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6-08 11:08:33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通用2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通用2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通用27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并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以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量变化的关系。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活动准备:

  1.ppt农耕园(6颗花生、5个玉米、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

  2.数字卡片及“>”、“<”卡片。

  3.数字卡片若干。

  4.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茄子、西红柿、青菜、青椒、土豆等多种不同数量的蔬菜)。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农耕园参观,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动物园,好不好?”

  教师播放ppt,认识农耕园的农作物。

  (二)认识“>”和“<”。

  1.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在农耕园里看到了这么多农作物,出示花生图片:“看到有几颗花生呢?”出示玉米的图片:“看到有几个玉米呢?”。

  幼儿逐一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花生和玉米比,谁多?谁少?”“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6”大于“5”。

  2.认识“<”。

  教师:“还有什么农作物呢?”教师出示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芋艿和番薯比,谁多?谁少呢?”“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初步理解小于号的含义,说出“7”小于“8”。

  (三)启发幼儿找出“>”和“<”的内在规律。

  1.教师:“>”和“<”都有一个开口,长的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无论是“>”还是“<”,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

  2.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四)游戏:学做“>”和“<”。

  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请两名幼儿做数字,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运用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用身体姿势表演“>”或“<”,并请全体幼儿读出来。

  2.全体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幼儿三人一组合作),教师出示数字,请扮演数字的幼儿取好相应的数字,一名幼儿扮演大于号(小于号),表现数量关系,并一起念出声来。

  (五)巩固练习。

  1.交代操作要求

  教师:农耕园里还有好多农作物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并用请你们先比较两组物体哪组多,哪组少。想一想,在中间空格里填一个什么符号?”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集体讲评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农耕园的一些农作物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也容易让幼儿接受,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带领幼儿去农耕园参观引入课题,然后再并结合ppt图片观察、比较、交流,让幼儿初步感受小于号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征。

  以比较的方式,运用语言,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感受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性与外形特征。用儿歌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最后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使幼儿理解了符号的含义,并在数的比较中学习两个符号的运用,从中培养幼儿比较、判断的能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灵活运用新知识。活动后我感觉如果能用实物放入到我的这个教学中来的话,可能会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能促进幼儿对事物有较全面深刻的印象,效果可能会更加好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同的排序方法,能发现物体的排序规律。

  2、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的规律美,增强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寻找“abab”“aabb”的规律。

  1、进入活动室

  (1)老师:今天老师想邀请你们到我家去做客,你们愿意吗?

  (2)出示PPT(1)(一男一女站立)那你们看应按什么规律排队出发呢?”

  (3)幼儿观察并进行讲述,按规律排队出发(开火车)

  2.幼儿入坐

  出示PPT(2)“家”

  (1)小朋友们,我家门口到了,请你们按这个规律来坐下来吧!”(出示PPT(3))(两男两女)(两个半圆座位)

  (2)幼儿观察并进行讲述,并按规律坐在椅子上。

  (二)观看PPT(4—8),

  1、你们想进去吗?可是进我家需要经过四扇门,这些门呀都需要通行证才可进去,你们想来尝试一下吗?

  2、出示(PPT4第一扇门)(门上一把大锁,锁上画有颜色规律排序表,如红、黄、蓝、),你们看这把锁上都有些什么颜色?它们是怎么排队的?那接下去应该是怎么排呢?(请幼儿讲述并示范操作)

  3、出示(PPT5第二扇门)(门上一把大锁,锁上画有实物规律排序表,如花、树、草、云),你们看这把锁上都有些?它们是怎么排队的?那接下去应该是怎么排呢?(请幼儿讲述并示范操作)

  4、出示(PPT6、PPT7第三、第四扇门)(门上一把大锁,锁上画有实物规律排序表,但是难度要逐步提高,如形状的变化可用弯弯曲曲、“z”或“t”的,规律的变化等),它们是怎么排队的?那接下去应该是怎么排呢?(请幼儿讲述并示范操作)

  (三)制作通行证,再现物体的'序列。

  1.小朋友们真会观察,发现了藏在锁里的规律。真棒!可是,最后一扇大门,需要你们每个人制作的通行证才可进去,你们愿意来挑战吗?

