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12-29 08:39:05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7篇(热)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7篇(热)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知道蚊虫会带给人们疾病。

  2、知道小朋友从小就要爱清洁、讲卫生。

  【活动准备】图片【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重点提问:仔细观察图片,娃娃怎么了?娃娃为何会生病?

  小结:原来娃娃不舒服了,可能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

  二、出示蚊虫叮人、食物的图片:

  重点提问:图片上的蚊虫在干什么?

  食物被苍蝇叮了会怎么样?

  小朋友被蚊子咬了又会怎么样?

  小结:蚊虫对人类有害,吃了蚊虫叮过的食物,人会生病。

  被蚊子咬了,可能会被传染到疾病。

  三、讨论:

  重点提问:蚊子喜欢怎样的环境?

  我们怎样预防蚊虫的产生?

  小结:蚊虫喜欢肮脏的.地方。

  防止蚊虫产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生活的环境打扫干净。

  四、游戏:清洁娃娃就是我游戏要求:说说怎样让自己成为清洁娃娃?

  哪一组说的多,哪一组为胜。

小班教案 篇2

  防触电一、故事情境导入

  1、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安安,有一天,他在家里看电视,忽然想吃苹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个苹果,也忘了擦手。等他回来一看,喜欢的`动画电视节目已经结束了,他便走到电视机前去换频道。你们猜,这时候发生什么事了?

  2、明明刚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来是触电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湿手去碰电器了。你们在家里发生过这样的事吗?

  二、教授新课

  1、安全用电标志

  (1)你们了解安全用电标志吗?

  (2)安全用电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

  (3)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你们知道都是用来标志什么的吗?

  (4)老师结合图片向学生讲解不同颜色标志代表的不同含义。

  2、预防触电

  (1)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存在电。你们知道怎样预防触电吗?

  (2)师生共同总结用电尝试:家电停止使用时,要拔掉电源插头;手、脚和身体湿的时候不要触摸电器;不要把手伸进运转的电风扇、搅拌机和水果榨汁机里等等。

  3、触电后怎么办

  (1)触电后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

  (2)迅速拨打电话,你们知道应该拨打什么电话号码吗?

  (3)如果无法及时找到或者断开电源,应该怎么办?

  三、观看关于安全用电的视频

  四、课后小结

  1、我们经常看到电池,你们说摸电池会触电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用电安全知识?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小班幼儿对水的了解,从中体验幼儿合作玩的乐趣,初步感知水的特征。了解泡泡的特性。让幼儿在操作中玩泡泡,我特设计此课(玩泡泡)。

  活动目标

  1、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2、激发想象力,发展口语表达潜力。

  3、能想出多种办法吹出有变化的泡泡。

  活动准备

  四个盆中溶解有餐洁净或洗衣粉的水,塑料杯、瓶、塑料吸管、音乐磁带(汽车开来了)、图形若干、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汽车开来了》入场

  老师开车带你们一齐去玩吧!双手转动做开车状入场。

  (二)来到那里,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瞧!它们是谁出示:教师吹

  泡泡,说出名称(泡泡)。

  (三)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试一试(提醒幼儿吹泡泡时,注意不要含在嘴里)

  泡泡长得什么样(大、小)(圆)你看到什么颜色(红黄等)总结泡泡是彩色的,怎样吹出许多泡泡。

  鼓励:自己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吹法。

  (四)引导幼儿思考

  1、你用什么方法让泡泡越飘越高越飘越低

  2、泡泡飞到高的地方会怎样说一说泡泡为什么会破

  (五)我们认识了解了泡泡后,让我们一齐和泡泡玩游戏《玩泡泡》

  泡泡累了,我们也累了,我们快和泡泡说再见。把相应的彩色泡泡送回家。孩子们快坐上我的汽车回家了。

  说课:

