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10-07 12:36:20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用)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了解警服、医生等工作服。

  2、了解职业服装的特点、用途,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职业和物品的连接游戏

  2、课件:图片-警察,医生,运动员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话题

  教师:今天你穿了什么样的'衣服?感受怎么样?

  (请幼儿互相交流。)

  2、为什么要穿衣服?

  教师小结:衣服不仅可以保暖,穿了漂亮,它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衣服会“说话”,你看见有人穿了一件衣服,就知道他是做什么工作。

  3、观察、了解不同职业服装。

  (1)观察警察叔叔的服装,看看和一般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2)观察、发现医生工作服的特点。

  4、通过图片观察周围人们的工作服装。

  厨师,教师,警察,军人,消防员,运动员,飞行员等。

  5、趣味练习

  看一看这些职业并把和职业相关的物品连接起来。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2

  活动前言:

  再过一个多月我就要上幼儿园了,妈妈选的幼儿园离我们家不远,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带我去幼儿园玩会,平时妈妈还教育我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我现在能自己穿衣服、上厕所、接水喝、吃饭等等,并且我的每天的'作息时间也很有规律的噢!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宝宝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活动目标

  1、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逐渐习惯和适应集体生活。

  2、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分享快乐。

  活动内容:

  布袋偶表演《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要上幼儿园做游戏、学本领。

  2、喜欢幼儿园,愿意来幼儿园。

  活动准备:

  布袋小鸭、幼儿园大门(积木拼搭)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布袋小鸭跟小朋友打招呼,吸引幼儿的注意与兴趣。

  2、教师边表演边讲述故事《小鸭上幼儿园》

  二、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像小鸭一样到幼儿园来学本领。

  1、提问:小鸭是怎么上幼儿园的?今天我们班谁像小鸭一样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

  2、小结: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我们也已经长大了,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做游戏、学本领。

  3、欣赏儿歌《上幼儿园》

  活动小贴示:

  幼儿特别喜欢布袋表演,因此此类的活动不仅在学习活动中采用,也可以运用在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3

  活动目的

  1、体验和爸爸在一起的愉快、甜蜜和安全感。

  2、跟随散文诗和爸爸一起做游戏,增进父子间的亲情。

  3、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4、在课件与图片的提示下,尝试学说散文中优美语句。

  活动准备

  1、《大力士爸爸》教师教学资源、语言CD等。

  2、尽量邀请幼儿爸爸来园参与活动,事先让他们了解活动的内容。

  3、水果图片若干,挂在一根绳上,高度以家长抱起幼儿能够到为宜,小筐子6—8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问好,欢迎爸爸们来班上做客。

  2、比一比,说一说。

  请幼儿将自己的小手和爸爸的大手比一比,说一说爸爸的`手为什么这么大?爸爸的大手能干什么?爸爸在家还做哪些事情?

  3、欣赏散文诗《大力士爸爸》。

  (1)配合教师资源完整欣赏一遍。

  (2)请来园的爸爸和幼儿逐句表演散文诗中的内容,并请幼儿说一说感受。“爸爸举起宝宝,宝宝像什么?坐在爸爸翘起的二郎腿上,就像坐在什么上?骑到爸爸的脖子上有什么感觉?”

  (3)你喜欢你的爸爸吗?为什么?你在家最喜欢和爸爸做什么?

  (4)和爸爸一起看语言CD,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增进父子间的感情。

  4、和爸爸做游戏,体验和爸爸一起游戏的快乐。

  (1)齐心协力向前行

  玩法:幼儿面对爸爸,脱掉鞋子站在爸爸双脚上,双手张开握紧爸爸的双手,一起向前行走,最先到达终点为胜。

  (2)摘果子

  玩法:

  幼儿站在起点,爸爸站在终点。游戏开始,幼儿从起点独自跑至终点爸爸处,爸爸将幼儿抱起,让其摘下挂在绳子上的一个果子,然后拿果子跑回到起点,放在指定的筐里,以最先放好的为胜。

  教师要根据幼儿人数进行分组。

  教学反思: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本节活动,我着重以游戏贯穿其中。从开始的游戏《比一比》到表演散文诗,到亲子游戏,都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和自己的爸爸一起做游戏,是本节活动的一个亮点。通过一个个游戏活动,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和爸爸一起游戏愉快、甜蜜、安全的感觉,在欣赏表演散文诗的同时,增进了父子间的亲情,目标完成较好,活动较为成功。

  小百科:大力士,指具有巨大力气的人。最著名的大力士比赛是世界大力士冠军赛。著名的大力士有:马瑞斯·普贾诺夫斯基、龙武、余辛等。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4

  设计思路:

  小班年龄段的孩子,独占意识较强,有好吃的东西或好玩的玩具总是喜欢自己独霸,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最近我们班争抢玩具的现象屡禁不止,虽然老师也引导孩子好玩的玩具要大家一起玩,或和别人商量: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好吗? 你愿意和我交换玩玩具吗?我和你一起玩好吗?但收效甚微,我想可能是在情感上激发得还不够,孩子并没有真正体会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光知道做法并不能让小年龄的孩子做到真正分享,所以我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向故事中的榜样小猪学习,萌发幼儿这方面的情感。

  活动目标:

  学说故事中的短句,体验与同伴共同分享的快乐。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图片一套,草地背景图,录音。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1、出示小猪:这是谁呀?

