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2-07-11 10:35:15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班教案模板集锦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小班教案模板集锦5篇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刚刚入园不久,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着兴趣与好奇,而对小动物的喜爱更在不言之中。自然角要开始投放小动物了,从什么开始呢?我选择了"小乌龟"。因为小乌龟性情十分温顺,它既便于幼儿的触摸、抓握可以引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又易于饲养,便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和长期的观察活动,那么如何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认识小乌龟,了解乌龟的生活特性,引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呢?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乌龟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能细致观察小乌龟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喜欢小乌龟,愿意关心、爱护小乌龟。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5只实物小乌龟。

  活动过程:

  一、请你快来帮帮我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师:老师在来幼儿园的路上,路过一条小河,在小河边看到一样东西,请小朋友快来帮我看看是什么?(蛋)

  (课件1:小河边草地上有一枚蛋。)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圆圆的,白白的)这会是一个什么蛋呢?

  (幼儿自由猜测:鸡蛋、鸭蛋、鸟蛋、恐龙蛋、乌龟蛋、鳄鱼蛋)

  二、请你猜猜我是谁

  1、设置游戏,激发幼儿猜测师:到底是谁的蛋呢?别着急,让我们来问问它吧!

  师:咚咚咚,咚咚咚,小小蛋儿把门开,让我看看你是谁?(教师带领幼儿做敲门状。)'小蛋儿':想知道我是谁吗?快跟我来做游戏吧!

  (课件2:小蛋儿讲话)

  2、演示课件,通过局部猜测初步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1)'小蛋儿':这是我的小尾巴,请你猜猜我是谁?

  (课件3:小蛋儿露出小尾巴)师: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谁会有这样的尾巴呢?

  (恐龙、鳄鱼、小乌龟、小蛇)(2)'小蛋儿':这是我的爪子,快点猜猜我是谁?

  (课件4:蛋儿露出四只爪子)师:谁会有这样的爪子和刚才那样细细小小的尾巴呢?(鳄鱼、小乌龟、恐龙)

  (3)'小蛋儿':这是我的头,这下你能猜出来了吧!

  (播放课件5:蛋儿露出头)

  (4)'小蛋儿':这是我的背壳,这下你一定猜到我是谁了吧。

  (课件6:蛋儿露出背壳)幼儿齐:小乌龟。

  教师小结:小乌龟的本领可大了,它不仅能在地面上活动,还会在小河里游泳呢!让我们跟小乌龟问个好吧!

  (播放课件7:乌龟在草地上爬、在小河里游泳。)

  三、请你看看我啥样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实物乌龟,初步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

  (1)教师出示实物乌龟师:看、小乌龟游到了我们活动室里来了。它是一只宠物龟,就像我们家里养的小猫、小狗、小金鱼一样。它还很害羞、胆小呢,小朋友在和它做游戏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要关心爱护它。

  (2)教师带领幼儿自由观察小乌龟。师:我们来看看小乌龟长什么样子。

  (3)教师指导幼儿有序观察小乌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头上有什么?(有眼睛、嘴巴、还有两个小鼻孔呢!)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爪子)有几个爪子呢?(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点数并确认)

  师:乌龟的爪子可以用来干什么呢?(游泳、爬行)

  师:让我们学一学小乌龟游泳和爬行的样子吧!(带领幼儿模仿小乌龟游泳和爬行的样子。)

  师:尾巴是什么样子的?(细细小小的)

  师:小乌龟的背壳在哪里?(幼儿手指)背壳上有什么?

  (4)通过触摸,感受乌龟背壳的坚硬。

  师:背壳摸上去怎么样?(硬硬的、凉凉的。)我们一摸小乌龟的贝壳,小乌龟的`头怎么了?原来小乌龟以为遇到敌人了,所以要把头缩进去,这样就能保护好自己了,小乌龟真能干,我们一起学学小乌龟把头缩进去的样子。

  四、请你说说我啥样

  1、集体谈话,进一步了解小乌龟的外形特征。

  (1)设置游戏情境。

  师:小乌龟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它先躲起来,考考你们刚才看得仔不仔细?(教师把小乌龟放进事先准备好的小桶内。)

