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长地久》有感

时间:2023-12-26 08:43: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天长地久》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天长地久》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天长地久》有感1

  世界上有什么会成为永恒,划上永远?是宇宙吗?是人生吗?是功名吗?不,这些都不是?是爱情吗?是亲情吗?是友情吗?不,这些也都不是。

  我一直都在寻求答案,可从来都不曾成功过。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自己会慢慢变老。我是宇宙中的无名小丑,到底该相信什么?爱情?不!人老珠黄、色衰爱弛。曾经的山盟海誓不能换回一颗易变的心;奢侈的地久天长谈笑与鼓掌之间;虚幻的海枯石烂经不起似水流年。女人善变的是脸,男人善变的是心,男人的心是破碎的锣,轻轻一敲就能辨出好坏。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什么都会变,没有谁会成为自己永远的左膀右臂。常在时尚漂,很多东西都会划上名利和功利的句号。什么都不可靠,疏远了的感情,风干了的友谊,注定只是一场空。许多年后,石头还是石头,石头上承诺的友情却像一片秋天的叶子,在风中枯萎、飘零,渐渐化为尘土。才知道世上最不可挽回的不是爱恨情仇,而是不知不觉的疏远,是这无疾而终的消逝。我们都因为不可抑制的成长漂向不同的地方。时间在走,感情在流失,岁月摧残的不仅是容颜还有不变的誓言和一段难忘的记忆。

  谁在走?谁在留?又有谁在留守?守着只有自己才知道的过往?

读《天长地久》有感2

  天长地久是龙应台陪伴母亲期间的新作。这里面穿插着战争,有时候除了说明人生来是苦的,还说明什么呢,没想清楚,读战争时读到人在渺小时的极端和勇敢还是有感触的。

  这次跟大叔一起出差又要告一段落了,收到了信任赞誉,同时有激烈的争吵。他对我的悉心指导永远感激在心。但今天读到带龙应台到美国读书的恩人还是觉得我要的更多,不仅局限于此。

  昨天跟孩童一般玩耍嬉戏,有几个时刻世界顿时安静了。我在思考要什么。

  写作累了,依偎着妈妈,在大街上咖啡屋,公园里老姐妹读书,聊天,浓妆艳抹,花枝招展,跟儿子的`女朋友吃醋都是我要的生活。

  事业是我想要的,出差是我想要的,孩子是我想要的,最近大叔跟我谈了太多需要面对的客观,解在哪里呢?

  天长地久里面讲三个星期就可以栽植一个花园果园,创造一个写作环境和陪伴母亲的去处,这对我来说简直比天堂梦幻。这是创造,是将心中的春天再现在生活中。除了财力,更需要想象和心思。

  大叔的生活虽好,不适合我。龙应台所写的在美国没钱时去咖啡馆蹭暖气适合我。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再好也无益。

  这八天学到的另一个自己是 不开放的 思维固执。还有就是创作需要环境,像我这样容易抑郁的人应该在窗明几净,温暖的环境中延年益寿。

读《天长地久》有感3

  龙应台留学美国九年,旅居欧洲十三年,任教于香港九年,两度进入政府,担任公职。历尽大江大海的母亲,生活最终走向风平浪静,晚年成为失智老人。65岁的龙应台决定放下一切,搬到屏东照顾母亲。

  龙应台记录下了照顾失智母亲过程中的感悟、尤其是她的自我反省、遗憾与悔恨,写成了这本《天长地久》,有对上一代的感恩致敬,也有对下一代的温柔提醒。

  这本书分成两个部分:亲情和历史。19封写给母亲美君的信有对母亲愧疚的爱、对亲子关系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大河图文”将美君颠沛辗转的生活、性格特点及其生活的历史背景用文字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很庆幸看到了这本书,深深的被这温润如玉的语言吸引,爱不释手。很多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问:“美君是谁?”我说:“是龙应台的母亲”。这样回答很简洁,也很直观。但是,如果让龙应台来介绍,她肯定会说:“她曾经是浙江山里的一个扎着粗辫子的姑娘;她曾是站在街上与蛮横的士兵理论的民国少女;她曾是坐在渔港编制渔网的人妻;她曾是坚持让自己女儿上大学的妈妈;她曾是一位70多岁时做了纹眉、纹眼线、隆鼻的摩登妇女;现在,她是认不出自己女儿的,双目虚无的老人”。带着对母亲的重新定位和认识,龙应台先生写下对生命的感悟。

