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3-28 08:35:29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课件画面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能从影子的整体或者局部轮廓大胆猜测故事中的客人,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乐意表达自己的理解,体验与朋友一起过生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小猫过生日》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题—观看课件1(小猫):

  宝宝,看看这是谁?跟它打个招呼!(鼓励幼儿大胆用普通话与小猫打招呼)小猫今天特别高兴,知道为什么?(观看课件2)哪里看出小猫要过生日?

  二、理解故事

  观看课件3:(停电)

  1、哎呀,小猫家里突然变的黑黑的,这是怎么回事?(家里停电了!)

  2、停电了,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办?(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述解决停电的.办法。)

  观看课件4:(小猫拿着电筒照)看看小猫找到了什么?(手电筒)

  观看课件5:(门铃;客人来了)

  1、叮咚:门铃响了,小猫拿着手电筒从门洞里照照:这是谁啊?你们帮小猫猜猜看,(是小兔)为什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小猫打开门看一看(课件6):猜对了吗?(小兔,你好!请进请进!)

  2、(课件7)叮咚:又有人来按门铃了,小猫拿着手电筒从门洞里照照,这是谁啊?谁来猜一猜?(刺猬)为什么?打开门看一看(课件8):真的是刺猬来了!(刺猬,你好,请进请进!)

  3、(课件9)叮咚:又有客人来了,小猫拿着手电筒从门洞里照照,会是谁呢?长长的尾巴是谁啊?快请他进来看一看吧,(课件10)(小猴,你好!请进请进!)

  4、现在小猫的家来了几位朋友?我们一起数一数吧!(数1、2、3,同时出示课件11)

  5、(课件12)叮咚:还有朋友来啊,小猫的朋友可真多,我们来看看,哇!这次一下子来了三位朋友,到底是谁呢?打开门看看(课件13)。(长颈鹿,梅花鹿,熊猫你们好!请进请进!)

  三、完整讲故事。

  四、引导幼儿给小猫送祝福,唱生日歌

  1、(课件14)现在小猫家里更热闹了,(课件15)哇,电来了!小动物们一起给小猫过生日啦!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小猫一起过生日啊?可是有一个要求的哦,那就是要跟小猫说一句祝福的话,你会吗?(幼儿说祝福语)

  2、生日歌响起,引导幼儿唱生日歌。

  宝宝们,我们一起给小猫唱生日歌好吗?

  3、分享糖果。

  附故事:小猫过生日今天是小猫的生日,它邀请朋友们来做客。

  突然,屋子里一片漆黑,呀!停电了,小猫拿来了,手电筒照亮了鞋柜和衣厨。

  叮咚,门呤响了,是谁呀?呀!是小猴来了。

  叮咚,门呤响了,是谁呀?呀!是小兔来了。

  叮咚,门呤又响了,是谁呀?

  呀!原来是小刺猬来了。

  叮咚,门呤响了,会是谁呀?呀!一个好大的黑影,来到了门前,啊!这么多朋友呀!这时灯亮了。

  今天真高兴,有这么多朋友来为我过生日,生日快乐,真高兴我又长了一岁呀!

  教学反思:

  我注意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如在出示小猫图片时,我引导幼儿进行细节观察:“看看小猫过几岁生日?”通过幼儿细致的观察,使孩子们知道有蛋糕就代表着要过生日,并通过点数五根蜡烛知道小猫今天过五岁的生日。我认为,阅读重在细节,有时孩子们会忽略细节,而我目的就是想通过这样的观察,逐步培养孩子们阅读时细致的观察能力。当然,这不是在这一个教育活动中就能落实的,而是我们老师心中应具备的一种理念。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彩色纸撕成小纸片,进行撕贴活动。

  2、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拼贴小纸片,掌握拼贴技能。

  3、通过活动的进行让幼儿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苹果卡片

  2、固体胶,纸(画有苹果)

  3、背景音乐(去郊游)

  4、红黄蓝色卡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今天天气真好,老师要带小朋友去郊游,我们来了一位小客人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郊游,我们请他出来吧!

  二、出示苹果卡片。

  1、观察穿好衣服的苹果宝宝,让幼儿说说苹果宝宝穿的衣服漂不漂亮?苹果宝宝的衣服有那些颜色?

