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2-08-23 18:37:48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班教案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小班教案模板锦集9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 、让幼儿了解自己嘴巴的用处。

  2 、教育幼儿懂得爱护自己的嘴巴。

  活动准备:

  1 、气球、风车、吹泡泡用具、小口琴和哨子等,饼干。

  活动过程: 一、猜声音,引出主题。

  1 、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轻轻唱歌。《摇篮曲》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张老师用什么唱的呢?你们的小嘴巴会唱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首(蚂蚁搬豆)给客人们听吧。你们唱的真好听。

  二、幼儿讨论嘴巴的用处。

  1. 嘴巴能说话,喝水,吃东西。

  师:老师提问题你们是用什么回答的?

  幼:嘴巴。

  师:小嘴巴除了能唱歌,还能说话,我们的嘴巴真能干,请你用嘴巴说句话吧。幼儿自由说话。

  师:有的小朋友说的话好听,有的`不好听。我们要怎么说呢?现在请你对你的小伙伴说句好听的话。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说话:比如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

  教师小结:以后我们在回答别人的问题,和别人说话,都要用好听的声音说,好吗?

  师:我们的小嘴巴能唱歌,说话,渴了能做什么呢,饿了还能怎么样?

  幼:喝水,吃东西。

  师:对,渴了嘴巴还能喝水,饿的时候还能吃东西。

  2 .嘴巴能做游戏。

  出示气球、风车、吹泡泡用具、小口琴和哨子。

  师:老师还带很多小礼物,你觉得用嘴巴可以怎样玩呢?请几个小朋友试一试。

  师:你们喜欢这些礼物吗?它们好玩吗?你是怎样玩的?幼儿可以边示范边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的嘴巴真有趣,又能唱来又能说,又能吃来又能喝,嘴巴真能干。所以我们要爱护它。

  三:教育幼儿要爱护自己的小嘴巴。

  嘴巴是我们人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如果小嘴巴受到伤害了,我们多难受啊。

  ( 1 )、发霉的食品、脏的东西都不能吃,吃了就会生病,使人难受。

  ( 2 )、尖、锋利的东西,危险的东西不能放进嘴巴里,这样就会把嘴巴扎破的。

  ( 3 )、不能把手指放进嘴巴里,这样不卫生。

  请幼儿吃饼干结束。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线做游戏,表现风吹落树叶的路线,初步体验绘画的乐趣,

  2、在线的游戏中,初步使幼儿能放笔大胆进行绘画,训练幼儿手的.灵活性和控制笔的能力。

  活动准备:

  水彩笔、绘画纸、落叶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师:秋天到了,大树开始落叶了,风一吹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飘呀飘呀……飘到了天上,飘到了云上、飘到了小河里、飘到了草地上!(欣赏树叶飘动的图片)

  2、幼儿徒手表现树叶飘动的路线。

  教师边讲述树叶飘落的场景(在黑板上画)边引导幼儿徒手画出波浪线、螺旋线、弧线、直线等。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带领幼儿认识水彩笔,如何使用水彩笔

  (2)认识水彩笔颜色

  (3)熟悉绘画纸张,引导幼儿爱惜绘画纸张

  (4)观察画面,鼓励幼儿自由随意的画出树叶飘落的场景,边画教师边情景讲述。

  4、展示评议幼儿作品

  (1)引导幼儿整理绘画工具,将水彩笔放回原处。

  (2)表扬大胆作画的孩子。

  (3)粘贴幼儿作品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师生一起做游戏,使幼儿更加喜欢老师,加深教师和幼儿间的感情。

  2、引导幼儿主动同老师交往,愿意同教师说话,能及时向老师说己的感受和要求。

  3、指导幼儿在玩中感受沙水的特点,体验玩沙水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提前通知家长给幼儿穿便于玩沙水的服装。

  2、大滚球两个;皮球个数与幼儿认输等量;足量的玩沙水器具。

  活动过程

  1、在户外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一起玩大滚球,比比谁的大滚球滚得远。

  2、幼儿两人一组练习滚接皮球,教师可以同时滚、接多组幼儿的'皮球。

  两人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远,以幼儿能力而定。

  3、幼儿自由结伴分三人或两人一组玩沙水,教师注意对幼儿玩沙水时卫生习惯的培养。

  4、音乐游戏《兔子和狼》。要求孩子通过游戏练习小兔跳的动作;能够听辨出表现小兔子和狼的音乐的不同风格,并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游戏动作。这个要求相对小班幼儿来说,相对较高,可要求幼儿学小兔跳动作,跟随老师的提醒表现音乐中的节奏及内容。

  兔音乐起,小兔子蹦跳、唱歌,狼做睡觉的动作。狼音乐起,小兔子全部蹲下躲藏,狼随便活动。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会模仿不同车辆的声音。

  2.尝试简单替换个别词语的仿编,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二、活动准备:

  1.将座位排成半圆形。

  2.一段欢快的音乐。

  三、重难点:

  重点:学念儿歌,会模仿不同车辆的'声音。

  难点:尝试简单替换个别词语的仿编,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四、活动过程:

  (一)说说上幼儿园的方式。

  1.“孩子们,你们每天是怎么来幼儿园的?”

