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6 10:37:3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优选【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优选【9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学前知识梳理:

  1、指纹的类型

  2、指纹的作用

  增强摩擦,可以帮助破案,广泛用于高科技如:指纹锁,也可用在艺术上如:指纹画。

  活动目标:

  1、了解指纹的两种类型及其独特作用。

  2、产生探索人体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广告视频,放大镜,记录表、印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看“指纹锁”广告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广告,请你们看看他们在广告里都做了些什么?”

  二、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两种类型

  1、“那你们的指纹在哪?伸出来看看,请你看看你的指纹长得一样吗?”(有的小

  朋友说指纹上一圈圈的太密了,看不清楚,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看啊?)

  2、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指纹,然后讲述。

  3、(出示指纹)出示涡型纹,“这个长得像什么?这个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酒窝的指纹是涡型纹。”

  (出示蹄型纹)“这个像什么?这个像小马蹄一样的,有的向左,有的向右的指纹叫蹄型纹。”

  小结:刚刚我们观察了自己的指纹,知道指纹可以分二种,涡型纹就像一个个小酒窝,而蹄型纹长得像小马蹄一样。

  三、操作巩固,知道指纹的二种类型

  1、“我们一下子就认识了指纹朋友,那你知道老师的指纹有几只涡型纹,几只蹄型纹?”

  2、“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小手上有几只涡型纹,几只蹄型纹呢,现在请小朋友去观察一下然后指它们记录下来”。

  3、幼儿观察记录,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了解其指纹。

  4、“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印了自己的指纹,那老师有一个疑问了,你们觉得每个人的指纹长得一样吗?”

  四、了解指纹的运用

  “小朋友说的很对,我们的指纹都是不同的,是独一无二的,你们知道利用指纹可以做什么?”

  “指纹真神气,还能帮助警察叔叔破案呢!”

  五、结束部份

  “人的身体除了指纹不一样,你知道还有哪些纹是不一样吗?”

  小结:“每个人身上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体的独特密码,今天回家后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比较下是不是这些纹路都是不一样的,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体验和和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常见的工具,用时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一篮黄、绿混合的豆子,一篮米,四个装着棉球的小口瓶子,四个掉了螺丝的玩具。

  2.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机、鞋刷、老虎钳、打印机、镊子、起子、筛子、漏斗等工具。

  3.幻灯片。

  4.《幼儿画册》第三册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个用透明胶带密封的大纸箱,神秘地告诉幼儿:听说某某班的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能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大箱的东西想请你们帮帮忙。都是些什么呢?

  2.在幼儿期待中,教师努力想徒手打开箱子,但未成功。教师向幼儿寻求帮助:“谁有好办法能帮老师打开箱子?”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生活经验。(可以用小刀、剪子……)

  3.教师使用小刀打开了箱子,幼儿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二.发现问题,大胆猜想。

  1.教师从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请幼儿帮忙完成四个任务:“在三分钟的时间里把黄豆和绿豆分开,把棉球从瓶子中取出,把米装进瓶子,把玩具修好。”

  (材料:一篮混合着黄豆、绿豆的豆子,几个装有棉球的.小口瓶子,掉了螺丝的几个小玩具以及脱落下来的小部件,小螺丝,一盆大米和一些饮料瓶。)

  2.幼儿分小组自由选择一项任务,徒手操作。

  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没能完成任务?”

  4.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能比较容易地完成这些任务呢?”

  三.操作体验,验证猜想。

  1.教师逐一出示并介绍:榨汁机、鞋刷、老虎钳、打印机、漏斗、筛子、镊子、起子、塑料小篓子等小工具。

  “这些工具中哪一件可以帮助你完成任务?”

  2.幼儿分组讨论,选择工具。

  3.幼儿使用工具操作,记时音乐和上次相同。

  四.依据记录,交流分享。

  1.请幼儿用记录表记录、交流使用工具的情况。

  2.教师和幼儿讨论两次操作的体会和认识。

  教师:“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内,我们第一次不能完成任务,而第二次能顺利完成任务?”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交流:

  (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

  (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

  4、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三、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

  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教师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

  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

  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该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随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五种比较则很难有明确结果,也浪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该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该让幼儿上来分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实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状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控制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经验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该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植物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漫天飞舞的柳絮、杨树、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也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它贴近生活。所以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图片放在自然角中进行展览。

