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2-09 07:11:46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认识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知道它们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活动准备:

  1. 家长帮幼儿幼儿带各种洗涤用品(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等)。

  2. 脏手绢每人一条,装水的盆若干。

  3. 摄录、播放设备等。

  活动过程:

  一、 引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

  1. 请幼儿看脏手绢,问幼儿:怎样把它们变干净?

  2. 幼儿每人取一条手绢,先在清水中洗,看能否洗干净。

  3. 出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肥皂、香皂、洗衣粉),请幼儿说出名称,再分别自选洗涤用品来帮忙,把手绢洗干净。

  二、 了解洗涤用品的特征和用途。

  1. 出示肥皂,让幼儿摸摸,请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肥皂。

  教师小结:肥皂虽然有很多形状和颜色,但它们摸上去都是硬的,是块状洗涤用品。

  2. 出示洗衣粉,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说说(提醒幼儿不要用嘴尝),再将洗衣粉加入清水中搅拌后让幼儿观察。

  教师小结:洗衣粉是粉末状的洗涤用品,它能溶解在水中。

  3. 让幼儿观察洗涤剂,然后教师也将其溶解到水中。告诉幼儿:这是液体洗涤用品。

  4. 提问: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有什么用途?(幼儿讨论后回答)

  三、 了解洗涤用品的发展过程

  1. 教师告诉幼儿:最早,人们用碱洗衣服,洗头发,但碱刺激性大,经常使用会伤害皮肤,头发也会变得枯黄,后来人们发明了肥皂、洗发水等洗涤用品,他们能更有效地去油渍和污斑。

  2. 提问:除了肥皂、洗衣粉,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有专门清洗餐具的;有专门清洁人体的;有专门清洁服装的。下面,我们就开个洗涤用品展销会。

  四、 师生共同布置洗涤用品展销会。

  1. 观看录像:洗涤用品广告。幼儿先给各自带来的洗涤用品做广告宣传(要求说出名称、用途)。

  2. 讨论如何布置,是按用品分类摆放,还是按形状分类摆放。

  3、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都用来干什么?

  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如清洗餐具的洗洁精,人们洗脸、洗澡用的洗面奶、沐浴液,专门洗涤羽绒服、羊毛衫的洗衣液,专门清洁厕所的洁厕净,保持色彩鲜艳的彩漂液,去油污的威猛先生清洗剂,等等。

  4、鼓励幼儿选择1种洗涤用品清洗自己的脏手绢。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活动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小朋友从小要认真学本领,长大了发明更好的洗涤用品。

  延伸和渗透:

  “提醒家长让幼儿回家自己清洗自己的袜子、袖套等小物件,并帮助幼儿认识家中的各种洗涤用品。”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暑假里的安全知识,知道防溺水和防雷电的方法。

  2、增强在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暑假里的安全知识,知道防溺水和防雷电的方法。

  活动难点:

  增强在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安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小朋友就要放暑假了,放暑假期间小朋友就在家里休息,那么在暑假里你们会怎么保护自己呢?

  二、学习防溺水、防雷电知识。

  1、防溺水

  教师:暑假里是炎热的天气,好多小朋友就喜欢去游泳,我们学了很多防溺水的知识,我想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谁知道怎样来保护自己才不会发生溺水事件。

  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上的小朋友做法对不对。

  图片一:几个小朋友一起在河里玩水,这样对吗?

  图片二:玩具掉到了河、湖、池塘里,应该怎么做呢?

  图片三:小朋友在河、湖、池塘、海边玩,应该注意什么呢?

  教师小结:

  我们知道不正确地玩水会带来危险,我们不能在没有大人的`陪同下和小朋友去玩水,也不能自己去捡河里的东西,如果小朋友在海边或者游泳池上玩,一定要和大人在一起,保护好自己。

  2、防雷电

  教师:在暑假里,还经常下大雨呢,而且夏天下雨时经常打雷,如果是雷雨天气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呢?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一说一些相应的做法和措施。

  图片一:打雷时闪光容易击中电线,如果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办呢?

  图片二:大树湿湿的,也容易被雷电击中,下雨天我们能躲在大树下面吗?

  图片三:外面在打雷下雨时,我们在家里应该怎样注意用电安全呢?