  2.请回答的幼儿用简单的动作表现自己上幼儿园的情景。

  3.播放欢快音乐,师幼用简单动作各自表现自己上幼儿园的情境。

  (二)学习儿歌。

  1.“今天我们一起坐着汽车上幼儿园吧!”教师扮演司机,幼儿扮演乘客。教师边做开车状,边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引导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幼儿每说到一点,教师就用儿歌的句子把内容说完整,并作相应的动作)

  3.师幼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2次。

  (三)仿编儿歌。

  1. “刚才还有小朋友说到是坐摩托车(自行车??)来幼儿园的,那摩托车(自行车)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

  2.幼儿模仿摩托车(自行车??)的声音。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来园情况,仿编儿歌。如:摩托车呀突突叫,突突叫,突突叫,(自行车呀叮铃铃,叮铃铃,叮铃铃)

  (四)游戏:开汽车

  1.“来来来,上车吧!我们一起乘汽车去幼儿园了!”

  2.教师做手握方向盘状,带领幼儿绕着椅子行驶。幼儿边念儿歌,边做车轮转动的动作。

  3.连续念几遍儿歌后,教师做停车状,幼儿一起说:“幼儿园到了!”

  4.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可以自由调节进行创编儿歌游戏(开摩托车、开自行车)

  五、延伸活动:

  日常活动可继续进行《汽车轱辘转呀转》创编游戏活动。

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2、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知道并能用语言描述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3、能按物体的形状找朋友.

  二、活动准备: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三种形状的图形(与幼儿人数相同)、图形王国、找朋友歌、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图形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教师分别出示三个形状卡片,以形状朋友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也没有边。

  (2)嗨,我是正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师: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

  (二)图形找朋友

  1、图形宝宝都要到图形王国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和他们一起玩游戏.

  2、到图形王国找朋友.

  2、检查小朋友帮图形宝宝找朋友都找到了吗?

  (三)幼儿找朋友

  1、放音乐,找和自己胸前一样的图形做朋友.

  (1)师:我们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听到音乐后请小朋友去找一个和自己胸前一样图形的小朋友,和他握握手,做好朋友。

  (2)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语言结合科学领域,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知道物体有方有圆,各有用处,激发幼儿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特征,对不同形状的物体感兴趣。帮助我们达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小班幼儿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的要求。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知道物体有方有圆,各有用处。

  2、乐意观察、能够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体验分类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知道物体有方有圆,各有用处。

  活动难点

  愿意积极参与讨论故事情节并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方脸和圆脸》背景图,故事录音,PPT,口袋,玩具

  经验准备:前期家具的熟知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看一看,感知图形

  1、两个口袋里各放了一个玩具,请幼儿摸一摸,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的`玩具。

  你怎么知道是圆形?(有角吗?有边吗?)

  2、拿出玩具看一看。

  小结:圆的东西没有角。方的东西有角和边。

  二、讲故事,找出方和圆

  1、出示图片,给他们取个名字吧?(方脸爷爷和圆脸奶奶)

  2、听故事“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到“好,就这么定啦,分吧。”

  3、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看看哪些东西是方的,哪些东西是圆的。

  幼儿找好后,将对应形状的物品分类,贴到爷爷(方)/奶奶(圆)旁边。

  三、引导幼儿讨论“是分好还是不分好”。

  1、那么老公公和老婆婆是怎么分的呢?“老公公站在院子里一看”到“褂子是方的,袖子是圆的!”

  2、这可怎么办呢?他们老两口分了一上午,越分越分不清。请小朋友帮帮他们,你觉得方和圆分得开吗?桌子和钉子能分开吗?为什么?-----大胆表述

  3、那老公公和老婆婆能分开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四、一家人在一起才开心。

  1、小朋友们都替老公公和老婆婆想了办法,有同意分的,有不同意分的。“老两口再互相一看,又发现……到结尾。”

  2、“老公公和老婆婆分开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讲出一家人在一起才开心)

  3、原来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得才快乐。

  活动延伸

  方脸爷爷和圆脸奶奶的家里有很多很多圆形和方形的东西,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身边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东西是方的,哪些东西又方又圆。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一些常见的工具,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在操作过程中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 各种食物: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大蒜、切成两半的西瓜

  2、 各种工具:人手一份汤匙、剪刀、塑料刀、瓶子、一块抹布和一个框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变魔术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姚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小朋友仔细看!变!变!变!你们看我变出什么东西来呢?这些漂亮瓶子里都装了什么呢!”(蔬菜和水果)