  2、幼儿制作一张规律排序的通行证。(每人一把锁型操作纸)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幼儿作业评价

  教师检察幼儿作业,制作正确的幼儿通行证贴在门上。

  (四)孩子们真棒!都可到我家了,请进!和幼儿一起跳个舞!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如何在圆形跑道中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能够写出20以内的数字。

  2、能够正确的运用围棋子测量跑道的长度,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

  3、在活动过程中,享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人手一张操作卡(正面为跑道,反面为表格)、一组一盒围棋。

  三、活动难点

  活动难点:能够正确的运用围棋子测量跑道的长度,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教师讲述,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要举行了一场比赛,我们来看看有谁来参加呀?

  依次出现猪、狗、兔子。

  出示跑道图片,问:“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有几圈呀?”

  请幼儿回答,再提问:“你还看到了什么?”

  重点提出红旗表示方向和终点。

  2、比赛和幼儿操作。

  师:比赛要开始了,我们一起看一看。

  播放白板。后提问:谁赢了?为什么他赢了?为什么不公平?

  教师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出示白板,说:那老师想了一个方法,我们一起来用围棋子来测量跑道的长度。教师现在白板上作出示范,在请幼儿自己操作。

  教师分组指导。

  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数字,得出结论:1号最短,3号最长。

  3、讨论:如何让比赛变得公平

  再次提出比赛是不公平的,请幼儿讨论如何让这个比赛变得公平。

  在请幼儿回答后,让跑到变得一样长。每个跑道13颗棋子。询问:从哪里开始数?

  (1)从起跑线开始数。(请幼儿来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2)改变起跑线,从终点线开始数。(教师来数)

  总结:有两种方法使比赛变的公平,1是3种终点线,1根起跑线。2是3根起跑线,1根终点线。比赛中到底用的'哪种方法?

  请幼儿观看正式的比赛画面。得出3根起跑线,1根终点线是正式的比赛方法。

  五、结束部分

  用正式的比赛方法开始再次比一遍。

  颁奖仪式。

  师:我们一起来颁奖吧。冠军是…小狗、亚军是兔子,季军是小猪。我们来给他们奖牌吧。

  师: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进行我们的比赛吧。幼儿随着教师退场。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读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算式题配对,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幼儿剪纸灯笼、5以内加法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4=5,4+1=5,2+325,3+225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

  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2”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4等于5。1、4、5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一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5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1盏大灯笼等于五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四、认读交流:

  1、认读每一串灯笼下面的算式题。

  2、找一找一串灯笼下不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3、找一找两串灯笼下相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4、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3+2=5既可表示3盏大灯笼加上2盏小灯笼,也可表示3盏圆灯笼加上2盏方灯笼等。

  延伸:

  生活中的算式题。

  思考:3+2=5还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我们平时可以用它做什么事呢?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为今后进入小学的书写做准备。

  2、培养幼儿有序、细致的观察能力,并能够听指令做出正确反应。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模拟大子一间(旅馆)。

  2、材料:小猴木偶一个,牛、鸡、兔、狐狸动物卡片各一,田字格、各种几何图形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认识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方位。

  1、教师操纵小猴木偶: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的旅馆开张了(出示旅馆外壳),但是来了太多小客人,地方不够住,请小朋友帮我把这间大子分成两间同样大的间,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2、引导幼儿思考,把子再分成四间同样大的间,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3、启发幼儿给分成田字形的四间子起名字,明确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空间方位。

  4、教师帮助幼儿归纳出田字格的概念,给旅馆取名为“田字格旅馆”。

  二、加深幼儿对空间方位的理解。

  1、教师:今天“田字格旅馆”开张,来了许多小客人,看看它们住在哪儿?教师在田字格内摆放小动物卡片,请幼儿说出他们分别住在哪一格。

  2、教师:“小动物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捉迷藏,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教师背向幼儿将小动物的'位置调换,然后让幼儿说说哪只小动物换了间,从哪里换到哪里。