  龙应台反思自己曾有很多朋友,不管是年幼的或是年长的,但长长的女朋友名单里恰恰没有母亲的名字,于是她将年长自己26岁的母亲当成女朋友,给她写信,尽管她不可能读,更不可能回。

  在信里,龙应台写下当初自己想问但又没有问的'问题,比如:在颠沛的人生中,美君有没有过犹豫和悲伤?有没有因为24岁就永别家乡的父母而自责?有没有和丈夫用语言表达过爱情?美君心里最深处的自己停留在几岁?

  在信里,龙应台用朴实温情的语言描述着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感受着母亲的衰老,珍惜着与这位特殊的女朋友在一起的每时每刻,同时也带着对母亲的愧疚扮演好自己作为母亲的角色,与儿子一起做自己当初想做但是没有做的事情。

  这本书不管是内容还是排版,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精美、温润,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书,是向上一代人致敬的一本书,也是一本对下代温柔提醒:把握当下,将每一个暂时片刻变为天长地久的一本书。翻开它,你一定会爱上它……

读《天长地久》有感4

  一旦是母亲,你就被抛进“母亲”这个格子里,定格为我人生的后盾。后盾在我的“后面”。是保护我安全,推动我往前的力量,但是因为我的眼睛长在前面,就注定了永远看不到后面的你。

  不知,你可否还记得,年少时,跟在你身后,密切关注着你的那个身后之人?

  母亲,一个熟识却又陌生的词。年少时,你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不论在外玩到多晚,却总要回家,回到母亲的怀中,听她唱一首歌,或讲一个故事。

  不知你可否还记得,年少时的自己,嘴里发出的一句又一句让现在的你感到害羞的话语?

  “妈妈,快来帮我擦屁股——”

  “妈妈,我好像又尿床了……”

  ……

  或许这对你而言,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梗,但对母亲而言,却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她知道,再过不久,你可能就会渐渐长大,渐渐地疏远她了,不再那么依赖她了,因为,长大,意味着渐行渐远……

  长大后,你渐行渐远,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独立,开始有新的朋友,开始不断远行。

  不知你可否记得,停下脚步,看看令你嫌烦,却又不断支持你,不断关注你的那个人?

  或许,你没有……

  就像龙应台在《天长地久》里写到的:她和自己的女朋友们常常约会——去看一场特别的电影,去听一场远方的乐团的演奏,去欣赏一个难得看到的展览,去吃饭,去散步,去喝咖啡……课唯独没有和母亲一起,因为她的母亲美君,从来就不在自己的“女朋友”名单里。母亲注定在身后,而儿女的眼睛永远长在前面,当有一天,终于停下脚步时,却早已为时已晚。

  就像现在的我们,是永远燃烧不完的烈火,永远热情,对前方充满好奇,从来不会偶尔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身后的那个人,因为我们渴望独立,渴望自由,不希望被约束着,想要张开翅膀,也向往那块属于自己天空。

  而我,或许也是这的一个孩子(在母亲心里,我永远都是一个孩子),尽管别人都说我太过黏着母亲,但我却明显感觉到:我和母亲已经在渐行渐远,中间在开始慢慢地筑起一面墙,将把我们分割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少女,做着青春甜蜜的梦;一个是中年妇人,一边紧张孩子一边不断工作。我们之间开始渐渐地美玉偶共同话题了,唯一有的,也都变成了单调的问候语。

  “宝宝,你今天晚上打算吃什么?”

  “我想吃红烧肉。”

  渐渐地,我们之间,连问都不必问就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例如,我一不敢直视她的双眼,她就知道我今天下午又没有好好看书,然后,端出一副长辈的样子开始批评我,教训我,到最后,两人少不了大吵一架,然后就各自回各自的房间,该哭的哭,不该摔书的也要摔书。

  但是,不知你可否注意到,最后和好,大多数都是母亲来跟你道歉,然后再和好?

