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3 10:28:38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使幼儿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2、ppt课件:动物之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动画片,引起兴趣。

  小朋友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呢,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完以后呢,给老师和小伙伴讲讲动画片里演了什么故事。

  2、你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动物?

  (1)大象

  (2)长颈鹿

  (3)鸵鸟

  (4)河马

  二、展开。

  1、这些动物有些什么特点呢?(让幼儿互相说一说)

  2、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身上最明显的特点。

  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和特点,那么,它们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吧。

  3、ppt课件:动物之最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说出的动物之最,进行归纳:

  (1)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

  (2)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

  (3)耳朵最长的动物是:兔子;

  (4)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5)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

  (6)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

  (7)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4、请幼儿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物,它有什么本领?还有哪些动物之最?

  5、请幼儿表演动物之最。

  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长鼻子的样子,并说:“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长。”

  活动延伸

  学唱英语歌:大象有个长鼻子。

  师幼一起边看动画片,边唱英语歌,根据幼儿的兴趣,反复跟唱。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的过冬方式。

  2、通过游戏模仿动物的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动物过冬幻灯片、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天)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很冷)对,现在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吗?

  二、探讨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教师:小朋友的办法都很好,那你们知道动物们是怎样过冬吗?

  (请个别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小动物们是这样过冬的吗?我们来听听故事《动物过冬》。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2、提问:故事里说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背景图上放出相应的动物过冬幻灯片。)

  (1)故事里说到了小蚂蚁,小蚂蚁是怎样过冬的?(小蚂蚁在天气还没变冷的时候就找了许多准备过冬的食物在窝里储藏起来过冬。)小蚂蚁为什么要在天气还没变冷的时候就找到 许多准备过冬的食物在窝里储藏起来过冬?(因为冬天天气冷,不容易找到食物。)象小蚂蚁这样在天气还没变冷的时候就找到许多食物过冬的就是储食过冬。还有谁也是像小蚂蚁一样储食过冬的?

  故事里还说到了谁?是怎样过冬的?

  (2)燕子是怎样过冬的?(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它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呢?象燕子这样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去过冬的就是就是迁徒过冬。还有谁是迁徙过冬的?

  (3)青蛙是怎样过冬的?(青蛙是冬眠过冬的。)象青蛙这样整个冬天都躲在洞里睡觉,不吃也不动的就是冬眠。还有谁也是冬眠过冬的?

  (4)狮子是怎样过冬的?(换上厚厚的毛过冬。)狮子换上了浓密的毛,它就不怕冷了,就像小朋友们穿上厚厚的棉袄一样,可暖和了,还有什么动物也是像狮子一样换上浓密的毛过冬的?

  3、知识拓展。

  教师:小动物们除了有冬眠过冬、储食过冬、迁徙过冬、换毛过冬,你还有怎样过冬的'呢?

  (还有产卵过冬的,像螳螂、蝗虫就是秋季时产卵,让孵在树枝上、草丛中、泥土里过冬,等春天来临时,它们的幼虫就会爬出来。)

  只要小朋友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过冬方式。

  三、游戏“动物过冬”

  教师:小动物过冬的办法真多真有趣!现在我们就来做“动物过冬”的游戏吧!

  1、交待游戏规则。

  教师:这里有很多小动物,有燕子、狮子…你喜欢谁,你就戴上谁?再?想想它是怎样过冬的,如果你是冬眠过冬的,你就钻到这个洞里睡好,不能动。如果你是储食过冬的,你就把粮食搬进这个洞里储存起来,这里有很多粮食,一袋一袋的,搬的时候要一个一个钻进去,不能挤,搬好了就躲在洞里不出来了。如果是换毛过冬的,你就把身上的外套脱下来,换上这个厚厚的毛茸茸的的衣服。如果是迁徙过冬的,你就要飞到南方去。

  2、幼儿进行游戏。

  教师: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走到这里来,拿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看清楚你扮演的是什么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3、检查游戏结果,活动结束。

  教师逐个问:里面住着谁呀?你们是怎样过冬的?

  四、小结。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表演得很好,请小朋友们出来,把头饰摘下来,放到老师这里来,跟陈老师回教室里去。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观察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2.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3.装饰气球,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气球、绳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导入

  一物真奇怪,胖也快,瘦也快,胖能天上飞,瘦了落下来。

  这是什么呀?

  二、 幼儿自由探索给气球充气

  1.幼儿自由操作,观察气球的变化。

  问:幼儿你想用什么办法让气球鼓起来的?