  2、《种子的旅行》课件。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榆树、槭树、黄豆、红豆、绿豆等种子图片;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你们都去旅行过吗?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客车、火车)“今天呀,老师请来了一些好朋友,它们也想去旅行,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二、请幼儿观看《种子的旅行》课件、图片,了解蒲公英。莲子、苍耳和豌豆的传播方式。

 1、播放蒲公英课件后请幼儿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蒲公英)蒲公英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所以蒲公英就是靠风来帮它传播种子的。

  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些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借助图片让幼儿了解榆树和槭树的种子长着果翅的特点,它们也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小结:借助风力传播的种子都有轻飘的特点,有些还有适合飞翔的绒毛或果翅等。

  2、播放苍耳旅行的课件后请幼儿说一说:苍耳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它带到哪儿去旅行。

  3、播放莲子旅行的课件后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莲子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生活在水中,就顺着水流到远方去。

  4、同样的方式播放豌豆旅行的课件。

  小结:豌豆成熟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果壳炸裂开,把自己弹出去。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像我们常见的黄豆、红豆、绿豆等。

  三、师幼利用图片共同小结几种常见种子的传播方式。

 原来种子们有许多传播的方法,由于它们的外形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所以传播的'方法也不同。像蒲公英一样很轻的种子,可以借助风的力量旅行;像苍耳一样身上长满刺的种子,可以借助粘在人或动物的身上去旅行;像莲子一样生活在有水的地方的种子,可以借助水的力量去旅行;像豌豆一样的种子可以通过太阳的暴晒,用自己的力量迸射出来去旅行。

  四、游戏:“我帮种子去旅行”。

 出示背景图,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种子图片粘到相应的背景图上,贴好后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贴。

  五、幼儿讨论: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

 引导幼儿了解种子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

  【活动延伸】

  在阅读区投放种子传播的图画书和故事书,帮助幼儿了解更多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以谈话提问的形式引出了主题,然后通过逐一展示课件,让幼儿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种子的外形特征及传播方式。在游戏中,又让幼儿对种子的传播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想想、做做中主动学习,培养了幼儿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但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没能让幼儿亲眼看到这些种子的实物,如果那样会更直观的认识种子的外形,效果会更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愿意了解老虎的习性、生活习惯、外形特征等。

  2.能学用相关的词语(潜伏等)描述视频中的见闻。

  3.有老虎是保护的概念和意识。

  活动准备:

  老虎图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用原有经验描述自己知道的老虎

  1.故事里的大老虎是一只怎样的大老虎?

  先是粗暴,后来是有爱、善良。

  2.真正的大老虎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

  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二、了解老虎的`外形特征

  1.老虎是怎样的?

  外面看得到的叫长相,也叫外形。用黄色的老虎头表示。

  2.除了这个,老虎还是怎样的?

  蓝色老虎头:行动(如吼叫)

  红色老虎头:食物(如吃肉,喝水等)

  三、出示视频,观看并讲述

  1.请小朋友们先看看,看了请你说说视频中的老虎是什么样的?

  尖锐的牙齿

  耳朵在动

  2.完整讲述捕食过程

  (1)准备行动(学习潜伏新词)

  (2)老虎很会动脑筋,是有智慧的动物。

  (3)潜伏--潜行--奔跑--潜伏--捕捉

  3.老虎宝宝

  老虎是怎么对宝宝的?

  引出粉色老虎头:家人

  4.绿色老虎头:老虎的生活环境

  延伸: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环境

  四、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帮助幼儿总结学习方法。

  五、老虎是保护动物。

  老虎生活在什么地方?(东北虎、华南虎)

  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有老虎?

  为什么要保护老虎?(延伸到课外)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蛋"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在一次蛋壳粘贴活动时,有小朋友突然提出:"老师,这些蛋壳的颜色怎么不是一样的?有的上面还有花纹呢!蛋是从哪儿来的?里面有小宝宝吗"等等问题,有关蛋的话题由此引开了,于是,我设计了融知识、能力、情感于一体的关于蛋类的探索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主动关注周围事物,并激起他们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持续观察、探索的兴趣。这些,也正是新《纲要》在幼儿科学教育领域提出的基本目标之一。