  2、教师小结:苹果宝宝的衣服很漂亮,有红色,黄色,蓝色,穿的很均匀,没有在衣服上再穿衣服,所以很漂亮。

  3、可是还有很多苹果宝宝没有衣服,小朋友来帮帮他们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提出要求,把长纸条撕成小纸片,给苹果宝宝穿衣服时,贴的均匀些,衣服不能穿的'外面去了。

  2、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弱的幼儿给予示范指导。

  四、展示,交流

  展示孩子的作品,并说说谁的苹果最漂亮。

  活动延伸:

  让幼儿带着自己的苹果宝宝跟着音乐去郊游。

小班教案 篇3

  科学活动:香蕉{科学}

  活动目标:

  1、感知香蕉的外形特征。

  2、品尝香蕉,知道多吃水果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用黑色布透明的袋子包裹的香蕉五六袋(香蕉多为黄色,其中两三根是绿色的),擦手巾若干;垃圾桶。

  活动过程:

  1、以神秘的礼物引起兴趣。

  教师手拿一个装有物品的黑色袋子,神秘地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些什么东西吗?

  2、感知香蕉的外形特征。

  (1)教师:老师先不告诉你们这是些什么东西,你们自己用小手袋里摸摸,说说它们长什么模样,然后猜猜它们是什么。

  (2)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知香蕉的外形特征。

  (3)出示香蕉,引导幼儿观察,感知香蕉的外形特征: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

  (4)鼓励幼儿用肢体表证香蕉的外部特征。

  (5)教师:香蕉真可爱,有的弯,有的直。谁能将自己变成一根漂亮的香蕉呢?

  3、剥香蕉,吃香蕉,认识香蕉肉的特征。

  (1)教师:猜猜香蕉肉的颜色和皮的颜色一样吗?

  (2)引导幼儿剥香蕉,然后品尝香蕉。(丰富词汇:软软的、香香的'。)

  (3)讨论吃香蕉的好处:水果可是好东西,多吃水果有助于消化,对身体健康有好处。香蕉就是水果的一种。

  4、游戏“香蕉变变变”,自然结束。

  游戏玩法:教师说“串串香蕉变梳子”,幼儿双手合十,放于头顶,弯腰,手与同伴相连;教师说“分开香蕉变小船”,幼儿与同伴手分开,弯腰;教师说“剥开香蕉变

  花儿”,幼儿双手分开手心向上,做托盘的样子于体侧;教师说“咬一口---咬一口---,再咬一口---,最后咬一口---,吃完了”,幼儿不断下蹲,蹲到无法蹲下。游戏可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中摆放一些香蕉,引导幼儿自由观赏品尝。

  2、结合学习儿歌《香蕉》,拓展对香蕉的认识。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脐橙的特点。

  2、了解脐橙和橘子的异同,学习正确分辨它们。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脐橙,了解脐橙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能分别橘子和脐橙。

  活动准备:

  实物脐橙、橘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了解脐橙的外部特征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见果树上都结满了什么果子?(出示脐橙的丰收图片)(果树上结满了橘黄橘黄的脐橙)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看过?(在果园里看过)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在脐橙园里看过脐橙,脐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秋天的时候,我们家乡的脐橙园熟了,果树上结满了脐橙,果农伯伯把脐橙摘下来了。

  二、出示实物脐橙,感知脐橙的`特征

  1、观看脐橙

  教师:你们瞧,刘老师今天带来什么?(脐橙)

  教师:脐橙是什么颜色的?(桔黄色或橙色)

  教师:它长是什么样子的?(大大的、椭圆形的)上面有什么呀?(有蒂)下面是怎么样的?(有个圆圆的像小肚脐所以我们叫它脐橙)

  2、通过触觉感知脐橙

  教师:我们用小手摸摸脐橙有什么感觉?(硬硬的、粗糙的)

  3、通过嗅觉感知脐橙

  教师:我们用小鼻子闻一闻脐橙有什么气味?(香香的)

  教师:大家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脐橙,看看别人的脐橙的形状、颜色、闻一闻气味。(交换脐橙,继续感知脐橙的各种特征)

  4、感知脐橙与橘子的不同。

  教师:瞧,这是什么?(橘子)橘子与脐橙有什么不同呢?(橘子是扁圆形的,脐橙大大的,椭圆形的;橘子摸起来软软的,脐橙硬硬的;脐橙的底部有个圆圆的像小肚脐)

  教师小结:脐橙的颜色是橘黄色,椭圆形的,表面有蒂,摸起来很粗糙,闻起来很香。那它的果肉有是什么样的呢?

