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8 11:29:1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5篇[通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5篇[通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在某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

  2、激发幼儿喜欢喝关爱动物的情感及对对动物的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想象力。

  教学准备:

  动物之最课件、收集图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想一想它长什么样子?

  幼儿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都在哪些方面最突出。

  二、欣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之最方面的常识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关于动物的图片,请你们仔细的观察,待会老师考考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它们的形象和特点描述出来?

  1、依次出示有关动物之最的图片(如:长颈鹿是最高的动物、猎豹是短跑冠军、乌龟的寿命最长、鸵鸟是最大的鸟、蜂鸟是最小的鸟等)。

  2、提问:刚才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动物?谁能来说说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幼儿逐个介绍各种动物的特点)

  3、再次出示动物之最的图片,教师带幼儿巩固各种动物的之最。

  三、再次欣赏动物之最,拓展孩子经验(看实物投影)

  1、幼儿自由欣赏,老师跟随讲解。

  2、图片已经欣赏完了,那么现在就请你们告诉我,你刚刚看到了哪些动物?

  四、升华情感

  今天小朋友们通过观看图片了解长颈鹿是最高的动物、猎豹是短跑冠军、乌龟的寿命最长、鸵鸟是最大的'鸟、蜂鸟是最小的鸟等,你们开心吗?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老师发现这些动物越来越少了,只有到动物园里才能看见它们,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环境的污染、人类的捕杀和对大气层的破坏,许多的动物都无法生存了,面对动物越来越少,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上有更多的动物呢?如果看到了别人伤害动物又应该怎么做呢?

  你们说的真棒,老师希望通过小朋友的帮助,有更多的动物能够和我们一起生活。

  结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学着动物的动作跳起来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幼儿挥舞着皱纹纸做的彩带,兴致盎然地玩着。忽然,钱淳小朋友对我说:“俞老师,你听听,我的彩带能发出声音耶!”其他幼儿一听,也都摆弄着手上的彩带,想让它发出比别人更响的声音来。鉴于幼儿兴趣,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设计理念:

  将科学教育与其他各领域有机整合,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次设计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活动中,科学教育与音乐教学自然地相互渗透,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为幼儿的探索营造了愉悦的氛围和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获得了美的享受。整个活动通过“感受音乐一节奏训练一乐器制作”三个环节,促进了幼儿不同能力的发展,并把活动引向课堂之外。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运用多种方法体验不同的纸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运用提供的材料进行“乐器”制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选择纸张为乐曲伴奏,享受音乐的美。

  活动准备:

  1、白板纸、牛皮纸、皱纹纸、彩箔纸、瓦棱纸、硫酸纸、报纸等。

  2、纸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线、双面胶、蛋糕盒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说一说

  (一)自由观察,感知和认识各种纸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纸)

  “请小朋友自己去看看、摸摸、捏捏,这些纸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叫什么名字,看完了请你向大家介绍。”

  2、教师小结。

  (二)尝试操作,发现发出声音的方法

  1、“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这些纸还会发出美妙的声音呢!”

  “请小朋友去试一试,用哪种方法可以让这些纸唱歌呢?”(引导幼儿抖动纸、用手指弹纸、用嘴吹纸等)

  2、交流:把自己的做法和感受告诉大家。

  (评析: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z乍为活动内容,其优点是准备工作不费力,而且使幼儿有亲切感。丰富的材斟激发了幼儿探索和发现的欲望。教师适时的质疑引发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去发现使纸唱歌的方法。)

  二、比一比,想一想

  (一)体会不同材料的纸的声音特点

  1、“请小朋友互相比较一下,不一样的纸唱歌的声音一样吗?”

  幼儿再次操作和感受,并与同伴交流发现。

  2、“如果是同一张纸,能不能让它唱出不一样的歌呢?”

  引导幼儿想一想,同一种纸用什么方法发出的声音会有不同的效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合作,体验各种纸的音色特点。

  幼儿交流发现。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纸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相同的纸不同的操作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评析:教师适时的引导,帮助幼儿进一步操作和发现。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教师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引领下,在无拘无束的探索过程中,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发现了不同的.纸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操作方法也能使同一种纸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三、听一听,找一找

  (一)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特点,找出相应的纸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纸来为音乐伴奏好吗?…‘我们先来听听是什么音乐,你想用哪种纸为它伴奏,为什么?”

