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30 10:34:57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合集)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温州新桥艳洁幼儿园::徐阳君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一次“做中学”的活动,在设计时,考虑到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现实世界中常见的物品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因而设计了本次“纸片变变变”的活动。在活动中,面向儿童,给予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带有一定的探究性,让孩子带有特定任务进行学习,而不是盲目操作。当然,进行这样的活动,是为了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以特定知识的掌握为目标。

  活动准备:

  剪刀、纸片、胶水、用纸做成的城堡

  活动目标:

  1、在折折、剪剪、贴贴中,引导幼儿理解纸片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

  2、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伤心手工纸娃娃)这个是谁呀?你们认识吗?其实他是一个手工纸娃娃,来,我们来看看这个手工娃娃怎么了?

  讨论:小纸片请你们帮它一个忙,什么忙呀?那你有什么好方法呢?

  教师小结:我们宝宝本领真大,想出了许多办法,那让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二、自由尝试

  1、桌上有纸、剪刀、固体胶,我们去试试吧。

  2、幼儿操作:

  要求:能用不一样的方法使纸片站起来。

  师:你们都成功了吗?(出示笑脸手工纸娃娃)你是用什么办法的?请小朋友上来说说看。

  3、小结:原来,我们用折、剪、贴、卷的方法是能够让小纸片站起来的。

  三、探索操作

  1、初次操作:

  师: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玩,先闭上眼睛,这是什么地方?

  1)、出示纸做的城堡:这是什么?这个屋顶是什么形状呢?(圆锥体)

  师:圆锥体跟三角形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圆的,大的,三角形是扁的,这个里面是空的,这个我们说它是立体的,这个是扁扁的',我们说它是平面的,像纸城堡这些我们就叫他是立体的,跟老师说说看“立体的”。

  3)、师幼互动:找出正方形的好朋友正方体;长方体的好朋友长方形。

  4)、认识圆锥体

  师:(出示圆锥体)这个呢?下面是圆圆的,上面是尖尖的,那它的名字里肯定有圆这个字,是什么呢?(可以请教后面的客人老师)

  师:小朋友见过哪些东西上有圆锥体?

  2、再次操作

  1)、幼儿讨论

  师:其实这些立体的纸城堡都是一张纸做成的,只要剪上一刀,就可以变成一张平面的纸了。

  师:猜猜会变成什么形?

  2)、造城堡

  把立体城堡变成平面城堡。

  四:结束

  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刚才是拿了一个什么体变成什么形?

  师: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准备了很好玩的东西,带你们去看一下好不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感受白云的形态,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棉花大胆表现熟悉的事物。

  活动准备 围棋子, 丝瓜瓢儿, 瓦楞纸, 棉花,胶水

  活动过程

  [导入]

  1. 通过听“白云飘飘”这首歌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白云飘飘白云飘飘

  白云飞得高

  白云飘飘白云飘飘

  向我微微笑

  [展开]

  1.摸摸材料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前面都有哪些物品啊?

  摸摸这些东西你有什么感觉? 说说分别用手和脚摸的感觉。

  (围棋子滑滑的,圆圆的,凉凉的/丝瓜瓢儿粗糙的,表面凹凸不平/瓦楞纸 高低不平,有嘟噜噜的声音/棉花萱萱的,松松软软的,有弹性,很暖和,轻飘飘的)

  2. 分出围棋子。

  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

  让我们把黑色的围棋子和白色的围棋子分开吧。

  3. 体会一下瓦楞纸的声音。

  用手挠瓦楞纸,听听它有什么声音?

  4. 用活动纸上的材料装饰出白云的样子。

  ①看看白云的照片,谈谈白云的样子。

  ②用语言描述一下白云的样子和感受。

  ③用棉花装饰出白云的样子。

  ④比较一下我做的白云和照片里的白云有哪些差异。

  [结尾]

  1.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 总结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名称:

  雨从哪里来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现象,知道下雨前的现象以及雨与人们的关系。

  2、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3、培养幼儿大胆推测、操作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课件:小雨点旅行记、雨的形成

  雨点、浪花、冰雹、雪花、雾、雷、电、露珠、太阳和大风等图片4套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小朋友,请你们闭上眼睛听听是什么声音……

  (放录音:打雷下雨的声音)

  2、讨论:你们喜欢下雨吗?下雨的时候,你喜欢做什么?谁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故事欣赏《小雨点旅行记》(播放课件)注意故事中的修饰性词语

  讨论思考:

  1、小雨点住在哪里,是谁帮助小雨点去旅行的,又是谁帮助小雨点回家的?