  今天小猪要去旅游了,你们猜猜看猪妈妈会给他准备什么好吃的食品?

  2、出示图片(包里的物品可以拿下来):看,妈妈给小猪准备了一大包好吃的东西,都有些什么呀?

  Tips:

  通过猜猪妈妈准备什么食品这一问题,让孩子的思维进一步发散,同时让孩子说说妈妈为什么要给小猪准备这一食品,如:准备面包,因为它能填饱肚子,准备饮料,因为旅游时会累,会口渴等,从而理解事物的关联性。

  二、猜猜、学学

  1、播放小鸟的叫声。听听谁来了?

  小鸟闻到香味来了,胖胖拿出一个面包给小鸟姐妹,面包只有一个,怎么分呢?(将面包一分为二)

  幼儿学说小鸟姐姐,我请你吃面包。一起野餐真开心。

  2、猜谜请出猴子一家。

  又有谁来了?全身毛茸茸,调皮又可爱,爱爬树,爱吃桃子。

  小猴一家闻到香味来了,胖胖拿出桃子分给小猴一家,怎么分呢?(大、中、小匹配)

  幼儿学说:猴爸爸我请你吃桃子,一起野餐真开心。猴妈妈我请你吃桃子,一起野餐真开心。

  猴宝宝我请你吃桃子,一起野餐真开心。

  3、用动作引出小兔、小猫、小乌龟。

  小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小猫静悄悄的走来了,小乌龟慢吞吞的爬来了。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胖胖请他们吃糖果,一包糖果可以怎么分呢?

  一粒一粒的分。请幼儿学说短句。

  小兔(小猫、小乌龟)我请你吃糖,一起野餐真开心。

  4、老师放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Tips:

  以猜的方式引出小猪的这些朋友,并且猜的方式的变化:通过声音猜,通过动作猜,通过谜语猜,这样更能抓住孩子的兴趣。

  而每次都需要孩子想办法来解决怎么分的问题,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同时数学方面的内容巧妙的融入其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数知识。

  作为一个语言活动,每次的对话学说都是重复性的语言,更适合小年龄的孩子,更易于幼儿语言的模仿和习得。

  三、想想、做做(经验迁移)

  1、好吃的东西分给了朋友,可小猪怎么样?为什么呢?

  师小结:小猪觉得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好朋友一起吃,和大家一起分享是最快乐的。小猪看到小动物吃的那么高兴,心里乐滋滋的。

  2、我们如果有好吃的东西和好玩的'玩具,应该怎么样?

  3、孩子们分享老师带来的食品,体验分享的快乐。

  Tips:

  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把孩子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抛向他们,让孩子通过经验迁移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的分享食品,孩子的情感已得到激发,真正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

  活动延伸:

  1.好朋友互相分享带来的食品和玩具:一起玩、一起吃。

  2.表演区中表演故事《小猪胖胖的野餐》

  活动反思与建议:

  1.活动中基本上都是以听、说为主,如果有操作,能动静交替,更显合理。

  2.在第三环节中,经验迁移稍嫌不够,怎样设计让孩子愿意分享的情绪能得到更深刻的体验,需要进一步思考。

  3.小结语还不够精炼,最好以儿歌式的语言来进行小结,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小百科:猪,古杂食类哺乳动物。分为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野猪的染色体数2n在36一38之间彼此间没有繁殖障碍。野猪在全世界有27个亚种,亚种间和亚种内核型都有一些差异,染色体数(2n)在36-38之间,如西欧野猪2n=36或37,日本野猪2n=38,但彼此间没有繁殖障碍。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5

  社会活动:我爱老师 (自我成长)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老师的工作。

  2、感受教师像妈妈一样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活动准备:

  一些教师关心孩子的情景录像。(如:安慰孩子,带孩子活动);班上老师的'照片各一张,各种手工制作材料;歌曲《我的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说一说是哪位教师。

  1、教师:你们看到谁?(×老师)她们是哪个班的老师?有几位老师?

  2、老师在干什么?

  3、你们喜欢不喜欢这些老师?为什么?

  (二)了解老师的工作。

  1、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班上看到老师所做的事情。

  教师:你们知道老师每天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吗?

  2、老师还帮小朋友做了哪些事?

