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学勇气》有感

时间:2023-12-25 15:43: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教学勇气》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教学勇气》有感

读《教学勇气》有感1

  帕克.帕尔墨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说道:“当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惟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为人师的我的意识。”这本书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前提,那就是: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只有当我们清楚自己是谁,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去做的时候,我们的行动从此变得有了方向,我们可以凌驾于我们的行动之上来审视自己的行动。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确实,身为老师,热爱教育工作、为学生奉献心力,却不免会遇到挫折。有时候,学生像是不知名星球的外星人,顽皮吵闹的可以,这时就开始令人怀疑自己的权威性和领导能力;认真准备教材、用心教学,学生却直说不了解,又令人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失去信心。这些恐惧会把心中的我逐渐瓦解,原本能上的有声有色的课也因此变的有气无力,很难让学生喜欢学习。所以老师们在遇到教学上的问题时,先别急着否定自己,或是根深蒂固的认为你和学生间年龄差距的.代沟无法可解,而造成了“我就是教不好、学生就是不会听”的恐惧。

  其实,试着用同理心和缓地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中的恐惧根源和深植于教师心中的担忧,就能用更清晰的眼光看待教学上遇到的挫折,许多问题也就随着你新的视觉角度发掘出更合适的改善方法。正如《教学勇气》中所言,要关照教师的内心,使其不会僵化,对深层的自我待之如友,培养一种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意识,使他们无论在哪里都感到回归了精神家园。是呀,失落的心灵回归精神的家园,舒展、静息,教师的生命意识才会觉醒,他们才有勇气、有能力圆融自我的人生。

读《教学勇气》有感2

  每当拿到一本书,随手翻两页,总能看清楚书中所写内容,而《教学勇气》却让我遇到难题了。

  因为无论我翻开到书的哪一页,我似乎都看不清楚,他究竟想告诉我什么。

  有人告诉我,这本书很好,值得一读;也有人劝戒我,这本书是翻译来的,不好读。

  别人的经历永远无法替代我的思考,因此,我决定好好读一读他,希望会与书中的作者有直面心灵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勇气》中,帕克帕尔默带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下了晚自习,《教学勇气》也正好读完,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觉心灵忽然清晰、明亮了很多。我知道,在帕尔默的带领下,我进入自己的心灵进行了一次短途旅行,并且这次旅行将给我带来终身难忘的印象。

  我是谁?

  想起古希腊神庙 “我是谁” 的刻字,太阳神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的神谕:认识你自己。

  导言部分,源自教学心灵的教学,指出,教师应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弗洛伊德说:“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当一个老师如此真实的了解自我是谁时,才会了解他的学生们是谁。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好的老师,正如作者所说,具有联合的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这些编织者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讲授法、苏格拉底是的对话、实验室实验、协作解决问题、有创造性的小发明。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人类自身在整个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基于这样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自己30年来在教学方面的探索,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说明,他教过成千上万的学生,参加过很多教学研讨会,观摩过其他老师的教学,阅读了不少教学著作,反思了自己的经验,也积累了一大堆实实在在的方法,但是每逢走进一个新的班级,好像一切又都重新开始。这些问题常常是他惊慌,而他对这些问题的反应,尽管随着岁月的磨炼,表面上圆滑老练了,但实际上仍感力不从心,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一样摸索着。

  30年来,他努力探索教学技巧,但上的每一节课似乎都会遇到同样的情况的:我的学生和我,面对面地进行一种古老精深的、被称之为教育的交流。但他发现,教学技巧虽能应付,但是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当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唯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资源是:我的.自身认同、我的自我的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我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的存在。

  由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清晰的了解自己对于教学是一件多么有益的一件事,当我们忘记了自己内心的多样性,忘记了自己走向个性的漫长持续的过程,我对学生的期望是过分的,不真实的。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学要求最终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呼唤。这种呼唤使我尊重真实的自我。

  .

读《教学勇气》有感3

  利用假期休假时间,我读了教育专著《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该书围绕“教学是基于教师的心灵,即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中心,探讨了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灵历程,列举了一种分离的生活并剖析了其背后的原因,鼓励教师为更好地投入教学,过一种内心完整与和谐的生活,并由个人内心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转向更大的共同体世界,提出了教育改革中如何从教师心灵出发,激励教师把职业发展和学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改革注入活力。

  1、教学勇气:问问自己我是谁?

  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缘自于对“我是谁”的认识。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再谈教学。当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摆脱许多当前的困扰坚定执着地走下去。

  要想最终获得成功,必须有孤独的时间和空间,真正的自由只能在孤独中诞生。当无人能与你进行直达内心世界的攀谈时,毫无疑问,你会孤独。要能做到在孤独中行走,需要极大的勇气。教学是需要勇气的,教育也是需要勇气的,丧失了自我的老师,如何教育出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勇气是,首先应当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负责,不跟着社会所谓的大环境随波逐流,因为我们是改造社会、创造社会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像吴非老师那样,直立行走,不跪着教书。

  2、自我肯定

  “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从这个角度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如果我愿意直面灵魂的镜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机会获得自我的知识——而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 “当我唤回了我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时,当我牢记我的自我个性和我的天职意识时,威信就树立起来了。这时教学就能够发自我自己真实的内心深处——这是一种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共鸣的真实。”

  以上几段文字,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关键词:自身认同、自身完整,听从自己的的心灵呼唤。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具体来说,心灵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自我认同是指构成生活的不同力量的汇聚,这些不同的力量来自你的天赋、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等,而自我完整则是指将这些力量协调,编织进一个完整的人格中,即一个人是在生活各种力量的集结中找到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的。然而,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倾向于去外部客观世界寻找力量使我们确信技术、方法、模式,使得教师的“心灵”是我们鲜去讨论的一个话题。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时”,你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你是否为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当教师“用一种深切地结合他本身独特气质的方式”把把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于教学中,在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教育力量,甚至发挥出改变现实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呼唤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他的学生面前,真正的教学才能发生。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