  2、引导幼儿梳理小雨点的旅行过程,并根据故事内容对旅行过程排序。

  3、适当引导幼儿注意故事中水的各种形态:小雨点在旅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亲戚?你知道它还有哪些亲戚?

  (三)、加深理解雨的形成

  1、听了故事,小朋友现在知道雨是从哪里来的吗?我们来看《雨的'形成》

  (播放课件——雨的形成)

  2、动手操作:排一排

  请幼儿按自己的理解,把用图片把雨的形成过程排出来,并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表述

  小结:水遇热---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升上天-----遇冷----形成细小的云滴----小云滴相互碰撞凝结成大水滴-----当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就从云中落到地面,就形成了我们看见的雨

  (四)、活动延伸:下雨前的现象

  1、思考:引导幼儿说说下雨前的有哪些现象

  小朋友现在知道为什么会下雨了,那你们怎么才能提前知道要下雨了呢?(下雨前的征兆)

  2、放课件——下雨前

  3、幼儿讨论,教师小结

  燕子低飞要下雨,青蛙高唱要下雨

  鱼游水面要下雨,蚂蚁搬家要下雨等

  小结:生活中小朋友要注意多动脑筋,多思考,多观察,一定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五)、结束部分:欣赏歌曲《雪花和雨滴》。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有一天午睡时,小朋友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有的小朋友说玩滑梯的时候头发在“跳舞”,觉得很奇怪!还有一次,我们为女孩子们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起来,十分好奇。《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静电”这一活动,让孩子们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2、请幼儿尝试操作。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三、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1、教师出示记录表。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四、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2、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的学习中,我清楚地了解到,幼儿科学教育应以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究为目的,大班孩子喜欢猜测,喜欢操作,他们开始学会用实验等方式发表见解;记录自己的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班级开展了生活秘密角《有趣的影子》,在这个探究阶段中,孩子们通过找影子,探究影子的来源,和影子做游戏等活动了解了光透过物体会形成影子,影子是黑色的。在这个阶段,我们将跟孩子一起继续探索光的穿透性。选择的`探索材料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活动中我们将让孩子自主选择探索材料,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光的穿透现象,并对探索光感兴趣。

  活动内容:

  《魔力彩光》

  活动目标:

  1.对探索光感兴趣。

  2.积极探索,感知光的穿透现象。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记录不同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手电筒幼儿每人一支,并学会使用。

  (2)活动前教幼儿学会用压花机压花。

  2.物质准备

  (1)各种颜色的彩色纸、“我的记录表”、彩色笔、压花机、剪刀、石头、塑料袋、透明纸、水果泡沫网、各种颜色的布、各种玩具。

  (2)供幼儿操作的画板贴上白纸、展示记录表的底板。

  (3)两段灯光视频、音乐。

  3.场地准备:将活动室进行遮光处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看视频激发幼儿对探索光的兴趣。(5分钟)

  1.播放灯光视频,激发幼儿好奇心,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10分钟)

  1.幼儿实验,记录。“你们能不能找出有颜色的光,把你找到的记录下来,当听到音乐结束时请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

  2.集中展示记录表并交流: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了什么颜色的光?是怎么找到的?你在哪见到这种颜色的光?

  3.教师小结:有时候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的物品,会变出了各种各样颜色的光,跟我们刚才看的视频里面的颜色一样的美。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再次感知光的穿透现象。(手电筒的光透过各种玩具或图形后,光形状的变化。)

  1.观看灯光动画造型视频。

  2.回忆:刚才的灯光秀里你看到什么造型?

  3.灯光造型图真的很漂亮,你们能不能也来尝试用常见的材料找出有造型的光?可以让辅助工具帮助你哦!

  4.幼儿实验。 ( 常规强调,音乐停时请把材料放回篮子里,带上你的发现回到我身边)。

  5.教师评价:你成功了吗?谁愿意来说说你变出了什么形状的光?

  6.师幼一起得出的结论:平时我们看到光透过物体会形成黑色的影子,今天我们还发现了光还有穿透的本领。光透过不同形状的图案能发出不同形状的光。

  (四)观看幻灯片,进一步感受光透在生活中的运用。

  (五)活动延伸

  1.剧场要举办一场灯光秀,让我们也来做一回灯光师吧,小朋友们可以去邀请一位客人老师一起表演!

  2.播放音乐。幼儿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在活动室各个地方,发出不同颜色、形状的图案。随音乐舞动灯光。

  3.音乐停活动结束:灯光秀结束了,让我们问问客人老师们,我们的灯光秀精彩吗?请给我们掌声!谢谢大家!

  (六)活动结束,幼儿快乐地离开大厅!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