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2-21 10:15:19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序数,能按照序数找到相应的位置。

  2、愿意做小剧院的志愿者,为大家服务,安排座位。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把活动室的一角布置成一个小舞台,观众席上备10张小椅子(分成两横排,每排5把椅子,前排椅子上贴上红色标记,后排椅子上贴上蓝色标记)。

  2、戏票10张(其中红点卡1——5当做红票,蓝点卡1——5当做蓝票)。

  3、志愿者胸牌5~6个;演出头饰及服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活动师:六一节快到了,怎么样才能把我们学会的节目表演给大家看呢?(建议幼儿开小剧院)

  二、介绍小剧院,讨论参加游戏的规则及角色职责。

  1、认识戏票,了解戏票与座位的关系。告诉幼儿观看演出时必须对号入座,不同颜色的戏票分别对应不同的座位。

  提问:红色戏票坐第几排?蓝色戏票坐第几排?

  2、学习按照序数找相应的位置。这里有5张红色的戏票,有的上面有一个点,有的上面有两个点...有一个点的应该坐哪个位置?学说"第一排第一个座位,第一排第二个座位..."一直到第一排第五个座位。蓝色戏票方法同上。

  3、讨论:小剧院需要几个志愿者?(建议每次5——6人)出示工作牌,请出几名志愿者。

  三、玩小剧院游戏。

  1、老师把戏票交给志愿者,鼓励他们把票卖给观众,然后带着观众到剧院并帮助他们找到座位。如果观众自己能够找到座位,志愿者就负责检查核对观众手上的戏票是否与座位吻合。其余幼儿做演员在舞台上演出。

  2、进行角色交换,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教案 篇2

  主要领域

  语言

  活动目标

  相关领域

  科学、社会萌发爱护树木和河流的情感,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溪水由清到浑,又由浑变清的过程知道植树造林对河流的影响

  主要形式

  集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20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溪水由清到浑,又由浑变清的过程

  难点:了解砍伐树木会给人类和动物带来危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了解树木的作用

  物质准备:故事图片四幅,劳动工具及“爱护树木”的木牌

  【教学过程】

  一、提出疑问,引起兴趣

  小兔家门前,有一条清清的又香又甜的小溪。小溪水突然变黄了,变苦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幼儿自由议论,说说小溪水变苦变黄的原因。)

  二、感知故事,理解内容

  师:刚才小朋友讲了这么多的原因,都很有道理,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香甜的小溪》。

  1、讲述故事第一部分(结合图3―10、图3―11、图3―12讲述故事的“1~3自然段”),提问:

  图3—10小兔去河边打水

  图3—11小兔看见大象和野猪在拔树

  图3—12小兔跑去劝阻

  图3—13野猪和大象比赛栽树

  小兔子看见野猪和大象在干什么

  为什么小兔说大象、野猪毁了小溪水

  大象、野猪拔树和小溪水有什么关系呢

  后来溪水变清了吗有什么办法使小溪水变清呢(幼儿自由讨论)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4~6自然段,并结合图片3―13),提问:

  野猪和大象比赛栽树,树长大后,小溪水变得怎么样了

  为什么种上了树,小溪水又变得清了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

  四、交流讨论

  1、砍树、拔树会给我们的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2、如果我们看到了有人砍树、拔树怎么办

  【延伸活动】

  1、讨论:我们幼儿园里也有许多小树,我们该怎样关心帮助它们呢

  2、教师准备一些小工具,组织幼儿帮小树松土、浇水、拔野草,让小树快快长大。

  【活动评析

  一、设计思路

  在这个语言活动中,主要目标是激发幼儿爱护树木,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同时了解小溪水由清变浑,又由浑变清的过程,从中懂得植树造林对河流的影响,并结合近期电视、报纸报道的沙尘天气和发洪水的.情况,让幼儿自由交谈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知道砍伐树木给自然界带来的危害,也给我们人类的生存带来困境,萌发爱树木爱河流的情感。

