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08 10:33:2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集合【6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使用水温表,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3、乐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黑板、粉笔、扇子、空碗、冰块等数量能满足幼儿分组活动的需要。

  2.水温表、热水杯、抹布每两人一份,幼儿用书中的记录单、笔。

  3.活动前已学会使用水温表看读数,并会记录两位数的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设想让热水变冷的各种方法,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法。

  1.教师:聪聪刚才在室外锻炼出了一身汗,他跑回来准备喝点水,可是从茶水桶里接出来的热水太烫了,你有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凉吗?

  2.教师:你的办法是什么?

  3.教师:看看黑板上的记录,现在一共有多少种方法了?这些方法是哪些小朋友想出来的?聪聪要为他们鼓掌,感谢这些小朋友能积极想办法,并把想到办法说给大家听。

  4.教师:在这么多方法中,哪些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尝试的办法呢?

  5.教师:现在可行的办法还剩下几种?

  (二)师幼儿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分工。

  1.教师:怎样才能知道用了这些办法后,热水是不是真的变凉了?可以用什么来测水温的变化?(用水温表)

  2.教师: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记录表上有几个空格?想一想,第一次测量的水温记录在哪里?试过选择的方法后再测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4.教师:现在你可以去找一个好朋友商量一下了,你们准备选择这里的哪一种办法来试验,先把你们的方法画下来。另外你们还要商量一下,做试验时谁负责测水温,谁负责做记录。

  (三)幼儿结伴试验使热水变冷的方法。

  教师为每一组幼儿倒一杯热水,幼儿按事先的分工一人测水温,一人做记录。教师控制两 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让幼儿分别测量并记录实验前后的水温。教师巡回幼儿的的实验,指导有困难的幼儿使用水温表及做相应的记录,提醒幼儿用过水温表后要用抹布擦干,小心地放回盒中,避免找碎。

  (四)幼儿汇报实验过程、结果,并证实所先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师:谁来说说你和同伴是怎么合作进行实验的?

  2.教师: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最先测量的水温是多少度?后面几次测得的水温分别是多少度?你们认为这种方法能让热水变凉吗?你们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3.教师:还有其他小朋友也用了他们这种方法吗?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做的结果和他一样吗?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4.教师:哪些小朋友还用了其他方法?(分别请使用不同方法的幼儿做实验汇报,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总结)

  活动延伸:

  活动区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幼儿遇到要让热水变冷的情况,教师可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的经验解决困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实验的欲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这些方法都能使热水变冷”,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样的效果,使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由于温度计我们小朋友平时接触的并不多,所以在课前我丰富了幼儿关于这方面的经验,而孩子们通过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基本都能用温度计进行读数。但是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活动中的语言要规范,特别是在科学活动中,提问需精确,对于幼儿的回答应回应给与提升,能让幼儿更清晰地理解教师提问的目的或实验的要求;提供的材料不应只限于3种,应给与幼儿更开放的探究空间,可把现在可以实行的方法都提供给幼儿,使幼儿有更开放更自由选择的空间,更好地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记录表的设计有些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可以再开放些,不要把方法都事先展示在表中,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并记录下来等等。总的来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体会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能积极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烦恼。

  2、尝试着让幼儿关注自己的情感,形成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了解烦恼的含义;

  (2)幼儿绘画:我的烦恼;

  (3)PPT课件。

  关键点:愿意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烦恼。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讨论

  1、观看PPT《你是我的朋友吗?》

  2、提问:

  (1)珊迪的烦恼是什么?为什么有了朋友还不高兴呢?如果一直这样烦恼下去会怎样呢?

  (2)你有什么办法帮助珊迪解决烦恼?

  3、小结: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烦恼,遇到烦恼我们要想办法使自己开心点,还要动脑筋解决烦恼。

  二、交流烦恼,分享讨论

  1、(1)你有烦恼吗?(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的绘画)

  (2)你是怎么解决自己的烦恼的。

  2、小结:有的小朋友遇到的是学习上的烦恼,有的是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时遇到的烦恼,有的是爸爸妈妈吵架了而烦恼。其实,解决烦恼的.办法有很多,如:不怕烦恼和困难,对自己有信心,多想想办法,自己独立解决,或向同伴老师父母求助一起解决等。

  三、提出问题,经验迁移

  1、是不是所有的烦恼都能一下子解决的?如果一时解决不了该怎么办?(转移注意,忘记烦恼,快乐地面对现在的生活。)

  2、小结:不是所有的烦恼都可以消除,但总有很多方法能帮助我们排除烦恼、忘记烦恼,这样我们也能快乐起来。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和讲述的习惯。

  3.初步的探寻溶解的现象。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初步了解饮料,品尝过饮料。

  2.材料准备:冷水、热水、一次性的透明杯、勺子、吸管、奶粉、果珍粉、咖啡粉、白糖、椰子粉、柠檬粉等、轻音乐的.磁带、录音机、毛巾

  活动过程:

  一、创设到小兔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儿的兴趣。

  二、幼儿品尝“小兔”制作的饮料,说说自己喝的饮料。

  提问:你喝的是什么饮料?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三、幼儿做饮料,引导幼儿边做边观察。

  1、引导幼儿认识材料。

  2、提出操作的要求:

  (1)你们在做饮料的时候,看看有什么奇怪的变化?

