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6 09:26:2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10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滚动的轮子

  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男孩子较多,对交通工具很感兴趣,对于圆头圆脑的轮子更是有无穷尽的探索乐趣,每次活动后,都围着我嘁嘁嚓嚓,意犹未尽。我便由此想出再让孩子对于轮子有进一步的探索。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活动,了解我们的周围世界有各种轮子。他们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异,但都有相同的形状,使得轮子能滚动,并能使物体移动。

  2、学习测量技能,发展幼儿观察、操作能力,扩展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每一个幼儿带一个轮子或有轮子的玩具。

  2、教师准备有轮子和缺一个或二个轮子的玩具几个,短绳子若干条。

  活动过程:

  教师:“请你们把带来的轮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动,然后告诉我,是什么使你们的玩具移动的?”

  幼儿:“轮子”

  教师:“请你们观察一下轮子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允许幼儿互相观察玩具。

  教师:“你们还可以用小绳子量量它有多长。”

  教师示范用绳子量轮子的大小,讲述量的方法,允许幼儿相互测量玩具。

  教师:“有的轮子大,有的轮子小,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头,有的用铁,有的用橡胶做的,它们做的材料都不一样,但它们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圆形的。”

  教师:“你们想过吗?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呢?”

  “现在你们可以再玩玩,观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个其他形状的东西来比较一下,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发现,请告诉大家,为什么轮子是圆形的?”

  :“圆形的轮子能滚动,长的、方的积木不会滚动,有轮子的玩具移动省力。”

  “你们在幼儿园、家里、街上还看到过有哪些东西有轮子?”

  “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轮子将会怎样?轮子坏了又会怎样?”

  教师:“请你们以后在街上、家里、商场里各个地方观察有轮子的车子、机器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以后请你们再来讨论。”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课 题

  科学:有趣的弹弓

  设计者

  执教者

  日期

  班 级

  大三班

  修改者

  教材

  与

  幼儿发展分析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索类的科学活动。弹弓是我们一种传统的游戏玩具,主要由皮筋和把手组成,而把手一般呈“丫“字形,威力视乎皮筋的拉力,皮筋拉力越大,弹弓的威力也越大,而且拉弹弓的角度不同,物体运动的结果也不同。

  幼儿基础分析:

  现在的孩子们离弹弓这样的传统玩具已经很远了,孩子们大多都是在电脑上玩过弹弓游戏,但是鲜少有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玩过这样的玩具,也不知道弹弓会有这么多可以探究的小秘密。

  教学目标

  1.在弹射游戏中感受弹力的大小、角度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2.能勇于尝试弹射的方法,积极探索弹射角度,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重 点

  难 点

  重难点:在弹射游戏中感受弹力的大小、角度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自制弹弓,一个绒布小玩具

  地上贴有不同距离的线条,有高度的架子1个,PPT

  教学过程

  活动版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预设与生成

  设计意图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PPT1:这是谁呀?上面还有什么?你玩过这个游戏吗?

  过渡:这个游戏好多小朋友都是在电脑里玩的,可是多玩电子游戏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我们要多玩真实的游戏。

  预设:愤怒的小鸟

  是弹弓。

  二、探索实践,

  1.出示弹弓:弹弓上的什么能把东西弹出去呢?

  为什么橡皮筋能把东西弹出去?

  小结:橡皮筋有弹性,拉紧橡皮筋就能产生弹力,可以把东西弹出去。

  2.第一次操作:探索把玩具弹射出去的方法。

  (1)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把绒布玩具弹出去的?

  (2)纠错:谁有问题?(请错误的幼儿示范)他的问题出在哪里?

  小结:我们要用皮筋把绒布玩具包住,一手扶好小椅子,一手捏住玩具往后一拉,一松,玩具就弹出去了。

  3.第二次操作:探索尝试让玩具弹得远一些。

  提问:刚才你的玩具弹得有多远?

  请两名幼儿对比试验:谁弹得远?为什么?