  (二)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

  请幼儿分别欣赏一段抒情、缓慢、安静的3/4拍的乐曲和一段欢乐、喜悦的2/4拍的乐曲,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觉,找一种与乐曲相配的纸,进行配乐演奏。

  (三)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纸,交流选择的原因

  (评析:在科学活动中加入了艺术成分,使科学教育和音乐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和合理的结合。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尽情地进行科学探索,促进了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四、打击乐“铃儿响丁当”

  “请小朋友拿好选择的‘乐器’,想好‘演奏’的方法,听好曲子的节奏,进行打击乐伴奏。”

  活动中,鼓励幼儿不断交换纸张或变换方法进行“演奏”。

  (评析:整个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满了游戏的愉悦性,真正体现了“玩中学”。)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纸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线等辅助材料,进行纸“乐器”制作并合作演奏。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探究声音在管状物体里传播的现象。

  2.感受声音传播这一科学现象的神奇,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多段塑料管子、多个塑料弯头、可以塞进塑料管子的布头若干。

  2.《声音传播》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用一根塑料管子做“传声筒”,两人一组玩传递“悄悄话”的游戏:请出声筒口的幼儿轻轻说话,看听筒口的幼儿是否能听清楚。

  2.引导幼儿两人合作拼出不同长短、不同形状的传声筒,两人一组玩传递“悄悄话”的游戏,一人在一端轻轻说话,一人在出口处倾听,试一试两个传声筒都能听见声音吗?传出的声音是否一样大?

  3.引导幼儿几人合作拼出有多个听筒的传声筒,组织幼儿玩多人“打电话”游戏。

  (1)制作有一个说话口,两个同样长短听筒的传声筒,三人一组做游戏。听筒口的两个孩子一段时间后互换位置,听听两个听筒口的`声音是否一样大、一样清晰。

  (2)制作有一个说话口,三个同样长短听筒的传声筒,四人一组做游戏。听筒口的三个孩子一段时间后互换位置,听听三个听筒口的声音是否一样大、一样清晰。

  4.引导幼儿在塑料管里塞上布条,比较塞上布条和不塞布条的塑料管在传声上有什么不同。

  5.通过观看教学挂图或课件,了解生活中通过管道扩音的例子,如用扩音喇叭说话、用听诊器听心脏的跳动等。

  活动延伸:

  可在幼儿园走廊里安装较长的传声筒。

  活动反思:

  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对动物的一些防身绝招已有所了解,然而对动物的再生本领却比较陌生,活动以《螃蟹的奇遇》这个故事为背景,以螃蟹失去大螯、长出大螯、发现壁虎和蚯蚓的再生本领为线索。在欣赏课件和观察画面的过程中一些动物的再生本领。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分享经验,从而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再生本领的探索。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一些动物的再生本领。

  2.在倾听、思考、探索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萌发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魔术道具、课件、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精彩的节目。

  1.教师表演魔术,将大拇指拔走。

  2.和幼儿一起揭穿魔术。

  师:老师拔出的是假手指套,是魔术道具,真手指藏在了手背后面。

  3.引出问题。

  师:如果我的手指真的没了,还会长出来吗?

  生:不会。

  师:是的,人没有这样的本领,那动物有吗?

  生:有。

  二、欣赏故事,了解动物再生的本领。

   (一)播放课件,设疑、猜测,了解三种动物的再生。

  1.出示螃蟹。

  师:这个小家伙是谁呀?它是一只怎样的螃蟹?

  生:开心的、帅的、可爱的······

  师:可是今天它被人抓进了笼子里,它可不想待在里面,如果你是小螃蟹,你会怎做呢?

  生:用钳子挖个洞。

  生:爬上来,用钳子把盖子剪开。

  生:用钳子刨个地洞逃走。

  师:你们说的钳子就是螃蟹的大鳌。

  师:那它有没有逃出来呢?

  师:看它真的爬上来了,想从洞口挤出来,可是它太用力了,把大鳌挤断了。

  2.欣赏课件,引发讨论。

  师:螃蟹丢掉了一只大螯很难过?这时壁虎看见了走过来说——(观看动画1)

  师:壁虎是怎样安慰它的?

  生:别担心,你的大鳌还会长出来的。

  师:你们相信壁虎的话吗?

  生:信。

  师:螃蟹可不相信壁虎的话,它觉得壁虎是在骗它呢!可是壁虎说——(观看动画2)

  师:壁虎说了什么?

  生:我的尾巴被蛇咬了还会长出来,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你的大鳌断了也会长出来的。

  师:原来壁虎知道自己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所以它觉得螃蟹的大鳌断了也可以长出来,那它的想法正确吗?(观看动画3)

  师:螃蟹真的长出新的大鳌。

  师:那你们知道螃蟹除了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还有哪些地方没了也可以长出来?

  生:腿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哪里没了都可以长出来。

  生:肠子吐出来,还可以再长。

  师:螃蟹不仅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腿断了也可以长出来,更神奇的是它的眼睛坏了还可以再长呢!

  师:螃蟹长出新的大鳌,它可开心了,又活灵活现的在岸边爬来爬去,忽然它听到“哐”的一声,发生什么事了?(观看动画4)

  生:蛇被刀砍成两段。

  生:毛毛虫被刀砍成两段。

  师:告诉你们是蚯蚓,它被人用铁锨砍成了两段,它还能活吗?(观看动画5)

  师:螃蟹是怎么样安慰蚯蚓的?

