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1-01 08:19:38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通用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通用4篇)

小班教案 篇1

  每个领域都可以发挥“纸趣艺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渗透到健康领域中,我左思右想决定让小脚也来参与纸趣活动,大家都说动手能动脑,那动脚肯定也能动脑。

  小班健康活动:小脚丫本领大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尝试用脚趾撕纸、夹纸,锻炼幼儿的脚部小肌肉的运动。

  2.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废旧报纸、盒子

  重点难点:用脚趾勾住纸撕纸

  活动过程:

  第一堂(小2班)下来,存在许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们小脚丫根本用不上力,也夹不到纸,别说让孩子们用小脚撕纸了,第一堂课可以说是失败的,于是听课老师们给了我许多的建议,特别是我们的园长,她说:“孩子们的小脚丫从生下来还从来没有运动过,经验不足,必须在课前加深经验,在前半部分小脚丫热身操时间稍微在长一点”。俗话说“有失必有得”第二堂课(小一班),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在课前与孩子们做小脚丫夹积木的`游戏,在小脚丫热身操中从单脚运动到双脚运动,我还创编儿歌(单脚)小脚丫,真可爱;左三圈点点头,右三圈点点头:扭一扭;揉一揉,捏一捏;小脚小脚,我爱你。(双脚)小脚丫,真可爱;见面点点头,相互问好握握脚,多开心呀拍拍脚,小脚小脚,我爱你。从第一环节小脚脱下鞋出来玩一玩好,孩子们赤着脚好开心的走来走去,兴趣浓厚,开放性的提问:“你的小脚有什么本领?”,瞧,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我的小脚会踏步走”在让全体小朋友踏步走,“我的小脚会单脚跳”

  孩子们都学着单脚跳…总之在一二两个环节孩子们始终情绪高涨,在第三环节,也就是本堂课的基本部分, 小脚丫学本领(小脚撕纸),我在示范中边讲解边示范,当我用脚趾撕下一条纸时,孩子们不由自主的竖起了大拇指: “俞老师你真棒!”在请个别孩子上来示范时,孩子们又喊起了加油加油的声音。小脚撕纸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当能撕下纸时,那一股成功感油然而生,孩子们纷纷勾住纸冲着我喊:“老师,看我呀!”“老师我能撕下来啦”“哇!你们的小脚真能干” 。

  整堂课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前半部分还应紧凑一点,结束部分自然一点,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愿意帮助别人的情感,培养幼儿对围拢搭建的兴趣。

  2、 巩固幼儿对大小的辨别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和创造性。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 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 5种玩具动物,每种动物各一大一小,玩具老虎一只。

  2、 5筐不同材料的建构积木。

  活动过程:

  1、 导言兴趣:

  (1) 出示小动物,分别与各种小动物打招呼,如:“小牛妈妈你好!小牛宝宝你好!”知道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宝宝。

  (2) 冬天到了,小朋友你们的家里暖和吗?可是这些小动物也想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的忙,帮它们造一个温暖的家,你们愿意吗?

  2、 感悟表现:

  (1) 老师先给小牛妈妈和小牛宝宝造一个温暖的家。(老师讲解示范围拢搭建的方法 )要求把小动物围在当中,不能有漏缝的地方。

  (2) 现在就请小朋友为你们的小动物朋友造一个温暖的家吧!(幼儿动手操作,老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搭建不同的家)

  (3) 引导幼儿与动物交谈,如:“**你喜欢什么样的家啊?”“等家造好了你就不冷了。”

  3、 点拨指导:

  (1) 出示大老虎,创设夜晚小动物睡觉的情景。(关掉一半的灯或全部的灯,小动物倒下表示睡觉。)

  (2) 情景表演:大老虎天都没有找到东西吃了,肚子好饿啊!咦,这里有好几

  个小动物的家,看看哪个小动物家的门和窗没关好,我就可以进去把它吃掉了。

  (3) 老虎依次观察每个小动物的'家:

  A) 这个小动物家的门和窗都关好了,看来吃不到它了。

  B) 这个小动物家的门没有关好,我可以进去吃掉它了。(老师或其它幼儿提醒主人赶快进行补救)

  (4) 老虎还是没有找到吃的,就活活饿死了。(引导幼儿表现出高兴的情绪)

  4、 扩展延伸:

  (1) 你们为小动物们造了很温暖的家,小动物们都非常高兴,它们想和你们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

  (2) 请幼儿每人抱一个小动物,带小动物到绿草地玩。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追求一种“宽松、自然、科学、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孩子在合作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活动基本达到预定的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如果在这个活动中设计一些能抓住某件事物或某个现象来重点让孩子观察、探讨其变化的环节,活动效果会更加突出,并会让延伸活动更加丰富。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雨点欢快地落下、跳跃的情形。

  2、区别类似雨声的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能作出反应。

  活动准备:

  塑料纸、听雨盒、手指游戏、一段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一段抒情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小雨滴老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雨滴的游戏。(手指游戏)

  二、看动画:

  1、老师带来了两段动画,幼儿观看你看到了什么?

  你怎么看出是大雨还是小雨呢?

  2、动画里的雨在下,可他们没有好听的声音,你们想个办法给他们配上好听的声音,出示听雨盒和塑料纸。

  1)分发给每个幼儿一个道具,当我们看到下小雨的动画,就让你手里的东西发出下小雨的声音,看到下大雨的动画就发出下大雨的声音。

  2)你是怎么发出下大雨的`声音的?怎么来表示下小雨呢?