  小结:当我们把橡皮筋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玩具就会弹得越远。

  4.第三次操作:探索将玩具弹得又高又远的方法与角度。

  小结:橡皮筋不仅要拉长,而且还要往下斜一点的角度,我们的玩具会弹得又远又高。

  预设:橡皮筋

  因为橡皮筋可以变得长长的。

  回应:把橡皮筋拉住,橡皮筋会变得长长的,手一缩呢?

  请一名幼儿边说边操作。

  预设:到红线、蓝线

  预设:他的皮筋拉得长,所以弹得远。

  三、与生活相联系,感知其原理与用途:

  人们充分利用这个原理,并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运用,边打开PPT边讲述:运动员射箭、蹦床、弹力球、儿童蹦床、淘气包等。

  四、留下悬念,延伸兴趣:

  如果给你更多的橡皮筋会怎样呢?为什么?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及讲述等活动,丰富幼儿有关动物胎生和卵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领幼儿收集胎生、卵生动物的资料、图片、书籍。

  2、几种卵生动物的多媒体课件。

  3、动物图片若干。

  4、黑板两块,贴有双面胶的白纸两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好像飞机在飞行。

  二、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蜻蜓一生下来就是这样子吗?

  2、观看多媒体课件前一部分。

  (1)有一天,一只小鸟从河边飞过,看见蜻蜓用尾巴在点水,蜻蜓在干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2)蜻蜓在干什么呀?(蜻蜓点水是在生宝宝,它把卵子生在水里,卵子一天天长大,最后就变成了小蜻蜓。)

  3、观看多媒体课件后一部分。

  (1) 小鸟还看见了母鸡、青蛙、乌龟也在生宝宝,我们也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生宝宝的,它们的宝宝出生时是怎样的呢?

  (2)谁像蜻蜓一样把宝宝生在水里了?

  (3)还有哪些动物像蜻蜓、青蛙一样把卵子生在水里的吗?

  (4)母鸡和乌龟是怎样生宝宝的呢?(母鸡孵蛋),那乌龟是怎样孵蛋呢?

  (5)还有哪些动物也会生蛋?

  小结:这些动物和蜻蜓、青蛙妈妈生宝宝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由动物妈妈先产卵,卵再不断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个模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动物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卵生。

  4、扩散性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

  三、了解胎生动物的常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的呢?

  2、播放小马出生录像,马妈妈生下的是谁?它长得怎样?

  3、出示小马图像,这是马妈妈生下的谁?它长得怎样?(引导幼儿观察马一生下来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

  4、小结:像小马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得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5、发散性思考:大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

  四、了解人也是胎生

  1、动物有胎生和卵生,那我们人呢?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2、请幼儿默默地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

  五、游戏“动物分类”

  1、交代游戏玩法:把椅子下面的动物图片拿起来,看看上面的动物是胎生的还是卵生的,然后把它贴到黑板上,这块黑板贴胎生动物,那块黑板贴卵生动物。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检查分类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于试验,是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现象,培养幼儿观察的敏锐性。

  二、活动准备:

  皮球、橡皮筋、气球、弹簧、木块、铁片、弹性球、标靶、自制弹弓、纸制子弹。

  三、活动过程:

  (一)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

  1、出示准备的皮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没有气的或气少的),请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拍球。

  2、诱导幼儿按一按、捏一捏有其和没气的皮球,共同找出原因,知道皮球打了气会弹得高,原来空气也有弹性。

  (二)找一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体。

  1、在收集的'物品中找出有弹性的物品,如:弹簧、橡皮筋、气球、海绵等。

  2、请幼儿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有弹性的。

  如:枕头、沙发、床垫、吹气救生圈等

  (三)想一想弹性在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如:

  弹床——健身 救生气垫——保护、缓冲

  靠垫——舒适 弹簧称——携带方便

  网球发球器——方便、省力

  (四)玩一玩

  1、橡皮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小球上,用一只手拿着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皮筋一端系在中指上,然后一只手拿着球向前投,随后收回,重复投掷。