  二、效果分析

  幼儿非常喜欢本次活动,幼儿的思维一开始就非常活跃,他们说出了许多“小溪水变黄变苦”的原因,如垃圾乱扔、污水排放、乱砍树木、泥水被冲到小溪里等。通过分段欣赏故事,使幼儿较好地理解了故事情节和内容。中间穿插提问,不但给了孩子自由议论和扩展思维的机会,更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探索的积极性。在最后的交流讨论中,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砍树、拔树给环境造成的一些危害,并说出如何保护树木的方法,说明了本班幼儿已具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附:《香甜的小溪》

  小兔家门前,有一条清清的又香又甜的小溪。小溪水突然变黄了,变苦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兔沿着小溪水,朝上游走去。走呀走呀,小兔看见野猪和大象正在那儿拔树。你拔一棵我拔一棵,原来他们在比赛谁的力气大。一片树林快被他们拔光了。嗒嗒嗒!雨点儿落下来,把泥土冲进了小溪,小溪水变黄,变苦了……

  小兔跑过去大叫:“别拔了!你们毁掉了小溪水。”

  “这和小溪水有什么关系”野猪和大家问。小兔要大象和野猪自己去试试。大象走近小溪吸水,泥沙把鼻子堵住了,野猪跳进小溪洗澡,越洗越黄,像只泥猪了。

  野猪和大象又开始比赛栽树。小兔呢帮着背树苗。树栽好了,树长大了,小溪水又变清了,清清的,甜甜的。

  野猪和大象当上了护林员。谁要是去毁坏树林,得小心野猪的嘴巴和大象的鼻子。

  哗啦!哗啦!小溪水笑着,跳着,跑着……住在小溪两岸的动物们都爱唱一支歌:“我爱小溪水,小溪水爱我。”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多种蔬菜的外部特征,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了解吃蔬菜的好处,培养幼儿不挑食的饮食习惯。

  3、让幼儿在游戏和品尝过程中,体验快乐及成功的愉悦。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种蔬菜的外部特征,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难点:了解吃蔬菜的好处。

  活动准备:

  1、幼儿用餐录像,《蔬菜三字经》和《多吃蔬菜有益健康》视频;常见蔬菜的相关多媒体图片。

  2、课前让幼儿带自己喜欢吃的蔬菜来上课,教师准备吃各部分的实物蔬菜(白菜、生菜、花菜、黄瓜、胡萝卜、西红柿)。

  3、教师用西红柿、黄瓜、胡萝卜做好一份蔬菜沙拉。

  4、盛器、消毒竹签、标有根块等字的四个篮子。

  5、在教师的墙上贴上各种蔬菜的图片,区域角里放上幼儿的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播放本班幼儿吃中餐时的录像,激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好!今天吴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要放给你们看,你们待会儿看清楚了,有谁?在干什么?

  2、播放录像视频:(有的幼儿吃蔬菜吃得很香,有的在倒蔬菜,有的只吃一种菜等等。)

  3、观看完录像,幼儿反馈。

  (1)、你们刚才看见谁了?她(他)在干什么?他吃得香不香?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4、认识蔬菜图片。师:刚才我们看见有的小朋友喜欢吃各种菜,不挑食;有的小朋友会挑食,有的菜不吃还偷偷倒掉,这样不好。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认识我们都吃过的蔬菜吧,课件出示蔬菜图片,幼儿认识。

  5、那么这些蔬菜长什么样?出示一副完整的植物生长图,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的。

  (二)游戏:买菜、送菜。认识多种常见蔬菜的外部特征,幼儿按照吃的不同部位进行分类。

  1、游戏:买菜。引导幼儿观察辨认常见蔬菜,巩固已有经验。师扮买菜阿姨让幼儿说出自己带来的菜叫什么?吃那部分?