  “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是以这样的事实为特征的:这第三事物真实地存在,且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以至于它能令教师和学生都要为他们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负责。在这样的教室中,并不存在惰性事物。伟大的物质如此活跃,教师可以当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伟大事物的名义向对方发表其见解。在这里,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一种超越本身的力量——这就是超越了我们的自我专注、拒绝把我们削减为只需要自我关注的主体力量。”

  我们的教学经常徘徊于两种中心之间而无所适从,教学究竟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呢?当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中唯一的`活跃体时,不是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就是学生占据整个课堂。缺乏标尺的天平总是东斜西歪,平衡需要一个第三事物的支撑。这个第三事物就是要学习的事物,即称之为“主体”。帕尔默提出课堂应以主体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如果我们把知识看作是纯客观的,那么知识就像被处理过的动物标本一样,干瘪而缺乏生气。这样的知识是死的,只能被称作“客体”,作为客体的知识,在课堂中则表现为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然而,认知者与被知者始终处于一张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网之中。如果我们将被知事物看作是有生命力的,主体不停地呼唤我们从自我中进入它自身之内,去深入发掘它的秘密,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和机会与主体直接对话,产生联系,就构成了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交错、动态的学习共同体。事实上,当前课程改革坚持的精神实质就是主体教学,我们完全可以建构一种高效的开放的课堂,将知识有意义地连接起来,将学生引入和主体之间富有激情的对话。融入集体

  “由于学生一起学习,所以真正共同体发挥了教育力量。虽然我们依然坚信竞争是提升学习动机的最好办法,但因这些学生的个人学习使他们能够为群体的探讨作出贡献??。一起学习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从别人的眼睛看待事实的机会,而不是强迫他们透过他们自己有限的视野去审视每一件事物。他们能检查而且纠正从各种不同的观点所看见的一切,因而有机会得出更趋于正确的结论。”

  帕尔默一语道破作为教师建设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是多么重要!我们完全可以让共同体发挥教育的力量,但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的基础上。何谓真正的共同体呢?帕尔默这么描述:“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学是一种个人化的专业,在这样的“教师文化”中,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他人的长处上。帕尔默告诉我们,“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当我们聆听彼此的故事时,我们时常会默默地反思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共同体中的同行是很好的镜子,是很好的参照物。同行间的切磋,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同行的意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别人眼睛里看事实的机会。通过同行这面“镜子”照出我自己,认识我自己。这样,才是学习于“共同体”中,让“自我”相融于“共同体”。

  在阅读《教学勇气》的过程中,我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感动。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读《教学勇气》有感4

  这次分享的书籍是《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通过相互渗透的三个方面——智力、情感和精神来处理以下问题——怎样不断增强教与学的能力?怎样保持对教学的乐趣与热爱?作为教师,作为人,我们怎样成长?怎样加强彼此间的联系,来发展能够支持教与学的共同体形式?

  书中首先讲到了“认识你自己”,只有充分地认识自我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学术。在时代背景下,教学需要和智能、情感与精神相结合,三者缺一不可,并呈现一种相互作用。作者在本书中的核心问题是对教师的内心世界的探求,真正好的教学不只降低到技术层面,而是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身份完整。优秀的教师将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在生活中将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主动地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也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教学的`勇气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也能将教师、学生和学科结合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教师应该拥有一种自我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书中写道“ 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不是用来雕刻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的花岗石,而是一个处于复杂的、不断需求的、终生自我发现的过程中的敏感领域。自身认同在于构成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自身完整与这些力量的联合方式有关,使自身完整协调,生机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气沉沉。”

  我们要学会铸造自己的学科,这能够让我们一直拥有教学的激情。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时期的老师带给我们启发,同时,在自己具体研究的领域也能帮助我们学习教学,让我们找到去教学的学科——同时学科也铸造了我们。在我们与学科的命题概念和学科的生活框架相遇之前,自我意识只是处于潜伏状态,通过回想学科是怎样唤醒自我意识的,我们就可以拥有教学心灵。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更多的是来自于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去完成教学,在遇到困难时有策略地进行克服,以及在愁闷时如何开导自己,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读《教学勇气》有感5

  这一段时间,一直在读《教学勇气》,我很感动,这是一部唤醒教师心灵的书,我从中了解到了自己内心的需要,提升了人生观念,有点儿像毕淑敏所说“心轻上天堂”的感觉。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美国的高校老师,所以本书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用于中国各个阶段的教师,国情,语言,阶段,性格特色和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虽然有如此诸多不同,但也有许多教学中相似的地方。他描述的很多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现在依然存在,譬如,抨击教师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因为世人面临着使其惶恐的各种苛求,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不能对付的恶性,需要找到替罪羊;又或者教师虽然是面向学生群体的教学,但几乎总是脱离同事视线的单独关门教学。

  我比较喜欢前六章的内容,作者通过一线教师和研究的经历,写出了当代教育的现象,并提出自己相应的观点和做法。作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自己的心灵最为重要,教师要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只有认清了自己的恐惧才能洞察学生的恐惧。作为一名教师,确实会感受到内心的不坚定或者自我怀疑,在忙碌的工作中,教师常常会忽视自己的内心感受,但是这些感受会在心里堆积,当老师不能自我认同时,就会出现教学问题,也就无法洞察学生的表现和内心,所以,教学的前提就是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

  而现实中,教师的自我认同太难了,尤其是对职业的认同。这个认同在这个浮躁时代太不容易了,因为我们大多数老师还处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期,很多时候老师们渴望的不是“内心领域的关注”,而是“能在教室里生存下去的点子、窍门、技能”,缺少这样的自我认同感,就会缺少职业幸福感,而这也是课堂灵气的关键所在。