  生:别担心,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你还会再长出一条新的蚯蚓。

  师:螃蟹说的对吗?我们来听听蚯蚓自己来告诉你们答案。

  师:螃蟹只说对了一半,蚯蚓不但会再生,而且两个半段身体会分别长成蚯蚓,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其实啊,蚯蚓如果被切成三段、四段、也有可能长出三条、四条蚯蚓。

  (二)总结故事情节,理解再生的含义。

  师:故事听完了,你知道了什么?

  生:螃蟹的`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蚯蚓如果被切成两段会长出两条新的蚯蚓。

  师:这些动物的特殊部位断过之后可以重新长出新的来,我们把这样的本领叫动物的再生本领。有了这个再生的本领,动物在遇到危险时就可以顺利逃走,保护了自己。

  三、交流分享,继续探索

  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有再生的本领吗?

  1.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自由讨论,思考一些动物的再生部位。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看你拿到的动物是谁?有不认的吗?(一起认识水螅)

  师:拿到相同动物的小朋友可以走到一起,大家讨论一下,交流交流,看看它们再生的部位有可能在哪里?

  生:鹿是角,尾巴。

  生:龙虾是大鳌、尾巴、腿。

  生:章鱼是脚爪、头。

  生:水螅哪里都可以。

  2.通过视频,验证探索的结果。

  小结:其实自然界中像这样有再生本领的动物还有很多,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发现更多的奥秘。

  四、初步探究人类的再生。

   师:动物有这么强大的再生本领,那我们人体有吗?

  生:没有。

  师:互相观察一下,看看你旁边的好朋友,再想一想,一起思考交流一下。

  1.幼儿相互观察讨论,发现人体的再生部位。

  生:头发、指甲、骨头、皮肤、胡子······

  师:老师每年去献血,我的血会不会被抽干啊?

  生:吃红豆补血。

  生:还会生出新血。

  师:我们的骨髓细胞是可以造出新的血液的。

  2.懂得关爱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师:那如果我们的四肢,器官失去了会不会再长出来?

  生:不会。

  师:所以身体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五、活动延伸:探究动物的其他自我保护方法。

   师:动物除了有再生的本领保护自己,还有什么本领也可以保护自己呢?(出示图片)

  师:认识它们吗?

  生:变色龙变色。

  生:枯叶蝶停在枯树叶上。

  师:那海马呢?蜘蛛呢?不着急,这个问题你们回去后再慢慢探讨。

  课后反思:

  拿到这个故事素材时,觉得要把它设计成科学活动,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再生?而再生的范围非常广泛,动物、植物、人类都有再生的功能,还有再生能源、再生资源等。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认识是粗浅的,他们所能理解的再生的概念应该是简单易懂的,所以,我还是围绕故事情节,把再生的概念定义为,物体对失去的部分能长出与原来形态功能相同的结构的现象称为再生。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在幼儿园,会听到孩子们在议论: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昨天我看见广场有放风筝的,飞的可高了;今天风大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秘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风的存在,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萌发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配合,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准备:风车、扇子、电风扇、吹风机、塑料瓶、塑料玩偶、针筒、视频《风的危害》和《风能的利用》、风的音效、各种植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感受风的存在

  1、设置情境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请一位特殊的朋友和我们一起活动,请小朋友猜一猜他会是谁呢?打开门欢迎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一起活动吧!门外什么也没有,我们的朋友在哪里呢?

  2、激发兴趣引出主题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能猜出我们的朋友是谁吗?

  二、尝试制造风探索风产生的原因

  1、提问:我们今天请来的是我们的"风"朋友那风是哪里来的?

  (幼儿自由回答)

  2、投放各种材料,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制造风"。

  3、交流讨论

  (1)你是用什么方法"造"出风来的?(幼儿边回答边演示)

  (2)幼儿互相尝试同伴造风的方法,进一步感觉风的形成。(边尝试边思考)

  (3)为什么一扇、一捏、一挤、风叶一转动就会有风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当我们一扇、一捏、一挤压、一开开关风叶转动时,空气就流动了,空气一流动就产生了风

  三、风的基本特征请幼儿相互合作,两人互相对着扇风,请幼儿看看、闻闻、摸摸风是什么样的?

  小结:风是摸不到、尝不到、闻不到、看不到的一种气体。

  四、游戏:大风和小风幼儿分别戴头饰扮演各种植物,听音效用肢体表现小风来时植物怎样动,大风来时植物怎样动。

  五、通过短片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观看短片《风的危害》后提问:风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呢?怎样减小风灾?

  2、观看短片《风能的利用》后提问:风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风能?

  六、教师总结,以游戏《风车和风儿共游戏》结束活动风车想请小朋友与风儿一起做游戏,大家快举起你的风车一起欢迎我们的风朋友和我们一起游戏吧。(幼儿随音乐玩)

  活动延伸:请家长带幼儿去户外放风筝或去参观风能发电。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科学教案04-09

大班《鱼》科学教案04-27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6-12

大班《电》科学教案06-05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空气大班科学教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