  三、幼儿操作练习,巩固田字格方位。

  1、幼儿听教师指令,用手指在田字格中指出教师所说的方位。

  2、幼儿听教师指令,在田字格中相应的位置摆上几何图形,如:请将红色正方形摆在左上格。

  3、教师用各种几何图形在田字格上摆出图案,幼儿看清楚后,在自己的田字格中摆出来。

  四、教师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以后田字格还要跟小朋友玩很多游戏,上小学以后,还要在田字格里面学写字。”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饭盒、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游戏,感知搭配活动中的规律性和次序性。

  学习看懂图意,根据图示进行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丁丁旅行"引出课题

  提问1:孩子们,什么叫一套衣服?

  提问2: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的衣柜里有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

  二、幼儿操作图片,教师运用课件验证

  (一)幼儿操作

  1、提供给幼儿操作材料,请幼儿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复。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师用课件进行演示。

  3、教师小结: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二)比一比

  要求是

  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复

  3、比比谁最快搭配好

  (三)交流方法

  三、巩固练习

  提问:这些菜你们吃过吗?它们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呢?

  请你看看今天的菜谱,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儿每人一个饭盒,自由走动搭配荤菜和素菜。

  2、教师利用课件验证。

  四、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较熟练地掌握7、8的组成,并进行加减运算。

  2、初步学习抄题目,进行加减运算。

  3、做练习时不影响同伴。

  活动准备:

  横卡若干,每人一张白纸,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复习7、8的组成,玩碰球游戏。

  (2)复习7、8的加减。

  2、小组活动:抄题并进行运算。

  重点:抄题时要一题一题的'抄,不能漏抄,做完以后读一读,看看做的对不对。

  3、评价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一、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对"一双"、"一对"的概念不太清楚,经常会说出一些笑言。现在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都戴起了手套,但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找到一只,丢了另一只,或者是找到的两只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双双对对这个数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一双"、"一对"的含义,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双"、"一对"的含义。

  难点:能准确将物品进行配对。

  三、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向幼儿简单介绍"双"、"对"的含义及使用条件。】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xx"或"一对xx"。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的让幼儿理解了活动的意义,也增进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知识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里,主要是考验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再次强化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对知识进行巩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游戏《成双成对》。

  六、活动反思:

  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xx"或"一对xx"。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目标:

  1.能自主找出图中的排列规律。

  2.锻炼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

  能按规律正确完成练习。

  难点:

  练习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找出规律。

  准备:

  PPT课件、幼儿画册三P57、记录笔

  过程:

  一、开始部分

  看数卡听指令拍手。听师指令,幼儿练习顺数和倒数。

  二、新授部分:引导幼儿看PPT学习自主找出图中的排列规律,并讲述图意。

  1.情境创设:PPT画面(一)森林联欢会即将举行

  提问:小朋友们看,这是在哪里?告诉你们,图上有什么?漂亮吗?森林里将要举行什么活动

  (2)师:有的小朋友猜对了,森林里就要举行联欢会,小动物齐动手用彩旗、花朵将森林里装扮的非常美丽。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彩旗、花朵还是小兔子,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什么秘密了吗?

  (2)幼儿讲述。

  (3)师:你们说得对,它们的排列都有一定规律。先来看看小兔子是怎样排队的。

  2.PPT画面(二),师边操作PPT边提上述问题。

  (1)指名幼儿讲述

  (2)师小结小兔排列规律:小灰兔和小白兔是一个间隔一个排的,那这个小白兔后面应该排谁呢?

  幼儿讲,师肯定:是的,就是小灰兔。(同时点击

  出小灰兔)

  3.师逐个点击出画面(三)小花和画面(四)彩旗,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讲述出其规律。

  4.师继续谈话:除了小兔们来参加联欢会,你们想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们也来了呢?一起来看看。

  (1)师点击PPT画面(四):小老鼠和小狗,幼儿说出小动物名称。

  (2)师:原来是小老鼠和小狗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场了,谁能发现他们的队伍排列有什么规律呢?和你的同伴讲一讲。

  (3)幼儿互讲后,师指名幼儿讲,师小结:小狗和小老鼠是两个一间隔排队的。

  (4)提问:现在你们知道后面的这两只小狗身后会有谁呢?有几只?