  在本次活动中,我力图改变由老师统领全局的教学模式,通过师幼共同创设适宜的环境、收集熟悉的材料、营造利于探索的氛围,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充分互动中认识蛋,发现蛋之间的异同点,了解蛋的多样性和主要作用,而问题"蛋是从哪来的?哪些动物会生蛋?是不是所有的蛋里都有小宝宝?"又激起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孩子在这样无止境的探索中,便能不断获得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经验,这便是教育教学的价值所在。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蛋是各种各样的。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表达对蛋的`探索发现。

  3、对探索活动感兴趣。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1、请家长协助收集一些有关蛋的信息资料

  2、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记录经验。

  二、物质准备:

  1、师幼共同布置一个"蛋类展览会"的环境,并提供图片、实物若干于科学角让幼儿自由地看、玩。

  2、恐龙蛋、蜂鸟蛋模型各一个。

  3、视频展示仪一台,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参观"蛋类展览会"。

  "小朋友,这里正在举办一个'蛋类展览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些什么蛋?它是怎样的?有没有你带来的蛋?也可以向朋友介绍一下。"

  1、幼儿自由观察、交流。

  2、表达:你看到了什么蛋?它是怎样的?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蛋?

  二、探索、了解蛋的异同点,知道蛋是各种各样的。

  "这些蛋都是一样的吗?小朋友可以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找一找、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并把你们的方法和发现的结果记录下来。"

  1、幼儿通过比较、观察,发现各种蛋之间的不同,并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用看、摸、掂、摇等多种方法去探索,并鼓励幼儿间不断地交流:不同的方式可以用哪些不同的符号来表示?我的这个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交流、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利用视频展示仪展示幼儿的记录图

  a、你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吗?

  b、谁也比了这些蛋?你有不同的发现吗?

  c、谁用是和别人不同的方法?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师应对幼儿的表达及时作出反应,表扬有创新表现的幼儿。

  师幼共同小结:小朋友用各种方法,发现了蛋有很多的不同,(大小、颜色、形状、光滑、粗糙、轻重、花纹等)它们是各种各样的。它们都是蛋,怎么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三、引导幼儿发现蛋的基本特征。

  会滚、都有壳、易碎、里面都有蛋清和蛋黄等等,教师根据幼儿的认识并伴以演示,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蛋的基本特征。

  四、丰富幼儿对蛋的认识,了解蛋的多样性。

  除了这些蛋,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蛋?

  a、让幼儿介绍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不同的蛋。

  b、利用模型,向幼儿介绍一些特殊的蛋。

  (世界上最大的蛋:恐龙蛋;最小的蛋:蜂鸟蛋)

  1、了解蛋的用途。

  蛋有什么用呢?动物妈妈为什么要生蛋呢?

  (可以吃,煎、煮、炒等;动物妈妈生蛋是繁殖小宝宝。)

  2、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欲望。

  今天,我们知道了蛋的很多知识,其实,蛋还有很多的秘密呢!哪些动物妈妈会生蛋?是不是所有的蛋里面都有小宝宝?海龟妈妈为什么要将蛋下在沙坑里,还要在上面盖上厚厚的沙子?小朋友可以再去找找资料,也可以请教大人,把你知道的记录下来,告诉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光是直线传播的。

  2、在两两合作的实验中,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感受做实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书写演示板、投影仪

  2、幼儿操作材料:

  (1)装好电池的手电筒5个、拖线的螺帽5个、铅笔5支、打气筒5个;

  (2)直管5根、弯管5根

  (3)幼儿记录表5张

  3、经验准备:

  (1)幼儿有过科学活动的记录经验。

  (2)区域中玩过“打气筒吹气球”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实验一:能不能穿过直管?

  1、介绍材料

  2、幼儿操作实验

  3、交流试验结果,并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其他三个朋友都能穿过直管。

  三、猜测:能不能穿过弯管?

  1、(出示弯管)指导语:

  现在直管的朋友来了,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弯弯的管子)弯管说:你们能穿过直管,但能不能穿过我这跟弯管呢?

  2、交代猜测要求:

  3、幼儿猜测,教师观察幼儿记录情况

  4、交流猜想

  四、实验二:能不能穿过弯管?