  2.教师出示两个色彩、形状相同的气球,但是一个有气一个没气,引发,对气球的兴趣。

  两个气球一样吗?你们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 探索充气的多少与气球的大小的变化。

  吹气球时,嘴巴不能撒气,一口一口的吹,吹完后要捏紧,不能让气漏出来,这样才能鼓起来,最后把气球用绳子系起来。

  三、自由添画

  1.幼儿自由装饰气球。

  2.展示作品,讲解作品。

  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将美化好的气球装饰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一课我选了常见的气球,小朋友会很喜欢同时小朋友也会有玩气球的经验和方法。这样互相交流起来容易些。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是引导者,给幼儿自由想象和发展的空间。气球的一次减少使幼儿有了分享玩具的体验并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多人合作玩气球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伙伴合作带来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气球是易爆的这点要向幼儿说明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在这里幼儿可能不太理解分享和合作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给幼儿提供分享和合作的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其意义。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溶的现象。

  2.尝试用记录、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探究合作能力和乐于猜想、交流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具:大的记录表、一杯水、一杯油、一包洗衣粉、一瓶洗洁精、用白色油画棒画好的绘画纸、蓝色颜料、排刷

  2.学具:每人一张记录表、一杯水、一杯油、黄色蜡笔、每组少量洗衣粉和洗洁精、每人一根筷子

  活动过程:

  一、熟悉材料

  1.以猜谜语引出一杯水

  看看是透明的,闻闻是无味的,洗衣和煮饭,都要请它来。它是谁?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直接出示一杯油

  另一位朋友是谁呢?你认识吗?油是怎样的?

  二、预测猜想

  1.提出问题:如果这两位朋友都住进一个杯子里,那么它们在一起的时候,会怎样呢?

  2.出示记录表

  那么它们分开,谁会在上面?谁会在下面呢?该怎么记录?……

  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又该怎样记录呢?

  三、操作探究

  1.第一次操作

  你们的.猜想结果不一样,那我们来亲手试试看!水和油在同一个杯子,会是怎么样的?

  介绍材料和操作方法:……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记录的?

  小结:……

  2.第二次操作

  出示筷子:……

  请你先来猜一猜,并记录在第三个瓶子上。

  ……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

  3.第三次操作

  那什么东西能让浮在上面的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

  交流:你刚才加入什么?然后有什么变化?

  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水和油混在一起了?

  小结:……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还有很多洗涤用品,如:牙膏、肥皂、香皂、洗衣液,你们回家也去试试看。

  2.教师演示……

  3.现在过来看看,……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

  1、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尝试的任务形象特征。

  2、激起幼儿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多想、多问、多做,才能变得聪明。

  3、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锯子实物一个,伞实物一件。

  活动过程

  一、以实物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引导幼儿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

  1、师出示锯子。

  提问:你们见过这种工具吗?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

  2、师:“那你们知道这个锯子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吗?它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发明的。他发明锯子的时候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叫《鲁班造锯》,你们想听吗?”

  3、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提问(1):鲁班怎么会想到把锯子做成这种摸样的?

  提问(2):以前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怎么样?有了锯子以后有什么不同?

  二、引导幼儿理解《鲁班造伞》的故事。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聪明的小朋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师讲述谜语:“远看像座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2、师:“是伞。咦,我国的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3、师讲述故事《鲁班造伞》。

  4、提问(1):在我国伞最早是由谁发明的?没有伞,下雨时人们出门会怎么样?

  提问(2):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

  提问(3):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他造出了怎样的伞?

  三、简介鲁班及其发明,激励幼儿要向鲁班学习。

  1、师:“听了鲁班的两个故事,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2、师:“你们知道吗,鲁班不止发明了锯子和伞,还有许多的东西呢!”

  教师简介鲁班及其发明。

  3、师“你们今天从鲁班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本领?”

  四、活动延伸。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还了解了他的许多发明,听了他的两个小故事,从故事中小朋友们学到了许多的本领。你们还知道鲁班的其他发明吗?回家查阅资料,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吧!”

  幼:见过,是锯子,用来切木头的……

  幼:想听。

  幼:因为小草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所以割破了鲁班的手。鲁班就受到启发,做成边缘有许多小齿的锯子。

  幼: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很吃力,很累;有了锯子,就比较省力、方便了。

  幼:是房子、伞、蘑菇……

  幼儿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幼:是鲁班发明的。会被雨淋湿,会生病的。

  幼:鲁班想到了做一个跟荷叶差不多的东西顶在头上,就不会被雨淋湿了;回家做了……

  幼:鲁班不满意,他想把它做得能收起来,就动手把它改成可以活动的,能撑开,能收拢,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伞。

  幼:我觉得鲁班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是个仔细观察的人;是个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是个爱动手制作、爱尝试的人……

