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4-04 09:47:06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引导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2.教育孩子不乱发脾气,愿意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出示ppt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两位小客人,会是谁呢? 这两只小绵羊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出示ppt2:这是谁呀?皱紧眉头怎么了呀?

  2.理解故事内容

  出示ppt3~11:莫莫在干什么?

  (1) 师:是的,一个美丽的早晨,莫莫和莫莉在草原上发现了一棵苹果树,树上长满了苹果,可是莫莫就是想吃这么一个苹果,于是它使劲的往上跳,但怎么也吃不到,只好眼睁睁的在那里等,希望能够等到它往下掉,可是它等着等着就睡着了。

  (2) 师:就在莫莫醒来时,发现莫莫最喜欢的那一个苹果被谁给吃掉了?

  (3)师:莫莫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4)师:引导幼儿观察莫莫生气时,都长出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呢?

  (5)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这样的莫莫吗?为什么?

  出示ppt12~15

  师:就在这时,莫莫越想越生气,就使劲的跺着它大大的蹄子,生气的大吼了一声,莫莫掉进了哪里了呀 ?

  小朋友,这时候的莫莫一个人掉进了山洞心情会是怎样呢?

  就在这时,莫莉又是怎么做的呢?

  莫莫被莫莉救出来了,莫莫的心情是怎样呢?这时候的莫莫最想对莫莉说什么?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样的莫莉吗?

  3.自由表述

  听了这个故事之后,那小朋友如果你的好朋友拿了你最好吃的东西,你会怎么样呢?

  总结:我们要知道,当我们因为一些事情不开心的`时候,千万不要乱发脾气,不开心的事情都会过去的,朋友才是最珍贵的。希望在小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的身边也会有一个像茉莉一样的好朋友来帮助你,所以不要轻易对自己的朋友发脾气。我们要做个能干的小朋友,不乱发脾气,要乐意帮助别人。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复述作品中重复的句子:“我要帮你洗衣裳。”“顾不上,顾不上,××等我去帮忙。”丰富词汇:“漆、洗、抹”。

  2.通过观察图片、教师的动作暗示及表演,感知、理解作品内容。

  3.学习小白象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具,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教师出示干净的小白象图片和身上有五颜六色油漆的小象的图片,提问:这头小白象怎么会变成小花象呢?

  2.幼儿听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七彩象》。

  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这头小白象怎么会变成小花象呢?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听、看一看。

  (二)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当讲到“帮助小狗漆门窗”时,幼儿学做“刷油漆”的'动作强化“漆”这一词汇。

  2.当讲到“我要给你洗衣裳”时,幼儿学做“双手对搓”的动作强化“洗”这一词汇。

  3.当讲到“顾不上,顾不上,××等我去帮忙”时,教师用“摇手”、“跑”的动作强化这段话。

  4.当讲到“油漆匠忙又忙,红黄绿蓝紫”时,教师用“抹”的动作强化这一词汇。

  (三)教师运用动作在先、朗诵在后的方法,鼓励幼儿参与故事的讲述。

  1.当再次讲到“帮助小狗漆门窗”时,教师先做出“漆”的动作,让幼儿讲出词汇“漆”及边做“漆”的动作,边朗诵相应的完整句子。

  2.当再次讲到“我要给你洗衣裳”时,教师先做出“双手对搓”的动作,让幼儿讲出词汇“洗”及边做“洗”的动作,边朗诵相应的完整句子。

  3.当再次讲到“顾不上,顾不上,××等我去帮忙”时,教师先做出“摇手”、“跑”的动作,启发幼儿边做“摇手”、“跑”的动作,边朗诵相应的完整句子。

  4.当再次讲到“油漆匠忙又忙,红黄绿蓝紫……全都抹身上”时,教师先做出“抹”的动作,然后引导幼儿参与朗诵“抹”及相应的完整句子。

  (四)完整听故事。会讲的小朋友可以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内容。

  [童话]七彩象小白象是个油漆匠,帮助小狗漆门窗。门窗漆成天蓝色,小狗说:“我要给你洗衣裳。”小象说:“顾不上,顾不上,小猫等我去帮忙。”小木床漆成粉红色。小猫说:“我要给你洗衣裳。”小象说:“顾不上,顾不上,小兔请我去帮忙。”木桌漆成草绿色。小兔说:“我要给你洗衣裳。”小象说:“顾不上,顾不上,还有朋友等我去帮忙。