  也正如书中所说“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就是在操作中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所谓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其实就是敏锐地感受自我,感受自我内心的教学体验,是否快乐、是否紧张、是否慌乱、是否享受?如果不快乐,那么这堂课其实是一种折磨。

  其实现在的许多家庭教育问题本源,也出在“自我认同”上。自我认同的缺乏,导致了各种家庭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否认同自我,是否认同自己的生活,是否认同自己的职业,都会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以家庭教育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造成家庭教育的低效或者伤害。这也让我反思我平时的家长会,我发现,平时经常与家长沟通的,大部分是学科要求、管理要求,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甚至会拿“升学问题”来增加家长的压力与紧张,即便是谈教育观念,也更多是为提升家庭管理效率效率服务,却很少涉及家长的内心感受,很少涉及学生的.内心感受,我发现,我的教学心肠是硬的,缺少书中所说的“教师心肠软”。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也触及到了两个关键词:心灵和技术,到底哪一个应该更优先呢?在一次学生问问题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辅导这名学生时,我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采用互动模式,把英语知识梳理且思考了一遍,又顺便提问了几个个性问题,并且更加共情的感受了孩子学习的困惑与恐惧,谈话结束后,却发现学生表现的出奇的好。我在思考,达到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是心灵的作用,还是教学技巧的作用,到底哪一个起了关键作用?这样对学生内心的唤醒是否比教学技巧更重要呢?

  我想,这一切应该正如书中所讲,“只要我们稍微给自己内心的声音一些关注和尊重,它就会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回应,让我们参与到赋予生命活力的灵魂的对话中”。我们越是学会倾听内心,就越会真实地感受教学。正如书中导言所述,“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读《教学勇气》有感6

  我曾经在仅有的几次授课经历中总结教学的经验,并且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课堂?为什么选择孩子?试图从最本源的地方来总结答案,但仅有的经历让自己很是迷茫。

  阅读了《教学勇气》,这是一种绝对不同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新思维,很快,她占据了我的头脑,我十分兴奋,甚至有些欣喜若狂,恨不得把她提到的一些内容拿去应用,但这样想也并不是十分正确的,一个好的理念和思维,如果能够应用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可能需要太久太久的时间。放眼当下的课堂,足以显得她的思维和想法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可能还仅仅停留在脑海的乌托邦。

  无论乌托邦也好,由点到面也好,对一个新的思维和理念我们总应该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而《教学勇气》也应当如此。

  教学是两个角色的故事,教的角色便是授课者,学的角色便是听课者,好的教学无非就是正确处理好了教与学的角色关系,而在我看来《教学勇气》恰恰是围绕如何处理这样的关系而提出来一系列的方法论,这些提出的方法可操作性也难易不一,下面我想就书中的一些观点谈谈我的看法。

  书中有提到权力和威信的区别,倡议教师要认清自我,用自我魅力来感染学生,而非依靠外界权力来约束学生。我对这样的观点表示认同,师者的的确确应该通过自我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由心对师者产生一种“敬”,但如何去散发个人魅力呢?似乎成为了一个难题。在这里,抛却师者个人学识程度不讲,我自己认为,让学生对师者产生崇拜或者信服,第一堂课是重中之重。

  如何去上好第一堂课呢?结和此书内容和我自己的一点点体会,第一堂课应当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印象,多讲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并在这些话题上面稍做加深,让孩子们由心去产生敬佩。除此之外,要多和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们觉得你是一个老师的同时也是他的朋友即可。我想这样的第一堂课一定会对后期的课堂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再者,我想谈谈关于文中提到的几条理论,即这个空间应该既有界限又是开放的,这个空间应该既令人愉快又有紧张的气氛,这个空间应该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体的意见,这个空间应该既尊重学生们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传统与纪律的“大故事”,这个空间应该既支持独处又随时有群体的`资源支持。针对这几点我认为作者阐述的相当详尽,所以我还是想从如何操作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

  课堂之上如何真正实现如上的关系呢?我认为师者和老师各自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但又不能脱离老师设定的轨道这就要求老师做到课堂导演的角色,给孩子们可能大的空间去绽放自我,又要把控全局,既要不时融入孩子们当中,又要即使给孩子们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我想这样的效果一定需要前期的准备和丰富的经验。也只有这样,我们想给予孩子们想要的课堂才会不期而至。

  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太多太多,但终归不能统一而论,无论是书中涉及到的还是没有提及到的,我们是在探索的路上,我们可以坚信的那便是用心去爱,用心爱孩子们,让孩子们得到快乐和幸福,我想这就是我们如此用心爱的意义所在。

读《教学勇气》有感7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一本开创性的对教师生涯进行探索的书。原本老师怀着一颗真心,深爱着自己的教师这个职业,爱着虽无血缘的孩子,爱着那三尺讲台。然而因为现实中在教学上的种种要求,不少教师心灰意冷。在这本书中,作者帕尔默带领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带着我们重新审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再次激发教师对这份工作的热情。

  一、教师要勇敢地退位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是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角色是什么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听众吗?在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倡导教师是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在书中第五章《教学于共同体中》,作者有这样的一段话“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同学同时专注于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成为我们专注的焦点。”无论是否以学生为中心,至少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再继续延续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应是可以互换的。在一次教与学之旅中,目的地是一致的,旅途中究竟是怎样的收获,不仅需要好的导游,也需要游客沉浸其中,享受这份乐趣。旅游时导游常常会提到“团队”导游与游客处于平等地位,导游不能强买强卖,游客也不能故意捣乱,而教学也是如此,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人,是一个共同体,教与学在愉悦的环境中,共同成长,共同抵达目的地。