  二、品尝脐橙

  1、剥开脐橙给幼儿看看

  教师:脐橙的果肉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有许多瓣。切开来让幼儿感知脐橙的横切面。

  教师:这脐橙水淋淋的好像看起来非常好吃!你们想吃吗?那你们知道脐橙怎么吃吗?(脐橙可以剥开一片一片的吃,可以榨成橙汁,也可以用刀切开来来吃。)

  2、请幼儿品尝脐橙。

  教师:我们来尝尝脐橙是什么味道?幼儿品尝,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尝到了什么味道?(甜甜的)

  教师:脐橙可以一瓣一瓣掰开吃,也可以用刀切开吃,也可以榨成果汁来喝。

  三、进一步认识脐橙

  教师:你们喜欢吃脐橙吗?(喜欢)脐橙不仅好吃,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呢!它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我们可以多吃脐橙,如果有客人来我们家乡做客,我们就可以请他们来品尝我们家乡的脐橙。

  效果分析: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脐橙》摘要:征。 活动难点: 能分别橘子和脐橙。 活动准备: 实物脐橙、橘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了解脐橙的外部特征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见果树上都结满了什么果子?出示脐橙的丰收图片果树上结满了橘黄橘黄的...

小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会发出不同声音。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瓶宝宝一只、小篮子人手一个。

  2、黄豆、绿豆、沙子、小石子、杯子若干。

  3、幼儿熟悉的《大雨和小雨》歌曲。

  教学过程

  1.玩一玩,发现瓶宝宝的不同之处。

  师:今天有个小客人到我们小三班来了,可是他们很害羞藏起来了。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吧,你们看他是谁呀?(瓶宝宝)和瓶宝宝打个招呼吧!(你好,瓶宝宝)

  师:你们的瓶宝宝啊也藏起来了,藏在了凳子下面。现在请你们把他请上来,和他一起玩一玩。

  你们的瓶宝宝和老师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老师的瓶宝宝会唱歌,你们的会唱歌吗?(不会)

  老师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唱歌呢?原来老师的瓶宝宝里怎么会有东西。

  老师的瓶宝宝里面有东西,所以会唱歌。你们的里面没有,所以他不会唱歌。你们想让自己的瓶宝宝也来唱歌吗?现在,把瓶宝宝送回去,送到凳子下面去。

  2.做一做,尝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

  (1)师: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教师出示材料: 有黄豆、绿豆、沙子、小石子。)

  师:现在啊就要来喂瓶宝宝吃东西了(要求:一只手拿好瓶宝宝,另一只手用勺子将材料慢慢的放进瓶宝宝的肚子里,放好了要记住把瓶宝宝的帽子戴戴好。每个瓶宝宝只能吃一种东西,挺清楚哦只吃一种。

  (2)你们想自己试一试吗?抱着你的瓶宝宝轻轻地到后面的桌子上去喂瓶宝宝吧。(所有小朋友到后面的桌子上去试一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鼓励幼儿摇一摇、听一听,瓶宝宝会发出什么声音。

  (3)完成的小朋友抱着瓶宝宝回到自己的椅子上了,你的瓶宝宝会唱歌了吗?(瓶宝宝有声音了,好像在唱歌。)

  (4)所有小朋友摇动瓶后师说:你们的瓶宝宝都会唱歌了!现在啊,瓶宝宝累了,我们把它放到小床上休息一下,好吗?