  三、巩固练习:考考你

  1.师继续操作PPT,问:他是谁?原来是喜羊羊,他可是羊村里最聪明和智慧的`羊。喜羊羊出了几道题想考考小朋友,看谁的眼睛亮,小脑袋转得快。

  2.师操作PPT,提问:图上有什么?(绿色和紫色方块)在问号中间还缺了一点,这缺了的一块应该选择下面的哪个颜色的方块?为什么?

  3.幼儿讲述操作理由。

  4.师用相同方法引导幼儿找出下一张PPT上所有图案的排列规律,完成问号部分的练习。(幼儿讲,师操作)

  5师:你们今天的表现不错,喜羊羊送个掌声给你们。

  四、经验拓展:通过观察PPT引导幼儿感知和讲述生活中事物的排列规律,感知规律的美。

  1.师:小朋友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规律的影子,今天老师就给你们看看几张生活中的照片,看看是什么?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师边操作PPT边引导幼儿说。

  3.师适当小结

  五、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画册三P57“找规律”练习。

  1.师在视频台上稍作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练习,师巡回观察并个别指导。

  3.展示部分幼儿练习,集体点评。

  4.幼儿收拾整理材料。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准备

  木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幼儿复习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

  老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当我说左手你们就伸出你们的左手,当我说右耳朵的时候你们就用手指着你们的右耳朵

  (二)幼儿初步了解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出示木偶(背对着幼儿)幼儿判断其左右是什么

  老师:这是一排木偶,这里有小狗,小兔子,小乌龟……

  老师:这是小狗,它的左边是什么

  2、出示木偶(正对着幼儿)幼儿判断其左右是什么

  老师:现在小朋友来看下小狗的'左边是什么呀

  3、幼儿认识到正对着他们的事物的左右和他们是相反的

  老师:当失误和我们是面对面的,它的左边就是我们的右边

  (三)通过游戏,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教师出示图示,幼儿观察并判断

  老师:这是一幅有很多事物的图,他们和我们是面对面的.所以他们的左右和我们的是相反的

  2、几个幼儿排成一排,与他们面对面的其他幼儿判断其左右的幼儿是谁。

  活动目标

  1、乐于观察和比较,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3、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学习2、3、4的分解组成。

  2.知道2、3、4各数分成两份各有几种不同的答案。

  3.能够按规则进行操作活动,初步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自备红、绿篮子各1只,南瓜16个,数字1~4若干。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南瓜》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胡萝卜》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茄子》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幼儿操作材料第33页《分西红柿》的材料,人手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

  1.教师出示数字5。

  教师:我们来玩“碰球”的游戏,你们的球和老师的球合起来是5。

  2.教师介绍游戏“碰球”的玩法:老师先报一个数,小朋友再报一个数,这两个数合在一起是5。

  老师边拍手边说“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小朋友则边拍手边回答“嘿嘿,你的1球碰4球”。

  3.教师有意识地按从1~4或从4~1的顺序报数,和幼儿玩碰球游戏。

  4.此游戏可采用集体、小组和个别的形式反复进行。

  (二)游戏“分南瓜”。

  1.教师出示贴绒南瓜和红、绿篮子。

  教师:老师要将4个南瓜被分放在红、绿两个篮子里,每一次分放在蓝篮子里的南瓜数目都不一样,可以怎么分呢?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

  教师:你是怎样分的?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分法。

  幼儿和旁边的同伴相互交流各自的分法,如红篮子放1个,绿篮子放3个;红篮子放2个,绿篮子放2个;红篮子放3个,绿篮子放1个。

  3.请个别幼儿演示每次将4个南瓜分放到红、绿篮子里的'具体分法。

  教师:每次将4个南瓜分放在红、绿两个篮子里,且每一次分放在蓝篮子里的南瓜数目都要不一样,可以怎么分呢?谁来试一试?