  或许,现在,两人吵一架对母亲而言是好的事情,因为这代表我们心里其实还有母亲,但到我们真的长大了,可能吵架都不吵了,只会淡淡地说一两句:

  “算了,反正你什么都不懂,我也懒得和你吵了。”

  然后,冷漠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像个没事人一样,继续和朋友聊天。

  不知你可否注意到,身后那个呆滞了的,然后缓缓离去的,步伐一步比一步沉重,身影一秒比一秒萧然的背影?

  或许,你没有……

  因为,你从来都没有体会过这种宛如一个霹雳把你打入万丈深渊的感觉。

  或许,你会反驳,说你有,但……你真的有吗?……你可曾想过,不论他们对你再怎么要求高,再怎么严厉,你都是他们掌心里的宝,永远都是……

  所以,请不在不断向前,不断探索的旅途中,记得停下脚步,回头看看你身后的那个人。

  她们。已经。开始。变老……

读《天长地久》有感5

  夏至未至,乍暖不寒,暖洋洋的光遍布每一处角落,此时的你是否愿意捧上一杯暖烘烘的水,窝在沙发的一端翻一翻柔情似水的散文,上一堂龙应台主讲的人生课,想一想需要静心思考的琐事,在此之余洗涤一番自己的灵魂呢

  《天长地久》是龙应台写给母亲的书,其中有许多他对人生的思考和生命的探索,行文蕴藏着款款深情,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深爱与感谢。龙应台文风极为细腻,细节描写运用十分灵活,尤其环境描写令人叹为观止,多种表现手法兼容,又有许多极富人生哲理的语句,作为学习写作的范例再合适不过。

  在当今生活节奏极快的时代,你有多久没有与母亲坐下谈心了,读《天长地久》能让你走进母亲的心,让你目睹一位母亲是如何一步步剖析母爱的,让你和母亲在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碰撞中,不要彼此伤害,可以相互温暖。

  世间何能天长地久?唯有母爱相伴一生,其柔情似水又涓涓不断,永不干涸,走进母亲的内心,找到合适的方式与母亲交谈,找到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珍惜与爱,人生之途并不漫长,有母亲相伴的日子更为可贵,现在的每一天都可能会成为你白发苍苍时脑海中温暖的记忆,但当这份记忆掺杂过多的争吵和隔阂时,你想想它是否会成为人生的一种遗憾?

  学而不思则罔,边学边思考,边读书边思索,修行中最重要的是悟道,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当读的人和作者的思想产生碰撞,心与心产生共鸣,从而促进读者的成长,是多么奇妙的事情。母亲在一天天老去,你一句亲亲的“卿佳否”,也许便会成为他生命中的一股暖流。

  书中还讲述了一些龙应台在生活中得到的启示感想,以给母亲讲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也十分耐人寻味,颇有深意。

  “在某一个月亮从山头升起的夜晚,当江水荡漾着银光,芦苇中蛙声四起,那时那刻,看到一对母女相倚着,在月下漫游时,便是天长地久……”

读《天长地久》有感6

  在《当下》这段短文中,记录了如下文字:“人生的聚,有定额,人生的数,有期程,你无法索求,更无法延期。”

  你以为落日天天绚烂回头,晚霞夜夜华丽演出,其实,落日是时间的刻度,晚霞是生命的秒表,每一个美好当下,一说出“当下”二字,它己经一笔勾销。总是在机会过去之后,才明白,我必须学会把暂时片刻当作天长地久,给予所有的“旅寓”以“家园”的对待。陪伴美君是我错失后的课业实践……

  其实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我们从未放弃索取,有时候索取会大于奉献而不自知,当内心的欲望不断的膨胀,初心就会偏离的'越来越远,以致忘了为什么出发,能有一颗安住当下的心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又弥足珍贵。

  从事物业工作25年来,大约有15年的时间是处于焦心乏力的状态,从对行业的一无所知到对行业的深入了解,才知道那些别人看上去毫不费力的日子,都是从不断的辛苦与挫折中打磨出来的。