  本课是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设计的,本课题是科学课《玩泡泡》,我把此课分成了1、认识泡泡2、体验泡泡3、引导思考4、玩游戏四个过程,逐步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快乐的情绪。我入场选取了汽车开来了,让幼儿坐上汽车去找一找泡泡并玩一玩,认一认。认识的同时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吹泡泡并观察,充分观察幼儿的'口语表达潜力和观察想象潜力,再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变化,从而培养幼儿的思考力;在玩游戏中让幼儿再喜欢泡泡;泡泡累了,让幼儿明白把泡泡送回家,从中让幼儿自己去操作送泡泡,幼儿体验了泡泡回家的乐趣。

  最后,幼儿听音乐《汽车回家》到达本节课的前后呼应,连贯性,整体性的一面。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玩线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培养做事认真、专注的习惯,发展创作性思维。

  活动准备

  五颜六色的毛线若干,彩笔,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大班两名小朋友演示的翻绳表演,一边翻绳一边说儿歌:伸出你的小手,我们来翻绳;一翻老牛槽,老牛来吃草;二翻是菱形,我们记得牢;三翻一扇门,门前有棵树;树上结果子,结了多少个?伸出手来数一数……让幼儿进入情境中,引起幼儿对线的兴趣。

  刚才小朋友表演的精彩吗?他们是用什么道具在表演?(毛线)你想不想玩一玩毛线?

  二、鼓励幼儿自由玩线,初步探索线的玩法。

  1.教师为幼儿每人准备一条毛线,提问:你手中的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毛线的柔软性,颜色不一样)让幼儿自由玩线,一段时间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玩线的?(先玩后说)

  幼a:捏着线的一头摆来摆去,像柳枝;

  幼b:把线螺旋的摆在桌子上像棒棒糖;

  幼c:在线上能打好多结;

  幼d:把线剪成一节一节的,摆在桌子上像小草……

  幼儿说的线的每一种有意义的玩法,教师可鼓励幼儿一起尝试着玩一玩,充分调动玩线兴趣,捕捉每一个孩子创造性的闪光点。

  2.原来线有这么多玩法,老师这也有一种新的玩法,老师将线的两头系在一起打一个结,你还能玩吗?让幼儿尝试着玩一玩,并说说自己怎么玩的?有的在桌子上摆出了圆形正方形,有的借助两只手和嘴撑起一个三角形,少数几个孩子翻起了绳(在家曾经有过和家长翻绳的经历)这个引起了孩子的极大兴趣,教师抓住这一点,让幼儿到前面演示,让同伴交同伴比单纯的教师教幼儿效果更好。

  师结:咱们小朋友真厉害,一条普通的线能变出这么多有趣的花样,如果老师给你许多根线你还会有新的`玩法吗?

  三、引导幼儿探索多根线的玩法。(先说后玩)

  1.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玩法,激发幼儿的想象灵感。孩子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有的说编辫子,有的说拼彩虹,有的说缠成线球……

  “那小朋友想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做成作品看看呢?现在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许多材料,请你去选择你喜欢的材料完成你的作品,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教师在旁边做适时的指导。

  2.作音乐线画,让幼儿用线表现出舒缓和欢快的音乐。

  活动延伸

  将各色毛线投放到活动区,鼓励幼儿继续玩。

小班教案 篇5

  找朋友

  活动目标:

  1、欣赏图画书,感知故事内容,了解三原色变色的基本规律。

  2、通过观看表演和参与表演的方式,正确讲述故事中重复的语言结构,并尝试仿编故事内容。

  3、能遵守表演规则,参与表演和讲述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碰一碰

  ——教师:小朋友,你有好朋友吗?你想找个好朋友碰一碰吗?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找个朋友《碰一碰》。

  二、幼儿自己阅读幼儿用书,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大家在一起玩了《碰一碰》游戏,我知道有许多色彩娃娃它们也在找朋友,它们找了哪些朋友?它们在一起玩什么游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篇好玩的图画故事书《找朋友》。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提醒幼儿一页一页地翻阅画面。

  ——教师:你看见了哪些色彩娃娃?它们在做什么?你还看见了什么?

  三、欣赏故事,进一步感知阅读内容。

  ——教师讲述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教师:你听到了什么?故事里有哪些色彩朋友?它们和谁手拉手做朋友?它们在一起做什么?