  4.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该名幼儿分南瓜的操作结果,集体检查和讨论:是否每次把4分成了两份?每一次分成两份的数目是否都不相同?分成的两份数目合起来是否依然是4?记的和分的结果是否一致?还有没有其他分法?

  全体幼儿对照上述标准,逐条对照检查,如果有幼儿发现问题或错误,则请他说出和指出,同时进行修正。

  (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第一、二组:分南瓜。

  2.第三、四组:分胡萝。

  3.第五组:分茄子。

  4.第六组:分西红柿。

  教师强调:

  将每种蔬菜分成两份,并将结果记录在方框中,每排的答案都不能相同,分的和记的要一致。

  (四)集中交流,感受2.3.4.各数分成两份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1.分别请几名分不同数量物品的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活动和记录的结果。

  2.集体按规则检查记录结果是否按总数要求取分物品,判断其分合是否正确,有无遗漏和重负的,并进行改正。

  3.师幼讨论:为什么每种蔬菜分得的结果都不相同?(因为每种蔬菜的总数不同,有2.有有4)

  4.集体小结:2、3、4分成两份各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并认读分合式。

  教师:谁能告诉我们2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是哪种?

  教师:谁能告诉我们3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是哪两种答案?

  请个别幼儿或集体做回答:3分成两份有2种不同的分法,3可以分成1和2,3可以分成2和1。

  教师:谁能告诉我们4分成两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是哪三种答案?

  请个别幼儿或集体回答:4分成两份有3种不同的答案,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区域里投放教具,将篮子改成盘子等进行操作练习。

  大班数学教案 篇1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长度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在尝试与比较中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发展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培养幼儿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二)经验准备:

  会使用自然测量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它们一样长吗?(初步感知长度的守恒)

  ①出示2条长度相等的毛线,这两条线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根据幼儿讲述进行演示、比较)

  ②将其中一条线摆放成S形,现在这两条线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幼儿讲述进行演示、比较),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长度的守恒。

  ③出示例图,这两条线一样长吗(排除箭头干扰)?你是怎么知道的?如幼儿意见出现分歧,借助测量工具(火柴或小棍)来验证。(培养幼儿验证的习惯)原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并不准确,我们还是要认真仔细地比较、检查一下。

  2、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长度的守恒(工具:毛线火柴)

  ①教师讲解要求:任选一张图,比较图中2条线的长度是否相同。(可借助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根据线条不同,选择合适的工具)

  ②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③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测量过程。

  3、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测量过程。

  ABCD

  ④小结,帮助幼儿理解长度守恒。

  4、拼搭火柴(毛线),巩固长度守恒

  ①讲解要求:利用相同数量的火柴棍(相同长度的毛线),拼搭出不同线形。

  ②幼儿自由拼搭,利用双面胶将火柴(毛线)粘在白纸。

  ③幼儿自由交流。

  5、延伸活动:利用不同材料,组合拼搭出长度相等的不同线形(如毛线的曲线和火柴的折线)

  大班数学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试题配对,理解加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在图片与试题配对游戏中,体验加法试题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灯笼、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看灯笼说不同

  1、国庆节的装饰

  提问:前几天我们去了易买得超市,去找国庆节的喜庆装饰,看看我们都找到了什么?

  小结:红色是我们中国喜庆的颜色,红红的灯笼、红红的辣椒、红红的绸带和红红的枫叶,让我们的节日更热闹、更喜庆,在节日里挂上红色的东西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俗。

  2、出示4串灯笼,观察灯笼的不同特征。

  师:国庆节的时候,老师也挂上了一些灯笼。

  提问:老师这里有许多灯笼,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里的灯笼有的大小不一样,有的花纹不一样,有的形状不一样,真好看。

  二、看灯笼找算式

  1、根据灯笼的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符号

  出示加法算式:

  提问1、这些是什么?这些加法算式都认得吗?我们一起念一念。

  提问2、这些试题上有什么?

  2、根据灯笼的特征,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

  师:今天我们用加法试题和灯笼做游戏。

  提问:这里的四串灯笼,你最喜欢哪一串?请你为你喜欢的这串灯笼找一道算式题朋友,并告诉我们为什么?