  1、幼儿操作实验

  2、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铅笔一样,能够穿过直管,却不能穿过这根弯管;空气、带螺帽的线直管和弯管都能够穿过。

  提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认为的`?(集体讨论分析)

  3、教师归纳总结: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不能穿过弯弯的管子。

  五、尾声:引出“影子”

  六、活动延伸

  1、找影子,观察户外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

  2、区域探究活动,手影游戏(利用纸箱进行制作)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为配合“远离禽流感”的宣传,我园设计了“病毒”这一科学活动,指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初步了解(流感)病毒,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准备:显微镜、录像、图片、细菌标本、病毒示意图、健康小卫士粘贴标志(幼儿人数相等)。过程:放录像(儿童医院门诊及有关禽流感的报道)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幼:小朋友生病了,禽流感为什么会生病?传染的禽流感?

  幼:因为感冒、怕冷、缺少锻炼,得禽流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幼:病毒二、播放病毒有关资料

  1、在显微镜下你看到了什么?

  幼:细菌?不知道是什么.

  2、你们观察到的是病毒,那什么是病毒呢?我们请医学院的叔叔给我们讲解一下好吗?

  三、医生讲解内容病毒是什么?有什么危害?病毒并不可怕,科学能战胜病毒例子禽流感病毒怕什么?

  小结:

  科学家本领真大,发现了这么多抵抗病毒的方法。你有没有想过为了人类的健康,也做一个科学家呢?我们应该怎么做?

  幼:不许禽流感病毒进入我们身体内、多锻炼、开窗、不到疫区、大预防针,幼儿制作宣传图片。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来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其他的人还不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告诉他们?(讨论:可以给他们看图片,给他们看预防禽流感的录象,可以直接说给他们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图片有笔请你们来做宣传广告,告诉大家怎样预防禽流感,好吗?(分组合作宣传图)

  结束:

  现在让我们来做健康小卫士,每个小朋友贴上标志,让我们去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幼儿拿着宣传画出活动室。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前一段,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播放了迎“奥运”暑期全国中学生挑战杯“玩骨牌”大赛,我被孩子们的创意和智慧深深的感动了。启发了我设计本次幼儿活动课。玩骨牌,看似简单,却需要集体智慧,它的玩法五花八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多米诺骨牌颜色鲜艳,有助于环保,对孩子身心健康无害,放单线、多线、文字等各式各样多米诺外,还可充做积木、搭房子、盖牌楼、制成各种各样的拼图,做各种各样的益智游戏。通过玩骨牌游戏,可以使他们增长见识,懂得做事要预计到后果。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骨牌,培养幼儿玩智力游戏的丰富知识和技能。

  2、让幼儿认识多米诺骨牌玩具,研究骨牌玩具的名种玩法。

  3、使幼儿增长见识,懂得做事要预计后果。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套多米诺骨牌玩具。

  2、有关多米诺骨牌挑战的课件。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师:A:玩玩具。

  B:玩游戏。

  C:画画。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新玩具,看看这是什么?

  2、介绍多米诺骨牌的历史。

  师:骨牌据说起源于中国,后来以意大利传教――多米诺的名字来命名,到了十九世纪,多米诺已成为世界性的'运动,爱到了男女老少的欢迎。那么,多米诺骨牌怎么玩呢?我们来试试看吧!

  幼:A:我用骨牌搭房子。

  B:我用骨牌盖牌楼。

  C:我用骨牌搭积木。

  师:孩子们,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玩法,接下来,我们看几幅骨牌挑战图片,看看骨牌还可以怎么玩?

  3、观看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幼:A:长长的一条龙。

  B:“六一”儿童节图形。

  C:我看到了“20xx”数字。

  师:大哥哥,大姐姐们真聪明,那下面你们也来动手试试看,想摆什么就摆什么图形。

  4、幼儿动手再次玩骨牌,提问。

  (1)你摆的是什么?

  (2)说一说你是怎么摆出来的?

  5、体验多米诺言骨牌的乐趣。

  有的小朋友还没摆完,不小心碰倒了其中的一块,接下来的每一块都会倒下,其乐无穷。这就是骨牌的有趣之处,我们自己试试看吧!

  6、幼儿再次玩多米诺骨牌。

  帮助幼儿分析原因,鼓励幼儿再摆。

  师:有的小朋友的多米诺推一块,就全倒下了,有的没有全倒下,为什么呢?我们要注意骨牌只有一次推动的机会。

  7、幼儿尝试合作摆多米诺骨牌(教师事先构图)

  师:我们摆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碰倒其他的,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边摆边想。

  8、表扬鼓励,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的宝贝们玩的高不高兴?(高兴)你们的挑战很成功,下次活动,我们一起动手亲自来做骨牌,看看谁是这方面的能手。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0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11-0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