  那些日夜兼程而不知疲惫的加班而长年的神经衰弱,以致于多年的失眠无法治愈,每每想起这些的时候,我还是会被自己所感动,如果让我选择,我还会选择有选择的加班,来增长自己的见识,不断丰富自己对阅历。

  也曾有过许多的抱怨,也曾有过多次想要放弃的想法,但终究还是在不断的受挫与磨砺中学会了自我长大,用一颗坚强的心把曾经的柔弱包裹得越来越富足。

  曾经有人问我,从事这个行业会后悔吗?如果换在10年前,我的回复一定是曾经后悔过,如果换在现在,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曾经的付出,让我收获的远不止是眼前看到的成就与目标,所以我很庆幸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没有人懂得从一个女人到一个女汉子要经历多少困苦与艰辛,好在,一切都己经成为过去,那些曾经吃苦的日子也变得弥足珍贵。

  如果没有曾经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学习,也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现在意识到活在当下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只有当自己的内心变得富足时,才能不断的传递正能量,去影响和改变更多的人。

  就像龙应台老师说的:“人生的聚散终会定额,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安住当下的心就己经不容易了,所以不要过多的苛求明天与未来那些不期而遇亦或是忧心忡忡的日子,活好今天,去迎接明天更好的岁月,才是对生命的敬畏!

读《天长地久》有感7

  《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作者以给失去记忆坐轮椅的母亲写信的方式,回顾了父母一辈漂泊海岛,艰难生存的一生;忏悔自己作女儿的粗心和“霸道”;也提出了怎样构建新型母女情、母子情的思考。尽管这一封封信,母亲美君再也不能阅读了,但给世人的启发和警醒却意义深远,因为我们人人都有一位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

  作者龙应台能够做到在母亲晚年可以辞职相伴床前。同样,为人子女,我又可以做些什么?细思极恐。“人生里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尤其,对于母亲,“我后悔,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知觉到:我可以,我应该把你当作一个女朋友看待?”约会吃饭、看电影、聊心事……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我以为我与母亲没有共同的`话题,我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只有隔代的“嘘寒问暖”。或许,我真该在没有孩子在身旁的时候,静下心来听听您的声音,你对岁月的控诉,你对时光的感慨,你对未来的期待……

  “一旦是母亲,你就被抛进“母亲”这个格子里,定格为我人生的后盾。后盾在我的“后面”,是保护我安全、推动我往前的力量,但是因为我的眼睛长在前面,就注定了永远看不到后面的你。”读到这儿,我想起身后的母亲,以及我就是母亲这件事情。作为成年的女儿,我需要好好感受母亲予我每一个阶段的力量与支持,多一点的觉察和陪伴。作为年轻的母亲,我必须做好“被看不见”的准备来目送孩子的成长与独立。

  “上一代不会倾吐,下一代无心体会,生命,就像黄昏最后的余光,瞬间没入黑暗。”

  即使这样,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生活中觉知,珍惜当下与父母相处的每一瞬间,就像龙应台所说:“人生的聚,有定额,人生的散,有期程,你无法索求,更无法延期”。

读《天长地久》有感8

  认识龙应台是以作家始,但其政治家的身份同样不容忽略,最近方才了解到她已于17年辞职,来乡下陪失智的母亲,18年也才有了这本《天长地久》。

  作者目前,文中称作美君,93岁了,已不能言语,在自己空旷的世界里徒刑,然而作者有太多未表达的情感,未竞的心愿。既然不能说,那就写吧。一封封写给美君的信,细数着母亲过往的坎坷,表达的自己的遗憾与感恩。

  多希望日子可以慢一点,能有足够的时间陪你每一个日落黄昏,能有足够的耐心去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然而最无情的也是时间,它顾自向前,管你万千悔恨。

  处于和平时代的你我对作者母亲所处的烽火连天,流离失所的年代自然无法全然感同身受,但从文字中也能感受到无情的颠沛流离。美君自幼离家,既成永别,是一生的遗憾;作者在母亲康健的年岁没能陪伴,也成了终难了的悔恨,但还好,在此时不完美的陪伴里给了彼此些许慰藉。

  通篇的主题是时间,你感知时间的方式是什么?身份从宝宝,丫头,小姑娘,姐姐,阿姨,逐渐走向奶奶,在你不经意的瞬间,老了。扪心自问,你有没有经常告诉自己,明天我就怎样;等到怎样了,我就怎样......