  3、固定橡皮筋一端,另一端手拉着小球,拉到一定的距离是放手,让球反弹回去,超过固定物的高度。

  (五)游戏

  1、打靶:让幼儿与标靶相隔一定距离,橡皮筋一端系在中指上,用力投掷手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长,让小球能打中标靶。

  2、看谁弹得远:一收握弹弓的把柄,另一手用纸制子弹拉紧橡皮筋,然后放手,让子弹弹出去。拉得越紧,子弹弹得越远。

  (六)小结

  (七)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件弹力玩具。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并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

  2.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3.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

  难点: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了故事中知更鸟等几种鸟类的特征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操作材料“一寸虫”、动物图片若干、签字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见过草丛吗?在草丛里有许多有生命的东西,谁来说一说你在草丛中都见过谁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好朋友,你们找找看它是谁呀?(一寸虫)他为什么叫一寸虫呢?一寸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一寸到底有多长呢?

  (二)出示一寸虫,引发幼儿测量的愿望

  1.师:出示一寸虫教具讲故事《一寸虫》

  2.提问:知更鸟它要做什么呀?你觉得一寸虫能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4.幼儿尝试测量知更鸟的尾巴(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测量尾巴的长度。)

  5.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并通过PPT动画操作,验证测量结果。发现测量结果

  6.教师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三)结合故事情节,测量小动物的身体各部分的长度

  师:知更鸟知道自己钟爱的尾巴有三寸长,就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都知道一寸虫有数学家的脑子。看看谁来了呢,你认识吗?它们都钟爱自己的什么地方?(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身体)请一寸虫来量一量。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

  师:孩子们这三只动物钟爱的地方已经在我们的桌子上了,请你自己一人拿一个一寸虫来量一量有多长。

  3.幼儿验证自己测量的结果(在大屏上出示一寸虫测量的答案)

  师:说一说你量的是几寸?我们来看看和一寸虫量出来的答案一样吗?

  (四)结合故事结尾,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如何测量歌声

  1.提问:孩子们一寸虫又碰见了谁呀?猜一猜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夜莺歌声的长度

  师:夜莺对一寸虫说:“量我的歌声,如果你量不好,我就要吃掉你。”这歌可怎么量呢,你们会怎么量呢?

  (五)结束部分,测量游戏

  1.提问:树林里的动物们都有自己钟爱的地方,你钟爱自己的哪里呀?

  2.请你找个朋友一起,在咱们班的教室里找一个可以测量的工具,然后测量一下朋友钟爱的地方,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方法并不正确,结果并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使幼儿掌握了新方法,积累了新经验的目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识别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知道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2、通过“拣菜”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集体活动前让幼儿出去观察多种植物,并对植物的“身体”有初步的感知。

  2、课件:一株黄豆的生长过程。

  3、部分植物、盛菜的篮子。

  4、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分解图、白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这几天,你们去找植物了吗?一定看到了许多植物吧!谁来讲给大家听听。(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师:你们讲得很精彩!自然界的植物可真是千奇百怪。

  师:(出示课件:《一株黄豆苗》)植物的身体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株黄豆苗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点击黄豆苗的各部分,逐一呈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将科学活动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扩展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促进了幼儿课前的观察和思考。由人的身体自然导入植物的“身体”,激发了幼儿思考的兴趣。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让幼儿对植物的“身体”一目了然。

  二、主动探究,自主建构。

  1、发现种子(幼儿自由观察、交谈,老师参与讨论。)

  师:这里有几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身体上的哪一部分?

  (提供实物:大蒜头、树叶、黄瓜、苹果、萝卜、花生、茄子、青椒等。)

  师:花生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种子)有些植物的果实就是种子。

  师:苹果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我们把它切开后会发现什么?

