出示“敲敲长”,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根小棍,它的名字叫“敲敲长”,它有个奇妙的本领是什么呢?听完故事就知道了。

  (二)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放动画片,熟悉故事内容;

  2、提问:⒈米皮皮的宝贝叫什么?

  ⒉为什么叫它敲敲长?

  小结:米皮皮的宝贝叫“敲敲长”,它敲一敲就能够让东西长大。

  过渡语:“敲敲长”是让哪些东西长大的?是怎样长大的?米皮皮一边敲一边说了什么?请小朋友们再看看动画片。

  (三)再次欣赏动画片,学习故事中对话

  1、看动画片

  2、提问:

  ⒈米皮皮的“敲敲长”让哪些东西长大?

  ⒉米皮皮想让小豆苗长大是怎么做的?小豆苗就怎么样了?(长大)

  ⒊米皮皮想让胡萝卜长大,他是怎么做的?胡萝卜怎么样?(长大)

  ⒋米皮皮想让小蘑菇长大,他是怎么做的?小蘑菇怎么样?(长大)

  小结:米皮皮想要小豆苗、胡萝卜、小蘑菇长大,他就用“敲敲长”轻轻敲一下,一边敲一边说:“长长长~”,它们就长大了。

  (四)玩游戏

  1、教师:下面老师扮演“米皮皮”,小朋友分别扮演小豆苗、胡萝卜和小蘑菇。我敲到哪个,哪个就边说我长大了,边做动作。

  2、玩游戏(再次)。

  (五)迁移个人经验,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

  1、今天我们知道了“敲敲长”有个奇妙的本领,能让东西长大。如果我有“敲敲长”,那么我想让生日蛋糕长大,这样天底下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吃到它。

  2、提问:如果你有“敲敲长”,你想让哪些东西长大?为什么?

  (六)今天我们听了一个故事《米皮皮的敲敲长》,下节课请小朋友来扮演“米皮皮”表演故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意图:

  对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采取了多种教育方式,包括平时的个别教育,以及语言故事、儿歌的多种教育方式等,但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最近,我就发现班上大多数幼儿习惯在教室里吃早餐, 吃完早餐后幼儿就顺手将塑料袋和牛奶瓶等垃圾仍在地上或放在抽屉里,而且桌子上也弄得很脏。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想到了用实际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真正从认识、情感上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不仅没有讲卫生,而且也没有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社会领域活动——《我是老师的小帮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乱扔垃圾,不讲卫生是一种不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初步讲卫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幼儿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情感。

  3、使幼儿懂得自己有一双能干的小手,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会劳动是 光荣的。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幼儿已学的儿歌《小小手》;

  2、 图片准备:几张清洁工打扫卫生时的图片;

  3、 物质准备:若干块檫桌布,若干把扫帚。

  活动过程:

  1、 以儿歌《小小手》做为导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念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我有一 双小小手,会洗脸来会梳头,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提问:“儿歌里说的'是什么呢?”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由阐述)

  2、 提问:“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小小手,那你们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己回答:我会帮妈妈洗衣服,我会帮妈妈洗碗,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吃饭……

  3、 出示图片

  提问:“图片上是谁呢?她在干什么?

  幼儿:“是清洁工,她在打扫卫生。”

  老师:“清洁工打扫卫生辛苦吗?你们以后还会乱扔垃圾吗?”

  4、 提问:“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没有垃圾?是谁仍的?桌子上干净吗?怎样才能让教室变干净?”

  (让幼儿明白老师也是幼儿园的清洁工,让小朋友自己打扫卫生也就是帮助老师,使他们知道以后不能乱扔垃圾。)

  5、 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性劳动,强调每一组幼儿具体分工,老师分发清洁用具给幼儿。

  教学反思:

  生活琐事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很多不起眼的琐事都有着很大的教育潜力。小班幼儿可塑性很强,他们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都是完全能够进行教育的,对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职责。老师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候,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幼儿在家时,家长可以让幼儿做一些简单家务,一方面让他们体会劳动是光荣的 。另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相互结合,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教育孩子,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都有了一定的兴趣。但由于数学活动比较枯燥,所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经常机械性的学习,学习不够主动。为了让幼儿能更主动的学习,更深入的掌握数的概念,我设计了《可爱的小瓢虫》这一个有情境性的数学游戏活动,利用了幼儿所喜欢的昆虫——小瓢虫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一开始就对活动能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按小瓢虫身上点的不同,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初步获得数序知识。希望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的学习。

  活动目标:

  1、能排除多种干扰因素(颜色、大小、形状、排列),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 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

  2 、发展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稳定性和操作的熟练性。

  3、在游戏的情境中体验学数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有1个点、2个点、3个点、4个点、5个点的彩纸制瓢虫若干。

  2、彩纸苹果若干。

  3、自制大树5棵

  4、1——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通过点数小瓢虫身上的点子帮助幼儿复习点数5以内的数量及初步认识数序。

  (一)出示小瓢虫,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瓢虫身上的不同,激发其兴趣。

  1、今天,李老师邀请了一群新朋友来我们班里,看看它们是谁呀?

