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

时间:2022-06-03 15:26:17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

  导语:语言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利用课堂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通过兴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简明扼要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就能够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其心智,陶冶其情操,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

  一、提问内容

  (一)瞄靶心

  射箭打靶要瞄准,目标要对准中心点,设问亦当如此。当前,许多名师极力呼吁:要打破程式,冲破樊篱。那么如何“破”呢?不妨从“瞄靶心”人手。课堂教学的“靶心”主要有二:一为重点,二为难点。设计课堂提问应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

  1扣住重点

  抓住了重点,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就基本落实了。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

  2抓住难点

  所谓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根本原因,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二)扔石子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是否真的“全懂”、“没问题”呢?有经验的教师常会提出些出人意料的问题,平中见奇,“一石激起千层浪”。

  如将《变色龙》的“变”字、《愚公移山》的“愚”字等课文的关键处作为明知故问的设疑空白点,以引起学生探究和讨论的兴趣:①变色龙在“变”中又有“不变”,这不变的一点是什么?②愚公“愚”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舌枪唇剑”,学生悟出:“变色龙”多变、善变但媚上欺下的本质是不变的;愚公移山的方式愚,但精神不愚。这样,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士气,他们的发散思维、辩证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通过设疑,不仅使学生深入领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培养了学生从无疑处生疑,从字面、字缝、字背、字外上下求索去学习语文的治学本领。

  二、巧迁移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不只是一种划分方法,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如:《最后一课》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小弗郎士趴在自己的课桌上感受最后一课的庄重和严肃。当韩麦尔先生喊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窘态十足。这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样面对的?老师的态度如何?”,这个提问将课文的学习迁移到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把语文学习引申到广阔的生活层面上,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产生的共鸣、感悟、联想倾诉出来,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这种迁移式的提问面向全体,使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并能激发学生留心身边的小事,积累生活素材,勤于观察周围事物的欲望。同时,学生将讲述的'故事迁移在作文中会使作文真实生动、充实饱满,进而形成可贵的“实”的文风。

  三、提问方法

  “一句话十样说”,这里有个“怎样说”的艺术问题。语文课堂中巧妙引导学生作答和恰当提出问题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师设疑,必须形式新颖、富有情趣,为学生喜问乐答。原则上要做到面向全班,先提后问,留有一定思考时间,把握时间,诱发引导,注意层次,因人而已。课堂提问技巧灵活、复杂而又多样,这里列举几种提问技巧:

  (一)正问与反问

  正问与反问可以促进学生从问题的两个对立面出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顺向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一般都将鲁提辖作为见义勇为的英雄加以肯定,如果逆向提问:你觉得真正的英雄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课文中的鲁提辖是真正的英雄吗?有学生思考后认为:鲁提辖虽有正义感,但他做事鲁莽、不考虑后果。镇关西作恶本应由法律来制裁,他本不想打死镇关西却因感情冲动而杀死了人,因此,课文中的鲁提辖只能是一个好汉,还算不上真正的英雄。这样。学生的对人物的理解会更深刻、更全面,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是非观念。

  (二)直问与曲问

  直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是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f生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的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至此,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就明确了。

  (三)追问和联问

  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在课堂教学中,追问常常表现为一张一弛,是学生由紧张到轻松,又由轻松到紧张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因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使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在课堂提问艺术的探索中是否可以找出一些能让学生迅速理解文章的支点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渴望通过问题的设计和适时、巧妙的提问能找到一个让学生“撬动”文章的支点。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12-28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怎么提问12-01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08-13

幼儿园课堂提问技巧03-29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提问的技巧04-07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12-26

沟通提问的技巧03-22

沟通提问技巧02-25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技巧分享11-15

幼儿园教师提问的技巧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