  (与幼儿一起切苹果)苹果里的籽就是种子。还有哪些植物果实里也有种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看哪些果实里有种子(老师将黄瓜、茄子、青椒等果实切开)。

  师:种子有什么用呢?这里有一颗黄豆种子,我们把它放在泥土里,看它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黄豆发芽、生长的过程)。

  2、了解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1)拼植物

  师:种子的本领真大。其实植物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这里是几种植物身体组成部分的图片,它们能拼成一株什么样的植物呢?

  (2)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拼的植物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拼的是什么植物?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师:一般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竹子(放课件)有根、茎、叶、花,没有果实、种子。在自然界中,像竹子这样的植物还有很多。

  [动脑想,动手拼,动口说,调动了幼儿多个感官的参与。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对有关植物“身体”的知识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应用课件介绍特殊例子,给幼儿传达了科学、准确的知识。]

  三、操作实践.加深认识。

  1、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参与讲评。

  师:我们知道了植物的身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体上的哪个部分?

  2、幼儿分小组拣菜,并互相交流。

  师:今天我们来帮厨房里的'伯伯、阿姨拣菜。每一组的篮子里装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认一认,自己组里拣的是什么菜?再想一想,我们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个篮子里。(给各小组分别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介绍。

  [在幼儿基本掌握了植物“身体”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幼儿现场演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了爱劳动意识,也让幼儿认识到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真能干,很快就把菜拣好了,知道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其实,植物不仅给我们人类提供了美食和营养,还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呢!(出示蒲扇、根雕。)你们知道这两样物品分别是用植物的哪部分做的吗?

  师: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植物做成的。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活动区中的这些材料做出什么样又好看又好玩的东西呢?(活动区提供植物的叶子、种子等,让幼儿进行操作。)

  【活动反思】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一下植物的图片,学生对于这些各各种样的植物非常的感兴趣,从而学生的探究的欲望被调动了起来。然后介绍各种各样的植物的种类大约多少。这样学生对于各种神奇的生物植物就会有一种探究的欲望。然后我提问:那么这些植物有身体有哪些部分呢?这个时候学生进行猜想。当然学生的猜想有很多的。学生的猜想中当然有看书之后说的,但是我不会阻止学生的。然后问学生你猜想植物有这些部分组成,是否想观察一下植物呢?学生当时是很兴奋的。

  我当时提问:你从那几个地方进行观察呢?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首先在小组内进行思考讨论。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个环节给我遗漏了。于是我只是让学生进行举手回答,然后各个小组组织成员进行实地观察,研究。

  学生在楼下的花园草地上进行探究,各个小组分别进行。我看到有小组研究叶,有的研究植物的整个身体,但是我发现有个别的小组没有有效的进行合作。我想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培训需要加强,积极的加强小组长的领导,使整个小组的成员围绕在小组长的周围,以便继续有主导,有组织的,有目的的探究。我想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活动的有效性。我还发现小组在合作基本上都按照要求进行记录。这个很好。

  在学生汇报的环节,学生都能够有效的进行汇报。但是需要将自己的记录进行整理这样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耽误了时间,但是我认为这是值得的。

  在补充环节的环节的过程中,我补充补充一下植物没有那六部分。这样学生知识结构就较为完善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前评析】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运用生活中常见的萝卜等农产品作为实验材料,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

  当我问到幼儿“你们想设计什么样的陀螺”时,发现很多幼儿的回答是“圆形”,的确,在幼儿的印象中,不管是电视里看到的、还是平时自己买过的陀螺,形状基本都是圆形的。所以我继续追问幼儿“为什么你们看到的都是圆形的陀螺呢?”“可不可以设计成其他的形状呢?其他形状的会转动吗?”……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的操作欲望被大大的激发起来。

  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转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起幼儿对转动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第三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影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现其中的几个因素。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目标】

  1.体验陀螺转动的乐趣。

  2.用符号等方法记录探索过程和自己的发现。

  3.感知陀螺转动的不同现象,掌握自主制作陀螺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自主尝试用材料做陀螺。

  难点:探索发现怎样让制作的陀螺转的快且时间长。

  【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

  直接出示陀螺范例,启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联想

  师:说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动作表示出来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1.出示陀螺,引出话题。

  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游乐园大转盘等。

  2.你们看这是什么?“陀螺”“它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至今已有4千年的历史了呢!我们的祖先真聪明、真棒啊!”你们知道陀螺怎样玩吗?是不是要转动?你见过的陀螺是什么样子的?