  油漆匠忙又忙,红黄绿蓝紫……全都抹身上。小白象变成小花象,大家都说真漂亮!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小班教案 篇3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科学领域中关于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直觉行动性的特点及爱游戏、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数学活动更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来进行。通过选择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探索活动的对象,在生活化形式的操作和探索中感受数量关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糖,是幼儿生活中亲密的“朋友”,基本上每位幼儿都喜欢糖、爱吃糖,特别是小班幼儿,一看见糖眼前就会一亮,马上垂涎欲滴想吃糖。因此,抓住幼儿生活中的这一兴趣点,我将通过玩糖、品糖,让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练习对5以内数量的点数、计数、匹配,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

  2、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糖(幼儿每人15颗)、小篮子20只、保鲜袋幼儿每人5只(里面装有数量为1-5的点卡),数字卡片1—5.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集中幼儿注意,让幼儿产生新鲜感、好奇心,从而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看看篮子里装着什么呀?(糖)鼻子凑上去闻一闻,有什么味道?(很香)你们喜欢糖吗?好,那我们先来玩糖,再来吃糖,好吗?

  二、 猜糖、夹糖游戏:

  (通过幼儿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及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操作与探索和手、眼、耳朵等多种感官的协调、交互运用,反复感知5以内的数量,从而使幼儿对5以内数量的点数、计数在整体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时幼儿在猜糖和手指夹糖的过程中促进手和手指的小肌肉得到锻炼。)

  1、猜糖:

  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吗?(没有)请你闭上眼睛,我要变糖了。(教师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好,把睁开眼睛,请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几粒糖?你们可以在1、2、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幼儿猜对后请全体幼儿都拿出和教师一样多的糖)(把糖送给猜对的那位小朋友。)(幼儿游戏数次)

  2、手指夹糖:

  来,把手做成夹子(幼儿用两只手指头做“剪刀”状),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好,下面,我们来玩夹糖游戏,我来数“1、2、3”,你来把糖一粒粒夹到桌子上,老师数到“3”你马上停下来,然后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停!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提问:谁也夹了X粒糖?;站起来去数一数别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谁的糖和你一样多?)

  (幼儿玩夹糖游戏3-4次,每次停让幼儿先自己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教师每次都要改变数数的速度)

  三、装糖游戏:

  (目的'是通过幼儿积极的、主动的操作,让幼儿将圆点与实物(糖)正确匹配起来,提高幼儿匹配能力,并为今后学习数物匹配打下基础。)

  请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小篮子拿起来。篮子里是什么呀?抓住袋袋的口,把塑料袋倒过来,数一数有几只塑料袋?(幼儿点数塑料袋一共5只),每只塑料袋里都有一张圆点卡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来装糖,先数数口袋里的卡片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听清楚了吗?

  (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四、买糖、品糖游戏:

(教师买糖,幼儿卖糖。检查糖装得是否正确,再次点数5以内的数量。最后把一粒的那袋糖奖给他们,是让幼儿对自己的操作有一种成功感,愉悦感,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糖都装好了,我想买你们的糖,行吗?(“我想买有X粒那袋糖”)(收回4袋糖。)

  结束语:还有一袋糖有几粒?(一粒)你喜欢吃糖吗?好,这袋就奖给小朋友吃吧!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思维能力相对较差。选择“认识图形”这一活动内容,符合幼儿对新事物探究的心理特点。在活动过程中,在图形这一抽象事物认识化为实际意义的表征,幼儿通过直观教具和动手操作的辅助,把原本这种枯燥的内容转换成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

  1说教材

  1) 选材理由: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精心设计的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含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三种图形。

  2) 说目标:

  ① 幼儿愿意参加数学活动

  ② 认识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

  ③ 对生活中常见的形状感兴趣

  2说方法

  为了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强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贯彻直接性、游戏性原则,同时运用了观察、操作等教学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在情感方面,还培养了幼儿乐于助人的精神。

  3说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情景导入

  第二环节 认识图形

  第三环节 图形分类

  第四环节 延伸活动

  第一环节 :情景导入。通过手指操引起幼儿求知欲,吸引幼儿注意力,导入主题。

  第二环节 :认识图形。借助蒙氏几何图形嵌板。使用圆形橱、四边形橱和三角形橱。教师要先做示范,让幼儿初步了解三种图形。教师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这是怎么样的?”

  第三环节 :图形分类。这是整个活动的`主要部分。以直观感受为主。因此,在此环节教师采用生活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使幼儿在有趣的情节游戏和奇妙的想象中,进入奇妙的数学世界,感受到数学的快乐,并解决游戏和生活中的困难。

  第四环节 :延伸活动。寻找周围有哪些东西是与这三种图形相似的,让幼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感知图形,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动物的局部特征。

  2、感受与同伴一起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白兔、大象、长颈鹿、小花猫、小熊猫玩具各一只,各种物品和食物(有长长的围巾、长长的毛巾、长长铅笔等)。

  活动重点:

  让幼儿更加的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征。

  活动难点:

  让幼儿能感受与同伴一起玩耍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感受长长的动物朋友:

  激情导入:

  ——“今天小熊过生日,有四位长长的动物要给他庆祝生日,猜猜它们是谁?”

  依次出示长长的动物,小白兔、大象、长颈鹿、小花猫感知动物的局部特征。

  ——“小熊叫它们“长长的动物”。为什么叫它们长长的动物?

  教师小结动物的`局部特征,并启发还余哪些动物身上有长长的特征。

  2、挑选送给小熊的长长的礼物:

  猜礼物:

  ——“朋友们要送长长的礼物给小熊,猜猜它们会送什么礼物?”

  送礼物:

  ——“这里有个礼物盒,请小朋友们将长长的朋友送的长长的礼物挑选出来。”

  请幼儿将礼物送给小熊,并学会说:“这是长长的动物朋友送给你的礼物——长长动物”。

  3、娱乐游戏:

  教师让幼儿围成圆圈唱生日歌,给小熊过生日并对小熊说句祝贺的话。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并讲述裙子的款式、色彩和图案,体验丰富的造型和色彩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2.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连衣裙,用边折边剪和开天窗、长小苗的方法剪出裙子的各种花纹。

  3.选用间隔、对称、渐变的方法,创造性地印染作品。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连衣裙的图片,不同款式的连衣裙剪纸漏印作品。

  2.剪刀,笔,油画颜料,海绵球等。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各种连衣裙的图片。

  (l)教师:你喜欢哪一件裙子?这件裙子给你什么感觉?它像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领子是什么样的'?腰部是什么样的?袖口是什么样的?裙摆是什么样的?

  (2)教师:裙子上面有什么?是用什么花纹或图案装饰的?是怎么装饰的?这些花纹怎么剪?(长条花边、对称图案等)

  2.幼儿创作。

  (1)重点:独特的款式。

  (2)难点:各种花纹的剪法。

  3.拓印。

  (1)教师: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它是怎么印的?(请小朋友讲述或演示)三种颜色可以怎么印?还可以怎么印?

  (2)指导幼儿进行漏印活动。

  4.展评幼儿作品。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练习剪各种款式的连衣裙。

  ☆区角活动练习运用叠印、散点等方法将作品印制得更漂亮。

  评析

  在本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款式的连衣裙图片,供幼儿创作前欣赏。欣赏时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积累丰富的有关连衣裙的经验,并和幼儿一起归纳,提升他们的审美经验,理清设计思路。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教案(精选)08-16

(经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经典]08-25

【经典】小班教案08-25

小班教案(经典)09-24

[精选]小班教案10-08

【精选】小班教案10-09

小班教案(经典)09-19

[经典]小班教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