  我们不知道明天是永远到不了的未来,不知道事情会接踵而至,你大都无法待万事俱备了再去做一件事,因为时间不等人,于是乎,时光在等待中蹉跎了。回首时,扼腕叹息,不禁感叹,要是早点做就好了,最不济,也不至此。

  另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是要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人在时间面前是公平的',但如何度过这一生却是千差万别的。我们终其一生也许都无法企及作者所有的高度,但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自由挥洒。

  愈发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一个丰富的人,能够有能力看到生命更多的可能,携着每一个日出日落去感知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

  起身,推开窗,风清冷,月正浓,这宁谧的夜啊,让我如何不爱你。

读《天长地久》有感9

  读完龙应台的《天长地久》,一惊诧,安德烈已经是三十二岁的成年人了,不再是《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孩子,你慢慢来》里那个十八岁的安德烈,恍若还在昨天,但却是在今天。孩子变大了,妈妈变老了。岁月无声,时间无情,我亦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我。一切都在变,变好也变坏。

  父母是堵在我们与死神间的墙,墙倒塌之后,我们即将直面死神,才会感慨人生匆匆,终究敌不过死神,死,是走向每个人的归宿,所以龙先生,她也不例外。

  与其说在与美君妈妈的对话,还不如是作者的自言自语中,我们看到了几年或几十年后的我们,面对死亡的课题,离开的课题,亲情的课题,同样会迷茫,焦虑,恐慌。无法逃避,只能直面。

  父母在,这些事由父母挡着,担着,我们无需考虑,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当父母离去时,我们又成了孩子的壁垒,替孩子们挡着,挡着,这就是轮回。

  趁着父母在,多陪伴,趁着孩子还小,多陪伴。剩下的路最终是孤独一个人走下去,无一人幸免。

读《天长地久》有感10

  这是20xx年我和姐姐一起看的第一本书,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感触颇多,可惜,当时没有想到要写读后感,一些细腻的感受已经写不出来了,只记得看完这本书后,让我决定,今后每年都要花些时间陪伴父母,带父母一起旅行,把父母当做自己的朋友。看完龙应台的《天长地久》,让我发现自己对父母的忽视。自上高中起,我就很少在父母身边,一般贪婪的接受着父母的爱,一边又吝啬对父母的给予。希望20xx年起,我的.改变会让父母开心。以下是姐姐的后感,现发给大家,推荐大家也看一看龙应台给她母亲的这些信。

  终于还是把这本书买了下来,《天长地久》——龙应台给美君的信。美君是龙应台的母亲,已经九十几岁了,虽然已经无法阅读,无法回复,可有些事情,大概就是只有自己也要完成。

  序言没有读完,我已经流下泪来。不一定是感动,人很多时候都会流泪。说不清楚那句话到底触动了那一根心弦,或是欣喜,或是悲伤,或是感动,也或许只是莫名。

  读完这些信,我知道了奥基夫和她的画,知道了“苏黎世”的“尊严”;知道了安琪拉和她的父亲;读完这些信,我记起妈妈说她年轻时去过很多地方,可惜没有去过桂林,我应该多和她聊一聊,现在通信发达,无法常回家看看但可以多和父母谈笑;读完这些信,我该想想以后怎样和嘟嘟相处,我应该给他讲什么故事,读完这些信,我会想以后我该怎样安享我的孤独......

  我会推荐给朋友读,我想以后我应该再读一遍。

读《天长地久》有感11

  这是一本能教会我们如何爱家人,爱长辈,爱孩子,爱自己的书,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一些生活中的影子,甚至让无解的问题得到了一些答案和思路。

  我主要就是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一是对父母的爱与陪伴,二是对孩子的理解与包容,甚至还要在潜默移化之中教他们传递亲情的可贵。

  就像文中所讲的,“上一代不会倾吐,下一代无心体会”,在我们多为四十来岁这个阶段的人,作为父母,正处于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父母正在老去,而孩子却在迫不及待地长大着。