  幼儿仔细倾听教师讲述,有疑问的举手回答。

  幼:要学习鲁班,爱动脑筋,经常动手做东西……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幼儿时期的认知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也是从直观的画面、生动的介绍中得到的。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鱼宝宝在清水及污水中的不同场景演示,让幼儿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知识,知道如果乱扔垃圾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提供一些实际的做法,让幼儿明白怎样保护环境,促使其从小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1.知道鱼要生活在干净的水里,水被污染了,鱼就会生病或死亡,激发幼儿同情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体会河流受污染的危害性。

  3.尝试给垃圾分类,懂得资源是有限的,应充分利用。

  活动准备:

  课件《鱼宝宝生病了》、垃圾图片若干、垃圾箱图片两张、磁性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鱼宝宝生活在什么地方吗?(在河里、江里、湖里、海里)美丽的鱼宝宝在水里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观看课件一:体会鱼宝宝在清水里开心快乐的心情。

  提问:

  师:从刚才的动画中你看到鱼宝宝们在水里干什么的?(游来游去、吹泡泡、吃东西……)河水怎么样?(蓝蓝的、清清的,水象透明的一样很干净)。

  在这么干净的河水里,鱼宝宝们生活得怎么样?(生活得很开心、很幸福)鱼宝宝们生活得这么幸福,你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很幸福……)

  三、观看课件二:了解鱼宝宝在污水里的生活,体会河流受污染的危害性

  1.观看《污水中的鱼宝宝》,了解鱼宝宝在污水中的生活。

  师:突然有一天,水里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提问:

  (1)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2)水变得怎么样?(越来越脏、越来越暗、海水被污染了……)

  (3)水被污染了,鱼宝宝怎么样?(很难受,很伤心、鱼宝宝们都哭了……)那河里的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2.表演《污水中的鱼宝宝》,体会鱼宝宝的痛苦,激发幼儿关心和同情小动物的感情。

  (1)看到生病或死亡的鱼宝宝,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2)如果你是鱼宝宝,这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想,想对人们说什么呢?

  我们来把自己当成鱼宝宝,在脏的海水里游一游,把你难受的样子和你想说的话告诉人们,好吗?(幼儿表演,有的哭,有的晕头转向,有的打喷嚏说"呛死我了""给我干净的水吧"有的说"我难受,快来救救我吧!"有的说"善良的人们,请你们不要把垃圾扔到海里,我会死的"有的说"可怜的人呀,你们害了我们,也会害了你们自己的!")

  3.加深幼儿对污水危害的认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1)被污染的水对鱼宝宝的`伤害可真大呀。污水除了会危害鱼宝宝,还会危害什么呢?(脏的水到处流,人们就没有干净的水喝了;水脏了,人们就没有水用了;水脏了,生活在河水边的小动物就没有水喝了;植物也没有水喝了……)

  (2)那我们怎么做才能使河水不被污染呢?(不乱扔垃圾,不向河里扔东西)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告诉身边的人呢?(可以在河变边立一块牌子,在上面写上"请保护水资源";在河边放一个垃圾箱提醒人们把垃圾放到垃圾箱里)

  四、操作课件《垃圾》,学习垃圾分类方法。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那些乱认垃圾的人在你们的帮助下一定会改正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垃圾回收后经过工人叔叔的再次加工又可以做成新的东西,我们却把它们扔掉了,太浪费了。于是工人叔叔就把垃圾进行了分类,一种是可回收垃圾,一种是不可回收垃圾。

  谁知道什么是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就是回收后可以进行二次加工做成新的东西的垃圾)那不可回收垃圾呢?(就是回收后不能进行二次加工的垃圾)你们知道下面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呢?

  师小结:小朋友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发现了废纸、易拉罐、废玻璃、废塑料、一次性快餐盒回收后都是可以进行二次加工做成新的东西的垃圾,所以都是"可回收垃圾"。而象剩饭剩菜、瓜果皮壳、动物的骨头呀,能不能进行二次加工呀?(不能)所以这些垃圾都是不可回收垃圾,要用特殊的处理方法将它们处理掉,要不然我们的环境就会受到污染。

  五、游戏:垃圾分类大比拼

  师:现在如果让你们来投放垃圾,你们会不会投错?好,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垃圾分类大比拼",请你们把垃圾图片分类贴到垃圾箱上,我们一组一组的来贴,比比看哪一组贴的又快又好,好吗?(幼儿操作)

  六、结束:听音乐学鱼宝宝游出教室

  师:我们学会了将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箱,鱼宝宝们再也不怕他们的家被污染了。瞧,它们又开心地游水了,我们也来学一学小鱼开心的样子!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叶子由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构成。

  2、通过操作实验发现树叶里的秘密(叶绿素),从而发现常青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3、能相互交流探索过程,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树叶若干,叶子结构图。视频展示仪

  2、木棍、一次性纸杯、记录单,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师:前两天我请小朋友收集了很多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子,现在请你来说一说,你见过的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呢?