  3.猜一猜,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宝宝中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请的你瓶宝宝到前面来唱首歌 (摇一摇)什么声音啊(哗啦啦、哗啦啦),我们一起猜猜看,他的瓶宝宝里面到底放了什么东西?你的瓶宝宝里面放了什么?(黄豆)还有谁的瓶宝宝里也放了黄豆,放黄豆的瓶宝宝一起来唱歌(哗啦啦、哗啦啦)

  师:还有谁的瓶宝宝唱的歌是不一样的?XXX,你来试试。(摇一摇),我们一起猜猜看他的瓶宝宝里面放了什么东西呀?(沙子,莎莎莎、莎莎莎)还有谁的瓶宝宝里也放了沙子,放沙子的瓶宝宝一起来唱歌(莎莎莎、莎莎莎)

  师:×××,你的瓶宝宝里面放了什么?我们听听看,放了绿豆的瓶宝宝是怎么唱歌的?(淅沥沥、淅沥沥)谁的瓶宝宝里也放了绿豆,放绿豆的瓶宝宝一起来唱歌。(淅沥沥、淅沥沥)

  师:×××,你的'瓶宝宝里面放了什么?(小石子)小耳朵竖起来听听看他的瓶宝宝是怎样唱歌的?(哐哐哐、哐哐哐)

  这几个瓶宝宝唱的歌一样吗?(不一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唱歌的声音不一样啊?

  小结:原来啊,瓶宝宝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摇一摇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唱不一样的歌。

  4.跟着音乐摇一摇,体验成功的乐趣。

  师:现在让“瓶宝宝”和我们一跟来表演《大雨和小雨》吧。

  大雨唱歌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就要让瓶宝宝唱的响亮一点,用力地摇。

  小雨唱歌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让瓶宝宝唱的轻一点。

  (引导幼儿分别根据大雨和小雨的轻响尝试改变摇动瓶宝宝的力度)

  幼儿一起跟着歌曲摇动瓶宝宝边唱歌边跳舞。

  5、结束活动

  师:瓶宝宝和我们玩得很累了,我们送他回小篮子里休息一下吧。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前评析

  一个民族的卫生状况,不仅关系到这个民族的健康水平,也标志着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同样,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关系到他的身体健康,也是文明礼貌的标志。而且新《纲要》中也提出要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大多不太注意讲卫生,经常出现饭前便后不洗手、早晚不刷牙、不爱洗澡等不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家长反复督促才能勉强做到,这完全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爱清洁讲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更不知道爱清洁讲卫生还是一个人文明礼貌的标志。因此,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讲卫生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保持身体清洁的重要性,知道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

  2、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情景歌曲《找朋友》、《讲卫生》,课件《小猪变干净了》,人手一份洗手用具(水盆、香皂、毛巾)。

  活动过程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听!什么声音?(播放录音《找朋友》)是谁在找朋友呀?他找到朋友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评析:此环节有效利用“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猜想的兴趣,从而激起了幼儿的观看愿望。)

  二、看课件《小猪变干净了》

  1、师:小猪找到朋友了吗?

  幼儿:没有。

  2、师:为什么小兔子和小白鹅都不愿意跟小猪玩?

  幼儿:因为小猪太脏了。

  3、师:小猪该怎么办呢?咱们来帮他想个办法吧。

  幼儿A:自己玩。

  幼儿B:自己玩多没意思。再找别人去。

  幼儿C:别人也会嫌他脏,不跟他玩。小猪应该洗干净。

  师:咱们来看看小猪是怎么做的。

  继续看课件后提问:

  4、师:小猪是怎样变干净的?

  幼儿:洗澡!

  5、师:小猪变干净后,小兔子和小白鹅愿意跟它玩了吗?

  幼儿:小兔子和小白鹅都愿意跟小猪玩了,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6、师:你喜欢跟什么样的朋友玩?脏的,还是干净的?

  幼儿:我喜欢干净的朋友。

  小结:小兔子和小白鹅愿意跟干净的小猪玩,我们喜欢跟干净的朋友玩,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

  (评析:在这一环节,我采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课件,通过视听结合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利用幼儿乐于帮助别人的特点启发他们帮小猪想办法。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认真观看,主动思考。)

  三、洗澡

  1、师: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小猪用洗澡的方法变干净了,我们也来洗洗澡,做个干净的孩子吧。从哪儿开始洗呢?