  第一组:

  (1)这是什么菜?(白菜)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子)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菠菜、包菜、生菜)

  第二组:

  引导观看,“有些蔬菜我们不是吃它的叶子,那是吃它的哪个部位?”出示胡萝卜,看这是什么?我们该吃它的什么?(根茎)还有什么菜我们吃根茎的?(胡萝卜、洋葱、莲藕、豆芽)

  第三组:

  教师提示,还有些蔬菜我们既不吃叶子,也不吃根块而是吃它的另一个部分。出示西红柿,小朋友说说,这西红柿我们吃得是那一部分?( 果实)小朋友还知道哪些是吃果实的蔬菜吗?(辣椒、西红柿、茄子、冬瓜)。

  第四组:

  教师出示花菜,你们看看这是什么菜?我们是吃那一部分的?(花)还有什么菜是吃花的?(黄花菜,西兰花,韭菜花)

  师:今天小朋友也带来你们爱吃的蔬菜,我们看看,品种真多,那这些蔬菜是吃什么部位的呢?

  2、 游戏:送菜回家, 幼儿相互讨论自己带来的蔬菜,初步了解蔬菜吃的不同部位。

  (1)幼儿动手实践,把自己带来的蔬菜进行归类。

  (2)教师出示标有(根、茎/叶、花、果)标志的篮筐。

  (3)幼儿把自己带来的蔬菜进行归类。

  师:小朋友看,这是吃那部分的蔬菜的家?(根)谁带来的蔬菜是吃根的呢?把它送过来。其他类的一样归类。

  (4)纠错、小结,看看有没有找错家的蔬菜?为什么?师:那么多的蔬菜我们让食堂里的厨师烧给我们吃吧!

  教师小结归纳,并做简单的归类:有的吃叶子、有的吃根块、有的吃果实、还有的吃花。这么多的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蔬菜)。

  (三)了解吃不同的蔬菜对我们身体的好处。

  讨论: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各种蔬菜?

  1、幼儿回答;

  2、播放《三字蔬菜歌》和《宝宝吃饭》视频,引导幼儿说吃蔬菜的好处。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小朋友为什么要多吃各种蔬菜?

  3、幼儿回答;

  小结:原来蔬菜里有各种丰富的营养,有多种维生素,我们每天多吃蔬菜才长得结实、健康,不生病。不吃蔬菜我们的身体就长不好,会生病的。

  4、提问录像里不爱吃蔬菜的孩子,蔬菜是我们的好朋友,有各种丰富的营养,你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会吃蔬菜了吗?

  (四)品尝交流《蔬菜沙拉》。

  教师出示用番茄.黄瓜.红萝卜做的沙拉,请幼儿品尝,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让幼儿吃吃讲讲中,逐步意识到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五)延伸活动:

  1、念《三字蔬菜歌》;在教室里和好朋友一起看蔬菜图片,说说这些蔬菜是吃那部分的。

  2、在区域角里用橡皮泥印蔬菜泥。

  3、请幼儿回家和爸妈一起做做蔬菜沙拉,巩固对蔬菜的认识。

  活动反思:

  蔬菜是幼儿园经常要吃的食品,小朋友不爱吃,老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注重教学趣味性 用变魔术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得到发展。通过观察比较,发展幼儿观察力 , 提高感知力,丰富了认知。最后品尝制品,激发了幼儿爱吃蔬菜的情感。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开展了“蔬果舞会”的主题活动。随着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蔬果。一次,不知是谁把葡萄和西红柿放进了金鱼缸里,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围观与议论。经了解得知,原来他们是想给金鱼喂食,结果发现蔬果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下面。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生成了这一活动。

  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准备:

  每张桌上放有苹果、香蕉、葡萄、西红柿、土豆等蔬果,一盆水,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过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师:这里有许多水果、蔬菜,小朋友快来看呀!

  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指点着,议论着。有的描述着它们的形状,有的回味着它们的味道,有的掂量着它们的重量……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葡萄、西红柿、土豆呢?