  幼1:它们的形状好象都不一样呢。

  幼2:我发现他们的颜色也不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发现叶子的有黄色、绿色、红色很多的颜色,形状也是各不相同的。

  二、认识树叶的结构

  师:树叶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之外,还有哪些秘密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树叶,请你们每人选一片树叶,看一看,摸一摸,找找树叶上面有些什么?(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1:我觉得摸上去软软的。

  幼2:有一个小柄可以拿着的。

  幼3:中间还有一点点“小经”的。

  师总结: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说得也很好,可以拿在手上,连着树的那个小柄叫“叶柄”。

  摸上去软软的,就象我们人身上的肉一样,叫叶肉。还有中间的小小的“小经”叫“叶脉”。

  三、幼儿观察并讨论

  1、幼儿把树叶拿到中间坐好,并塞在椅子底下。

  师:你发现树叶上有什么?(请一名幼儿拿着树叶上来讲讲,教师通过视频演示。

  2、出示结构图:根据幼儿的介绍引导他们发现树叶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

  请其他幼儿把椅子底下的树叶拿出来,找一找“你的树叶上的叶柄、叶脉、叶肉在哪里?

  3、找探索树叶里面的秘密

  我们刚才通过观察发现树叶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的,那你们来猜猜看,树叶里面会有些什么呢?

  4、幼儿回答

  请幼儿做实验:准备两种颜色的树叶(黄、绿)请幼儿将两种颜色的树叶分别放在一次性被子里捣碎,看看会有什么不用的变化?并把发现的记录下来。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请个别幼儿拿好记录单,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绿色的叶子有绿色的水分,黄色的叶子没有水分也没有颜色。绿色的叶子里面绿色的汁叫叶绿素。这个叶绿素能够制造氧气,有了它我们小朋友就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

  四、介绍常绿树和落叶树

  师:那黄色的叶子为什么没有水也没有颜色了呢?(因为这种黄色的树叶叶子很薄,里面不能吸收很多的水分,到了秋天被风一吹就从树上掉下来了,所以我们叫它落叶树;而绿色的叶子比较厚,还有一层油膜,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所以它能牢牢的长在树上,这种树我们就叫它常绿树了。

  五、叶绿素作画,教师讲评作品,结束教学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折叠报纸的方法来感知物体的形变会产生弹力。

  2.在探索中了解弹力大小与报纸折叠次数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报纸:这是什么?报纸有什么用?你玩过报纸吗?是怎么玩的?

  二、感知物体变形会产生弹力

  第一次探索:自由探索

  1.报纸的玩法可真多,今天我们来尝试一种新玩法:请你动动脑筋让水果玩具在报纸上弹起来。现在每个人拿一张报纸和一个水果玩具去试一试。

  2.幼儿探索:尝试让水果玩具在报纸上跳起来。

  3.交流活动情况:你是怎么玩的?把你的玩法介绍给大家。

  第二次探索:感知报纸折叠后会产生弹力

  1.你们的玩法都很棒,可是我知道报纸折叠后会变成大力士,不用你用力,报纸自己就会把水果玩具弹出去,不信你折折试试。

  2.幼儿探索,教师引导幼儿多折几次。

  3.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请几名幼儿分别上前边讲边示范。

  4.小结:把报纸多次对折后就会产生弹力。

  三、探索弹力大小与报纸折叠次数的关系

  1.弹力有大小吗?怎么样可以让报纸的弹力更大?我们再来试一试?

  2.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现在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讨论:为什么折的次数多的水果玩具弹的远,折的次数少的弹的近。

  四、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报纸原来还是大力士,多次折叠后会产生弹力,而是弹力的大小和报纸折叠的次数有关系。卡纸听说后很不服气,要来和报纸比谁的力气大,你认为谁的弹力大?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示范用弹力把水果弹出去后孩子便被今天的活动内容深深的吸引住了,之后的一切回答都是孩子们自己想出的答案,比如说:报纸要对折,是报纸把物体弹出去的等等。首先,当然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来让报纸变得有弹力,因为之前的环节已经引导过孩子们,所以这环节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并且让报纸产生弹力。成功后引导孩子们比赛,孩子们热情高涨但整个活动次序尽然。比赛最后我特意让报纸折得次数多的孩子与折得次数少的孩子进行比赛,并让孩子说说看为什么?这样“折得次数多,弹力大“的道理孩子们就亲眼看见了。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