  数学课属于思维训练,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即可,更重要地是数学思想和探究方法。在很多孩子的眼中,数学就代表“难”,得分难、做题难、听课难。这些现象都因为我们的教学方式,刚踏入教学岗位的我们,都害怕学生不能“听话”,听懂我们说的话,按照我们所设想的路线走。教学形式放不开,多是教师“满堂灌”,还要强按着哪些活跃的学生,不要跳出学习圈。数学中的数字或许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看不懂的孩子觉得简直就是外星文。加减乘除,选择怎么那么多?针对数学课堂,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恰恰更需要勇敢地退。退出讲台,走进孩子,退出我是教师,我就是权威的角色,走进孩子,加入孩子的探究群体。把教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数学教室中真正地生长。在课堂中,不要显示作为教师是多么优秀,而要通过我的设计让学生的智慧迸发出来。

  二、教师要勇敢地面对真我

  面对真我,找到源于心灵深处的自我,给真我留下足够的空间。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位教师,即使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我们要敢于面对真我,面对自己的不足。

  面对众多的学生,掩饰自我的不足,担心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我的师父一位中年的优秀教师,常年带班一年级,20多年来,她与学生的关系很好,但在她的课堂上并未严肃,而是欢乐的。学生在她的课堂上,以能够帮助到老师为快乐,以能够有比老师更好的方法为自豪。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刚刚进入职场时,但是自己没有更好的方法讲题而苦恼。但师父常告诉我,说出“不会”,并不可怕,请教学生,作为教师的权威并不会受到影响。时常夸赞学生的好,反而会拉近你我的关系。还记得那时师父担任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我恰好兼职这个班的道德法制老师,上课铃声刚响起,学生们还沉浸在解决数学题中,题目是怎样剪出这幅对称图。学生们手里还正在尝试着,我没有立即制止,而是很好奇地询问,原来上节课是数学课,数学老师带着他们剪图形,可是试来试去,也没有剪成功,数学老师便求助于他们,学生便十分积极地寻找办法,迫切希望能够自己能够最先帮助到老师,那时的他们是如何的认真,这样的场景在我自己的班上却很少出现,一直认为学生求助教师是常有的事情,但老师求助于学生很少见到,询问师父这件事,师父告诉我,在学习中,不要总是以教师固有的姿态面对学生,适时的退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才是我们教学的任务。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实的自己,不完美的老师,展现在学生面前,恰恰能拉近你与学生的关系,离学生更进一步,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以真我,虚心向同事学习。优秀的教师也是从一个新手开始的,每一位教师都是一步一步、一节课一节课磨练出来的。或许你还是新手,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或许你对于教学还有许多疑惑。身边的同事正是你学习的榜样,旁听同事的课,学习同事好的教学方法。名师、教育家离我们有些遥远,但优秀的同事就在我们身边。最近有幸能够加入数学工作组,通过初选,三十多名优秀的`教师齐聚一堂,组长所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观摩优质课,书写听课反思。观摩优质课是常事,每学期都会组织区级的现场课观摩,还有送教下乡,当然每学年也一定会有一次公派学习的机会,听名师、听大家的课,然而只限于观摩,观时有众多思绪,有种势必要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的决心,然而几天的培训下来,可能剩下带回来的只有疲惫的身躯。初次听到这样的要求,心生恐惧,不夸张地说,我不会写听课反思,甚至听课时我究竟该记些什么我也不知道,上岗前没有人专门教过。在大学里学习时,没有哪节课时专门讲授如何记听课笔记的。写文章也不是我的强项,虽是500字,也有些为难。第一次、第二次,观摩在学习中,观摩什么也在学习中,但意识到反思是必须写的,因为观摩优秀教学的本质所在,就是反思自己的课堂,找到内含于心灵深处的独特本性,唯有写下来,才能记下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教师要勇敢地坚守

  如今的教学,已不再是曾经的模样,我们作为教师,也不再仅仅承担教学任务,还要不断学习,参加各种培训,有些优秀的教师也需要承担行政工作。繁重的事务让我们对于这份职业失去信心,因为教师的思想变化,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课堂……

  曾经的我,经历着糟糕的教学经历,课堂上混乱、学生违反纪律不听讲。当学生出现这些时,让学生留下,请家长,这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经历也一次又一次地磨灭着我心中的希望之光。反观身边的同事,又有多少老师上课时是带着微笑走进教室,一堂课结束时依然是愉悦的心情,十年、二十年教龄的老师依然怀揣着教育梦想呢?但无论我们经受了怎样的打击,作者都告诉我们,要坚守,永不言弃。

  在书中,作者这样写道:“教师的内心有一个警卫,守护着自己的个性,把有损我们自身完整任何东西拒之门外,把有益于我们自身完整的一切东西涌入怀中。”

  我们也要向作者学习,不怕问题,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如果一项工作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尽管连日辛劳,困难重重,我仍乐此不疲。甚至这些艰难地日子最终也会使我的生活充实快乐,因为这是我真正倾心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作者用自己的经历、自己真实的文字触及了我们读者的心灵,作者从现象到本质,引领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本,再次激起了我前进的动力,这本值得回味的书,它教会了我勇敢地退位、勇敢地面对真我、勇敢地坚守。

读《教学勇气》有感8

  有幸读了帕克·帕尔默著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对教学、教师认识过于简单,过于肤浅。《教学勇气》使我对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帕克·帕尔默谈到教学中的困惑源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还有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而更为复杂的是教导自己认识自己。如果仅仅从学科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认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作为一个教师只要精通学科知识,学习足够的教学技巧,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复制这个世界。当我们对学科以及对学生的认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于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我们不了解自我的时候,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也就不能懂得我们所教的学科。然而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和同事经常会抱怨现在的学生教起来怎么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单的复制这个世界,而不是在改造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