  (2)集体谈话师:小乌的头上有什么?(有眼睛、有鼻子、嘴巴。)

  师:小乌龟身上都有些什么?(有头、背壳、爪子、尾巴。)

  师:那小乌龟的背壳是什么样的?(硬硬的、还有花纹)

  师:小乌龟有几只爪子?(四只)

  师:尾巴什么样?(细细长长的)

  教师小结:小乌龟真的好可爱呀!它有一个硬硬的背壳,圆圆的头、头上有眼睛、鼻子、嘴巴、四只爪子、一个细细小小的尾巴。

  五、请你猜猜我吃啥

  师:玩了半天,小乌龟的肚子有点饿了,你们知道小乌龟喜欢吃什么吗?

  (幼儿迟疑)师:那你们喜欢吃什么呢?(胡萝卜、肯德基、吃大肥肉)

  教师:小乌龟也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他喜欢吃什么呢?让小乌龟自己告诉大家吧!

  小乌龟:告诉你们吧!我特别喜欢吃一些小鱼、小虾、肉末这样的荤食,有时候我还会吃一些水草、蔬菜这样的素食呢!

  (播放课件9:小乌龟说话)带领幼儿模仿小乌龟吃东西的样子。

  师:小乌龟吃的好饱呀!正好冬天来了,你们觉得冷吗?小乌龟也觉得好冷呀,它要爬到一个泥洞里,不吃不喝睡上一大觉,开始冬眠了,等着春姑娘把他叫醒呢……让我们轻轻地和小乌龟说再见,然后去小小便吧,不要吵醒小乌龟哦!

  六、活动延伸:

  1、将小乌龟投放到生物角进行长期饲养与观察。

  2、结合体育活动,鼓励幼儿四脚着地学习乌龟爬。

  3、结合美术活动,鼓励幼儿用几何图形拼贴乌龟,表现对乌龟外形的认识。

  活动反思:

  对于科学探究活动,尤其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幼儿是比较喜欢的,同时利用课件的辅助,大大增加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期间,琅琅上口的儿歌以及动作模仿,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活动的内涵,赋予了活动予生机。不过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导入环节"猜猜看这是一个什么蛋?"由于幼儿缺乏这样的经验,因此他们的回答老是跑题,总是答不到点子上。如果直接问"猜猜看这个蛋里会是什么小动物?"这样一来,应该能够激发幼儿猜测的兴趣和回答的多样性。

  同时,在分组观察乌龟时,我创设的理想中的教学氛围应该是一起观察,然后边观察边讨论的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可是事实上幼儿都自顾自的看,不跟着我有序地观察,也不根据我的问题去寻找答案。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课前幼儿没有看过小乌龟,因此第一次看到时,对乌龟的新鲜感牢牢地牵住了他们的注意力,有的幼儿则表现出了害怕的情绪,因此这样一来,大大减弱了活动效果。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故事化的情节中,认识汉字“大”“小”,并能够按物对应地配送汉字。

  2、让幼儿知道看书时要一页一页地翻书,并能将“大”“小”汉字对应地运用到故事中。

  3、初步引导幼儿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联系。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了歌唱“大猫和小猫”。

  2、幼儿每人一本图书“大猫和小猫”,及教师示范的.范本一套。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大猫和小猫,导入活动。

  2、出示图片“大猫和小猫”,引导幼儿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起来。

  内容:我是一只大猫,大猫爱吃大鱼。我是一只小猫,小猫爱吃小鱼。大猫和小猫是好朋友。

  3、引导幼儿初步认读“大”“小”。

  4、迁移话题,进一步认识“大”“小”的特征,并让幼儿学习配对。

  让幼儿将“大”送给大猫玩的大积木,将“小”送给小猫读的小书。

  5、幼儿分组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大”“小”汉字粘贴到相应的位置。

  引导幼儿能一页一页地翻书,并能初步读懂句子的意思。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学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简单情节。

  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

  2. 故事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你见过鹿吗?它的角像什么,有什么用?

  教师:你见过鸟窝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鸟妈妈会把鸟窝搭在哪里吗?

