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12-27 10:44:41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5篇(优选)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5篇(优选)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听指令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走,一个跟着一个走。

  2、喜欢参加集体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猫妈妈头饰一个,小猫头饰(与幼儿数一致),小鱼玩具若干,大篮子一个,小红旗一面。

  场地布置:在场地四周散放一些小鱼玩具。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听指令在指定的范围内回散走。

  2、活动难点:能四散走,而不是跟着别人都朝着一个方向走。

  3、指导要点: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扮演猫妈妈,边念《小花猫》儿歌,边带领幼儿做相应动作。

  小花猫做早操,伸伸手、弯弯腰,

  踢踢腿、跳一跳,摸摸胡子喵喵喵。

  2、基本活动

  (1)尝试四散走:小猫收小鱼

  猫妈妈带领小猫观察四周,请幼儿指出哪个方向有小鱼(四周都有小鱼),请小花猫四散走收小鱼,教师在旁边指导幼儿不要都朝一个方向走。

  (反思:大部分幼儿刚开始还是朝一个方向跑过去抢小鱼,多数幼儿都是一次性抱好多鱼。教师应该告知要求给幼儿:让幼儿学着小猫的步伐慢慢走过去收,一只小猫只能收一条鱼回来放在篮子里后再出去收。)

  (2)四散游戏:帮猫妈妈收鱼干

  游戏规则:当听到“太阳出来了,轻轻走去收鱼干“时,请小猫们出去帮妈妈收鱼干,一只小猫只能收一条小鱼放到篮子里再出去收。等听到”轰轰隆隆,下雨啦,快快回家躲雨”时,小猫再走回到猫妈妈身边。

  (反思:游戏反复玩了两次后,幼儿基本上能按老师的要求去收鱼干了。每一次的游戏,教师都会逐渐把小鱼往更远的地方放,加深难度,以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但多数幼儿在把小鱼放回篮子时还是会小跑,有出现相撞的现象。小班孩子的游戏具有非常强的从众性,使他们在游戏中容易受其它人影响,就象在收鱼干的时候,幼儿都跟着老师去收,其他的鱼干则每人去,这时老师就采用玩伴干预的策略,运用情绪化的语言,来影响孩子游戏的方向,帮助孩子积累积极的游戏经验:哎呀,这边的小鱼都收完了,快去找找找还有哪边有鱼。而他们在老师的情绪感染下,就没有那么多的孩子盲目跟从了。 )

  (3)一个跟着一个走游戏

  猫妈妈:“小猫们收了好多的鱼干,现在我们扛着小鱼,排队走回家吧。”

  游戏玩法:幼儿间距30厘米左右排队。排头幼儿拿装鱼的篮子。猫妈妈面向小猫念儿歌:“小花猫,走走走,抬起头来走走走。摆起双臂走走走,走成一个大圆圈。”带小猫一个跟着一个绕圈走,不碰前面的小猫,也不落在后面。过程中调换幼儿拿篮子,被请到的幼儿立即跑到排头接过鱼篮,继续带队向前走。

  (反思:幼儿能排队一个跟着一个走,双臂能摆起走,但走一圈后就有一些幼儿跑上前插队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停止走动。小班幼儿之间动作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教师能注意个别差异,在游戏中有的适当的加以指导,同时以鼓励的口吻和细小的.动作,使能力差的幼儿同样保持持久的游戏积极性。如:在一个跟着一个走时,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明显表现出动作不灵活,双臂摆动与脚步不能同时进行或是出现顺拐的现象,老师就会适时上前帮助。这一方面提高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同时使幼儿的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

  3、放松活动

  小猫小猫甩甩手、锤锤手;转转腰、弯弯腰;踢踢腿、捶捶腿。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春天气候和树木、花草的变化,初步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美。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外出感受春天的变化;歌曲磁带《春天来了》。

  2、大背景纸一张;剪好的春天各种景色的小图片若干(太阳、云朵、燕子、布谷鸟、小草、各色花儿,柳树叶儿,迎春花、蝴蝶、蜜蜂)。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有什么变化?春天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2、欣赏歌曲《春天来了》并讨论:歌曲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3、把春天搬到画面上:教师在背景纸上示范贴出太阳、云朵和小燕子;幼儿自选并说出所喜爱的景色图片,粘贴到背景纸上。