  2、提问:“请小朋友猜猜瓶子里的'东西是怎么装进去的?”(幼儿自由回答)

  (二)基础部分:

  1、教师启发幼儿思考如何改变物体大小

  师:“姚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刀子、剪子、汤匙还有瓶子(出示给幼儿看)。今天你们也来当小魔术师,我们一起来变魔术,看看要怎样才能把桌子上的东西放到瓶子里去,等一下我要看看哪个聪明的小魔术师懂的把桌子上的东西装进瓶子里,好!小魔术师们去试试吧!”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真棒!你懂的怎样变魔术。真聪明,你懂的把东西变小然后在放进瓶子里。”

  (1)教师引导幼儿将物体放进瓶子里

  师:“刚赶姚老师发现XX魔术师与XX魔术师很棒!他们懂的怎么变魔术,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变魔术的。”

  (2)邀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

  师:“你来告诉大家刚刚你是怎么变魔术的好吗?那你呢?真棒!原来你们是把大的东西变小之后在放进瓶子里的。”

  (3)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工具改变物体大小

  师:“现在全部的魔术师们再去试试,看看框框里还有什么工具也可以把东西变小。”

  (三)结束部分:

  1、自然结束

  师:“小魔术师们真能干!都在变魔术,那魔术师的本领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漂亮的瓶子送给客人老师吧!”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出来的快乐超出我的想象,连平时最不愿意动手的幼儿都在那忙的不亦乐乎,看来我们应该注重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学习,比为了追求知识的掌握去灌输和强化训练要效果要好的多。

小班教案 篇9

  提图片有讲究

  在游戏“找朋友”环节中,教师提供了过多的与诗歌内容无关的图片,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色彩鲜艳、形态可爱的动物形象产生兴趣,从而无法体验“热闹”与“安静”的意境,对小班教案《太阳和月亮》的更多建议。由此,我认为这个环节提供的图片应与儿歌内容完全匹配,为第二个环节利用图片理解儿歌打好基础。

  在“创编诗歌”这一环节,教师可提供较多的诗歌内容以外的图片,让每个幼儿选出自己喜欢的图片,排一排、说一说,感受创编的乐趣。

  让幼儿亲身感受

  在第一环节第二部分中,教师提供橙色背景纸和黑色背景纸,随音乐提示幼儿“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阿姨出来了”,鼓励幼儿将小图片送到不同的背景纸上。在这里,教师的提示剥夺了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幼儿无需倾听音乐,只要根据教师的提示,将图片贴到相应的'背景纸上即可。所以,我觉得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的价值,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并自主选择匹配对象,在这一过程中完整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关于活动准备

  可以将诗歌内容制作成有背景音乐的动态的课件,这样更能吸引幼儿,更能帮助幼儿轻松表达,幼教之友《对小班教案《太阳和月亮》的更多建议》。课件中一个画面可分成左右两部分,左边为橙色,呈现白天太阳下小动物活动的场景;右边为黑色,上有月亮以及小花、小草睡觉的场景。播放白天“热闹”的场景时配以欢快明朗的音乐,播放夜晚“静悄悄”的场景时配以摇篮曲风格的音乐。

  原方案中让两种颜色的背景纸和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同时出现。看似给了幼儿多种感官的刺激,实则会使他们无所适从。小班幼儿对颜色的辨别以及对音乐风格的判断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多方面的刺激并不能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诗歌。建议将背景以及音乐隐藏于课件中,让幼儿在倾听、欣赏中感受诗歌中“热闹”与“安静”的不同。

  简洁与准确

  我觉得有些活动太复杂反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如活动开始环节,教师设计了一大段引导语,这就不符合小班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另外将原诗句“太阳出来了。小狗醒来了”演变成“小狗是太阳的好朋友”,有点牵强,不太合适。不如直接抽出“太阳”“小狗”的图片.并提问:“谁出来了?谁醒来了……”这样直奔主题,既简洁明了,又能让幼儿充分表达。

  在活动前半部分,教师一直强调“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阿姨出来了”,而诗句是“太阳出来了”“月亮出来了”。由于小班幼儿容易混淆,所以教师应尽量用诗歌里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以给幼儿正确的第一印象。

  注重体验

  原方案虽利用游戏、音乐、图示来表现作品的热闹与安静,但各环节之间缺少连贯性与递进性。幼儿基本都处于静态的感受中,没有自身动态的参与和体验,所以对该作品的理解只停留在内容上,不可能产生意境体验上的共鸣。我觉得教师可创设简单场景,把用图片做游戏环节和跟随音乐进行动作表现的环节结合起来,利用多种手段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中热闹和安静对比所产生的意境美。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5-17

小班综合教案:袜子_小班综合教案07-08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小班认识教案认识一教案小班11-16

小班的教案09-17

小班的教案11-06

小班教案11-07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优秀教案02-21

小班安全教案范文小班常规安全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