  ——教师:“亲亲热热”是什么意思?帮助幼儿理解词语的含义。

  四、师生完整地阅读图画故事。

  ——教师带领幼儿阅读图画书,在讲到重复的.语言处,放慢速度,等待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

  ——教师:你最喜欢看哪一幅画面?画面上有什么?

  五、通过讨论,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根据色彩的变化仿编部分故事情节。

  ——教师:黄黄和红红手拉手,转出的荷包蛋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想一想,黄黄拉起红红的手,亲亲热热做朋友,一二三四转个圈,转呀转,转呀转……还会转出橙色的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简笔画,(例如橙色的桔子、菊花、衣服等)。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仿编“蓝蓝拉起黄黄的手”和“红红拉起蓝蓝的手”,并带领幼儿用故事中语言,完整地阅读仿编的内容。重点让幼儿懂得红和黄可以变出橙色的事物,蓝和黄可以变出绿色的事物,红和蓝可以变出紫色的事物。

  六、故事表演《找朋友》

  ——教师介绍玩法:小朋友扮演色彩小人,大家边拍手边有节奏地讲述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表演相应的动作。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玩具小汽车的车轮当作绘画工具进行滚画的方法。

  2、体验车轮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车轮印

  2、每人一辆小汽车,红黄蓝绿紫颜料各一盘,大卡纸若干 。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车轮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车轮)

  车轮有什么用呀?

  车轮还能干什么用呀?(幼儿议论)

  2.出示小汽车

  瞧!这是什么?

  让幼儿说说玩具汽车有什么用。

  3.教师故作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小汽车不但能在地上开,还能在纸上开汽车呢,你们想看看吗?

  4.教师示范作画。

  先给小汽车加油,拿小汽车车轮在颜料盒上用力蘸一下,然后放到纸上来回开。

  看看小汽车开过的地方留下了什么?有几条线?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纸上留下了漂亮的`颜色好不好玩?

  老师示范2—3次朝不同方向开,请幼儿观察。

  5.鼓励幼儿每人拿一辆小汽车按照刚才的方法做一做,启发幼儿朝不同方向开,

  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要把颜料弄到手上,和同伴身上。

  6.展示幼儿的作品,大家一起分享活动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梧桐树的名称,通过观察了解其外形特征。

  2、学习远看整体、近看局部,能按树干、树枝、树叶的顺序有序地观察梧桐树。

  3、有观察的兴趣,愿意积极表述自己对梧桐树的想象和认识。

  【活动准备】

  1、选择种有梧桐树的地方事先采集若干梧桐叶。

  2、教学挂图《高大的梧桐树》。

  【活动过程】

  一、根据叶片寻找梧桐树。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自对树叶外形的`认识,同时用类比的方式对树叶展开大胆的想象。

  2、引导幼儿根据树叶寻找相应的树,引起对梧桐树的关注。

  二、整体观察感知梧桐树。

  1、师:秋天里的梧桐树有什么变化?(感受秋天树叶枯黄、飘落的景象)

  2、引导幼儿整体感受梧桐树的高大,帮助幼儿了解梧桐树的主要结构——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

  三、有序的观察梧桐树。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多方位感知树干的特征。

  2、启发幼儿用语言和身体动作来表现树枝的生长状态。

  3、教师带领幼儿有序的讲述梧桐树各部分的特征,丰富相应的词语“粗大的树干”、“茂密的树枝”、“枯黄的树叶”。

  四、师幼一起玩“找梧桐树”的游戏。

  1、师:看看周围,找找还有哪些是梧桐树?找到后站立在梧桐树下。

  (教师强调游戏规则,以稳定幼儿情绪,也便于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找到梧桐树)

  2、师:你怎么知道这棵是梧桐树的?只要幼儿说出梧桐树的一个特征即可。

  五、欣赏教学挂图《高大的梧桐树》。

  教师出示挂图:看看这张图上是什么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综合教案:袜子_小班综合教案07-08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经典)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经典)09-24

小班教案(经典)09-19

(经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精选)08-16

小班教案[经典]08-25

【经典】小班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