  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帕尔默在这本书里已经告诉可我们,首先,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它可以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真实的教师,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们优秀教学的源泉。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之前,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法方,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也许很多教师会说,是外部体制带给我们种种的分离,造成了我们的.教学丧失了心灵。帕尔默告诉我们,外部教育体制是根植于最压迫我们内心世界的特征之一——恐惧。我们恐惧失去形象,失去地位;我们害怕与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学生以及我们的学科造成冲突进而造成失去原有的自我认同。正是这种不健康的恐惧造成了我们的分离。我们不能也不应该静等外部体制的变化,我们要依靠自己,要承认一个事实,多元性会给我们更多的空间,创造性的冲突,为赢而輸会给我们更多的希望,也是我们不断扩展自己能量的源泉。因此我们不要害怕,不要恐惧,去寻找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让自己的教学建立在自己的心灵之上,去创造真正优秀的教学,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在用心读过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明白我们应该从学科,学生以及教师的自我知识三个层面来看待教学,优秀教学是源自于自己的心灵,优秀教师是不把自己的教学简单的降低在技术层面,而是在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教学源自自己的心灵。因此,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起勇气,去开放我们的心灵。

读《教学勇气》有感9

  峡谷的蝉鸣声听来很特别,不似这里吱吱地叫个不停,而是起伏有致,时断时续。但无论怎么婉转,一闻便知是蝉。蝉便是蝉,改变了嗓音和语言,改变不了作为蝉的特质。一样的于地底蛰伏数年积攒能量,却只能在枝头鸣唱一个秋天。古人赞美着它的纯洁,今人贬低着它的行径,又有几人关注过它的感受?唯有智者短短几字借它说着自己的心事:“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我的教学勇气》编辑了许多美国教师的教学故事,与我们不同的嗓音,不同的语言,展示的场景、表现的心情却是那么的相似。也许,只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特质:教师。我们同样需要为完整教学生命积累着,积累着知识、经验、爱心以及耐心。我们同样需要为继续教学故事奉献着,直到青丝熬成白发,皱纹篡改红颜。这本书之前从未认真听过我们自己的声音,这本书之前,从未有人愿意倾听我们的声音。

  时间淡漠了激情,也许与此同时也淡漠了对理想的坚持。岁月苍白了生活,也许与此同时也苍白了对信念的执着。一年年在同样的操作间里周而复始,没有了新奇。确实,一些时候,教学成了件平淡乏味的事。忙于事务的我们,除了象征性停下来应付些额外的差事,根本没有时间或者说没有心情静下来思考我们曾固守过的心灵,更加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强调曾经的那些日子留下的痕迹。

  那么,十几年的教学生涯除了憔悴,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不思考,又怎能有收获?很多时候,思考对我们来说是件痛苦的事。它意味着在享受大部分快乐的同时,还要承认一些失误、修改一些作为、寻找一些遗失的很重要的东西。为了悠闲,我们往往选择逃避。为了轻松,我们往往选择放弃。在山脚下徘徊的时刻,在把头深深埋入沙子的'时刻,我们丢弃了一点骨子里原本有的东西,那就是:勇气。

  来自异邦的鸣唱唤醒了心底的声音。鼓足勇气面对,才有可能获得成功。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面对的还有社会,还有自己。“教学既是智力工作,也是正义事业。”为教育公正而教学,公平会换来应有的公平,公正会得到应有的公正。在滋养学生的同时,要时时返回自己的心泉,从中汲取滋润自己的甘霖。这样,正义和公正才不会枯萎凋谢。

  生命消逝前的这个秋天,蝉的鸣叫依旧那么响亮。它丝毫不为评价的不公而抑郁,也丝毫不为即将离去而伤悲。因为它在告别这个世界之前,早已经将无数生命深深埋入了土壤,下一个艳阳高照的夏天,又一曲合奏会在树梢回荡。

  “行西陆谓之秋”(隋书·天文志),西陆是属于蝉的季节,夜色里,有雨声和蝉声的和鸣。

读《教学勇气》有感10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如同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作者帕尔默先生不灌输深奥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真实教学案例与你产生共鸣。书中一个个案例都跟我们日常教学中高度的相似。分析每一个案例都让自己有更深的体会。教育是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才能学会用更真实的方式来看世界,学会在这个世界中生存。

  《教学勇气》是一本非常精妙的教育学著作,作者引导我们如同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他帮助我们建立了对教学的共同认识。随着阅读的深入,越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情境——仿佛自己置身于一个课堂,而课堂的.老师就是帕克·帕尔默,向我娓娓道说着他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心中的困惑与反思。他试图通过他的叙述,让我清楚为什么教学总是令我既兴奋又恐惧。他试图带领着我们,为重新点燃我们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辅导,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直接而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互动。

  我们的认知里,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所以一开始我们想到是不放弃班内的任何一个学生,就算他学习不好,也总有好的地方,从开始的信心满满,到后来的失望和退缩,这个过程绝对是痛苦而纠结的。我们常调侃自己: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当然这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追求。教师的爱是博大之爱:当我们感到痛苦和折磨的时候,就需要一种博大之爱来引领和宽慰自己。学生对教师博大之爱最好的回报就是那轻声的问候:“老师好!”

  教育不仅是改变自己,也影响着你的学生!!任重道远!

读《教学勇气》有感11

  特殊时期的相遇,让我对你倍加珍惜。

  没和你相见前,你的大名就如雷贯耳。在拜读了几位老师写得关于你的读后感,深深激起了我内心的好奇。你该是一本怎样的好书啊!得到这么多大咖级人物和期刊的高评价。《教师》杂志如是说:我已经久未曾读到一部如此绝妙的书写教育的杰作。更有期刊这样写到:如果你是一名教师,这本书将改变你的人生。这应该是一本多么神奇的书啊!