  2、哇,好多小瓢虫,那它们都长得一样吗?(小瓢虫身上的点数不同)

  (此活动环节出示瓢虫,主要是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说出瓢虫点数不同的时候,引导幼儿一起数瓢虫身上的点数,以此来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并引导幼儿从少到多进行排序,从而认识数序。)

  二、领养小瓢虫——引导幼儿不受大小、颜色因素的干扰点数小瓢虫身上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1、那么多小瓢虫,它们都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来找个小瓢虫做朋友吧。(每位幼儿领养一只小瓢虫)

  2、请个别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瓢虫。引导语:你能介绍你的.瓢虫朋友长得什么模样吗?还有谁和你的瓢虫朋友身上的点子数是一样的?

  (此活动环节让幼儿领养小瓢虫主要是让幼儿能排除多种干扰因素(颜色、大小、形状、排列),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 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还有就是为了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接触到小瓢虫,来调动课上的学习气氛。幼儿介绍小瓢虫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词语组织成一句话来形容该瓢虫,这样既能让幼儿理解又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摘苹果——引导幼儿不受干扰按照瓢虫身上的点数摘取苹果并说出总数。

  1、师:这里有5棵大树,想请小朋友为它们挑选一些苹果。每只瓢虫选的苹果数量都是不一样的。小朋友要仔细看清小瓢虫身上有几个点数,再摘下和瓢虫点数一样的苹果数量,装到小篮里,找到座位坐好。(老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根据点数挑选苹果,特别关照能力弱的孩子)

  2、检查幼儿操作情况——吃苹果

  师:你摘了几个苹果?为什么?

  四、送瓢虫回家——引导幼儿排除多种干扰因素,应用点数的方法,根据苹果树上的数字提示,插上相应数量的小瓢虫。

  1、嘘!快听是谁在讲话,原来,天黑了,瓢虫妈妈叫孩子们快回家啦。我们把小瓢虫们送回家好不好?

  2、引导幼儿认真听声音——分别出示数字1——5

  请幼儿分组把小瓢虫送回家,想一想你的瓢虫朋友是住在哪棵树上,为什么?

  3、检查操作情况,师小结。

  4、师生齐唱摇篮曲,结束。

  (此活动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学会数与量相对应。)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有益的学习经验:

  1,说儿歌配动作,手口协调。

  2.认识手指,喜欢有一双能干的手。

  活动准备:

  自制手指套若干(纸制)。头饰“羊”“狗”。

  活动与指导:

  1.认识手指: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五个手指一样吗?”比一比手指的长短、粗细。

  小朋友有名字,手指也有名字,请小朋友记住手指的名字。让幼儿指着手指记名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出示手指套,每个幼儿一个指套,玩“手指戴帽游戏。教师说指名,幼儿将指套套在该指上,或幼儿任意自套自报指名。

  2.引起说儿歌的兴趣:“手指很能干,能做各种动作。”教师演示儿歌中的.手指动作。食指拇指碰碰,让幼儿看看像什么动物的嘴,(小鸡)。做食指中指并拢分开(像剪刀)。捏个拳头敲敲(像榔头)。做翘起拇指(是赞扬)。

  教师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带领幼儿学念儿歌,逐渐配上相应的动作,达到手口协调。

  3.复习朗诵儿歌“小羊买鱼”,出示角色头饰“羊”“狗”,分角色表演儿歌。

  附儿歌:

  手指谣

  食指拇指碰碰,

  做只小鸡叫叫:

  叽,叽,叽!

  食指中指并拢,

  做把剪刀玩玩:

  嚓,嚓,嚓!

  五个手指捏捏,

  做个小嘴巴。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幼儿园教案12-09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09

幼儿园小班教案05-11

小班幼儿园教案03-01

幼儿园小班教案01-17

幼儿园小班教案(经典)08-04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8-02

幼儿园小班教案[经典]08-06

(经典)幼儿园小班教案07-28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