  孩子们争论起来,有的说会沉到水底,有的说会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说会在水的中间。

  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请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可以使用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间。

  [在实验操作前,考虑到小班孩子的能力水平,教师准备了直观形象的.记录卡和蔬果图片。不作任何提示,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并作记录,为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玩一玩,比一比。

  师: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它们放到水里试一试。

  孩子们把它们一一放进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然后在另外一张记录卡上验证记录。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他们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三、讲一讲,议一议。

  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我发现苹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红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师: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

  师: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幼:为什么大的西红柿能浮起来,而小小的葡萄却沉下去了呢?

  师:这个问题要留给小朋友们去动动脑筋,找找答案。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也要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想办法,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西红柿沉到水底去,让葡萄浮到水面来?

  (孩子们在玩耍中获得了蔬果沉浮的经验,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引发了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兴趣。事实上,这一活动仅仅是一个系列探究活动的开端,以后的活动可以根据幼儿探索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进行延伸。)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共同游戏的快乐。

  2、培养幼儿大胆撕画、贴画的手工技能。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塑料筐人手一个(作乌龟壳)。

  2、各种色彩的蜡光纸,胶水。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师:“嘘!小宝宝们都去找张筐筐床,轻轻地睡进去!”教师轻轻地哼唱歌曲《小乌龟》

  2、师:“天亮了,小宝宝们睡醒了,揉揉眼睛,伸伸懒腰起床啦!”

  3、教师哼唱《小乌龟》的歌曲,明确“小乌龟”的角色。

  师:“小乌龟们都去爬山坡了,我们也真想变成小乌龟上山玩。我们怎样才可以变成小乌龟呢?”引导幼儿背上箩筐。

  (二)幼儿手工操作,装扮乌龟壳。

  1、欣赏教师的.花衣裳,探究操作方法。

  师:“你们看,我的花衣裳漂亮吗?颜色多不多?都有些什么颜色?”

  2、教师演示操作:我是用各种各样颜色的蜡光纸,撕成一块一块。我们一起来撕撕。然后均匀的抹上胶水贴在乌龟的背上。

  3、提出操作的难点,引发合作方法:“小乌龟,你们瞧!我们的壳都长在后背,要是自己打扮可困难了。你们说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导幼儿互相帮忙。

  4、引导操作:

  师:“我给乌龟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每只乌龟都去找个好朋友帮你的忙,装扮自己的花衣裳。可要记住要做个讲卫生的小乌龟,把撕下的脂肪导纸篓里。小乌龟找朋友打扮去喽!”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互相帮助装扮,启发幼儿相互欣赏。

  5、互相欣赏,教师作简要评价。

  (三)成果展示:

  1、幼儿围圆圈,跳乌龟舞。

  2、创设情景,唱着歌爬出活动室:“下雨啦,小乌龟们我们赶快躲到龟壳里去,头脚都不要露出来……雨停了慢慢地伸出我们的手脚,玩了一天,我们回家啰!

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黑暗与快乐。

  2、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克服困难,提高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助人为乐的品质。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活动材料小山洞、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动物玩具,大块遮光布,山洞三个,音乐磁带一盒。

  三、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和形式导入活动1、教师:“孩子们,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跟他们打个招呼吧!”(伴随《HELLO》的音乐,幼儿做律动进入场景)

  2、教师:“这块布的下面是什么东西呀?让我们钻进去看看吧!”

  3、(钻进布底下)孩子们,你们看见什么了?里面虽然这么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妈妈照样能知道你是谁。还能做很好玩的游戏呢!

  (二)谈话教师:刚才在布底下,你有什么感觉?你害怕吗?为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也是黑黑的?如果让你晚上一个人睡在小房间里,你会害怕吗?为什么?