  3、小结:老师每天带小朋友做活动、玩游戏。小朋友睡觉时老师要给小朋友盖好被子,小朋友起床时要帮助不会穿衣服的小朋友穿整齐;小朋友吃点心、吃饭时要分餐、添饭菜。老师每天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三)师幼互相表达彼此的情感。

  1、引导幼儿给每一位老师说一句悄悄话。

  2、教师给每个幼儿一个温暖的拥抱。

  3、教师和幼儿在欢乐的音乐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操作活动:"送给老师的礼物"在音乐伴奏下请幼儿为自己喜爱的老师做礼物。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6

  【活动目标】

  1.了解鱼宝宝“由哭泣变微笑”的情绪变化过程。

  2.能通过多种形式帮助鱼宝宝美化家园。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激发爱护大海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哭泣鱼宝宝和微笑鱼宝宝图片各一副、绿色水彩笔、剪好的小花、大树等、“海边”图画一副、各类垃圾图。

  2.家长和幼儿一起去海边,看到海边的垃圾。

  【活动过程】

  1.通过出示“哭泣”的鱼宝宝的图片,引发幼儿讨论。

  提问:鱼宝宝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猜想、讨论鱼宝宝哭的原因,激发幼儿兴趣。

  2.出示“大海边被污染”的图片,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探究鱼宝宝哭的原因。

  提问:大海边有什么?这些垃圾从哪里来?大海变得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找出大海里的垃圾(饮料瓶、塑料瓶等),了解海洋污染是让鱼宝宝哭的原因。

  小结:人们在出游活动时,乱扔垃圾,破坏了海边的环境,大海也被污染了。

  3.出示环保图片,讨论交流帮助鱼宝宝美化家园的方法。

  (1)提问:怎样才能把鱼宝宝的'家变干净?引导幼儿讨论清理垃圾的方法。

  (2)请幼儿一起将图中的“垃圾”捡出来,贴上微笑的鱼宝宝图片,并将粘贴剪好的小花、大树装扮。

  小结:我们小朋友真是讲卫生、爱护大自然的好孩子。以后在海边游玩时,可不要乱扔垃圾,同时也要告诉身边的人,爱护大海,爱护我们的家园。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利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边做环保小卫士,爱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7

  活动目标:

  一、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和感受集体活动中秩序的重要性。

  二、掌握排队的要点:不插队、不拥挤、有间距,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一、游戏“分动物卡片”所用的相关材料(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动物卡片;盒子且瓶口比卡片略大)。二、小动物教具。三、排队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分动物卡片,初步感受秩序的重要性。

  1、出示盒子: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动物宝宝,它们听说我们小朋友要去春游,它们也想去,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带它们去吗?想带它们去的小朋友就赶快来拿一张动物卡片吧。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朋友都没有拿到拿到动物卡片?

  3、鼓励幼儿说出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归纳好办法。达成共识:排好队一个一个过来拿动物卡片是最好的方法,而且排队时不要拥挤。

  二、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队?

  出示排队幻灯片: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要排队?

  教师小结:是的,上厕所、喝水时要先来的排前面,后来的.排后面,一个跟一个,不推也不挤。

  平时,你还看见哪些地方,人们都是有秩序地工作的?启发幼儿回忆生活中和父母外出时排队的经验,例如乘汽车、到银行取钱、超市结算,去麦当老用餐的时候等。(并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

  三、游戏:小动物排队上滑梯

  师:今天,许多小动物朋友也来到我们的幼儿园玩滑滑梯呢,请几位幼儿先来帮它们一个一个排好队。

  1、小结:排队要一个跟好一个排整齐。

  2、师:小动物排好队要上滑梯了,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老虎,小老虎应该排在哪里?小老虎说她要排在小熊的前面,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鼓励幼儿说出排队要点之一:不插队。

  小结:排队时不能插队,要讲究先来后到,先来的排在前面,后来的排在后面。

  3、师:小猴子挤在小鸭子旁边,好不好?请个别幼儿操作,帮桌子上上的小动物排队。

  4、教师小结:排队时要一个跟着一个排,不能挤在一起。

  四、巩固排队的要点。

  1、师:如果不遵守秩序不排队会出现什么后果?排队拥挤会怎么样?

  2、巩固排队的要点:不插队、不拥挤、有间距,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五、欣赏儿歌《排排队》:老师把我们刚才讨论的有关排队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附儿歌“小朋友,排排队。你在前、我在后,一个跟着一个排。你不推、我不挤,整整齐齐排好队,大家都说我真乖。”

  六、带动物去春游

  请幼儿排队来取动物卡片,巩固排队的好习惯。

  七、延伸活动:

  制作并张贴排队提示牌。幼儿制作排队提示牌,并张贴在幼儿园里相应的地方。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幼儿园多美丽。

  2.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等好习惯。

  3.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一个生活在爱和美好的世界里。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幼儿园操场上长有什么吗?(有树、草、鱼等)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草长得怎么样呀?(青青的`、绿绿的)草的生命力很强,从小就很能干,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太阳当头照,它都说:“我不怕,我不怕!”小朋友们说,小草是不是个乖孩子呀?(是)那小朋友是不是也要向小草学习呀,遇到困难也一样坚强去克服?(是)