  三、看图片找算式

  要求:看清图片,为它找一道算式题,说出你的理由。

  1、幼儿操作

  2、幼儿交流

  (1)先念题目,再说图片上的事情。

  (2)集体验证:看看,图片和加法试题都找对了吗?有什么问题?

  (3)找试题

  小结:原来同一个图片可以用不同的试题表示,同一试题可以说不一样的事情,看你说的是哪件事情。

  四、活动延伸

  这里的试题有的表示扇子,有的表示灯笼,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比如说妈妈先买了3个苹果,爸爸又买来了在2个苹果,一共买来了5个苹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习用不同方法进行7元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面值的纸币与硬币

  2、若干。布置"银行"场景,里面1元、2元、5元面值的纸币若干。

  3、幼儿用书第21、37页操作材料,记录单,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教师出示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教师:这些钱币一样吗?

  3、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样知道的?

  4、中国钱币有一个共同名称叫什么?

  5、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币名称?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1、教师出示若干1元、2元、5元的纸币。

  2、教师"你到银行会取7元钱吗?想一想,可以取几张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3、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所取的7元钱。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5、鼓励幼儿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6、比较两次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三、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取钱策略

  1、请幼儿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2、鼓励幼儿运用标记、符号、数字、图示等方法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每一次取钱的不同策略。

  四、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各自记录的结果。

  五、幼儿分组操作

  1、取钱

  2、算式接龙

  3、翻花片

  4、撕贴格子

  六、活动评价

  1、教师展示幼儿多种不同的取7元钱的策略

  2、师幼小结: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取出7元钱?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单"和"双"

  观看PPT,看图片,感知单和双

  二、参加动物PARTY

  故事情境:今天来了3只小兔子、4只小狗,5只小猫,6只小山羊……,他们要结伴条圆舞曲了,帮他们找找舞伴吧!幼儿操作动物卡片,两个两个拉在一起。

  教师:发现了什么?

  幼儿:有的小动物剩下一只,没有舞伴;有的小动物都找到舞伴了。

  教师小结:两个两个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个,孤孤单单没有朋友,这样的数叫单数;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没有剩下,这样的数叫双数。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抱双,躲单"的'游戏,好吗?

  三、巩固单双数——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

  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把头埋在膝盖上,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

  四、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元、角的认识,进行点数并记录。

  2、知道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于购买物品,学习简单的使用方法,练习50以内的加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社会交往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认识、区分人民币。

  1、取出钱币,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上的钱币分别是多少。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钱币上的.图片,比较这些钱币的不同。

  可根据钱币的明显特征,如数字、文字、图片色彩等加深记忆。

  二、进行“装钱包”游戏,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

  按照老师的指令将不同面值的钱币放到钱包里,

  三、换钱游戏“我们一样多”,学习钱币等值兑换。

  1、教师拿出一张五元钱,幼儿利用角币任意组合,与五元等值。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组合方法,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归纳五元钱的不同兑换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2、逐步引导幼儿进行10、20、50的兑换。

  四、情境游戏“买水果、买玩具”,练习购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单"和"双"

  观看PPT,看图片,感知单和双

  二、参加动物PARTY

  故事情境:今天来了3只小兔子、4只小狗,5只小猫,6只小山羊……,他们要结伴条圆舞曲了,帮他们找找舞伴吧!幼儿操作动物卡片,两个两个拉在一起。

  教师:发现了什么?

  幼儿:有的小动物剩下一只,没有舞伴;有的小动物都找到舞伴了。

  教师小结:两个两个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个,孤孤单单没有朋友,这样的.数叫单数;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没有剩下,这样的数叫双数。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抱双,躲单"的游戏,好吗?

  三、巩固单双数——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

  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把头埋在膝盖上,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

  四、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整点、半点的计时方法,理解钟点与指针的关系。

  2、进一步使幼儿感知时钟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初步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重点:

  知道整点、半点的计时方法,理解钟点与指针的'关系。

  难点:

  感知时钟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大时钟一只,钟点记录单,钟点卡片。

  学具记录时间活动材料,钟点接龙活动材料,看时间画指针材料,看图画指针材料,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复习整点、半点,学习记录时间。

  ——这是什么?是几点钟?