  二、展开:自主探索,制作会转动的陀螺。

  1.提供幼儿制作陀螺的材料,鼓励幼儿尝试制作。

  指导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特殊材料,请你尝试做一个陀螺(制作过程中注意使用工具材料的安全),并想办法让它转动起来,怎样做才能让你做的陀螺转起来?

  注意观察陀螺的轴应该在什么位置?并把它记录下来。

  2.幼儿自主尝试制作陀螺,教师巡视,引导幼儿做好记录。

  3.幼儿转动自己制作的陀螺。

  4.提问:你是怎样做的,你发现了什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棉签应插在圆形萝卜切片的中心点,陀螺才转的稳)

  三、动手试验,自主探索。

  再次制作不同形状的陀螺,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不同的现象并记录、交流。

  怎样做才能让你的陀螺转的更稳?陀螺的轴应该在什么位置?你们动手试验吧!一定要做好观察记录!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把棉签插在中心位置的陀螺比较容易转。

  3.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牙签在陀螺上的位置一样。

  师:

  辅助性问题:

  (1)圆形萝卜陀螺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三角形陀螺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签插在萝卜片的中心和插在萝卜片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萝卜片上的位置有关系。

  3.玩陀螺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玩陀螺,玩陀螺前老师要提几个问题。

  (1)陀螺转动时,从上方看是什么样子的?

  (2)陀螺快速旋转后表面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3)陀螺快速旋转后它的外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4)在玻璃板、木板、毛巾上面,哪一种转的更快,时间更长一些?我们可以猜测一下,马上得到验证。

  我们大家一齐带着问题去玩陀螺,老师还在桌子上准备了毛巾、玻璃板、木板,你再上面转一转陀螺,观察一下在什么上面转的时间更长,速度更快。准备!玩陀螺的时候要注意观察。

  4.教师总结要素,帮助幼儿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1)接触面不同,旋转速度不同。

  在玻璃板上转的时间更长,更快,更稳。陀螺接触的材料不同,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所以转动速度也不同。

  (2)陀螺快速旋转后表面颜色发生了变化。

  (3)陀螺旋转后,原本棱角分明的外形看上去呈圆形。

  5.承上启下,引出任务。

  师:我们玩过了会转动的陀螺,也知道了关于陀螺的一些知识。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好的)。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陀螺?(纸板、塑料片、木头、铁片、橡皮泥、瓶盖、)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制作一支简易的陀螺,并让它转动起来。

  (二)转动比赛,发现问题

  问题:怎样转的快,并且转的时间长。用水彩笔在萝卜片边缘上画一个红色圆点,作为记号。

  1.师:大家都选择了形状一样的陀螺来参加比赛,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稳。

  2.幼儿找同伴进行比赛,教师观察指导,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转得稳(或不稳)?

  3.师:现在你们陀螺上的棉签都插在萝卜片的中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稳,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不稳呢?

  (帮助幼儿发现有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的上方,有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的下方,大家在转动陀螺时用力方法也不一样。)

  辅助性问题:

  (1)看看比赛的两个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中间,塑料片离桌面远: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下方,离桌面近。)

  (2)为什么同样一个陀螺有时转得稳,有时转得不稳呢?