  出示教学挂图,只露出小鹿角上的鸟窝,将其他部分遮住。教师先让幼儿观察挂图,然后提问:这个鸟窝搭在哪里了?这是怎么回事?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故事内容。

  2.教师绘声绘色地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故事里说了什么?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3.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理解故事内容。

  4.和幼儿一起讨论故事的名字。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以故事的形式开展的文学活动,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故事中的问题,但不要求幼儿能连贯的回答,只需教师自己或智力较高的幼儿示范,在上这节课中,我尽量让幼儿多说,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在幼儿说的过程中,教师尽量按照故事中的内容去引导幼儿,再让幼儿看图按顺序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幼儿会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了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在教师示范讲完故事后,幼儿的表现出乎我意料之外,几乎每个小朋友都能讲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但也有不足之处:故事讲完后,我觉得幼儿似乎没有感受到故事其中的趣味性,是不是因为教师的语言较平淡,方法较死板呢,我认为要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就是要用各种各样有趣的方式和巧妙的语言去引导他们,更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情景中看看、听听、说说,了解拉大便的过程。

  2、知道有了便意要上厕所。

  活动准备:

  自制大图书、儿歌、小盒子里面装有草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 今天有个朋友来我们小3班,是谁呀?(小熊)

  2、 小三班的小朋友你们好(小熊好)

  3、 模仿小熊说“哎呀,我有点不舒服,肚子胀胀的,好像要啦大便了。”

  4、 小熊怎么啦?(肚子不舒服、拉大便……)

  5、 小熊要拉大便了,他要去哪里去拉呢?(厕所、卫生间、马桶上……)

  6、 是啊,我们一起帮助小熊找找厕所在哪里。

  二、感知讨论

  1、情景1(第一页)拉大便,脱裤子。

  过渡语:小熊要拉大便,找找厕所在哪里呢?找呀找,厕所找到了。

  (1)[出示第一页]这是一扇什么颜色的门?(蓝色)我们敲敲门看看里面有没有人。笃笃笃,里面有人吗?

  (2)是我,我长着两只长长的`耳朵,喜欢吃胡萝卜和青菜。他是谁呀?(小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小兔。小兔在干什么呀?(拉大便、脱裤子)原来小兔要大便了,他在脱裤子。

  小结:拉大便,脱裤子

  2、情景2(第二页)坐马桶,恩恩恩。

  过渡语:小熊看见小兔在上厕所,说:小兔,你先上厕所吧,我再找找。找呀找,厕所找到啦。

  (1)[出示第二页]这是一扇什么颜色的门?(绿色)我们敲敲门看看里面有没有人。笃笃笃,里面有人吗?

  (2)看看这是什么呀?(鼻子)是谁的鼻子呀?(大象)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大象。

  (3)大象在干什么呀?(拉大便)大象坐在哪里拉大便呀?(马桶上)

  (4)大象说大便拉不出来怎么办呀?我们一起帮他加加油,大象用力用力,恩恩恩,扑通,小朋友谢谢你们帮我加油大便拉出来了,真舒服呀。

  小结:坐马桶,恩恩恩。

  3、情景3:(第三页)擦屁股

  过渡语:小熊看见大象在上厕所,说:大象,你先上厕所吧,我再找找。找呀找,厕所找到啦。

  (1)[出示第三页]小熊来到了红色的厕所门前,我们敲敲门看看里面有没有人。笃笃笃,里面有人吗?

  (2)咕咕咕,是谁呀?(小猪)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小猪。小猪拉好大便在干吗呀?(擦屁股)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猪是怎么擦屁股的好吗?你们的椅子底下都有一个小盒子,把小盒子里面的草纸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擦屁gu吧。[教师示范]擦一擦,真脏呀,折一折把脏东西折进去,再擦一擦折一折,嗯,小屁股擦干净了把纸扔了。折一折这个动作很难的哦我看看谁折的跟老师一样漂亮,本领很大很大的。

  小结:拿草纸,擦屁股。

  4、情景4:冲厕所

  过渡语:小熊看见小猪在上厕所,说:小猪,你先上厕所吧,我再找找。找呀找,厕所找到啦。

  (1)[出示第四页]小熊来到了黄色的厕所门前,闻到了一股臭味,不知道谁在里面?小熊在门口喊道谁在厕所里面呀?

