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9 09:59:4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常用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常用6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感受初夏阳光的温暖,萌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初步了解太阳能的应用

  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并与同伴共享实验成果

  重点难点

  重点:积极参与实验,学会操作方法,感受阳光带来的乐趣

  难点:初步了解太阳能的应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掌握初浅的风、火、煤、石油等自然能源的有关知识

  物质准备:教具――活动前将太阳能设备图片张贴在活动室;自制的太阳能热水箱;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放大镜、凹面镜、浸过四氯化碳液体的实验纸

  活动过程

  一、体验阳光的温暖

  1.幼儿热身运动。

  2.幼儿裸着上身(可身穿背心),自由玩耍。

  3.指导幼儿观察天空,向着太阳呼叫,体验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感觉。

  二、探索阳光转化为热能

  1.实验一:手拿放大镜在阳光下玩耍。

  ①提示幼儿不要透过放大镜直视太阳,以免灼伤眼睛。

  ②用放大镜玩一玩,你能发现什么(发现放大镜与太阳光的关系)

  ③把一张纸放在白光上,你又会发现什么在树荫下,幼儿席地而坐,自由交谈刚才的发现。

  2.实验二:出示简易的太阳能热水箱。

  ①幼儿试试水温。

  ②然后把它放在太阳下,实验后试试水温,说出感受。

  3.实验三:将放大镜放在太阳底下,再用实验纸放在放大镜的下面,发现纸会燃烧。

  小结:小朋友都发现了在太阳光下用放大镜会使纸燃烧、箱子里的'水变热了。

  三、交流讨论太阳能的应用

  提问:

  1.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造了许多太阳能设备,你知道有哪些

  2.太阳能设备用不用燃料,太阳能会不会用完

  3.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利用太阳能制造什么

  延伸活动

  回家向爸爸妈妈了解有关太阳能的用途及知识。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目标,我们进行了风、水、煤、石油等自然能源的教学,幼儿已初步了解能源的有关知识及其运用。有了这一基础,让大班幼儿了解太阳能是可以接受的。

  太阳光是幼儿常见的自然物,如何让幼儿理解太阳光转化为热能源,初步了解太阳能的初浅知识,根据幼儿认识特点,设计了室外科学活动,来帮助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理解。为达到寓教于乐,以“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形式,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追逐太阳、向着太阳呼叫。并通过提供放大镜、实验纸、太阳能热水箱、图片布置、环境设置等,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玩得愉快,学得轻松。

  二、效果分析

  整个活动构思巧妙,内容生活化,强调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每个环节在做做、玩玩的基础上加上想想说说,特别是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争相发言,孩子们把自己的一点一滴发现都说出来与老师、同伴分享。在最后环节中对实验的经过、发现进行交流讨论,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的、以往积累的种种零乱、模糊的经验加以组织提升,使其想象创造出更多的太阳能设备,不仅让幼儿获得一些环境的知识、懂得环保的道理,也发展了幼儿主动参与改善和保护环境所需要的动机、能力等环境素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进入大班后,幼儿不仅乐于唱数,还喜欢各种比较数字大小的游戏,但是他们对于每个数字在整个数序中的位置和数字区间概念的认识仍不太清晰,如当玩游戏"猜数字"时,有幼儿猜10,我给出提示"太大了",结果仍然有幼儿会继续猜11。显然该幼儿并不理解教师给出的提示和所要猜测的数字范围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例子在一日活动中很常见。当我请11~20号的幼儿去喝水时,仍有一些在这个学号范围内的幼儿没有去喝水,而是在同伴的提醒下才懵懵懂懂地跟随前往。一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思考之后便豁然开朗:即使大班幼儿可以唱数到100,甚至更多,但是他们对数字区间的概念还是模糊的,有的幼儿并不清楚17是包含在11~20的数字区间内的。

  以上两个例子,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幼儿缺乏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数轴,以及对数序的理解。基于幼儿的需要,我试图将代表幼儿学号与数序的核心价值相结合进行活动设计,为幼儿呈现一条有趣的"会无限变长的线",将抽象的心理数轴直观地展现给幼儿,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字与线段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发现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等的关系,提高观察、推理能力。

  2.对数字感兴趣,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序。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和同伴的学号。

  2.物质准备:自制带箭头的直线(箭头可以拉伸延长)、数字卡片(0、10、20、30、40)、学号小人卡片上面有幼儿的头像和学号)、箭头、小红旗、记号笔、空白卡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有趣的线,寻找线上的数字秘密

  1.今天我带来了一条有趣的线,你们发现这条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很多幼儿马上发现了线末端的箭头,"线上有个箭头!")