  4、全体幼儿共同欣赏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评价。

  5、和小朋友们一起将作品贴到走廊的墙面上装饰环境。 效果分析:孩子们此时已不象以前那样畏手畏脚,在讨论时大胆发言,在自选图片时也是积极主动,有的一下子选出好几张小卡片,都争着下来帖到背景纸上。当欣赏自己的作品讨论春天的美丽时,有的孩子一口气说出好多春天的美景。大多数孩子都会说出“我喜欢春天的------”孩子的作品贴到了活动室外面的走廊上,在家长来接孩子离园时,有的孩子自豪地告诉自己的'家长:“快来看,这是我贴的春天的花儿!”------在亲子同乐的笑声中,我们完成了所选课题的任务。

  附: 1、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2)请家长利用休假日领孩子到野外寻找春天或植树。

  2、环境创设:

  (1)将室内墙饰换成“春天”。 (2)利用孩子的作品装饰走廊。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喜欢涂鸦和任意撕纸,而撕纸活动也经常被我们老师和家长忽视,认为是在瞎玩。其实撕纸是最适宜小班幼儿的手工活动,利用撕纸活动能对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等学习态度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小绵羊毛茸茸的可爱造型是被幼儿所熟悉的,幼儿在生活中也对小绵羊有一定的了解,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小绵羊,激发幼儿帮助小绵羊的情感。活动中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通过撕贴小纸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大胆想象,敢于创新。因此我结合自己在这学期研究的专题计划《科学区域中探究式活动的适宜模式》紧紧围绕怎样让幼儿“撕出又细又长的纸条”展开活动,把撕纸活动与科学探究活动相互融合,让孩子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餐巾纸的纹路与撕纸难易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知道顺着皱纹纸的纤维能较容易的撕出细细长长的“羊毛”。

  2.能耐心地参与探索活动,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3.体验帮助“小绵羊”取暖所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张绵羊轮廓的纸,固体胶若干。

  2.餐巾纸每人2-3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撕纸条的愿望。

  师出示“绵羊轮廓”:前几天,小绵羊身上的毛刚刚被工人叔叔剪掉,天越来越冷,把小绵羊们冻得咯咯咯咯直发抖,这可怎么办呢?谁有好办法让小绵羊变得暖和起来?(幼儿讲述让小绵羊暖和的方法。)

  幼儿1:给它穿上衣服

  幼儿2:让它重新长出羊毛

  (评析: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的进入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帮助小动物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开门见山地导入作用。)

  (二)第一次操作: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如何撕出长长的“羊毛”。

  1.了解羊毛的形态。

  师:小绵羊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给自己的身上重新披上一层羊毛,这样小绵羊就能暖和起来了。你们知道羊毛是什么样子的吗?(教师播放课件)

  幼儿1:羊毛白白的

  幼儿2:羊毛细细的

  幼儿3:羊毛长长的

  师:这里有很多像羊毛一样白的餐巾纸,(出示餐巾纸)谁能把这白白的餐巾纸变成细细、长长的羊毛呢?请两位小朋友上前探索撕羊毛。

  2.自主探索撕“羊毛”。

  师:你撕出细细长长的羊毛了吗?

  师:教师对撕出细长条的幼儿:你是怎么撕出细长条的?

  3.教师小结“羊毛”的正确撕法。

  师:原来在餐巾纸里藏着一个小秘密呢,一边的纸靠得很紧,很难撕开来,而且也很容易断,但另一边就很松,轻轻一撕就撕开来了,所以不好撕的时候只要把纸转一转,换一边继续撕就一定能撕出长长的“羊毛”的。

  (评析:运用让幼儿先尝试然后教师再总结的方法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探究能力,真正做到了幼儿探究在前,教师总结在后,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幼儿的示范让孩子明白怎样撕才能撕出细细长长长的面条,突破了活动的重难点。)

  (三)第二次操作:引导幼儿探索餐巾纸里的“秘密”。

  师:让我们一起试试看,找找餐巾纸里的“秘密”,看看是不是一边紧、一边松呢?