  (2)“是我是我”小猫把厕所门打开了,原来小猫拉好大便了,臭臭臭,怎么办呀?(冲马桶)拉好大便臭臭臭,来,我们跟小猫一起按一按,哗啦啦,大便冲走拉。

  小结:哗啦啦,冲马桶。

  5、情景5:洗小手

  过渡语:小熊看到小猫在上厕所,跟小猫说了什么呀?小猫,你先上厕所吧,我在找找。找呀找,厕所找到了。

  (1)[出示第五页]小熊来到了咖啡色的厕所门前急急忙忙就冲了进去,看到了谁呀?(小老鼠)。小熊连忙说对不起我忘记敲门了,小老鼠说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小老鼠在干吗呀?(洗手)小老鼠拉好大便了,小手小手真脏呀,快快快,洗小手。

  小结:真脏呀,洗小手。

  6、情景6:小熊自己拉大便

  (1)小老鼠拉好大便了走了出来,小熊可以拉大便咯,嗯,我们把门关上,小熊是怎么拉大便的呀?(幼儿回忆)

  [统看大书一遍]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是怎么拉大便的。[教师示范](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拉大便,脱裤子。坐马桶,恩恩恩。拿草纸,擦屁屁。哗啦啦,冲马桶。真脏呀,洗小手。大便大便没有了,肚子肚子舒服了。

  活动延伸:

  1、小动物都会自己上厕所拉大便,小朋友想小便、大便的时候也要自己上厕所哦。

  2、徐老师把这本书放在小熊家,我们可以和好朋友再一起看看讲讲小熊拉大便的故事。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读本语言的美。

  2、 通过欣赏、玩色,感知颜色变化的美妙与神奇,以及色彩变化带来的美感。

  3、 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红黄蓝三原色广告、(毛笔、海绵、勺子、海绵刷、气球、纸棒)

  与幼儿人数相等,大白纸2张,报纸两张。

  绘本《变色鸟》,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 听鸟叫声音导入。

  师:小朋友听听这是谁的.叫声?会是什么鸟?

  师:出示大书《变色鸟》。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这只鸟看上去怎么样?我们一起听听故事。

  二、集体参与式阅读图画书《变色鸟》

  1、师幼阅读

  P1: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一只白鸟)师朗诵。

  P2:白鸟落在树枝上,吃了一颗红果子,好香好甜哪!

  什么果子是红色的?(苹果、草莓、樱桃、山楂)

  P3:师:白鸟吃了红色的果子会发生什情况呢?

  P6:挡住黄果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们猜猜它吃了黄色的果子会怎么样?(长出一些黄羽毛)

  你见过黄色的果子吗?猜猜它吃了黄色的果子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P4:生活中什么果子是蓝色的?(蓝莓)

  P5:你看到了什么?还是原先那只鸟吗?现在变成了--------?(变色鸟)

  P6:变色鸟又在干什么?

  如果再把这些五颜六色的果子吃下去,会发生什么事情?

  P7:这是刚才的变色鸟吗?又变成什么颜色了?

  黑鸟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变色鸟神奇吗?

  (变色鸟真是一只神奇的鸟,因为吃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果子之后,不仅把自己变得很漂亮,还把我们周围的环境也打扮的很漂亮。)

  三、配乐完整欣赏朗诵。

  四、PPT演示,引导幼儿回忆主要内容。

  师:白鸟是怎么变色的?(变色鸟都变了哪些颜色)

  五、幼儿操作活动,感知色彩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师:我们来看看这里都有什么工具?(毛笔、海绵、勺子、海绵刷)

  (1) 游戏:给白鸟喂果子。

  幼儿在不同颜色的盘里拿工具,模仿给白鸟喂果子吃得情节,在固定位置感知色彩。

  (2)教师用旧报纸平铺在白纸上,师生共同用手按压。

  (3)拿开报纸,幼儿观察颜色的混色变化。

  (4)教师将作品添画,完成变色鸟,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