  幼儿A:洗脸。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爱清洁、讲卫生”》摘要: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大多不太注意讲卫生,经常出现饭前便后不洗手、早晚不刷牙、不爱洗澡等不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家长反复督促才能勉强做到,这完全是因为他们...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名称:穿衣服

  教学目标:

  1、在听听、念念、做做的过程中,了解穿衣服的基本方法。

  2、尝试用正确的方法穿衣服,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熟悉儿歌,了解穿衣服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正确的方法穿衣服

  教学准备:

  1、幼儿已掌握领子、袖子、拉链等各部分的名称。

  2、每位幼儿都穿均前襟对开、有拉链有领子的衣服,事先请大班的两个孩子幼儿作好准备

  3、穿衣的步骤图片4张(分别为儿歌中穿衣服的4个动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育理论依据(设计思路):

  在一日生活中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孩子穿衣存在着问题,午睡起床有的穿衣不会穿、有的穿衣动作慢,还有的常常会出现反穿、倒穿的现象,离不开老师和阿姨的帮助,虽然教师一直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可效果不大。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刚要》指出“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服。”小班的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已经逐渐增强了。因此学习正确的穿衣方法,对孩子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活动,通过儿歌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在听听、念念儿歌的过程中了解穿衣服的正确方法,并在比比谁穿的好的游戏过程中让孩子们通过自主穿衣服,巩固提高穿衣服的方法,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

  1、观看大班和小班幼儿穿衣比赛

  师:今天请来了大班的小朋友,他要和我们小(1)班的弟弟妹妹进行穿衣服的.比赛,我们小朋友来当裁判员,看看谁得第一名

  2、讨论:为什么他穿衣服的动作这么快?(方法不一样)

  3、请大班的幼儿再次演示,边穿衣服边念儿歌

  师:我们请大班的姐姐再给我们表演一遍(边穿边念)原来他是按照儿歌里的顺序穿衣服的,所以这么快。

  二、感受交流

  1、集体欣赏儿歌(出示图片)

  师:刚刚姐姐穿衣服的时候还配上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穿衣服》那我们再来听听《穿衣服》的儿歌是怎么样的?

  2、变念儿歌变根据儿歌内容出现相应的图片(出示图片: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3、讨论交流

  师:一共有几张图片呢?那我们一张一张看,到底怎么穿呢?谢老师也想学,你们一起帮我看看到底怎样穿衣服?

  4、重点交流:

  (1)第一张图片捉领子,师:怎么捉领子,领子朝上,两只小手抓住领子,我们一起来捉领子

  (2)第二张图片盖房子,师:盖房子,怎么盖呢?盖那里?(肩膀上),我来试试翻个跟头盖在头上,就像盖房子一样

  (3)第三张图片小老鼠出洞子,师:小老鼠在哪儿呢?(小朋友的小手就是小老鼠)手伸进袖洞,这个动作象什么呀?(小手象小老鼠,袖洞象老鼠洞)

  (4)第三张图片吱扭吱扭上房子,师:怎么上呢?(让小嘴巴闭紧,鼻子往下拉;做朋友,抱一抱,抱得紧紧的,就做了好朋友,这样就吱扭吱扭上房子)

  5、鼓励幼儿根据图片内容一起变做动作边念儿歌(重复几次)

  三、游戏体验

  1、鼓励幼儿看步骤边念儿歌边穿衣服,比比谁穿的又快又好

  重点引导

  2、个别指导 教师及时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孩子

  四、延伸活动

  午睡起床幼儿穿衣服时引导他们要按照儿歌里的穿衣顺序进行

  教学评析:

  教学方法使用得当,将枯燥的穿衣方法通过儿歌的形式,借助穿衣的四个步骤图片,将孩子www.推在前面,通过图片引导幼儿自主发现穿衣的方法,教师形象化地语言激起幼儿主动学习穿衣服的欲望,如“拉拉链”这一步的儿歌“吱扭吱扭上房子”拉拉链是四个步骤中最难的,幼儿很难掌握这个动作,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使幼儿积极尝试拉拉链的动作,如“耳朵竖起嘴巴闭紧,听见了没有?”幼儿边说边积极尝试拉拉链的动作。幼儿在边念儿歌边操作,了解了穿衣服的正确方法,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尝试,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穿衣的积极性。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理解故事内容。

  2、 幼儿初步认识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活动准备:

  “毛毛虫”胸饰、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佩带“毛毛虫”胸饰。

  随音乐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进场。

  二、观察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毛毛虫吃了什么呀?