  2.你们平时在哪里见过箭头?箭头代表什么意思呢?

  3.幼儿立即交流了很多有关箭头的经验。

  ("我上次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见过箭头,告诉我们儿童乐园往哪儿走。""我在地铁车站也看到过箭头,告诉人们怎么换乘。")【设计意图:活动开场,教师就直接出示一条带箭头的线,引发幼儿对箭头的关注,并交流有关箭头的经验,为之后环节中理解箭头的意义作铺垫。】

  4.箭头能表示方向,不过今天这条带箭头的线上还藏着许多看不见的数字。到底会有些什么数字呢(教师在线的起点和终点各贴上数字0和10)?猜猜这段线上0~10之间还会藏着哪些数字?

  5.幼儿-下子说出了0~10之间的数字。"你们说的数字都比0大,比10小,所以都在0~10之间。"

  6.如果从10再接着往后数,还会有什么数字呢?你们说的数字都比10大,都有可能在10的后面。那这条线好像不够长了。

  (教师拉出箭头,将线拉到大约40左右的位置。)

  7.(此时幼儿都觉得这条线很神奇,-下子很感兴趣。)变长的线上还藏着许多数字,这些地方会是数字几呢?

  (在20、30、40的位置贴上翻过来的数字卡片,待幼儿猜出再将卡片翻回来验证。)

  8.有些幼儿猜到这些地方可能是什么数字。

  "因为已经有10了,所以后面肯定是20、30、400"(幼儿从线段的距离上估测出数字。)

  9.如果再把这条线拉拉长,后面还会有数字几?如果神奇的线变得越来越长,上面的数字会越来越大。原来这些数字是从左往右、从小到大排队的。

  【设计意图:教师先从1~10"出发刀,引导幼儿发现在一段数字中间还包含着许多其他数字。之后,教师通过会变长的线,引发幼儿初步感知线上数字排列的规律(从小到大排列)。】

  二、在线上找学号的家

  1.说了那么多的数字,有没有数字可以代表我们自己(幼儿立即回答"学号")?这条线上的数字是从小到大排队的,我们把学号也来排排队吧。

  2.教师出示学号小人卡片,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学号卡片,把它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幼儿看到贴有自己照片的学号小人,都觉得十分有趣,对"找找学号小人的家"跃跃欲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教师发现:幼儿摆放的学号小人之间的距离有些问题。如5并没有放在0和10的中间,或者几个相连的学号没有靠在一起,又或者11和13之间应该空开一点,却连在了一起。)

  4.学号小人都排好队了,是从小到大排队的吗?有没有问题?为什么有些学号靠得近,有些寓得远?

  5.幼儿对教师抛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表述了自己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发现其他学号摆放的问题。

  "因为20后面就是21,当中没有其他人了,所以要靠得近呀。""我发现了问题!11和13应该分开一点,因为当中还有12!"

  6.有些学号中间没有其他学号了,所以靠得近;而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分得开。刚才你们说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要分开一点,那现在请你们把这些学号小人也放到线上吧。

  (幼儿将剩下的学号小人也摆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7.现在我们的学号都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你们知道吗?学号的顺序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知道某某为什么是1号吗?因为她的年龄是我们班最小的,所以她排在最前面。原来我们的学号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来排队的。这条线除了可以表示数字的大小,还可以表示我们出生的顺序。

  活动反思:

  很早听说过有这样一节课:“平衡小人”心里很好奇是怎样一个生动的课例,正好有幸走进胡醒老师的课堂,有机会聆听这个关于大班科学的探索活动。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安排都是老师精心设计和预设的,都给人一种严谨的教研风格,评价语、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等多个方面充分的体现了科学活动中的语言的规范和机智。在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孩子,要求明确到位,评价具体亲切并且准确,恰到好处的促进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回顾下来,受益匪浅。