  很可惜,我没有找到你的电子版,赶紧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买了一本。不想,一场疫情席卷神州大地,打破了春节的热闹喜庆。你在路上奔波了20多天,才来到我的身边。等待是难熬的。等待时间越长,好奇就越强,期盼着与你早日相见。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历这些波折,让我对你更是倍加珍惜。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打开翻阅。我深深的被你吸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帕尔默有难得的写作才能,严谨的分析与高雅的言辞融为一体,提出的问题范围广,层次多,耐人寻味.既与个人利害相关,也与大众福祉相连,他的谈吐义正辞严,但又不乏富有感染力的中西部幽默和根植于真正谦逊之中的自我挪揄。

  身处困境,但心中力求完善和淡泊的个人得用充满勇气的心灵来接触外界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越来越清晰,看清了,他们正在付出的个人代价,丧失了有勇气的心灵。当我们真正全身的投入到感召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就能再一次把我们的心灵献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的世界,一个心如铁石,但指向从内心生发的材质和美德,低头的世界,我们复归本性,扎下根基,重获新生,再从容面对我们生活的外在景观。

  帕尔默用深厚的专业知识,独特的见解,以及对教育的无限热忱写下了这本经典巨著。在超越教学技巧的教学篇章中讲到,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也有过很多的困惑和不解,就像帕慕尔在开篇中写道。上课时总有一些同学做小动作,随意讲话,扰乱课堂纪律。跟老师顶撞,不按时完成作业。课间在校园里生龙活虎谈天说地,可是一到上课就无精打采,一言不发。催作业成为老师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写作业成了他主要负担。一个催着交,一个不愿学,不愿写。老师和学生成了一对自相矛盾的载体,就好像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不可逾越。在考试的时候,我们精疲力竭的带领孩子刷题提分数,可是在我们教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之后,当许多年过去之后,这位学生再提到这名老师,他的内心又留下的是什么呢?是老师课本堂上所教的那几段话,几句文章或写作方法吗?还是这位老师潜移默化当中对他更深的影响。

  我常常在想,从教这么多年教过的学生,对我有什么样的评价呢?我最后都有留给他什么东西呢?当离开学校,离开教室,他们是否还能记起我这位老师呢?帕尔默在这里告诉我们,要有超越教学技巧的教学。教学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的的手段。这个工作的魅力更在于教学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在彼此对话,彼此熏陶,彼此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助的成长。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

  有人说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那在教学中的真我又是一个怎样的生命呢?是一个什么样的云朵呢?好的教学来自好人。这个好人说的就是自我认同,自我完善,他首先不仅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更是一个心怀大爱的人。

  一名优秀教师教的知识会被遗忘,但其本人的音容却永驻在心,它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文中帕尔默就讲到了一位影响到他一生的导师。这位导师,他似乎违背了优质教学的所有金科玉律,讲起课来眉飞色舞,口若悬河不给学生留一点提问和评说的时间,他只沉溺迷于自己的想法。因此他上的课几乎都是独角戏,而学生只配当听众。如此这般的满堂灌,听起来像是一场教学噩梦,但当时帕尔默却莫名其妙的着迷于这位导师的教学。因为这位老师为帕尔默揭示了追寻自我认同的线索。这位上课侃侃而谈的教授,使帕尔默初次认识到自己的天赋,让他发现了仍在休眠的自我认同。导师上课能毫无掩饰的亮出他的心智活动,充分表现出他好学善思的品质,成为了一把打开帕尔默认识自己的钥匙。直到后来帕尔默认同自我,寻找到真我,把心智活动作为职业的支柱,坚信内心深处对做学问的呼唤。从而才有了《教学勇气》这样的经典巨著。

  所以,每个老师教学方式是多样的,教学技巧也是多样的。但是优秀的老师能把教学技巧发挥得恰到好处。如何发挥到恰到好处呢?更多更深的了解自我时,我们就能学到展现而非掩饰自己个性特点的各种教学技巧,由此可产生优质的教学。我们只有真正的了解了自己的特点,了解了自身的性格和知识水平,才能够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优质课堂并不是模仿而来的,优秀教师也并不是学来的,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认识自我就要善于去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完善自我就是要付出行动。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一名老师要以育才兴邦为己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业。发展教育的关键在人才,所以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承担者,一定要以育才兴邦为己任。教师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具备合理的文化知识结构。科学与人文并重,既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又学习丰富的`职业理论,即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常识。爱上阅读,爱上学习.

  教师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强健的体魄是高素质的人必备的一项素质。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身体锻炼意识,坚持锻炼身体。长年坚持锻炼的人,往往性格开朗,乐观向上,这些优秀的品质恰恰是一个人最可宝贵的。教师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教师要有开阔的心胸,开朗、大度,关心他人。

  同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不断地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多阅读,多积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老师,才能够影响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学生。接受自己一个完美的自己,不断的去学习,遇到更好的自己!有对自己的自信,也有对遇到更好的自己的期许。

  最后,引用第一章节的开篇诗句:

  现在我终于找回了自己

  曾度过了多少岁月,

  曾换过了多少场地,

  我一次次的动摇,

  我一次次的迷失,

  戴着别人的面具……

  反思,

  认同,

  完善,

  最终,

  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教学中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是一个漫长成长的过程。我热爱我的三尺讲台,我热爱我的学生,我热爱教育。我愿找到教学中的真我,更加真诚的为学生服务,指引每一位学生走在心明眼亮的做事做人的人生大道上。