  实际上,这种种的关系相当微妙。龙应台一句话就道出了我们最为密切的亲人关系中的迷茫。说句大白话,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夹在中间,有时也会有一种崩溃与绝望的时候,这本书,有一种奇妙的治愈的功能,它在种种细节,种种生活,种种情感中,在打动我们的同时,也安抚了我们的焦虑。

  我记得在去年这个时候,雨萱进入中考冲刺阶段,我母亲生病住院,我每天送了雨萱上学就直奔海沧医院,到了四点多返回岛内,准备好饭菜,又去五中接雨萱。那一段时间,老人盼我早点去,如果晚上看望母亲,孩子盼望我早点回。雨萱爸爸是警察非常忙,上交给国家了帮不到家里的忙。

  我印象特别深,有一次班主任找我谈话,提醒我有点忽略了孩子,我当场就在年轻的班主任面前大哭了起来。这哭泣中有辛苦无助也有崩溃绝望,父母在他们不情愿中给我们添了麻烦,而子女,只知道索取,却不晓得分担。换成最平和的想法,就是父母安安静静身体棒棒地自己独立生活,孩子能够一心向上,不用我们操半点心,然而,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子女,一切没有剧本,岁月人生就是无字的剧本,没有预演,只有进行时。

  如今想来,如果《天长地久》早点出版,我能早点看到也许就不会那么焦虑与无助了。《天长地久》它会教会我怎么去把种种的以为是责任的负担变成与父母子女难得的传递感情的机会。

  我在读《女朋友》这个章节时,非常有感触,我们和父母相处了四十多年,随着自己有了家庭孩子之后,对父母的关注或多或少就变成了一种责任,大部分的时候所有的爱与精力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我们是忽略了父母很多的,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里那种柔软的东西又像回来了,在读到《空篮子》时,我也在想,我的母亲当年为我的付出也不亚于龙应台的母亲啊。我家是半边户,父亲在小镇上工作,母亲带着我生活在山村里,薪水微薄,但是,母亲那时候硬是省下钱来,帮我们买收音机,订儿童杂志,她文化不高,但却给了我最好的文化滋养,让我一辈子喜欢阅读,并且从喜欢阅读,喜欢写作,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所以一边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边也回忆起了许许多多和父母的往事,有很复杂的情绪,也多了一份思考,我们的父母需要我们那样去爱,去照顾,去陪伴,去了解他们的内心。父母已经老去,我们如何爱他们才是对他们最好的。

  而龙应台也告诉了我们一个确实的答案:在木棉道上行禅时,我对自己说,不要骗自己了。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今天是亲子阅读会,当然,着重点在亲子关系上,而且我们又正是处于,差不多的更年期和青春期相撞的时候,那激闪的火花,可是连绵不绝啊。

  上周一个别班同学妈妈和我说,和女儿聊着聊着就差点打起来,拍桌打椅的状态。有时我们都不知道怎么一句话就踩着孩子的痛点了,或是熊孩子扔向父母的炸弹也是一扔一个准,当场会把爸爸妈妈点炸,不吼不骂一顿难将息。育儿专家早就说过了,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这话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对,好的亲子关系,尤其是到了高中至成年,父母孩子都需要学习,才可能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龙应台写给儿子们的很多文章,句段,都成了名句,像在《亲爱的安德烈》给孩子们这么说。我要求你努力学习,并不是因为我希望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这是对教育学习下的最好的注解,也被无数父母抄送给孩子当作心灵鸡汤。

  但在《天长地久》中,与儿子们的相处,我觉得更接近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像《母兽十诫》虽然是重点在讲与未来儿媳妇的相处方式,但也让我们学习到,不要用伦理压迫孩子,用亲情绑架孩子,这是非常危险的事,这大概就是龙应台的俩个孩子既可以尖锐地面对母亲的批评,又可以一起亲密周游世界的原因吧。这正是我们可以学习到的一些亲子关系的经验。

  在我的朋友们的眼中,我一直是个比较强势的妈妈,从小管雨萱管得比较严,小学一直到六年级都从来没有单独坐过公交车,直到初一暑假的时候,她跟着学校组织的去参加英国游学营,在英国,给我写了一封信,她就用龙应台的《目送》告诉我,不用担心她,她在慢慢成长,慢慢远离父母的视线,但她一定能做好。