  (评析:再次让幼儿实践撕长长、细细的羊毛,不仅巩固撕的技能,而且也掌握餐巾纸的小秘密。)

  (四)第三次操作:引导幼儿撕出细细的“羊毛”。

  师:看来你们都找到小“秘密”了,撕出了这么多长长的羊毛,可是小绵羊说它喜欢细细的羊毛,这样披在身上才软呢!粗粗的羊毛会刺着它的,谁能把羊毛变细?(请一幼儿示范)

  师:等会儿把自己篮子里粗粗的羊毛挑出来撕成细细的羊毛,然后贴到小绵羊的身上,每个地方都要贴到,这样小绵羊就不冷了,让我们赶紧去帮助小绵羊吧!

  (评析:在帮助小绵羊贴羊毛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合作能力,而且也激发了孩子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

  (五)结束活动。

  师:在我们的帮助下,小绵羊终于披上了细细长长的羊毛了!小绵羊说谢谢你们!帮助了小绵羊高兴吗?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高高兴兴地跳起来吧!

  活动延伸:

  1.科学区提供彩纸让幼儿继续探索。

  师:做了一会儿运动,小绵羊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可是草地上的草太少不够吃,你们能不能用这些绿色的彩纸给小绵羊撕出长长的小草呢?彩纸里会不会也藏着小秘密,让我们游戏的时候再去试一试吧!

  2.提供不同材质的纸以及放大镜供幼儿继续探索、观察、感知各种纸的纹路。

  (评析: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幼儿探索、学习活动的终结,故我在活动延伸中继续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孩子探究其他类型纸张的欲望)

  活动反思:

  一、以兴趣为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严肃”的科学活动充满趣味,调动孩子探索、思考的欲望,这是开展好科学活动的首要前提。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通过探索感知餐巾纸里的经纬纹路,如若仅是让孩子通过反复的撕纸来探索感知而无情境作支撑的话,孩子的探究热情是很难长久保持的。故活动一开始就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前几天,小绵羊身上的毛刚刚被工人叔叔剪掉,可是天越来越冷,把小绵羊们冻得咯咯咯咯直发抖,这可怎么办呢?谁有好办法让小绵羊变得暖和起来的?”这样的导入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可谓是投其所好,活动气氛瞬间被激活,为后续顺利开展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以求真为原则

  有时候,为了让科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往往会采取“降低提问难度”、“或让探索活动成为一种形式”的做法。让活动看似活跃而顺畅,但细细品味这些活动,幼儿上与不上前后变化不大,更别说通过活动去培养孩子早期的科学素养和理性思维的启蒙了。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通过科学真实的提问、探索逐步引导孩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真问题。

  在第一次探索前,我通过这样的提问“这里有很多像羊毛一样白的餐巾纸,等会儿请你动动小脑筋、动动你的小手,想想怎样把餐巾纸变成“羊毛”送给小绵羊呢(出示一根撕好的“羊毛”),?” 之后老师并没有示范或要求孩子怎么做,而是将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在观察纸片、纸条后去大胆猜测并尝试。另外,怎样把餐巾纸变成羊毛的提问是比较开放的,这样孩子的思路就会很宽阔,孩子会调动所有的已有经验进行探索,这就是一次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去解决现有问题。

  当孩子通过尝试撕出“羊毛”把原因归结在用了正确的方法时,老师通过动作及提问“这一次用正确的动作怎么也撕不出“羊毛”了呢?”引发孩子的进一步思考和尝试。在反复的尝试中孩子逐步感知到了纸的一边易撕,另一边难撕,也就是纸里存在着经纬纹路。

  2.真探索。

  整个活动的探索老师都是以抛出问题让孩子自主思考、操作的形式进行的,因为有很明确的问题作埋伏,所以孩子对探索活动还是很有目标、很感兴趣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总是鼓励孩子积极探索,不要放弃。我以抛出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继续思考和探索。最终,孩子们通过不懈努力,终于给小绵羊披上了厚厚的羊毛时,那一份满足并不是手工活动所能达成的,因为手工更多的是动作技能的练习,而科学探索则饱含着孩子的思考和不懈努力,充满了挑战和趣味。 ‘