  教师小结:

  暑假容易下大雨,小朋友一定要注意不能躲到大树的底下,大树下很不安全。小朋友也不能躲到电线杆旁边或者电线杆底下,这些地方非常的不安全。下了大雨一定要把窗户关掉,也要提醒自己的爸爸妈妈不能接打电话,尽量不要用电器,这些也不安全。

  三、小结活动

  1、暑假里小朋友在家要注意许多的安全,今天我们学习了在暑假里防溺水和防雷电的安全,老师请小朋友自己说一说,你在家里会怎样保护自己。

  2、小朋友们在家里过暑假的时间很长,小朋友们要学会保护自己,每天都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开开心心地生活,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你们会做的事情,到下个学期回来你们就是中班的哥哥姐姐啦。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大马路》,注意儿歌中“叔”、“站”、“亮”词的正确发音。

  2.通过学习儿歌,让幼儿知道红绿灯代表的意义,学习看信号行动,辨别红、绿灯,提高迅速反应的能力。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事先观察过马路上的红绿灯。

  2.木偶教具、红绿灯各一只。

  活动组织

  1.出示小熊,引出故事《小熊进城》,操纵木偶教具讲故事。

  教师说:“什么颜色的.灯亮时,小熊才能走到马路对面?”“警察叔叔是怎么说的?”“大马路上友人行道,汽车跑道,马路很宽,警察叔叔站在中间指挥交通,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往前走。老师把交通规则编了首儿歌,请小朋友听一听。”

  2学念儿歌:《大马路》

  大马路,宽又宽,

  警察叔叔站中间。

  红灯亮了停一停,

  绿灯亮了向前走。

  注意提醒幼儿叔、站、亮的正确发音。

  3.玩游戏“红绿灯”

  幼儿轮流当车两和行人在“街上”行走,教师站在路口,手持红绿灯,一起念儿歌两遍。然后教师举起红灯,人、车都要暂停,举起绿灯,人、车可通行。

  活动小结

  教学反思:

  在集体活动中,由于有大量的车的图片、玩具作为教具,大部分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投入到活动之中,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动手操作。孩子虽然天天从马路上经过,但是对这熟悉的马路并不了解。如,马路上的一些简单的标记、车辆行走的路线、人行道等。由于天气寒冷,不适合带还出去观察马路上的情景,我们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拍摄了照片和录象,让孩子对马路上的情景有进一步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对马路的关注。在活动中有些孩子思维敏捷,积极性特别高,抢着发言,如:胡晨嘉、张睿加、薛蕾、唐飞、妙妙等,他们的积极主动影响到其他思维较慢或不够大胆自信的孩子。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提醒他们先举手再发言,增加其他孩子的发言机会。

  小百科:马路,是指供人或车马出行的宽阔平整的道路、公路。多是由人修建,供人使用,主要目的是方便人类从事诸多的生产活动。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房子变化的趣味,喜欢并尝试续编故事结尾。

  2.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到事情能够试着面对。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图片、无色的画有小房子的卡、字

  活动过程

  一、引发听故事的兴趣

  1.出示字:房子,你平时见过什么有趣的房子?

  2.从房子引起兴趣:熊哥哥:这是我的朋友熊哥哥,它在树林里也发现了一幢有趣的房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听听猜猜故事情节

  1.理解故事,出示图片背景,边讲述边插问

  a小房子里的香味可能是什么?

  b熊哥哥的手上是什么东西粘糊糊的?

  c什么是不安?熊哥哥为什么不安?它会怎么办?为什么?

  d熊哥哥自己很喜欢吃蜂蜜,为什么还要把蜂蜜涂在墙上呢?

  2.故事结束后提问:熊哥哥发现的'房子与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吗?

  三、完整倾听

  1.教师讲述并演示图片

  2、出示熊弟弟提问:熊弟弟会去树林吗?为什么?(可能分两种)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四:迁移续编故事

  1.出示卡片引导幼儿给小房子涂上有香味的东西,如橘子用橙色表示等

  2.幼儿续编(关键是编到涂上什么味的果酱,就画有对应颜色的房子的幼儿接着编)

  活动小结

  看来这个小房子还有许多故事会发生我们想一想以后再接着说好吗?