读《教学勇气》有感12

  《教学勇气》一书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帕克·帕尔默花了十年功夫完成的一本经典之作。对于此书,早有耳闻。有朋友把此书赠予我,当时翻看了几页,觉得它晦涩难懂,便放弃了它。这个暑假,因工作室要求认真阅读此书,并每天分享阅读心得,这样才又重拾并仔细阅读。读完此书,虽有些地方依然似懂非懂,但它确实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重新拾起曾失落的教学勇气。

  导言里有这样一段话吸引着我: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起来。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出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为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所谓的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

  这段话让我回想起了我的教学、我的课堂。我无比的热爱着这份工作,热爱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正是因为这份热爱常常让我感到失落和自责。来大道整整一年的时间了,因为刚踏入到这个领域,工作和上课的模式与之前有所不同,所以这一年一直在学习和摸索中进行,很多时候会令我感到焦虑和不安:当我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当我使尽浑身解数,他们就像石头一样保持沉默没有任何反应时、当课堂上一些学生不认真听讲,爱做小动作时......我常会感到无比的自责与懊恼,失去教学的勇气,有些时候,我甚至会感到恐惧。我恐惧上课时因为自己不得要领而把学生弄得糊涂,恐惧学生觉得自己的课索然无味,恐惧看到孩子们不耐烦的表情,恐惧我的威信受到威胁......所以有时我以粗暴和不理智的方式去掩饰这种恐惧。殊不知,我恐惧,其实我的学生一样恐惧,他们的恐惧绝不在我之下。他们害怕失败,害怕不懂,害怕不会的问题正好被老师提问到,害怕在同学们面前显得自己愚蠢......当学生的恐惧和我的恐惧混合在一起时,恐惧便会以几何级数递增——这样教育就瘫痪了。

  面对课堂上的焦虑和恐惧,作者帮助我们剖析恐惧并告诉我们不要害怕:恐惧是病态的,但是恐惧也可以是健康的。我恐惧我的教学很糟,这种恐惧或许不是一种失败的信号,而是关注我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我恐惧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我解答不出来,这种恐惧或许不是警告我逃避这个话题,而是发出一个信号:这个话题我必须注意,我应该为每次的教学做更多的准备,我应该多看书,多充电,以此来鞭策自己。我恐惧课上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这可能是在告诉我:我设计的教学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我恐惧平时的工作中家长不配合,这可能是在告诉我:平时与家长沟通的少,对孩子关注的少,家长不认可......如果我们懂得怎样去破解恐惧,而不是因为恐惧而停滞,那么恐惧就能帮助我们生存,甚至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

  记得一次教师培训上,焦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学生生涯中会经历过很多个老师,一个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会淡忘,但对好老师本身却长久铭记,可能我们的一个行为,一句话都会让学生铭记一生。通过回想我的老师,我想到了现在为人师的我自己,回想自己,我会想到我的学生们。

  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呢?帕克.帕尔默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

  还记得才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看到学校那些优秀的老师时上课时那种轻松自如的状态就特别的羡慕,也会有意无意的去模仿,但是之后会发现,也许我们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别人的教学风格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真的不适合自己。如书中X教授的例子一样,他试图克隆他导师的风格,却扭曲了他的自身认同和完整。

  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种与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方式要与我们自己的个性整合,在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自身之间找到一致性,在与他人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天资,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一味地照搬。我想:这就是教学技巧的适当位置和作用。我们更多的了解自我独特性,我们就能学到展示而非掩饰自我个性的技巧,优秀教学、优秀的教师则从中产生。

  回顾这一年的教学,在摸索和跌跌撞撞中走来,一路上有很多的坎坷,也有迷茫、焦虑、找不到方向的时候,这本书的阅读让我好似豁然开朗,它好像是我的朋友一样在跟我对话,给我指引方向,让我感到内心的平静,我想,这可能就是一本好书的力量吧。

读《教学勇气》有感13

  当我有幸读了帕克·帕尔默著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对教学、教师认识过于简单,过于肤浅。《教学勇气》使我对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帕克·帕尔默谈到教学中的困惑源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还有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而更为复杂的是教导自己认识自己。如果仅仅从学科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认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作为一个教师只要精通学科知识,研究足够的教学技巧,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复制这个世界。当我们对学科以及对学生的认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于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

  当我们不了解自我的时候,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也就不懂得我们所教的学科。然而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和同事经常会抱怨目前的学生教起来怎样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晓得该若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单的复制这个天下,而不是在改造这个天下。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一节课里,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较少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了解和相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认同,我的自我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

  然而当我回忆我这些年的教学工作时,我发现我和我的同事有很多类似帕尔默所描述的状态:课堂中的“我”与真实生活中的“我”是分离的,缺少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我”独立于学生之外,独立于所教的学科之外。

  当我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原因正如帕尔默所说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认识路子是以“脱离我们的自我”为代价,将我们带入“真实”天下的“客观”认识路子。而悬置于我们教师和学生头上的高考试卷使我们更加默许了这种认知路子,我们害怕,恐惧我们介入到我们的学科会受到评判,有大概招来漠视和嘲讽。因此,造成了课堂上的“我”与真实的“我”相分离,与所教的学科相分离。师生有此外头脑作怪以及害怕,恐惧与学生发生冲突,造成了“我”与学生的分离。这种种由于害怕和恐惧所造成的分离更使我缺少了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我们在这种分离的状态下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相同的事情,造成了我们教师的职业倦怠,缺少了教育的热情和感动,原本生机勃勃的教育被我们弄得死气沉沉。因此为了让教育事业恢复它应有的活力,发挥它应有的对这个社会的功能,作为我们要寻找自我,寻找本身认同和自我身份完整。

  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帕尔默在这本书里已经告诉可我们,首先,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它可以是我们研究生涯中真实的教师,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们优秀教学的源泉。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之前,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法方,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读《教学勇气》有感14