  ——用什么方法把现在几点钟记录下来?

  教师在钟点记录单上示范,幼儿学习记录半点、整点。

  个别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帮助幼儿明确钟点的记录要与钟面相符。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记录时间。

  第三、四组:钟点接龙。

  第五、六组:看时间画时针,看图画时针。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记录时间活动作业单,强化幼儿正确的记时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19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探索骰子的秘密,知道骰子对应两个面的点数加起来是7的规律。

  2、利用骰子的秘密来学习自制骰子,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骰子一个、幼儿人手一个小正方体、白板课件、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骰子,师提问: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它?

  2、师幼一起观察骰子

  二、游戏“看谁反应快”

  1、介绍游戏规则

  2、请4-5名幼儿游戏

  3、师幼有一起玩游戏,提问:“为什么每次老师的反应都是最快的?有什么秘密?”

  三、揭示秘密

  1、组织幼儿观察骰子的.每个面的数字,并做记录

  2、观察三组数字,提问:这三组数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引导幼儿知道骰子对应面的2个数字相加是7

  四、做骰子

  1、师示范制作骰子,并请个别幼儿帮忙

  2、幼儿制作骰子,教师巡视指导

  3、请每组幼儿相互检查,发现有错误的及时改正

  五、玩“刮刮乐”的游戏

  1、介绍幼儿名称及玩法

  2、师幼玩游戏

  六、结束活动

  师:骰子还可以怎么玩呢?我们回教室再去玩玩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尝试按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有规律排序,对排序活动产生兴趣。

  2、在感知理解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规律进行排序。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珠子、绳子、笔、夹子、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请小朋友动脑筋来穿一条有规律的项链。

  二、自主操作。

  三、经验梳理。

  展示幼儿穿的项链,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和符号记录的方式,帮助梳理几种典型的排序方式,形成初步的排序概念。

  四、经验拓展

  1、引导幼儿发现更多的规律并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2、幼儿再次操作:鼓励没有穿出排序规律的`幼儿继续穿出一串有排序规律的项链;已经穿出排序规律的幼儿设计新的排序规律,让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升。

  3、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互动,共同验证项链的排序规律。

  4、幼儿戴上项链,体验成功乐趣。

  五、回归生活

  1、引导幼儿观察老师衣服颜色的排序规律。

  2、找找生活中的排序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 篇21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体验减法运算的乐趣。

  2、能熟练地完成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活动准备:

  蘑菇小卡片、数字卡、小动物图片、食物算式卡

  活动过程:

  1、采蘑菇

  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请小朋友玩采蘑菇游戏,每个篮子只装4只蘑菇。

  2、给小动物分蘑菇。

  (1)师:有一只小兔子过来了,请你把一只蘑菇给小兔子,你还有几只蘑菇呢?

  (2)列出算式4-1=3,请幼儿说出4、1、3的.含义。

  (3)继续给小兔子分蘑菇,并用算式4—2=2、4—3=1表示,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

  3、游戏“给动物喂食”,复习4以内的减法运算。

  玩法:根据动物要吃的食物,给动物喂食,食物身上都有一道算式题,只要把算式题算出来,就可以需喂给小动物了。

  活动延伸

  1、数学区提供看图列减法算式活动。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讲述图画的含义,并把算式填写完整。

  2、阅读幼儿园书p21“数云彩”任务。

  大班数学教案 篇22

  活动目标

  1、学会按几何图形的2-3种特征进行分类,初步掌握在表格中看图形找特征的方法。

  2、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表述图形特征。

  3、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知道各种图形名称。

  2、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几何图形若干、每人一张表格纸、勾线笔;归类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想活动,幼儿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老师这里有好多种图形宝宝,它们可以拼出什么来呢?

  二、拼图活动,幼儿大胆操作交流。

  1.幼儿进行大胆拼图。

  2.请幼儿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数一数各有几个?