  三、以拓展为追求

  好的科学活动结尾应该是能激发孩子继续深入探索的,因此,在本次活动结束时,我进行了这样一个提问:“做了一会儿运动,小绵羊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了,可是草地上的草太少不够吃,你们能不能用这些绿色的彩纸给小绵羊撕出长长的小草呢?彩纸里会不会也藏着小秘密,让我们游戏的时候再去试一试吧!”依然沿用故事情境,使得整个活动浑然一体,但同时又充分激发了孩子对其他纸张的探索兴趣,让活动止而探索不止。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游戏中数字3的数量,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了解简单的作客礼仪,乐意与朋友友善交往。

  (二)活动准备:

  挂图、小鸡母鸡头饰、胡萝卜毛毛虫材料若干、箩筐

  (三)活动指导:

  1、情景导入

  (1)认识新家

  情景:鸡妈妈和鸡宝宝搬家了

  母鸡:宝宝们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新家好不好?(出示图)

  母鸡:这里有几座房子呀?三座 123

  母鸡:我们住在哪里?你怎么知道的?我们的旁边住着谁?

  小结:原来蓝色的房子是我们的新家。我们的旁边住小猫和小兔子。小猫住在红色的房子里,小兔住在黄色的房子里。

  2、拜访新邻居

  “做客”,掌握数量3。

  (1)幼儿讨论作客的礼仪。

  母鸡:鸡宝宝们,妈妈带你们去拜访我们新朋友吧。那我们一定得做个有礼貌的小客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交流)那咱们出发吧!

  (2)拜访小兔子、

  母鸡:小兔子正好再着急呢,请我们帮忙拔萝卜,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一个宝宝拔三颗,谁愿意来帮助小兔子呢?

  请个别幼儿操作

  (3)去小猫家作客。操作“吃小虫”。 小猫非常欢迎我们来玩,还捉了好多的毛毛虫送给我们。开心吗?可是小猫捉的`虫子只能够每个宝宝拿三条,宝宝会不会自己数呀?他都准备在桌子上了,请鸡宝宝找一个位子,拿只小碗在盆子拿三只毛毛虫吧。

  3、结束

  今天和新朋友认识开心吗?谢谢小猫的礼物,不早了,我们应该会自己的新家了,跟小猫再见,带着小猫的礼物回家吧。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玩一玩、想一想、说一说,初步了解颜色的简单变化。

  2、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对颜色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三个瓶盖上涂有不同颜色的透明塑料瓶。

  2、幼儿人手一个瓶子,瓶中有部分水、一根棉签;每组三个颜料盘,分别是红黄蓝三种颜色、一块抹布。

  趣味练习 把颜色混合在一起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方式,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摇一摇手中的瓶子,让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2、教师:水变成什么颜色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再出示一个准备好的瓶子

  1、请幼儿观察:水会变颜色的秘密。

  2、小结:瓶盖上有颜料,颜料溶化到水里面,颜色就变了。

  三、示范如何让水变颜色。

  四、小结操作过程

  1、打开瓶盖,

  2、用棉签涂上一种颜料,放在桌上。

  3、拧紧瓶盖,摇一摇。

  五、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引导幼儿用“我最喜欢X色,我做的是X色瓶子”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游戏结果。

  七、幼儿再次游戏。

  尝试在瓶盖上涂上另一种不同的颜色,看看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八、说一说自己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是哪两种颜色变成的?

  引导幼儿用"我用X色和X色,作出的是X色瓶子"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游戏结果。

  九、总结,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玩了有趣的颜色,发现了颜色的秘密,今后我们要把这许多五彩冰粉的

  颜色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去,让我们的.作品变得更加美丽。

  活动反思:

  以幼儿身边喜爱的各种颜色为主要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听、说、做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从而陶冶了幼儿美的情操,发展了幼儿的科学精神。活动中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作,还要会说话。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综合教案:袜子_小班综合教案07-08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经典)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经典)09-24

小班教案(经典)09-19

(经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精选)08-16

小班教案[经典]08-25

【经典】小班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