  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萝卜片在牙签上的位置有关系,也和转动的方法有关系。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在做陀螺、玩陀螺时发现了这么多关于陀螺转动的秘密。这里还有水彩笔和彩色纸片,我们给陀螺画上彩色之后,转动起来有什么变化吗?有什么办法让这些陀螺转得更稳呢?我们可以到活动区去探索,相信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大家一起玩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方法及发展过程。

  2、能够采用查阅资料、互相交谈等方法了解人们如何传递信息。

  3、感受信息传递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调查表、幼儿画册、图片。

  活动过程:

  1、讨论交流。

  我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

  2、配图讲述人们信息传递的故事,简单了解人们信息传递的发展史。

  3、畅想未来信息传递的方式

  教师行为教师开始可以创设一个信息传递的情境,例如:今天在幼儿园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得了一朵小红花,如何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告诉给你们的朋友?告诉给远方的亲人呢?

  过渡语:刚刚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把好消息告诉给别人,这样就是在传递消息,除了这些传递信息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传递的方法?可以结合调查表说一说师语:中国人都是很聪明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想到了很多方法去传递信息。

  例如:古代的人们传递信息主要用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等方法。

  现代的人们有邮政、电报、电话、电视、电脑网络等方法传递信息。

  4、师语:现在我们有这么多信息传递的方法,大胆想象一下以后还会出现什么样的信息传递的方法呢?等你们长大后会怎样去传递信息呢?(这一环节可让幼儿画出自己对未来信息传递方式的设想,可将孩子的设想布置在主题墙或区域中)

  幼儿预设行为幼儿根据创设的情境积极思考讨论信息传递的方法幼儿结合调查表大胆讲述幼儿看幼儿画册的'图片,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多样化及其变迁幼儿发挥想象,大胆畅想未来的信息传递方式

  活动反思:

  对于人们如何传递信息,孩子们还是有一点经验的,例如打电话、寄信、发短信等等,但是对于以前人们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前期的调查表,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变迁。但是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不够丰富,以后还是要鼓励孩子多想。

  小百科: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一、 教学目标

  关注目标:关注节能灯的益处。

  知识目标:了解节能灯是种新型照明设备,使用它可节约电能。

  技能目标:学习使用节能灯。

  态度目标:自觉并动员周围人群使用节能灯,知道节约用 电对地球妈妈的好处。

  参与目标:与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宣传节约用电。

  二、 教学方法:调查、实验、讨论法。

  三、 教学准备

  资料准备:各种灯具、电表。

  组织准备:幼儿分组,每组5"8人。

  场地准备:居室或幼儿园。

  四、 节能灯的话:

  我是一种新型的照明设备,使用我可节约电能,因为我是绿色能源的一种,有了我地球妈妈会很高兴。

  五、 活动过程

  活动1、观察实践活动——你使用什么灯具?

  让幼儿当小记者向周围群众调查使用各种灯具的情况,从中知道节能灯的'益处。

  活动2、讨论活动——你喜欢怎样的灯具?

  让幼儿比较几种灯具的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节能灯的作用。以下是各种灯具型的用电量比较表:

  普通型荧光灯美观型灯具节能型灯具价格便宜用电量较大能节约用电 外观漂亮、大方

  活动3、从我做起,节约用电。

  从我做起,不开长明灯,尽量使用自然光。

  不同时开几种电器。

  少开空调,使用电扇较省电,自然风更省电。

  尽量使用节能灯。

  少用电热水器,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能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3、创设愉悦的游戏,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六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有关图形的物体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贴有图形标示的小椅子。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复习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到了,图形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①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正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问:平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你怎么知道?(启发幼儿说出)

  ②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③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椭圆形的。

  ④老师总结:

  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还能跑;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椭圆形:圆溜溜,没有角,不会滚。

  长方形:两条边一样比较长,两个边一比较短。

  3、游戏:图形宝宝找家

  (1)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学习给图形分类。

  引导语:“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图形宝宝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引导语:“你们看每个的家的标志都不一样,现在我们来帮它们找找家。”(请幼儿事先把

  放在椅子底下的图形的卡片拿出来)。

  (2)师:“图形宝宝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请幼儿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

  4、谁的本领大:

  ①教师用魔法棒“变”出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并数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②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有那几种图形,

  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四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小动物的‘房子’分类放到区域角中。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图形。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1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