  日跑数里,并未疏于学习。不过时光太快,仅凭奔跑的脚步似乎无法将假期截留,于是下笔做些记录。对于一本畅销译本书籍,我采用手术刀式的分解和一些随性的思考,如此既保留了阅读兴趣又不至于过目即忘。

  教师即课程,教师即教育。如同定向运动,先得锚定自我,才能建立与学生、学科、同事、世界的联系,才能选择途径,才能发生教学这个织网行为。想把育才比喻为大树,教师心灵是这颗树的种子和原始力量。种子优良、坚韧、根深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又觉不妥,因为教育的果实并非一成不变、千篇一律。把教师自我比喻为阳光、水源都不恰当,因为教师的自我发心对任何受教育者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催发,而是一种激发和滋养,使其有无限的可能性,而非整齐划一的雕琢和栽培。

  教育是让心越来越柔软,让脊梁越来越坚硬。教师的内心如果没有被激发,一切外在都如梦幻泡影,收效甚微。咱们的培训还少么?培训的形式还少么?优厚待遇、顶住官僚侵扰、肩负学术治理、教学方法和用品改良并不够,珍惜、激励教师心灵才是教育革新的源泉。构建教师自我的.内心景观,让教师意识到自我、认识到自我、触摸到内心。教师对内心世界越熟悉、越笃定,教学与生活就越踏实。我们曾经把这些标准认定为优秀教师、教育专家才需要达到的层级和境界,而其实这是踏入教坛者就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教育体制能否从解决外在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策略转变为支持教师的内心世界,催发教师的内心生长?教师能否从被动前行多一些主动思考,从满满套路技法层面留存一点空间去触摸自己的真心。很多老师教着书,用着方法,戴着面具,使着套路,但是却未曾问过自己何为真,何为自己。你找不到自己的心,一定找不到学生的心,更无法建立学科知识的通畅纽带。

读《教学勇气》有感15

  当你非常热爱你的工作——如许多教师那样——摆脱困境的惟一途径是深入地了解教学。面对教学中的困惑,我们须知难而进而非逃避,对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体地协调,这不仅仅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灵魂,更是为了爱护学生的心灵。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P.002

  早在数年前,就有很多朋友尤其是名师推荐阅读本书。但听不少人说该书内容较深奥,理论知识很多,很难读懂读透。因此,自然而然对该书产生了畏读心理。参加了青葵园共读活动,坚定了阅读信息,于是网购了一册《教学勇气》,尝试着阅读。无奈不能深度读进去,仅仅是蜻蜓点水的浏览。但是,也为其中的段句而叹服。

  尽管读来不是那么轻松,但是每读一次,就有一次收获。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我发现这本书写得真得非常棒,书中有很多精彩论述,不少地方描写的简直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声。这本书讲述的是美国教师的教学故事,或真实有趣,或充满智慧,或深切感人。美国教师为学生成长付出的努力令人敬佩,他们爱学问、爱学生,渴望将自己热爱的学科与学生建立牢不可破的联系,总是千方百计点燃自己的教育激情,积极与同事合作,探讨和研究,创造更好的教育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最好的品质。这些故事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师。

  通过阅读,我才知道,原来这世上的`教育有很多的共通之处;我才知道,并非只有我一个人对教育有如此复杂曲折的心情;我才知道,经历煎熬和苦闷,经历彷徨和警醒,享受快乐与痛苦并存,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顿时释然。我会努力像帕尔默所期望的那样,真正地向世界、向生活、向同伴、向学生敞开心扉,做一名享受教育幸福的“心灵之师”!

  《我的教学勇气》自始自终沿袭一个这样的主要观点:“真正好的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如此,教师的心灵便是关注的焦点。因为,“教学得失与其说是取决于教师是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如说取决于教师奉献的仁爱之心,取决于用仁爱之心穿针引线将自己、学生、学科编织在一起,使三者之间进行面对面、声对声、心对心的沟通和互动。”(《我的教学勇气》P.12)但是,要维系并呵护教师的心灵何其难也!面对教学中的困惑,我们须知难而进而非逃避,对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体地协调,这不仅仅是为了守住自己的灵魂,更是为了爱护学生的心灵。

  记得电视连续剧《太行山上》有句台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其实,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也是这样的道理吗?纵观中外的教育名家,无一不是从关注课堂基础入手的,他们有的甚至在教育一线工作数十年,才会对教育洞悉若微。我们教育同仁也经常会参加一些教学培训会、教学研讨会、名师讲座,大凡那些讲析透彻、内容丰盈的讲者,均是活跃在一线的师者;而那些夸夸其谈者,因为缺少了一线教学的经验,讲座很热闹缺不能通过做课展示自己的实力,实为一大缺憾。

  尽管对本书领悟得还不够透彻,但是,通过比对、反思、实践,通过和同伴交流、研讨,阅读本书让我真切体会到自我反省获得的过程,从而真正感受到互通心灵、互通智慧能产生的巨大力量,深刻体验到用心灵联系课程和学生的教学所产生的无穷魅力,使我从令人兴奋的新视角来体验教学的喜悦,真正使我沐浴了一位伟大导师的谆谆教诲。在此,感恩帕克帕尔默教授,感恩吴国珍教授等翻译团队把这么好的典籍带到我们面前。本次阅读,只是一个小小的历程。今后,我还会重新来读、来悟并汲取书中更多蕴含无穷的深邃力量!

【读《教学勇气》有感】相关文章: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02-15

教学勇气 读后感01-03

《教学勇气》读后感12-26

教学勇气读后感03-12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01-11

《教学勇气》读后感(通用26篇)06-08

《教学勇气》读书心得体会优秀03-18

《教学勇气》心得体会01-26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心得02-12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心得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