  3)请个别幼儿演示大雨和小雨不同的不同声音,让其他幼儿猜。

  3、教师不断更换flash画面,幼儿配合发出不同大小的声音。

  三、情景表演:下雨啦

  1、我们小朋友也来做雨点宝宝,想想,下大雨的时候雨点宝宝是怎么跳的,24小时内,重复下载同一课件,只消耗一次点数。到地面上怎么样的?播放强烈的音乐。

  你这个雨点宝宝是怎么跳的?为什么要这样跳?

  请小朋友模仿他的动作。

  2、雨慢慢得下得小了,现在雨点宝宝怎么跳舞了?

  幼儿跳,教师播放柔和的音乐。

  你是怎么跳的?为什么要这样跳?

  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模仿。

  教师切换不同的音乐,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3、雨点宝宝跳舞跳得累了,要回去休息了,和大家说再见。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小班教案 篇4

  自主性游戏案例——爱心医院

  【案例背景】:

  自主游戏活动是幼儿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充其自主性,培养其多种能力发展的一种颇受孩子喜欢的活动。这次游戏活动来源于孩子,小班孩子天变凉后,他们经常感冒,咳嗽等,有的甚至是多次的进出医院。于是,“爱心小医院”就在此时满足孩子的当前需要中开门了。在这次游戏活动中,为了达成在游戏中初步会分工协商,坚守岗位这一目标,我给孩子提供的是一些基本的游戏材料,如:医生的白大褂、盐水瓶、药丸、药方等,在游戏一开始我让孩子们自己学着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他们在整个游戏活动中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小医生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看病、一会儿打针等;病人也忙碌着,一会儿这不舒服,待会那又不行了。孩子们的游戏兴趣乐此不疲,贯穿始终。

  【案例实录】:

  瑶瑶和佳佳正在玩“小医生”的游戏,瑶瑶穿着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手里拿着装有针筒、温度计的医药箱,这时,只见佳佳抱着一个玩偶娃娃来到“小医院”,指着娃娃的对瑶瑶说:“她肚子疼。”瑶瑶看了看佳佳,用手指着娃娃的肚子问:“是这里吗?”佳佳点了点头,只见瑶瑶随手从医药箱里拿过针筒对着娃娃的肚子就打了下去??这时佳佳说:“不是打这里的,要打手上。”

  像瑶瑶这样的游戏行为是不符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但从孩子的心理上分析,他们认为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有病了,就在什么地方“施药”,把“药方”往不舒服的地方贴。当我看到这儿时,并

  没有急于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而是在孩子游戏结束后讲评时,把这样的游戏场景边用语言描述边表演了一遍,然后问孩子:“你们去医院看病,医生是不是看你哪儿不舒服就在哪儿打针呢?”孩子纷纷摇头说:“不是的。”“那应该怎么做呢?”有的说:“医生是在屁股上给我打针的。”有的说:“医生是在我的手上打针的,还要吃药。”在这样的场景下的讨论,引导幼儿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他们把各自零散的看病、打针、吃药的体验与同伴分享,同时在原有的经验上,我作为“病人”告诉医生“我怕疼的,哪里打针不疼啊”,这又引起了幼儿的一番讨论,有的幼儿还很努力的安慰我:“老师,打针一点都不疼的,我打针很勇敢的。”于是,我以此作为切入点我又做了一个情感上的提升:宝宝生病了看医生,很勇敢,一点也不怕疼。在分享的过程中,通过个别孩子已有的游戏行为,我把有益的经验串成了一条线,使他们逐步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经验,为下次游戏的开展提供新的积淀。

  【行为分析】:

  幼儿游戏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筛选,对于游戏中一些不明白的事情,或幼儿模仿了一些不良现象,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幼儿来加以讨论、澄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种需要我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之上。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或者出现困惑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先前在讲评中问道:“我打针怕疼的,我可以打哪里呢?”等语言,不仅会使游戏的情景得以丰富,而且还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但在

  运用时要注意把握幼儿已有的经验,切忌超出幼儿经验的范围,露出“导演”的痕迹。同时,作为老师可以用鼓励式的表扬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形成,而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及违规行为,老师不一定直接指出来,而是用一种激励式的正面语言,把希望幼儿出现的行为要求提出来,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教养支持】:

  从这次的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的细心观察和适时介入显得非常重要,感受让我特别深的.是老师在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老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满足幼儿游戏需要,体现选择的自由度,创设一种可选的环境;老师是游戏开展的支持者:主要指老师介入游戏的时机,出发点是幼儿自己游戏的内在需要,而不是教师处于教育的意图,即幼儿需要的时候介入,老师的介入使他们更好的实现其游戏的愿望;老师是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提供了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观察是重要的,观察是教师介入游戏的前提,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也能成为教师预设教育活动的依据,更是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的机会。通过瑶瑶和佳佳的个案,从多方面验证了这些说法,作为老师应该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像游戏结束提醒她收拾好,医院比较小,就请幼儿东西需要什么就取什么不要全部摊出来,让孩子除了游戏之外也有所成长。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综合教案:袜子_小班综合教案07-08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精选】小班教案10-09

[经典]小班教案10-21

小班教案【经典】12-20

[精选]小班教案10-08

(经典)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经典)09-24

小班教案(精选)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