  讨论: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不害怕呢?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黑房间里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我们有各种方法战胜黑暗。你们以后敢不敢一个人睡觉啦?敢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三)营救小动物,鼓励幼儿不怕黑1、发现情况通过小动物的呼救声及教师对黑洞内发生情况的描述,让幼儿感知发生的.事情,激起幼儿救小动物的欲望。

  (1)(伴随着音乐,以远处传来一阵阵小动物的呼救声)教师:“咦,好象有什么人在哭,你们听,是谁在喊救命?孩子们,你们千万别动,妈妈去看看。

  (2)教师慢慢走到山洞口,仔细往山洞里看,说:“呀,这里有个山洞,里面很黑,什么也看不见。对,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哎呀,这个洞口这么小,我钻也钻不进去,怎么办呢?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黑洞洞的山洞里到底是谁在哭呀?孩子们,你们谁愿意帮妈妈进去看看。”

  2、鼓励幼儿克服怕黑心理,勇敢地钻进山洞

  (1)请胆大的幼儿做示范,并说说自己害怕不害怕,以及自己是怎样克服害怕的

  (2)交谈,了解害怕的幼儿的心理状况,教师对他们进行疏导(3)请愿意去救小动物的幼儿一个一个爬进山洞,每人只救一个小动物。

  (4)教师对还不敢进去的幼儿再次进行疏导,启发他们找上好朋友一同进去救小动物。

  (5)请胆子特别小的幼儿借助一些器具(如木棍、玩具刀、手电筒等)和好朋友一同进山洞。

  (6)教师亲亲每一个救小动物的幼儿,夸奖他们是勇敢的孩子。

  3、小动物们都很累了,把它们轻轻放在担架上,我们把它们抬回家吧!

  活动反思:

  该活动选材独到合理、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抓住其胆小怕黑的心理为着陆点,设计新颖、富有童趣,以故事的形式层层递进,由始至终将幼儿的注意力紧紧围绕主题,并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踊跃发言;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能随机应变,巧妙应答,特别是结合当前“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对幼儿进行适时的勇敢乐观教育,效果突出。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熟练地点数4以内各数,能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影响,在众多物体中辨认出数量为1、2、3、4的物体。

  活动准备:

  1、贴绒图片:1条腿、2条腿、3条腿、4条腿的板凳各一条,1—4的点卡一套,1—4的点卡头饰30个。

  2、每个幼儿1—4的点卡一套,数量分别为1—4的实物卡片一套。

  3、地上画30个小圆圈,小圆圈分别画1、2、3、4个圆点,不同点数的圈交错排列,相同点数的圈之间相距约25厘米。

  活动过程:

  1、在贴绒板上摆出1、2、3、4条腿的板凳卡各一条,问幼儿: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任意指着一条板凳,要求幼儿迅速点数,并说出板凳腿的.数量或举起相应的点卡。指导幼儿比较分析:哪条板凳的腿最多?哪条板凳的腿最少?

  2、在贴绒板上摆出1—4的任意一张点卡,让幼儿点数点卡,说出它是几。然后在桌子上摆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图片。

  3、游戏:跳圆圈。

  4个幼儿分别点数自己头饰上的圆圈,说出自己头饰上的圆点有几个,然后戴上头饰,站在起跑线上,老师说:“开始”时,每个幼儿沿着与自己头饰上的圆点数相同的圆圈一个接着一个双脚跳,谁先跳完,谁就为赢者,全体幼儿跳完后,交换头饰,再玩一次。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出幼儿对声音的好奇,提高对声音的辨别能力。

  2.幼儿能完整的语句表达对声音的感受与联想。

  活动准备:ppt,声音,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与小朋友们打招呼

  师说“小朋友上午好,小朋友们喜欢大森林么?”

  幼儿说:“喜欢!”

  2.导入活动

  师说:“好!老师今天带你们去大森林里看动物,大森林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小动物今天在开大会,但是小朋友们都知道小动物的声音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个是小动物的声音好不好?”

  3.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主动发出动物的声音

  PPT点小喇叭,分别有小狗,小猫,小鸭子,小青蛙的声音。

  每个声音之后,幼儿回答正确会有相应的`小动物出现。

  师说:“小朋友们真聪明!”

  播放PPT,师说:“那上面的小动物的声音你们知道么?”

  (让幼儿活跃的发言,并表扬他们)

  师说:你们真棒!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物的声音么?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孩子的情感及表达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