  2.教师小结。

  师:让幼儿明白自己也应该像小草一样坚强,生活上养成自己能做的事就一定要自己做。

  3.组织幼儿观察金鱼并进行交流。

  师:小朋友们在水池里看到什么啦?(小金鱼)有多少小金鱼呀?(有许多小金鱼)小朋友们看到小金鱼在干什么呀?(在快乐地游玩)小朋友知道小金鱼为什么敢自由自在地游泳,不怕有坏蛋来捉他们吗?(不知道)因为小金鱼的妈妈总是跟在小金鱼的后面,发现有坏人后,马上保护小金鱼,就像我们的小朋友一样,爸爸妈妈时刻在保护着你们,过马路的时候抱着你,走路的时候手牵着你,是不是呀?(是)那小朋友们你们爸爸妈妈爱你们,你们爱不爱他们呀?(爱)

  4.教师小结。

  师:让幼儿体会到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都爱着自己,自己也应该爱别人,关心别人。

  5.请幼儿观察大树并交流想法。

  师:小朋友看这大树长得怎么样呀?(很高、很大、叶子很多)太阳出来了,下小雨啦,我们可以躲到树荫下,挡太阳、挡雨,小朋友们爱不爱在树呀?(爱)我们能不能用小刀还有别的东西来破坏大叔呀?(不可以)我们要爱护树、草和其它的植物、动物,因为它们也在爱着我们。

  6.唱歌。

  教师领唱《我们的幼儿园多美丽》,让幼儿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爱、美丽的世界里。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9

  篇一:如何对待陌生人

  最近北京马连道家乐福发生一起孩子失踪案件,虽然最后孩子找到了,但是找到的孩子头发已经被剃光、衣服已经被换掉,人口贩子也没有抓到,年关将至,人多混杂,不法事件也容易发生,所以家长和老师们提前做足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至关重要,现在就从如何和陌生人相处说起。

  1.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2.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2.玩具、果冻、巧克力。

  3.有关的图片四张(附后)。

  活动过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变色龙沙沙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一个陌生人问他公园怎么走,沙沙有礼貌地告诉了他该怎样走,陌生人非常感谢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沙沙,你做得对!不过还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连忙问妈妈:“还有什么事情应该注意的呢?”

  2.集体讨论:(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3.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情境一: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选择游戏(每题分A、B两个答案,幼儿站在认为正确的答案那一边)

  1.陌生人就是坏人吗?

  A. 陌生人就是坏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园和游乐场。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须先告诉爸爸妈妈。

  4.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东西吃:

  A.巧克力、果冻不能吃,饮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用车送你回家。

  A.先说谢谢再上车。B.不能上车。

  6.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

  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四、结束活动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篇二南南的脚受伤了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懂得安全乘坐自行车的重要意义。

  2、学习乘坐自行车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师自绘《南南的脚受伤了》图片(一)、(二)。

  2、自行车一辆、放在自行车上用的儿童座椅两张。(一张是放在前杠上的,一张是放在后架上的)。

  活动过程:

  1、看图片,讨论南南的脚受伤的原因。

  (1)、小朋友,你们每天坐什么车来上幼儿园?

  (2)、有一位小朋友叫南南,他也是坐妈妈的自行车上幼儿园的。可是有一天他却没有到幼儿园,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指导幼儿看图片)

  (3)、看图片(一):南南的脚怎么了?

  看图片(二):为什么会被轮子卡住?脚受伤了会给自己带来哪些不便?

  小结:

  南南是因为两手没有抓住扶把,两脚没有踩住踏板,坐在车上乱动才把脚卡在轮子里受伤了。脚受伤了就不能走路、不能做操、也不能玩游戏了。

  2、请幼儿看挂图《南南的脚受伤了》,并进行讨论。让幼儿学习如何安全地坐自行车,并教会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师推出自行车,取出两个座椅装好。

  怎样坐在自行车上就不会有危险呢?我们的脚应怎么放?手应放在哪里?身体应怎样?能不能坐在车上睡觉?能不能坐在车的前杠上?

  小结:

  当我们坐自行车时,应把脚放在踏板上,两手抓住扶把,身体不能来回的转动或摇晃,不在车上睡觉,不坐在前杠上,这样坐车就不会有危险了。

  篇三宝宝坐汽车

  小班安全与户外游戏相结合的教育活动

  设计意图:

  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幼儿坐车的机会越来越多,因缺乏乘车常识而引发的伤害事故屡有发生。为了使幼儿了解基本的安全乘车常识,增强幼儿乘车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设计了一节安全和户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宝宝做汽车”。

  活动目标:

  1、知道乘坐汽车时不随意按动车内按钮,不干扰成人开车,不把头和手伸出窗,开关车门时注意安全。

  2、被困车内时知道及时呼救。

  3、积极参加活动,感受户外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男孩被车门挤到手的图片;男孩坐在车内将头和手伸出窗外的图片;汽车内各种按钮的图片;男孩被困车内的照片;

  2、节奏儿歌《宝宝坐汽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提问:

  (1)你坐过车吗?坐过什么车?