  (2)与你的朋友说说你的发现。

  (3)要让做饮料的房间干干净净。

  3、观察幼儿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提问:你做的是什么饮料?味道怎么样?引导幼儿讲述做饮料的过程和发现。

  四、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品尝饮料,说说自己做饮料的发现。

  五、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交流:请客人品尝饮料,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环节基本齐全,目标基本达到。

  2、 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很感兴趣。

  3、 教学过程中不能照顾到所有幼儿。

  4、 今后我要更加努力,改进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表;

  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目标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 "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 为什么有的不会跳舞

  3、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4、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演示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朝哪个方向动?,乌龟的影子会在哪里动。"

  2、幼儿动手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

  总结:当手电筒的光朝那方向,小乌龟的影子就朝那个方向。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准备: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过程:引出→看一看→听一听→小小气象员→延伸

  一、引出课题

  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 “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回答,老师点击[图片]。

  老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小结:除了用仪器预测气象外,还可以观察一些动物的表现。有些动物也是气象预报员呢。

  二、看

  1.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 “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教师小结。

  2.点击[选择]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它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幼儿讨论。 “请你来说说,谁能预报气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三、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教师用儿歌小结图片内容。点击[知了]学念儿歌。“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学学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③播放[鸡]“天要下雨,鸡不进窝”

  教师小结。

  四、小小气象员

  ①介绍游戏的题目

  ②介绍晴雨牌的用法。

  ③教师操作课件[判断],幼儿翻牌。电脑给予判断对错。教师快速口述,幼儿翻牌。

  五、活动延伸: 请你回去看看、仔细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动物在天气变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过很多弹性的玩具。

  2、弹簧秤、皮球、拉力器(果奶瓶自制)、牛皮筋、海绵、橡皮泥、长纸条、玻璃弹珠等。

  3、纸、笔、记录卡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课题,初步感知物品的弹性。

  师:今天有很多的客人老师来到我们班,我们怎么说呢?(客人老师好)

  师:小朋友。我今天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这个地方叫“跳跳乐园”,看看乐园里有什么玩具啊?

  幼:皮球,拉力器…….

  师: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玩的时候还要边玩边看你的玩具有什么变化。

  幼儿自由探索活动,有的玩一种玩具,有的玩2-3中玩具,很开心

  教师集中幼儿,你刚才玩的是什么玩具,你发现了什么?

  幼:我在玩气球,把气球吹得大大的,………

  教师:我再请小朋友玩一玩刚才的玩具,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当我们对玩具用力时,玩具会怎么样?不再用力了,玩具又怎么样?把你的发现告诉小朋友。

  (幼儿自由玩)

  教师集中幼儿:你在玩玩具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变化?

  幼:我把气球吹得大大的时候,一放手就漏气了,回到原来的样子……..

  教师小结:有些东西当我们对它用力时,可以使它改变形状,不对它用力时就恢复原来的样子,我们说这些物体有弹性。

  教师再边讲边操作:教师拿起一个皮球使劲地捏,问:皮球怎么了?(扁了)教师把手松开,问:皮球怎么了?(皮球恢复原来的样子)这叫物体的弹性。叫小朋友跟说一遍。

  二、玩游戏,猜物品的弹性。

  师:小朋友,我们来猜一猜的游戏,现在老师的手上有一张纸,这张纸叫记录卡,记下小朋友猜的东西,这里面有5样东西给小朋友猜,第一样是牛皮筋,你觉得它有弹性吗?有的话在第一个格子里打上勾,没有的话在第二个格子里打上叉。(教师在大的挂图前面示范。用铅笔指第一个格子和第二个格子)现在请你们来做一做,好吗、。(教师将纸和笔,发给小朋友)

  第二样东西是橡皮泥,第三样东西是玻璃弹珠......

  师:你们都猜好了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说一说。

  师:这些都是小朋友猜得。到底是不是象你们说的这样呢?我们来做一下实验,好不好?

  三、验证结果

  师:现在我们就是小科学家了,但做实验的时候有要求,首先声音要轻,动作要快,不能跟小朋友抢东西,要让一让。做好得小朋友轻轻地回来坐到位置上,听明白了吗?

  师:现在我把你们分成3组,你们带上纸和笔一起做实验,边做实验边记到这张卡上,好 吗?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把弹性的特点再重复一遍。

  提醒幼儿在记录卡上打勾和叉。

  做好实验的小朋友,请轻轻地回座位,请他们看看实验的`结果和猜的是不是一样的?(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

  教师请两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他们的记录卡:

  (1) 你猜的跟你做的实验一样吗?

  (2) 哪个物品猜错了?

  (3) 做了实验之后你知道了吗?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师:刚才我们做了实验,知道很多有弹性的物品,除了这些,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那些有弹性的物品?

  启发性提问:你在家里有看到吗?你身上有没有啊?(沙发、席梦思床垫用海绵和弹簧,坐躺着舒服,夹克袖口、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称、拉力器、弹性玩具等,弹性的东西真有用。)

  总结:原来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有弹性的,它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方便。

  延伸: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并把它画下来,带给其他小朋友 看。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大班科学教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