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一次模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29 07:17:17 生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活中的“一次模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活中的“一次模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中的“一次模型”》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一次模型”》教学设计1

  一、学生起点分析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也发现了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初步感受到这三个基本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题是以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系统性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数学研究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做到在学数学的同时自觉的用数学。

  相比前面的课题学习而言,本课是自主活动类型的课题学习,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任务的`给出比较宽泛,没有给定的背景,没有具体的安排,只是给出了一个原始的问题,规定了一个大的方向:要求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集中融入一个问题情境,至于说具体研究哪些问题、如何研究等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因而,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学习结论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经历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的全过程,体会模型思想,发展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

  2、综合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3、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结论,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知识回顾,认识一次模型,出示学生调查材料;第二环节:交流生活实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第三环节:探究建模过程,确定解决方案;第四环节:实践应用,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

  考虑到这样形式的课题学生还是第一次做,所以,在正文中明确的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对学生收集生活材料和解决方案环节做了方向的指导;二是对汇报交流的结果做了必要的内容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任务时,目的性更明确,不至于偏离主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出示学生调查材料

  回忆说明数学模型有: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

  选取学生收集的材料,议一议:你们准备研究的主题是什么,?研究的具体问题是什么?研究的方案是什么?

  确定研究探讨主题:分时电表计费和普通电表计费?

《生活中的“一次模型”》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以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系统性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概况能力,数学研究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做到在学数学的同时自觉地用数学。

  相比前面的课题学习而言,本课是自主活动类型的课题学习,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任务的给出比较宽泛,没有给定的背景,没有具体的安排,只是给出了一个原始的.问题,规定了一个大的方向:要求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集中融入一个问题情境,至于说具体研究哪些问题,如何研究等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因而,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学习结论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也发现了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初步感受到这三个基本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学生习惯于解决已给定的具体问题,见到这样一个较为宽泛的课题,可能无法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或者虽然定了问题情境,但各个量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因此不能按照课题的要求理出解题方案。

  三、教学目标分析

  ⒈经历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的全过程,体会模型思想,发展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

  ⒉综合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⒊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不同小组的研究成果,关注同学们就研究报告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并就三个一次模型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做出指导,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小组进行合理评价,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让同学们体会“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学生则放手进行自主研究,在课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研究报告,让各小组代表展示小组成果,聆听其他小组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并积极讨论,不断完善研究。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得出结果并讨论研究结果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分析

【《生活中的“一次模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活中的标志教学设计06-27

生活中冷色教学设计10-30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设计12-05

幼儿园大班《生活中的数字》教学设计05-01

员工绩效考评中的“囚徒困境”模型05-29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12-04

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02-18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04-09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