  但我一度也失控过,就是发现她宁愿和同学聊天,也不给我发微信的时候,曾经就很失落,因为我和她爸守到大半夜,得来的是几句我很好的话,就有一种孩子长大了的空虚失落感。

  但也是有了这样的演练,上了高中后,也才慢慢学会了放手。父母一直就是这样需要学习的过程,我觉得龙应台和俩个儿子的相处,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母兽,他们之间就像有一条宽松的纽带,不需要的时候就放得松松的,一旦彼此需要,这个纽带就马上联结了起来。我想,亲子家庭关系,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每个人都会活出自己的色彩与个性啊。

  这个部分我也在努力学习着,我很希望,我和雨萱之间也能够拥有这种宽松的关系,彼此独立,却又互相关爱支持。

  开家长会时,我就留了一本《天长地久》给雨萱,也希望她抽时间好好读一读。她是个细腻敏感的孩子,从她现在从学校回到家,总要给我和她爸一个大大的拥抱来看,看似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孩子,实际上,心却跟父母靠得更近了,每周未回来有说不完的话,我很喜欢和她分享我近期看的书啊微博上的新鲜事,她也会分享在学校的一些事,最近孩子们都在读《红楼梦》,周末回来吃饭时,我们都在讨论红楼梦,雨萱说,妈妈,我觉得和你一起讨论红楼梦有种很高级的感觉,我笑了,我说我等了十六年啊。

  我相信,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在学习,陪着她成长。这并非单纯出于父母子女之爱,也存有一份自己的私心啊,在漫长的岁月里,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跟得上这个时代的步伐,而我们只是有幸地多了一个督促着我们前进的小伙伴,如此这般去想,所有的苦就不是那么苦了。

  英国作家毛姆有一本读书随笔叫《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稍微改动一下:《亲子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治愈所》也不错,的确,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子女,都缺少经验,可能会彼此伤害而不知情,甚至彼此伤害而又无奈。如果我们能够经常组织这样的亲子阅读会,就是一次次的沟通交流,一次次的治愈,也必将会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天长地久》真的是让我们收获了很多,怎么做儿女,怎么做父母,怎么从日复一日的平常生活中找出温柔、包容的爱。人生虽然苦短,但有爱却足以让我们的人生丰富。

读《天长地久》有感12

  我妈妈明天会过来番禺,她大概晚上八点到家,可我十一点就要出发去南昌,其实有点不太想出差了,我之前每次要机会出去学习,都是欢天喜地的,唯独这一次,真的不想走,其实很想留。

  今天早上送女儿去跳舞后,我就来到单位写课题申报,越写越觉得自己很笨,中午又困,于是在图书架上翻出一本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因为时间关系,我只是大致地翻了一翻,毕竟我来单位的目的还是弄课题申报的,不过,我翻阅了几页贴近我生活的内容,但还是深深打动了我。

  美君是龙应台的妈妈。这本书打动我的有以下几点。

  一、龙应台在她的妈妈成为失智老人后,果断决定辞去自己的工作,搬回老家,每天陪伴和照顾她的妈妈,只可惜,她的妈妈完全不认识她了。

  很多年来,当被问到:“你的人生有没有一件后悔的事”,龙应台总是豪情万丈地回答:“没有,决定就是承担,不言悔”,可是在她妈妈成为失智老人后,她终于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她低头吻妈妈的额头,说:“你知道吗?我爱你”,可是妈妈却完全没意识啦,事实上,妈妈已经“离开”她了。

  “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二、把妈妈当作女朋友

  龙应台的妈妈很爱美,65岁的时候,还去纹眉,纹眼线。可是这么爱美的一个人,为了让女儿龙应台读书,选择去养猪,做很粗的劳动,跳进小河去割草。龙应台的父亲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认为女孩子读书干嘛,读师专最好,将来做小学老师,18岁就可以嫁人,可是母亲坚定地选择让女儿读书,她说

  “女儿要上大学”。“她如果不读大学,以后就会跟我一样”!