  2、看毛毛虫图片,师幼一起完整地讲述故事。

  三、模仿毛毛虫变成蝴蝶。

  增添情趣幼儿模仿毛毛虫团紧身体变成蛹,听音乐变成蝴蝶飞舞。

  四、仿编故事师幼一起讲述仿编的故事。

  延伸活动:

  师:呀,这里还有几条毛毛虫肚子饿饿的,我们到外面找点东西来喂它们吧。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对圆的物体感兴趣。

  2、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3、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圆的物体是会滚动的。

  活动准备:

  1、电动泡泡枪

  2、课件:《装轮胎》

  3、幼儿操作材料:球类、轮胎、车里外胎、游泳圈、奶粉罐、三角形(方形)大积木、木质大线轴、废旧光盘、大饮料瓶等(每人至少一件)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

  1、教师出示泡泡枪,:“看,老师给大家带什么好玩的啦?”

  “快来和泡泡做游戏吧。”师幼共同玩泡泡。

  2、仔细看一看泡泡是什么样的?

  你还发现泡泡什么秘密?

  泡泡圆圆的,有大有小真好玩。

  轻轻一吹泡泡就会飞起来,落下的泡泡不见了。

  二、滚一滚

  除了泡泡是圆圆的,老师还带来许多圆圆的好玩的玩具呢?

  1、出示各种球类,让孩子认识。

  2、它们会滚吗?幼儿玩一玩,试一试。

  这么多圆圆的球。它们会滚吗?为什么会滚?

  它是圆圆的,摸上去圆溜溜,圆圆的球儿滚呀滚,圆圆的球儿都会滚。

  三、试一试

  除了圆圆的球儿会滚,老师这儿还有许多好玩的玩具呢?想不想玩一玩?玩一玩、试一试,看哪些玩具会滚,哪些不会滚?请大家都选一件自己喜欢的试一试。

  1、幼儿操作体验(其中包含三角形和方形物体)。

  可以和小伙伴之间交换着玩一玩,每样都可以去试一试。

  2、你玩的是什么?它会滚吗?怎么滚的?为什么?

  有的身体是圆圆的,只要将它躺下来,它就会滚。

  有的周围是圆圆的,把它竖起来,它也会滚起来。

  会滚的.玩具真好玩。

  3、展示三角形、方形积木(如果没人玩:“为什么没人跟它们玩?它会滚吗?为什么?

  原来,三角形、方形的东西都有角有棱,所以它不会滚,

  4、Flash动画《装轮胎》

  嘀嘀——一辆小汽车

  引导幼儿发现:汽车少了什么?

  这里有三种轮子,看看都有什么形状的?

  你想给小汽车装上什么形状的轮子呢?

  原来,汽车装上圆形的轮子跑起来这么快,又快又稳。

  四、活动延伸

  孩子们,会滚的玩具好玩吗?除了今天我们玩过的这些,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回去就找一找,找到了告诉你的小伙伴,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对实验活动的兴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处,就是关于“滚动”这一个词,应该给予简单的解释:圆形的东西能滚动。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创编小蜜蜂飞舞,花朵造型等动作,并学习分角色舞蹈。

  2、学习同伴间友好合作,并体验合作快乐。

  活动重点:

  创编舞蹈小蜜蜂飞舞,与花朵造型。

  活动难点:

  学习与同伴友好合作,分角色舞蹈。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小蜜蜂》磁带2、歌曲《快乐小猪》音乐3、创设花园情景,各种花盆,小树。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播放《快乐小猪》音乐,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

  带领幼儿复习歌曲《小蜜蜂》。

  二、学习表演《小蜜蜂》

  1、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学习小蜜蜂飞舞,与花朵造型等动作。

  2、创设花园情景请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舞蹈,分角色进行表演。(教师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其他幼儿欣赏)。

  3、请全体幼儿分别扮演小蜜蜂与花朵,交换角色进行表演。体验同伴间友好合作的快乐。

  三、交流小结。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教案(精选)08-16

(经典)小班教案07-29

(经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经典]08-25

【经典】小班教案08-25

小班教案02-21

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