  在活动开始,胡老师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杂技小人”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通过孩子的自由猜想和进一步的操作探索慢慢的发现奥秘、汇总经验,丰富的材料给予孩子各种学习尝试的机会,橡皮泥、夹子、螺丝、磁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从生活经验获得知识,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日常的兴趣活动。对于表格的记录,更是有效的帮助孩子梳理探索的结果,共同汇总规律,获得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活动中,当老师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提出疑惑,在幼儿的再次实践里解决问题,使活动更加的有效。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的常规,在一般的操作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都是不容易的,但是老师明确清楚的操作要求以及生动的过渡语都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最后的环节,老师提出挂着不同重量的小丑娃在钢丝上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这样带着问题的延伸活动,使幼儿的学习进一步的拓展,给他们更多挑战自己的机会。

  小小的科学活动带给孩子的兴趣和快乐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一个科学活动不在于内容是哪个方面,关键是老师如何的深挖和钻研,怎么样的活动是有效的、快乐的、提升孩子兴趣和求知欲的,怎么样的过程是合理的,可行的、怎么样的引导是适时的科学的。要思考的有很多,一个活动的建构在无限的思索和实践中会越来越完美,就像胡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的是欣赏和提高,在这次的学习中使我们对科学活动有了更多的启迪。

  小百科:小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xiǎo rén,一指人格卑鄙的人,二指平民百姓,三指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词,四指对平辈自称的谦词,五指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六指小孩子,七指小一辈的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探索哪些物体更容易使硬币浮在水面上。

  3、体验交流、分享经验与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一元硬币、泡沫盘子、积木、薄纸板、塑料瓶盖、大树叶、记号笔(以上物品人手一份);装有清水的大盆4个,干抹布8块;记录表(与幼儿人数相同)。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操作兴趣

  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

  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枚硬币放进水盆里,它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幼儿讨论。)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沉下去。到底会怎样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2、讨论

  我们大家都看到了,硬币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样了?(沉下去了。)那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呢?

  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

  3、动手操作,大胆尝试

  (1)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让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并让幼儿了解其名称。)

  (2)猜一猜,在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在你觉得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3)动手操作。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试试吧,看谁能使硬币浮起来。

  提醒幼儿注意几点要求:a.每组一个大脸盆,玩的时候,不能挤,更不能抢,要互相谦让,遵守纪律,因为我们马上要成为小学生了。 b.注意别把水洒到桌上或地上。 c.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将用过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开摆放,同时看看成功了没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试过后,在记录表“结果”一栏后面记录,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4)幼儿进行尝试,动手操作。

  4、交流,分享

  请1—2名猜想与实际操作结果都一致的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表(同时展示记录表),让他们说说,是用什么材料,想了什么办法让硬币浮在水面上的?

  B、合作探索

  (1)只使用一种材料(泡沫盘子)。把你们这一组的硬币一个一个依次叠起来放在盘子中间,看这次硬币会怎样?学习记录:几枚硬币放上去会使盘子跟硬币都沉下去,就在记录表上泡沫盘子下面的`空格里写上数字几。大家商量好,谁来操作,谁来记录。

  (2)幼儿探索。

  (3)交流、分享各组的新发现。

  6、教学延伸

  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就让它又浮起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如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但造成了船以后,船会浮在水面上……)(用绘画形式表现。)

  观察记录表:

  记录 材料

  纸板

  积木

  树叶

  泡沫

  塑料

  猜一猜

  结果

  四、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大树的不同部位。

  2.知道四季树木的变化。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树叶、树枝、树皮、树根及不透明的袋子一个。

  2.音频材料散《文落叶》

  活动过程:

  1.问候引出课题;

  2.出示神秘笔袋,先让幼儿猜猜笔袋里面装有什么,然后叫几个小朋友上台展示出袋子里的东西;

  3.教师引导幼儿想想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相当于大树的什么部位;

  4.幼儿表演大树;

  5.引入四季树叶的变化,带着问题欣赏散文《落叶》;

  6.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四季树叶都有什么变化;

  7.幼儿表演(把自己想象成一颗树)。

  活动延伸:

  1.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大树;