  于是龙应台受足了教育,而且受的教育越高,走得越远。那个时候,龙应台的'眼睛里全是前方,总是看不到站在自己身后的母亲。在照顾失智母亲的岁月里,龙应台很后悔,她后悔自己从来没有把母亲当作女朋友一样对待。

  女朋友们彼此之间做些什么?

  约会、看电影、听乐团演奏、欣赏展览、吃饭、散步、喝咖啡、聊天。书中,龙应台写到:如果可以早一点有觉悟,早一点跟母亲做朋友,真是福分。人生比死亡还要难以接受的,是不告而别。读完我真的很受触动,首先我把朋友圈又精简啦,很多同事同学我都设置为不看朋友圈,我这样做不是因为我对谁有意见,而是我发现时间是很有限的,应该把有限的时间聚焦,花在最亲密的人身上。我以后要把我妈妈当作最好的闺蜜,多和妈妈互动,其他的人就彼此祝福就好。

  另外,我还要多陪伴我的女儿,会不会有一天我也成为失智老人呢?我们家陈先生肯定靠不住,因为男人比女人还衰老得更快,依目前的情况分析:只能靠我女儿,首先我的女儿要向龙应台这样有学识有能力啊,这样才能果断地辞去工作,专心照顾我这个失智老人,最后还能写出一本书,感动无数人。所以,我还得研究一下家庭教育,其他的都是过眼云烟,孩子才是最靠谱的。

读《天长地久》有感13

  花了两个星期,准确的说是4次时间,加起来不到6个小时,读完了这本《天长地久》,这应该算是我读书生涯中效率最高的一次吧。趁着儿子上课的几个片段时间,读完整本,打破了我对作者的固有印象,原来她不止写她的孩子,她也写她的父母。

  父母一直以来都是被我忽视的人,尽管他们一直都在我身边。父亲长年身体不好,对此,母亲有不少怨气,因为父亲不听劝,明知身体不好,还是烟酒不离手,而每次出现状况,总是母亲来善后。母亲是个强势的人,多年下来的怨气,让她对父亲,从来没有好脸色,说话也口不择言,母亲的文化素质不高。我们都明白,母亲是爱之深,恨之切,父亲也明白,所以只要母亲一发飙,父亲就沉默不语,可这更助长了母亲的强势,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们对于她和父亲的认识。渐渐的,父亲不愿意沉默了,每次都要对骂,非要争个赢的,也渐渐的破罐破摔,更加喜欢抽烟喝酒,即使人事不醒的时候,还惦记着包里的烟,于是渐渐的,母亲不再说他,只是淡然、冰冷的告诉父亲,你死了,我就解脱了。于是专心的带孙子,对父亲,只负责他的三餐,其余一概不过问。或许,她是心死了吧,觉得尽义务就好,也不带任何指望了。但是两个人分开稍微久了一点,就会四处打电话询问。难道这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相爱相处的方式?我不明白,也不理解。只是在母亲的强势下渐渐看不惯父亲,对父亲说话也从不客气,又在父亲的沉默下觉得母亲做的过分,对母亲也口无遮拦……事后总是觉得自己是一个从不知孝顺的人,感叹自己的老年生活会不会更糟糕,所以害怕自己变老。

  在得知父亲的病可能复发的'时候,我决心带他和母亲一起出去走走,感叹一家人出去走走逛逛的时间原来那么少,后期如果有时间,还是要多陪伴。

  书的后期写到对死亡的准备,让我想起《最好的告别》那本书里的内容,老年人在最后时刻最想要的其实是尊严,可是在医院那样的地方,这简直就是奢求,所以好多老年人最终不愿意去医院,我们都简单的把它看成是落叶归根,其实这是老年人最后想为自己保留的一点尊严,做后辈的要时刻记住这一点,保持清醒!

【读《天长地久》有感】相关文章:

读《窃读记》有感02-18

读《窃读记》有感12-30

读《窃读记》有感[经典]11-21

读《窃读记》有感[推荐]09-20

[实用]读《窃读记》有感09-02

读《窃读记》有感(实用)11-05

读《窃读记》有感(合集)08-25

读《童年》有感02-21

读《母爱》有感02-27

读《先生》有感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