  (2)是和谁一起坐的?感觉好不好?

  幼儿都高兴地讲述自己的乘车过程。

  二、了解安全乘车常识。

  观看男孩被车门挤到手的图片。男孩坐在车内将头和手伸出窗外的图片。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怎么了?我们在开关车门时应该怎样做?在乘坐小汽车时怎样做才更安全?

  小结:开关车门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把手和脚放到车门外,不随意开关车门。

  如果车内有宝宝安全座椅,一定要坐在安全座椅上,,如果没有,就要提醒爸爸妈妈把车开的慢一点。不要把头和手伸出车窗外,这样做很危险。

  2、观看汽车内各种按钮的图片

  提问:汽车里这些按钮你认识吗?他们有什么作用?我们坐车的时候能随意动这些按钮吗?为什么?

  小结:汽车里的按钮都有各自不同的用处,小朋友在乘车是不能随便乱动按钮,千万不要干扰爸爸妈妈开车。

  三、请你帮帮他。知道被困车内的自救方法。

  播放一段视频:炎热的夏天,小男孩被锁在了汽车内,车里又热又闷,小男孩满头大汗难受极了。这时候他应该怎样做?请你帮帮他。

  与幼儿讨论被困车内的自救方法。

  小结:我们一定要提醒妈妈爸爸,不要把我们独自留在车内。如果被困车内感觉不舒服,一定想办法呼救。可以按喇叭、用力拍打车窗等方法向路人求救。

  儿歌

  爸爸开汽车,宝宝不淘气,

  开关车门时,一定要注意。

  小手和身体,不能伸出去,

  安全坐汽车,宝宝数第一。

  四、做游戏《宝宝坐汽车.》

  1、教师:我是汽车小司机,欢迎小朋友们来乘我的汽车。

  坐车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要做文明小乘客。我们比一比谁做的最好。

  (老师做司机,小朋友排成一排做乘客。)

  我们开车了,小朋友一起唱儿歌《宝宝坐汽车.》

  爸爸开汽车,宝宝不淘气,

  开关车门时,一定要注意。

  小手和身体,不能伸出去,

  安全坐汽车,宝宝数第一。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感受到社会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社会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现在幼儿缺乏安全乘车常识,家长也缺乏孩子安全乘车常识,因孩子乘车引发的伤害事故屡有发生。我们不但要教育幼儿安全乘车,更应该通过家园共育教育家长照顾好孩子,家长文明驾车,孩子安全乘车。

  篇四:安全教育月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中就蕴含着教育内容,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因此,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有效的教育时机,及时实施随机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与幼儿学习、生活在一起,如果不及时引导,那就会丧失良好教育契机。

  教育目标:

  保护幼儿的生命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教师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儿安全教育和保护工作。随机教育是自护教育中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因为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有较深的理解,也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准备:认识火警电话(图片)、火的危害和益处(录像)、自救的方法(情景表演)

  活动形式:分班进行

  具体内容及要求:

  目标:

  1、通过亲身体验,懂得火不能玩,有基本的安全知识。

  2、初步形成自我保护能力。

  过程:

  一、认识火警电话119

  创设情景表演(波波透过院墙看见焚烧树叶的烟,他大叫起来:“老师,着火了!”)

  (1)讨论 “你怎么知道着火了?”

  (2)“着火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幼儿的回答是找消防叔叔,打110,甚至有的幼儿还真的表演起来。“消防电话到底是多少呢?”幼儿的回答各种各样:有120,有110,就是没有119。)

  重点教育幼儿(尽最大能力离开火源,找大人寻求帮忙)

  出示图片(大大的119),并告诉幼儿:这是火警电话119。你们还小,当有火灾时,你们要赶快离开,告诉大人请他们帮忙。

  二、初步感知火的危害和益处

  (1)、带幼儿去观察火源,让幼儿略知火有好处,也有坏处。看到枯叶还在燃烧并发出很多烟,幼儿的反应还是以为真的着火了,需要请消防叔叔,打119电话。

  (2)、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烧的是什么?为什么烧它?烧了有什么用处?这种火有没有危害吗?”幼儿七嘴八舌,我相信他们已经明白这种火的意义。

  三、 进一步感知玩火所带来的危害。

  观察录像(前面有一片枯草被调皮男孩烧掉)

  幼儿观察后提问:“这一大块黑黑的地方怎么了?周围的草漂不漂亮?柔软不柔软?”引导幼儿明白随意玩火的危害。

  故事教育(发生在大哥哥身上的事,由于玩火,点着了稻草堆,引燃了房屋,最后是在消防叔叔和大人的帮助下这场火才被扑灭,)。

  幼儿讨论知道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知道如何自护。

  四、学习火灾逃生

  (一)观看录像

  (二)讨论逃生的初步方法方法

  首先要有秩序,要用湿毛巾捂住嘴巴预防烟呛。

  (三)幼儿练习逃生的方法

  环境创设:

  根据安全教育月具体活动内容创设一些活动区域,准备相应游戏材料。

  (1)在科学栏创设安全教育专栏,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2)让幼儿认识119的标志。

  家长工作:

  向家长介绍安全教育周具体活动内容,使家长了解幼儿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在家中为孩子创设安全的环境,提醒幼儿不做玩火、玩电、危险事情。

  具体措施:

  1、利用正规性教育活动和非正规性教育活动(每周一晨间谈话活动时间)向幼儿进行安全常识教育。

  2、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游戏活动教给孩子初浅的安全知识。

  3、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安全和不安全行为,使幼儿更直接了解自我保护的方法。

  篇五: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图片四张(附后)。

  2.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冻、巧克力。

  活动过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变色龙沙沙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一个陌生人问他公园怎么走,沙沙有礼貌地告诉了他该怎样走,陌生人非常感谢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沙沙,你做得对!不过还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连忙问妈妈:“还有什么事情应该注意的呢?”

  2.集体讨论:(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3.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情境一: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选择游戏(每题分A、B两个答案,幼儿站在认为正确的答案那一边)

  1.陌生人就是坏人吗?

  A. 陌生人就是坏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园和游乐场。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须先告诉爸爸妈妈。

  4.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东西吃:

  A.巧克力、果冻不能吃,饮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5.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用车送你回家。

  A.先说谢谢再上车。B.不能上车。

  6.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

  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四、结束活动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和幼儿讲变色龙沙沙和一个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一段事情,引发幼儿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谈谈对“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见陌生人应注意些什么。再通过集体的学习,帮助所有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变可能遇到的危险:我认为仅仅告诉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动中设置了一些与幼儿实际生活非常贴近的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再通过游戏活动,共同分析判断,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篇六:会“咬人”的电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活动准备:

  1.“有电危险”标志图一张,电插线板一个;“有电危险”粘纸10张(叫幼儿活动资源包)

  2.《会“咬人”的电》教师教学资源。 3.幼儿学子资源①第18-21页。

  活动过程:

  1.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故事里有谁?

  (出示电插线板)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

  小朋友可以自己插插线板吗?

  蹦蹦是怎样做的?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寻找并讨论如何保证安全用电。

  提问:我们的幼儿园哪里有电插线板?怎样才能让所有的小朋友都知道碰电插线板有危险呢?

  请幼儿分别找出活动室、盥洗室、寝室、户外活动区等场地的插线板所在位置。通过讨论,找到提示幼儿注意安全的方法,如:在插线板旁边张贴“有电危险”的标志图及用东西遮挡等。

  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①第18-21页,将“有电危险”的标志贴在插座旁边,以示提醒。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或小金属片插到插座的小嘴巴里,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0

  设计思路:

  垃圾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随处可见。而乱扔、乱倒垃圾的不良行为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幼儿。六月份是我市的“安全教育月”,根据“拥抱健康、关爱生命”的主题,我们选择了此课题,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2、让幼儿知道应该每天清扫垃圾,不乱扔、乱捡垃圾;垃圾应放进垃圾的“家”。

  活动一:

  “垃圾的产生”

  活动准备:

  1、各种乱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厂生产而产生的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的照片、图片。

  2、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参观图片、相片,讨论:你从照片上看到了什么?在哪里见过这些现象?

  2、看图了解并讨论: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3、教师小结:垃圾的产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建筑垃圾。

  4、幼儿自由讨论: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活动二:

  “垃圾的危害”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幅:(1)垃圾堆上布满蚊蝇等害虫;(2)在医院打点滴的腹泻病人;(3)行人手捂鼻子、踮脚在污水横流、垃圾横堆的路面上行走;(4)小朋友捡了垃圾放进口袋里。

  2、实物投影仪;活动室地面散布一些纸屑、纸片。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查看地面上有什么,教师清扫地面。

  2、组织幼儿讨论:垃圾对我们会有哪些危害?

  3、看图片(1)—(3)了解:垃圾的危害。

  4、看图片(四)讨论:小朋友往口袋里捡垃圾,他做得对吗?有什么害处?应该怎样做?

  活动三:

  “垃圾的'“家”

  活动准备:

  1、课前排练布偶剧:“公园里”。

  2、簸箕、纸篓、垃圾桶、垃圾袋的实物;各种垃圾箱图片及垃圾车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布偶剧并讨论:公园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兔、小猴和小猪都做了哪些事?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怎么办?垃圾的“家”在哪里?