  2.家长可带幼儿去户外观察大树。

  教学反思:

  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树,给孩子们展示个各种各样的树叶,让他们能大概得分清树叶的名称,知道树叶四季的变化,马路上的树和公园里的有什么不同,知道这些行道树的功能,并且扮演了各种树的姿态,及他们不同的造型,被人们当衣架晾衣服时的不开心,知道保护树木。

  小百科:树木是一种高大的木本组织植物, 由“枝”和“杆”还有“叶”呈现,可存活几十年。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探索活动,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2.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水的循环》《多变的云》;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幼儿查找的相关资料、图书;电饭锅;玻璃;前几天与幼儿一起洗的手帕;小实验记录表;笔;排序表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它怎么了?(干了)水到哪里去了呢?

  二、幼儿探索活动

  请小朋友到桌子上去查一查,看一看相关的资料,然后告诉大家水到哪里去了,好吗?这里有小朋友准备的资料有电脑,在小实验中有一张记录表,在做实验时你发现的秘密纸上有就在后面打勾,没有的就用自己的方式在下面记录。

  1.第一组:幼儿的资料、图书

  2.第三组:实验(强调安全)

  3.第四组:电脑

  刚才小朋友找了很多的.资料并且做了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加热,才会变水蒸气)

  (幼儿回答)

  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三、利用多媒体,了解水的循环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1、播放课件:《水的循环》(一)

  小水滴怎样才能去旅行呢,它会想出什么办法?

  有谁会它?

  离开了大海它会变吗?变成什么?

  2、播放课件:《水的循环》(二)

  让我们看一看,到底是谁帮助了小水滴,它变成了什么?(水蒸汽)

  播放课件:《水的循环》(三)由于太阳光的照射,水面慢慢的变热,就变成了水蒸汽,慢慢上升在天空中聚集成云。

  3、播放课件:《水的循环》(四)

  水变成云后会怎么样?它还会变吗?它会变成什么?

  幼儿讨论后回答

  4、让我们来看一看,《水的循环》(全)

  幼儿边看,教师边做解释。

  大海水——水蒸气——云——雨雪等——水(大海),然后又重新开始的这个过程就是水的循环。

  5、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排序表,还有——请你从红旗处开始把水的循环过程排一排。

  5、那谁来告诉大家手帕上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四、环保教育

  1、在我们的生活中能离开水吗?

  2、那,我们怎么来保护水资源?

  让我们大家一起收集保护水资源的资料,然后向大家来介绍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图文字卡:支撑、保护;好习惯、有营养;

  活动过程:

  (一)我的支架

  1、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小学生是怎样坐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身体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头,捏上去什么感觉?(硬硬的`)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头?

  4、小结:骨头长在皮肤和肉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种机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骨头。

  (二)看X光片,认身体部位(腿部、胸部、脚部)

  1、这里有几张X光片,你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骨头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诉幼儿骨骼的名称。

  2、你还知道身上有哪些骨头?

  (三)人体骨骼。

  1、看了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关于骨头的知识?(老师可先示范:看了这张图,我知道人的手臂由两部分骨头组成,上面一根、下面两根)引导幼儿关注:腿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脚

  2、对你不知道的地方提问,相互解答或老师解答。

  3、人体有这么多的骨头,骨头有什么用呢?(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出示文字卡:支撑、保护小结:有的骨头能支撑我们的身体,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头;有的骨头能够保护内脏。比如:肋骨做几个动作,感受骨头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觉骨骼的保护作用:头盖骨、肋骨。

  4、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骨头,到底有多少块骨头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数一数图,估计一下。

  大人有206块,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图,知道人体的有些部位是有许多小骨头组成。

  小朋友的骨头在不断地长4、骨头在长,会有什么变化呢?(长长、合并、变硬)

  (四)让骨头长得

  1、怎样让骨头长得好?

  2、如果骨头受伤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受伤?

  3、师幼共同小结,提升:喝牛奶、晒太阳、运动、坐得直、站得稳在幼儿带来的众多有数字的物品中,幼儿对温度计的兴趣很大,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就聚集在数学区"玩"温度计,小声议论。他们发现用捂住水银柱,红色的"水"会慢慢升高,手拿开"水"就会下降。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