  三、记录活动,幼儿细心记录。

  教师:请你将你刚才说的记录下来。

  教幼儿如何记录,只要看图形找特征,在特征上打勾。

  教师:请你将你的记录结果讲给好朋友听。

  四、游戏活动,幼儿将图形归类。

  1.请幼儿按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放在一起。

  2.交流:你是怎么归类的?为什么?

  大班数学教案 篇23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10的组成和10以内数的加减。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记录方式记录自己购物的过程。

  3、能灵活、多角度地思考和解答购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10以内算式题,教学挂图(二)。

  2、算式接龙卡、笔每人1份,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大班数学:礼品商店大班数学:礼品商店。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

  1、教师出示算式题,幼儿快速说出火车几点开的答案。

  2、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进行练习

  二、教师出示礼品商店图,引导幼儿进行购物猜测,复习10以内的加减。

  1、教师介绍购物的情况,引导幼儿猜测。

  2、请幼儿列式说明理由

  3、请1名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让同伴猜测。

  三、根据所提供的购物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推理练习大班数学:礼品商店学习总结。

  四、幼儿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1、提供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看图列式"的练习。

  2、卡片归类。

  大班数学教案 篇24

  一、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二、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大班数学教案 篇25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发现5的分解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5颗糖果、3个动物头饰。每个幼儿一张记录纸,铅笔。

  活动过程:

  1、每个幼儿有5颗糖果,两个动物头饰,一张记录纸和笔。教师利用布偶向幼儿提问:5颗糖果要分给两位好朋友吃,请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种分法,并请小朋友将分类的方法记在记录纸上。

  2、请幼儿介绍糖果的分法。

  3、老师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回答:

  (1)5颗糖有多少种分法?(4种)

  (2)5的分解怎样排列才更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顺序——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小)

  请小朋友按照这个顺序自己将记录纸上5的分解重新排列。

  4、与幼儿重温3、4、5的分解方法。

  5、请幼儿观察分解的现象,说出其中的规律。(3有2种分法,4有3种分法,5有4种分法。)

  活动评价:

  1、能找出5的分解方法。

  2、能说出分解的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 篇26

  活动目标

  1、通过书写数字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与习惯。

  3、能够正确地将数字3写在田字格内。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数字)

  2、小黑板一块,粉笔一支,田字格本若干,铅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趣味练习卡,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上有些什么?(数字)

  你能找出数字3吗?

  二、展开

  1、出示数字3,请幼儿观赏。

  请幼儿说说数字3的字形:象耳朵。

  2、教师讲解示范数字3的正确写法:

  起笔、运笔、落笔方向。

  重点注意上下象钩子的部分要饱满。

  3、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书写,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讲解说明。

  4、幼儿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纠正书写姿势,有针对性地提醒幼儿书写时出现的问题,及时鼓励表扬幼儿,

  引起的`幼儿书写兴趣。

  三、结束

  当场批该作业,给幼儿作业本上得小奖章,培养幼儿的书写愿望。

  大班数学教案 篇27

  活动目标

  1.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多特征排序的方法。

  3.感受排序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整理”画笔图片;“画笔排排队”组图;“整理画册”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请幼儿操作排序激发兴趣

  ——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买了一些新铅笔,请你帮忙把它们放进盒子里。

  ——铅笔都放进盒子里了,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铅笔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排列的?

  二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排序

  1.出示组图“画笔排排队-削铅笔”,引导幼儿了解画笔可以按照粗细进行排序。

  2.出示组图“画笔排排队-上颜色”,引导幼儿了解画笔可以按照颜色深浅进行排序。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奇奇和妙妙画完画,要把画放进画册里,可是画册太多太乱了,他们想先整理一下。他们想了一些整理的办法,分别是什么?

  ——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给画册排序?

  四请幼儿分组整理活动室在实践中进行巩固

  ——我们的活动室也需要整理,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忙。

  ——在整理之前请想一想你负责整理的东西可以用几种方法来排序?你想选择哪一种?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07-19

有关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5-23

大班数学教案【精】01-12

【热】大班数学教案01-07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01-11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1-29

【精】大班数学教案01-02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01-02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