  给故事起名字。

  附故事:

  熊哥哥提着一桶蜂蜜路过树林的时候,看到一座红色的不房子,小房子散发出一阵阵好闻的香味。“这房子里一定装着好多果酱。”他边想边停下来,用力吸着鼻子,“多谗人啊,让我进小房子好好闻一闻。”熊哥哥走进小房子,发现门开着,房子里空空的:既没有果酱桶,也没有罐子。果酱在哪里呢?他刚想把扛麻袋伸进门,忽然发现一只手掌粘在墙上了。好不容易把手掌从墙上挣脱下来,只觉得粘糊糊的,用舌头一舔,咦,甜甜的,原来墙上涂着的都是香甜的果酱。熊哥哥忍不住不停地舔,把墙上的果酱舔个干净。舔完了果酱,他又不安起来:“我把人家辛辛苦苦涂上的果酱吃了,这下怎么办呢?”熊哥哥看到自己带来的那桶蜂蜜,他笑了:“我可以把这桶蜂蜜涂在墙上。”于是,熊哥哥就把小房子涂成漂亮的黄色,散发出蜂蜜的香味,第二天,熊弟弟来看熊哥哥。熊弟弟说:“树林里有座涂着果酱的房子!”熊哥哥笑了:“我知道,不过现在这座离子是黄色的了。”

  活动反思

  《果酱小房子》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中所述之事是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熊哥哥、房子,这两种事物都是幼儿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叙述过程中情节的发展符合幼儿的智力发展,符合中班幼儿语言获得的水准。 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思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今后还会通过不断的努力,更好的为幼儿奉献更为精彩的活动。

小班教案 篇5

  教学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幼儿积极主动的态度、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初步的合作意识、责任感等等。所以,教师应了解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设计思路:秋天到了,大树落叶了,水果成熟了。小朋友在散步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捡落叶,时不时地发出一阵阵尖叫声、欢呼声,有时为了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争得涨红了小脸。看着大家这么浓厚的学习兴趣,我想:不如设计一次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得到满足。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能按颜色、大小分类摆放。

  2、运用观察法比较苹果的不同特征,按颜色、大小进行正确分类。

  3、通过活动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二、活动准备: 1、大的红苹果30个;小的红苹果30个;大的绿苹果30个;小的绿苹果30个;(可供幼儿操作的苹果树2棵)大箩筐1个;小箩筐1个;不大不小的筐一个;

  2、课件:苹果园景色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手口一致的点数,并按颜色、大小分类摆放。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感知苹果的不同特征。按颜色、大小进行正确分类。

  四、活动过程: 1、导入:(开车去果园)“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成熟了,今天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宝宝们,你们想去吗?好,那我们就出发吧。”(音乐起)

  2、“果园到了。看!多美呀!瞧!好多的苹果挂在树上呢,闻起来好香啊。宝宝们,想不想摘下来尝一尝呢?”

  a(出示可操作的苹果树)教师示范摘果子。念儿歌:“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

  b请幼儿摘苹果(安老师的口令摘,摘完后放在自己的操作板上点数,并说出总数。)要求幼儿用食指从左到右有顺序的点数。

  c请个别幼儿学习点数(纠正数错的幼儿)

  3、区别苹果颜色、大小,并分类摆放“大家看,老师这里也有四个苹果,它们哪里长得不一样?”

  (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老师拿来一个不大不小的筐。我们把颜色一样的放在这个筐里,该怎么放呢?”

  a请小朋友说一说。

  b大家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c个别幼儿操作错误的,教师加以纠正。

  4、“小朋友们真棒!刚才我们是按颜色分的,想一想,还可以按什么来分呢?”

  a引导大家按大小不同来分。(幼儿操作)

  b老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操作拿上来看一看,再进行纠正。

  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但摘了许多苹果,还帮它分好类。看(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筐)这两个筐一大一小,你觉得苹果该怎么放了?

  (大苹果放在大筐里、小苹果放在小筐里)c分组放苹果,教师检查4、送苹果:

  “我们今天摘了这么多苹果,有大的、有小的、有红的、有绿的。好厉害啊!你想把这些苹果送给谁呢?”(幼儿自由讲述)“好啊,苹果可以送给好朋友,可以送给托班的弟弟、妹妹,还可以送给中、大班的哥哥、姐姐,现在我们一起坐上汽车送苹果去吧!”(音乐起)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