  3、展示各种垃圾的“家”的实物和图片。

  4、带上簸箕、纸篓及垃圾

  桶到室外捡垃圾

  效果分析:

  通过进行“垃圾”的系列活动,孩子们对垃圾的产生、危害以及有了垃圾应怎样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讨论“垃圾是从哪里来的?”的问题时,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抢着发言,说出了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可爱的毕钰昊说出:“我们吃鱼时会吐出鱼刺,鱼刺就是垃圾,ji骨头也是垃圾”。聪明的李佳憬说出:“孙老师教我们做手工的时候会有很多纸片被扔掉,这也是垃圾。”细心的苗承稷说出:“我妈妈在家收拾屋子也扫出很多的垃圾。” 快嘴的张文豪小朋友说出:“老师给小朋友吃药,丢掉的药袋也是垃圾。还有拆大楼留下的砖头、石头和很多的泥!”--当谈到“你看到乱堆放垃圾堆会有什么表现?”孩子们纷纷捂住口鼻、皱着眉头,嘴里还嘀咕着:“脏死了。”“真臭!”孩子们对垃圾的危害提出了自己的粗浅的认识。当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看完布偶剧,在回答“有了垃圾怎么办?”的问题时,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道:“送到垃圾箱里!”有的孩子还悄悄把自己口袋里所盛的捡到的废纸条送到了班上盛垃圾的簸箕里。通过学习,我发现,孩子们较之以前更能自觉地保持班上的卫生了,看到地面上的脏物能主动捡起来放入垃圾桶;乱扔、乱捡脏东西的现象明显减少,有的孩子在走廊里捡到垃圾也会送到班上的垃圾桶来,家长也纷纷反映孩子在家中的卫生表现,我们的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附:

  1、活动延伸:

  (1)在家中或幼儿园里,随时提醒幼儿把纸屑、纸片、果壳、果核等放进垃圾的“家”中。

  (2)休息日和大人一起把家中的垃圾倒入公共垃圾箱;并利用双休日让家长带幼儿到公共场所寻找垃圾的“家”。

  2、环境创设:

  幼儿自制不乱扔垃圾的标语贴到活动室、走廊及幼儿园大门上。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1

  活动目标

  知道接待客人时应注意的礼节。

  体验接待客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家里有来过客人或去别人家做过客。

  课件准备:“客人来了”图片。

  活动过程

  讨论“做客”的相关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家经常有人来做客吗?都是谁呀?

  ——客人到家里做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你喜欢去别人家里做客吗?

  出示图片“客人来了-1、2”,引导幼儿理解接待客人时不太得体的行为。

  1.出示图片“客人来了-1”。

  ——客人来了,小女孩躲在爸爸身后,你觉得她为什么要躲起来?

  ——她怎么可以做得更好呢?

  小结:家里有客人来了,我们要有礼貌地打招呼。

  2.出示图片“客人来了-2”。

  ——好朋友来了,把家里玩得这么乱,他们这样做对吗?

  ——怎么做才比较好呢?

  小结:不管是在自己家,还是朋友家,玩完玩具都要及时整理。

  出示图片“客人来了-3、4”,引导幼儿理解客人来时正确的接待礼节。

  1.出示图片“客人来了-3”。

  ——爸爸妈妈和客人聊天,小朋友自己安静玩玩具。

  ——他这样对吗?

  小结:家里来客人时,我们可以和客人一起聊天,也可以自己乖乖在一边玩,都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2.出示图片“客人来了-4”。

  ——外面有人在敲门,小主人不认识他,没开门。

  ——小主人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小结:如果小朋友一个人在家时,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组织玩游戏“客人来了”,带领幼儿体验接待客人的乐趣。

  1.将幼儿分两组,一组当小客人,一组当小主人。

  2.引导小主人向小客人问好,可以说“欢迎你来我家”、“见到你很开心”等。

  3.鼓励幼儿说一说小客人来家里可以怎么接待他们。

  4.根据幼儿的意愿,自由选择接待客人的方式。

  5.小客人要走了,引导幼儿用“谢谢你的招待”、“今天我很开心”等话语来和小主人告别。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当家里来客人时,家长鼓励幼儿参与接待。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2

  活动内容:我长大。

  活动要求:

  1、幼儿通过认照片、看录象、试衣服等活动,感受到自己的长大。

  2、愿意较大声、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

  3、初步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自己的长大,增强观察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幼儿小时侯的照片、录象。

  2、各类婴儿衣物等。

  活动重点:幼儿通过操作比较感受到自己的长大。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活动设计:

  (一)情境感知:

  1、教师创设情景:在桌上分散放一些孩子小侯的照片。

  请你找找哪张是你自己的?去认认还有照片上的朋友会是班中的谁呢?

  2、出示个别幼儿的照片让大家认一认:这是谁呢?,怎么和现在长的不一样呢?

  3、小结:我们长大了,所以和现在不一样。

  (二)操作比较:

  1、过渡:小朋友都带来了小时侯穿的衣服,去试一试现在还穿得下吗?(幼儿试穿小时侯的衣物,感觉身体上的长大。)

  2、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讲述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试穿、讲述。)

  3、小结:我们的头、身体、手、脚等各个地方都长大了,说明我们真的长大了。

  (三)观察发现:

  1、幼儿看录象一:小时侯的宝宝。

  提问:宝宝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妈妈帮忙?

  2、幼儿看录象二:上幼儿园的'宝宝。

  比较:这两个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呢?

  3、小结:第一个宝宝什么事情都要妈妈做。第二个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引导讨论:

  (1)你们和两个宝宝相比有什么两样?你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2)你们跟爸爸、妈妈、老师比呢?

  5、小结:小时侯都要爸爸妈妈帮忙,孩子长大会自己做各种事情,希望你们长大后学会更多的本领,比老师的本领更大。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3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节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车,了解常见车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用途。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

  活动目标:

  1、掌握常见车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用途。

  2、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各种车图片、交通信号灯图片、《汽车开来了》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一提问:今天早上你坐什么车来的幼儿园?启发幼儿说说车的名称、特征和用途?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车?

  小结:马路上的车很多,有大车,有小车。

  二导入新课

  1、请看课本彩图《马路上的车》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观察车的特点,并学习儿歌:“大的车,小的车,大车小车来回跑,丁零零,自行车,嘟嘟嘟,大卡车。嘀嘀嘀,小汽车。刷刷刷,扫路车。索----来,索----来,洒水车。”

  2、认识交通信号灯

  各种各样的车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是路上一定要安全行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出示交通标志:红绿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三、经典游戏:交通信号灯(指导幼儿听音乐做游戏,巩固对红绿灯的认识)

  小朋友今天老师指挥交通,小朋友当司机,我们一起到马路上瞧一瞧:请你做好准备,汽车马上开了。(幼儿边唱歌曲《汽车开来了》,边模仿小司机的动作。)“叭、叭、叭,汽车开来了,看见红灯不能走,看见绿灯快快走,叭、叭叭叭,叭、叭叭叭,汽车开来了。”

  活动延伸:

  这节课小朋友懂得了许多道理,还认识了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那么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车?请你动手画下来,好吗?开车回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游戏”为载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4

  一、活动意图:

  为了让幼儿能区分生鸡蛋与熟鸡蛋,学习剥蛋壳的方法,我利用鸡蛋实物让幼儿区分生熟鸡蛋并亲身体验剥蛋壳的乐趣,使幼儿对熟鸡蛋有初步的认识。《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在幼儿尝试剥蛋壳之中,培养幼儿大胆尝试,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剥蛋壳的方法,并能大胆尝试;2、能区分生鸡蛋与熟鸡蛋,并能用语言表达;3、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剥蛋壳的方法,并能大胆尝试。

  难点:能区分生鸡蛋与熟鸡蛋,并能用语言表达。

  四、活动准备:

  PPT课件、熟鸡蛋若干、生鸡蛋一个、塑料小刀,容器,环保一次性桌布、蛋糕盘、纸巾。

  五、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

  2、实物展示,激发兴趣。

  3、动手操作,体验快乐。

  六、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PPT导入,引出鸡蛋。

  2、认知部分:结合实物,进行玩蛋、剥蛋、切蛋、尝蛋。

  3、结束部分:幼儿体验劳动的快乐,并学会分享。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不高兴的时候。

  2、学习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初步学会与朋友交往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教师平时注意本班幼儿较突出的不高兴的实例。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生气的时候》

  ①与幼儿讨论:丽丽和豆豆为什么要撅嘴和哭闹?如果是你,会怎样做?

  ②你平时有不高兴的事吗?为什么不高兴?生气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

  2、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告诉幼儿: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人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如果生气后,问题解决了,大家互相更了解。这就是适度的生气,是件好事情。如果生气时,伤害自己,妨碍了别人,就是件坏事情。生气时,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也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或者哭一哭,叫一叫,睡一觉,看看书,听听音乐等等,或者为别人想一想,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3、组织幼儿讨论后,制定本班“公约“,如生气的时候不能打人、大声吵闹、损坏东西等,并把这些内容画出来(事先画好)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4、幼儿唱歌曲《拉拉勾》。附:《生气的时候》丽丽和豆豆是邻居。一天晚上,丽丽想让妈妈给自己讲故事,可妈妈正忙着,说:“明天再讲吧。”丽丽不高兴了,她一声不响地走到墙角边撅着嘴生闷气。这时,豆豆正坐在自己家的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爸爸走过来说:“现在正播放精彩的足球赛,不看太可惜了。”说着把动画片换成了足球赛,豆豆生气了,他大哭大叫地跺着脚,哭得连嗓子也哑了,还把桌子上的东西弄得很乱很乱。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社会小班教案12-02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11-29

幼儿园小班的社会教案04-03

[精选]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07-06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教案06-09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03-22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08-10

幼儿园社会教案小班11-29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05-07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09-26